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02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④管理严格的原则;

⑤远离病原的原则;

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⑦使用方便的原则;

⑧厉行节约的原则。

3.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s,BSCs)是为操作原代培养、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负压过滤排风拒。

生物安全柜的防护原理为送人安全柜工作区的空气经过高效颗粒空气滤器(HEPA)过滤,在安全柜内形成百级洁净度的环境,从而保护了操作对象;

从安全柜排出的空气经过滤器过滤释放,以保护外环境;

安全柜内形成的负压和气幕,可以防止气溶胶外泄,从而保护了操作者。

I级生物安全柜能够为人员和环境提供保护,也可用于操作放射性核素和挥发性有毒化学品。

但因未灭菌的房间空气通过生物安全柜正面的开口处直接吹到工作台面上,因此I级生物安全柜对操作对象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保护。

Ⅱ级生物安全柜在设计上不但能提供个体防护,而且能保护工作台面的物品不受房间空气的污染。

可用于操作危险度三级和三级的感染性物质。

在使用正压防护服的条件下,Ⅱ级生物安全柜也可用于操作危险度四级的感染性物质。

Ⅲ级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危险度四级的微生物材料,可以提供最好的个体防护。

适用于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2]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是为防止或减少外来伤害、保护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装备,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要的物质保障。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装备是指通过设立物理屏障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受到工作场所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的伤害。

该物理屏障主要包括保护实验人员避免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危险的各种器材和用品,表1汇总了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个体防护装备及其所能提供的保护。

表1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及其所能提供的保护

装备

避免的危害

安全性特征

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

污染衣服

背面开口,罩在日常服装外

塑料围裙

防水

鞋袜

碰撞和喷溅

不露脚趾

护目镜

防碰撞镜片(必须有视力矫正或外戴视力矫正眼镜)侧面有护罩

安全眼镜

碰撞

防碰撞镜片(必须有视力矫正)侧面有护罩

面罩

罩住整个面部,发生意外时易于取下

防毒面具

吸入气溶胶

在设计上包括一次性使用的、整个面部或一半面部空气净化的、整个面部或加罩的动力空气净化(poweredairpurifying,PAPR)的,以及供气的防毒面具

手套

直接接触微生物划破

得到微生物学认可的一次性乳胶、乙烯树脂或聚腈类材料保护手,网孔结构

1.个体防护装备用品及其使用原则

个体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听力)以及呼吸道,其装备包括眼镜(安全镜、护目镜)、口罩、面罩、防毒面具、防护帽、手套、防护服(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鞋套以及听力保护器等。

下面对常用装备的原理、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介绍,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以及产品的说明书进行。

1)眼睛防护装备

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可保护眼部免受含病原体的血液、飞沫或其他体液溅人眼内而透过其黏膜进入体内。

所选用的眼睛防护装备的类型取决于外界危害因子对眼睛危害程度。

没有侧翼的护目镜只能提供正面的保护,而配有侧翼的安全眼镜由于能紧贴面部,能阻挡从旁而来的溅液,相对护目镜而言,能提供较佳保护功能。

常规视力矫正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不能防护生物学危害,安全眼镜或护目镜应该戴在它们的外面。

洗眼装置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的规定,实验室内,尤其是BSL-2和BSL-3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洗眼装置。

洗眼装置应安装在室内明显和易取的地方,并保持洗眼水管的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紧急时使用。

工作人员应掌握其操作方法。

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人员的眼睛时,工作人员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min。

事后必须立即填写事故报告单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2)头面部防护装备

口罩

外科手术用口罩:

由三层纤维组成,可预防飞沫进入口鼻。

但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及排泄物等的喷溅污染,适用于BSL-1实验室或BSL-2实验室使用。

一般在使用时可同时佩戴面罩,以组合使用的方法保护整个面部。

佩戴方法:

(a)将口罩带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b)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c)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紧贴鼻梁;

(d)完成时。

口罩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防护面罩

防护面罩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脸部避免碰撞或切割伤,及感染性材料如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或其他感染性物质飞溅或接触脸部、眼睛、鼻及口部的危害。

防护帽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佩戴由无纺布制成的一次性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同时保护负压实验室的空气过滤器。

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帽,罩住全部头发。

3)呼吸防护装备

呼吸防护的有效装备为防护(毒)面具,主要有正压面罩、个人呼吸器和正压防护服三种。

当进行高度危险性的操作(如清理溢出的感染性物质)时,若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使用呼吸防护装备。

根据操作危险程度及操作类型选择正确的防护面具。

使用防护面具前,应作个体适应性测试。

在选择正确的防护面具时,要听从专业人员的意见,并按指导书及培训的要求使用。

4)手部防护装备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带好手套,除了防止常见的锐器刺伤、化学品毒害、辐射污染、擦伤,及动物抓伤、咬伤外,还可防止在接触感染性物质(血液、体液、分泌液、渗出液,以及接触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工作人员受到污染物溅出或生物污染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害。

在操作完感染性物质、结束生物安全柜中工作以及离开实验室之前,均应该摘除手套并彻底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该与实验室的感染性废弃物,均要先消毒后再丢弃。

如果手套被污染,应该尽可能早地脱下,消毒后丢弃。

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手套虽然也可以用,但必须注意一定要正确冲洗、摘除、清洁并消毒。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佩戴及摘除等培训。

洗手

根据(GB19489-2004)要求,在每个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均应安装洗手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脚控或红外控制的洗手池,或者配置一个酒精擦手器。

洗手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暴露的有效措施。

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处理活体病原材料或动物等生物危害物质后,在脱去手套之后和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洗手。

如果在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时发生手部可见的污染,则在继续脱卸其他个人防护设备之前应洗手。

洗手一般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擦手器。

5)躯体肪护装备

躯体防护装备主要是防护服,包括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以及正压防护服。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确保存储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可供随时取用。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应该穿防护服;

清洁的防护服应放置在专用存放处;

污染的防护服应放置在有标志的防漏消毒袋中;

每隔适当的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

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后应立即更换;

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

6)足部防护装备

当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情况下,穿合适的鞋子和鞋套或靴套,可防止实验人员足部(鞋袜)避免受到损伤,尤其可防止血液和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化学品腐蚀危害。

并且用鞋套套在鞋外可防止将病原体带离工作地点扩散到生物安全实验室外。

如需加强保护,可采用靴套并将保护衣的裤管套在靴套外,以避免污染物从缝隙溅入脚内。

鞋套应具备防水及防滑功能,并要合身以免影响步行动作。

2.个体防护装备使用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个体防护装备应及时去污染和消毒;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或泄漏的防护用品;

某些防护装备在使用前应测试使用者的适应性;

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不得带离实验室。

3.个体防护装备脱卸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防护服的脱卸顺序:

①外层手套;

②面罩或护目镜;

③隔离衣;

④口罩、防护面具、防护帽;

⑤鞋套;

⑥内层手套。

生物实验室的污染控制[2]

消毒和灭菌的基本常识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措施,将保证实验用品、实验环境以及污染废弃物达到生物安全。

1.消毒与灭菌

1)物理消毒法

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应用最多的物理消毒法包括热力灭菌、过滤除菌、辐射灭菌、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①热力灭菌或消毒法:

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相应的活性与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灭菌或消毒的目的,可分为湿热法与干热法两大类。

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虽然都是利用热的作用杀菌,但因其本身的性质与传导介质不同,所以其灭菌的特点亦不同(表2)。

表2 

 

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比较

方法

加热介质

对物品影响

适用物品

作用温度

作用时间

杀菌能力

湿热灭菌

水和蒸汽

濡湿

(损坏皮革)

棉织品、液体、玻璃、不锈钢器械等不畏湿热物品

(60~134℃)

(4~60min)

干热灭菌

空气

烤焦

金属、玻璃与其他不畏焦化物品

(160~400℃)

长(1~5h)

较差

A.干热消毒灭菌:

常用的方法有热空气加热、红外线加热、传导加热、烧灼与焚烧等。

● 

热空气加热(干烤法):

一般在烤箱的热空气中进行。

对灭菌温度的选择应根据物品性质和要求的灭菌速度而定(表3)。

表3不同干热灭菌温度与所需灭菌时间

作用温度(℃)

灭菌时间(min)

150

160

120

170

60

180

30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绵、液体石蜡、各种粉剂、软膏等。

使用中应注意:

(a)器械应洗净后再干烤,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炭化。

玻璃器皿在干烤之前应洗净并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的箱底及侧壁直接接触。

(b)物品包装不宜过大,安放的物品量勿超过烤箱高度的2/3,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以利于热空气对流。

粉剂和油质的厚度不宜超过1.3cm,以利于热的穿透。

(c)灭菌时间从烤箱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

③灭菌应待温度降至40℃以下时,再打开烤箱以防炸裂,灭菌过程中不得中途打开烤箱放人新的物品。

(d)棉制品、合成纤维、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导热性差的物品及其他在高温下易损坏的物品,不宜使用干烤灭菌。

有机物品用于热消毒时,温度不宜太高。

温度高于170℃时,会引起有机物炭化。

红外线照射:

红外线又称热射线,为波长0.77~1000μm的电磁波,特别是在1~1000μm波段,具有良好的热效应。

传导加热:

将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或玻璃小型器材与已加热至高温的热源接触,可迅速将热传导至整个物品。

利用该原理可进行热浴法、金属传导加热箱或玻璃珠加热罐等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强光加熟:

利用可产生强光和高热的卤钨灯照射进行灭菌。

由于灭菌温度高,只适用于金属、玻璃等耐热并导热快的物品。

烧灼法:

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min。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min。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B.湿热消毒灭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流通蒸汽消毒、巴氏消毒、间歇灭菌法等。

高压蒸汽灭菌法:

适用于耐高温、高压,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敷料、手术器械、药品、细菌培养基等。

高压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的选择随灭菌方式、物品性质、要求灭菌过程长短而异。

对于大多数目的,下列组合可以确保正确装载的高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134℃、3min,126℃、10min,121℃、15~20min,115℃、25~30min。

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

(a)应使用饱和蒸汽,并且其中不含腐蚀性抑制剂或其他化学品,这些物质可能污染正在灭菌的物品。

(b)待灭菌的无菌包不宜过大(小于50cm×

30cm×

30cm),不宜过紧,各包裹间要有间隙,使蒸汽能对流易渗透到包裹中央。

消毒前,打开贮槽或盒的通气孔,有利于蒸汽流通。

而且排气时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干燥。

消毒灭菌完毕,关闭贮槽或盒的通气孔,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c)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类物品上,否则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碍蒸汽进入包裹中央,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d)当高压灭菌液体时,由于取出液体时可能因过热而沸腾,故应采用慢排式设置,即使温度下降到80℃以下,操作者打开门时也应当戴适当的厚手套和面罩来进行防护。

(e)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经高压蒸汽灭菌的无菌包、无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的期限为宜。

煮沸法:

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min可杀灭繁殖体,保持1~3h可杀灭芽孢。

煮沸消毒时在水中加入增效剂可提高煮沸消毒。

如在煮沸金属器械时加入碳酸氢钠至2%浓度时,沸点5min可达灭菌要求,同时还可去污防锈,保持其锋利性。

对不能耐热i00~C的物品,在水中加入0.2%的甲醛或0.01%的升汞,煮沸80℃、60min也可达到灭菌。

肥皂(0.5%)、碳酸钠(1%)也可作为煮沸增效消毒剂。

②过滤除菌:

A.液体过滤除菌:

对不能用热力和化学消毒剂消毒或灭菌处理的药剂用水、注射液、生物培养液、眼药水、抗生素、血清和血清制品等进行消毒或灭菌时,使用微孔薄膜滤器。

除菌用滤膜孔径不应大于0.22μm。

B.固体物质的过滤除菌:

主要用于易溶固体物质的除菌,先将其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经薄膜滤器过滤除菌,收集滤液,再将滤液中的溶剂经蒸发、真空或冰冻干燥去除。

C.气体的过滤除菌:

空气洁净是指对室内局部空间污染空气的净化处理,主要应用过滤除菌方式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和其他各种尘埃粒子。

③日光与紫外线照射消毒法

用于物品消毒时,如选用30W紫外线灯管,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cm,时间为25~30min(物品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

用于空气消毒时,室内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

照射时间为30~60min,照射前清扫尘埃,照射时关闭门窗,停止人员走动。

注意事项:

(a)注意眼睛、皮肤的保护,照射时嘱病人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可戴墨镜,或用纱布遮盖双眼,用被单遮盖肢体,以免引起眼炎或皮肤红斑。

(b)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

灯管要轻拿轻放。

关灯后应间隔3~4min后才能再次开启。

一次可连续使用4h。

(c)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2)化学消毒法

常用化学消毒方法

①浸泡法:

选用杀菌谱广、腐蚀性弱、水溶性消毒剂,将物品浸没于消毒剂内,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②擦拭法:

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③熏蒸法:

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票证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④喷雾法:

借助普通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使消毒剂产生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⑤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

将环氧乙烷气体置于密闭容器内,在标准的浓度、温度与相对湿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3)微生物污染废弃物处理原则

①微生物污染废弃物的收集

A.实验室须配有大小适宜、符合规范要求的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和盛装容器(特殊位置有盛装破碎玻璃和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利器盒),包装物和容器上有生物危险标识。

B.实验室有废弃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C.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人废弃物盛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实验废弃物达到包装物和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并及时从工作区运走。

D.从工作区运出的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应有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

废弃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废弃物类型(如感染性、损伤性;

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和其他废物)以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

E.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在操作、搬动或搬送废弃物过程中发现容器破损、渗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的消毒处理。

②含微生物污染性材料的处理原则

A.不可回收废弃物(non-recyclablewaste)处理

液体废弃物处理:

(a)含有液体的病人废弃物,如尿、唾液、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脓液、粪便及其他有形成分标本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过氧乙酸10g,搅匀后置室温过夜,次日由专人负责倒人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b)实验室操作时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可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固体可燃性废弃物(combustiblewaste)的处理:

一般采用收集后集中焚烧的方法,或经高压灭菌后,物品放在运输容器中运送至指定地点焚烧。

B.可回收(recyclable)的微生物污染的医用废弃物和生物实验材料的处理

这类物品为可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和清洗处理后重复再使用的微生物污染的材料。

任何有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清洗。

所有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在清除污染后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

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3]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

1)各生物实验室应结合本实验室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2)在进入实验室前,各生物实验室对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

3)各生物实验室应制订针对本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应急方案。

2.实验室准入规定

1)张贴警告标志。

如果实验涉及危险度高于II级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人口处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如图小1所示)。

图1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经实验室安全培训并通过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其他人员不能进入。

3)与实验无关的动物不能带人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区管理规定

1)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不应在实验室内摆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2)在实验室不能进食、饮水、吸烟,并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禁止进食”、“禁上饮水”、“禁止吸烟”等标志。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都不得储存食品及饮料。

3)所有受污染的材料、样品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高压灭菌是清除污染的首选方法,利用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除去、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也可以采用。

4)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等必须擦拭、消毒。

5)在没有人员进出时,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4.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的必须先熟悉实验所涉及内容的相关安全知识。

2)进行任何涉及危险材料的实验均须采用安全设备,在实验前应检查安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有问题应及时修理,修好之前不要急于做实验。

3)在进行所有样本、培养物的相关操作时都应戴手套。

当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脱掉,清洗双手,更换新手会。

4)切勿用戴手套的手触摸皮肤,特别是眼、鼻、口或其他暴露的黏膜。

禁止戴着手套在实验室来回走动或将手套带出实验室。

5)切勿将液体、标签等实验物品放入门中或舔舐。

6)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以安全的方式处理和处置.并进行安全有效的保存。

样本、培养物或废弃物要进行废弃处理,必须经高压灭菌等有效方式消除污染后方可处理。

7)任何有形成气溶胶可能性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

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低程度。

有害气溶胶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8)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移液器。

9)在实验中应尽可能减少利器的使用,应尽可能使用替代品。

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置在耐扎容器中。

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更换。

10)任何实验室事故或异常情况,无论大小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及时处置,处置完成后应将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并存档。

实验室动物安全管理[4]

实验动物是医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

在生命科学领域,有关人类健康和福利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