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0746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文档格式.docx

23.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

2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5.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6.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即是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7.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28.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是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29.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30.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遇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苛勒。

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桑代克。

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奥苏伯尔。

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之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布鲁纳。

3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进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两种。

32.一般认为,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33.一般来说,由内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强,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好。

37.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38.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成就动机是人类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40.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要素是个体成败经验和归因方式。

41.成败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

42.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里紧张程度控制在较高的水平。

4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4.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4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层次,可以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46.根据迁移内容的时间顺序,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7.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奥苏伯尔。

48.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49.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50.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

这表明相似性因素起主要作用。

5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2.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又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

5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54.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5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符号学习。

57.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直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58.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59.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本质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变式。

60.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和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61.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62.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63.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64.对遗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65.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大约为7±

2个组块),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组块。

66.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

67.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的观察和演示,属于模象直观。

68.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69.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70.根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71.吹拉弹唱的音乐技能属于操作技能。

72.阅读属于心智技能。

73.技能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

7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75.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76.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元认知策略。

77.根据学习策略的分类,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和努力管理等。

78.元认知策略师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79.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

80.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订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81.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82.精细加工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83.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84.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85.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障碍和目标。

86.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成分(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

87.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8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89.品德的心里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

90.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三个部分。

91.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9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在10岁以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儿童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94.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水平。

95.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96.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97.初中生品的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初二年级。

98.抑郁症的特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

99.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以正常学生为主。

100.按照心理测验所要测量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101.教学效果同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师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有显著的相关。

102.教师要充当的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

103.教师的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通过研究发现的。

104.在备课时,专家型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

105.专家型教师采用声音、动作及步伐的调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关键期:

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6.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学习:

广义的学习室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

8.意义学习: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9.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强化:

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

11.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2.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成就动机:

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是表示工作效率与动机的关系的。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5.替代性强化: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16.迁移(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7.知识:

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8.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供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19.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0.技能: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1.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22.问题: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3.问题解决:

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24.功能固着:

是从物体通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25.创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6.态度: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7.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8.心理健康:

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29.心里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良好适应。

(可简化)

30.微格教学:

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1.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

三.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⑴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⑵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有可能出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时期?

1.初创时期⑵.发展时期⑶.成熟时期⑷.完善时期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⑴连续性与阶段性⑵定向性与顺序性⑶不平衡性⑷差异性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6.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同事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7.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他们分别是:

⑴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⑵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

⑶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⑷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⑸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8.学生性格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⑴性格的特征差异: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⑵性格的类型差异:

①外倾型与内倾型;

②独立型和顺从性。

 

9.简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说。

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

10.简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⑵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1.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⑴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⑵教学观。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12.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⑴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⑵学生主要是把教师教授的内容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

⑶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

1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非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

⑵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⑴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⑵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⑶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⑷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率为50%的任务使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15.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16.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可能出论述题)

⑴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⑵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

⑶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17.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能出论述题,那么每条后面应加些补充)

⑴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⑵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9.迁移的理论有哪些?

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说;

关系转换说;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0.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

(若出论述题则答案需要扩充)

⑴深度加工材料;

⑵有效运用记忆术;

⑶进行组块化编码;

⑷适当过度学习;

⑸合理进行复习。

21.操作技能形成有哪些阶段?

⑴操作定向⑵操作模仿⑶操作整合⑷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⑴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⑵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⑶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⑷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3.典型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有哪些?

⑴学习策略:

①认知策略②元认知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

⑵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②精细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

⑶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⑷资源管理策略:

①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的设置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④学习工具的利用⑤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⑴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⑵已有的知识经验。

⑶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另外,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5.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6.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二是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27.怎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⑴有效地说服⑵榜样示范⑶利用群体的约定⑷价值辨析⑸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28.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29.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具有哪些特点?

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30.评估性会谈的技术有哪些?

有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六种。

31.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可变论述题)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3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⑴对自己有信心⑵对学校生活有兴趣

⑶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⑷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⑵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应用

⑶课后评价的差异

34.怎样理解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