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06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B.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D.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B.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俞献卿,字谏臣,歙人。

少与兄献可以文学知名,皆中进士第。

献卿起家补安丰县尉。

有僧贵宁,积财甚厚,其徒杀之,诣县绐言师出游矣。

献卿曰:

“吾与宁善,不告而去,岂有异乎?

”其徒色动,因执之,得其所瘗尸,一县大惊。

调昭州军事推官,会宜州陈进乱,象州守不任事,转运使檄献卿往佐之。

及至,守谋弃城,献卿曰:

“临难苟免,可乎?

贼至,尚当力击;

不胜,有死而已,奈何弃去。

”初,昭州积缗钱巨万,献卿尽用平籴,至积谷数万,及是大兵至,赖以馈军。

除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

上言:

“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淮、浙盐利不登,命献卿往经度之,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

会其兄为盐铁副使,徙开封府判官。

朝廷择陕西转运使,宰相连进数人,不称旨。

他日,献卿在所拟中。

帝曰:

“此可以除陕西转运使。

”时边吏多因事邀功,泾原路钤辖擅于武延川凿边壕,献卿度必招寇患,亟檄罢之。

未几,贼果至,杀将士,塞所凿壕而去。

徙京西。

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除福建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勾院,累迁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知荆南,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

暴风,江潮溢决堤,献卿大发卒凿西山,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

还,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最后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注】瘗(yì

):

埋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B、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C、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D、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和籴/桑叶未吐而和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盐课,是中国古代的盐税,盐税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即会试的,称为进士。

C、尚书,一指儒家经典《尚书》,二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官员名称,如刑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我国很早就建立了官员退休制度,各朝代退休年龄不尽相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俞献卿聪明敏捷。

他少年时以文学出名;

他在安丰县任职,有个和尚杀了自己的师父,却想欺瞒征服,被俞献卿识破,真相大白后,震惊全县。

B、俞献卿深得皇帝信任。

朝廷挑选陕西转运使,宰相呈上好几个人选皇帝都不满意,一次,皇帝看到名单中有俞献卿,即认可他出任这个职务。

C、俞献卿恪尽职守。

他被派往象州协助太守处理叛乱,他反对弃城而逃;

当初,他就预料到会有人叛乱,用公款购买很多粮食,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D、俞献卿关注民生,有才能。

他上书关心粮、布价格;

他在杭州任职,杭州受到风暴侵扰,他挖山筑堤,百姓感到便利;

他被派去管理淮、浙盐利,政绩显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临难苟免,可乎?

贼至,尚当力击。

(5分)

译文:

(2)因入对,甚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庐州城下

赵秉文

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

角声寒水动,弓势断鸿惊。

利镞穿吴甲,长戈断楚缨。

回看经战处,惨淡暮寒生。

8.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如何描写战争场面的?

(6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表现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3)《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乙选考题

三、四题为选做题,请在两大题中选做一题,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

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

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此安享晚年。

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

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个很雅致的小园子。

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淮河。

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

可江一鹤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

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满架。

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挑逗玩伴;

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

去过园子的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

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

经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

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纵横。

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

了解他的人都说:

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

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

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

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

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

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如众星拱月。

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

“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

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天光云影。

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蕃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

近水远山,平林含烟,峰峦叠翠;

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

以果子酱为墨题款:

瑞岩庵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

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

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

“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

闲时闭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

“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

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

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

“我何曾停止作画?

(选自2015年8月23日《淮安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江一鹤园子里的四季景象,充满田园情趣,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衬托出江一鹤清新脱俗的人格。

B.汪遇农在江南数年,在画艺上并没有取得成就,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苦禅的作品并未用心领会,最终难得其神韵。

C.金谷园老板依仗雄厚资本,三番五次延请江一鹤出任首席厨师,甚至不惜为他开辟一个小园子,只因看中他的拼盘技艺,可见老板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

D.文中写汪遇农痴迷于《清异录》中梵正庖制之法的文字,看似闲笔,实则是汪遇农一贯潜心画艺的体现,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E.汪遇农舍弃作画而致力于学习拼盘技艺的故事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家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创作实践的作风的批判,发人深省。

(2)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

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3)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4)本文题为“江一鹤”,但写汪遇农的文字远多于江一鹤,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这样安排的作用。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中国之蒿

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

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

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

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

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

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

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

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

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

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

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

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

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

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

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

直到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

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

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

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

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

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

“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

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

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

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

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

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5%的抑制率;

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00%!

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2011年10月25日)

相关链接:

①疟疾,又称为“打摆子”。

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

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

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②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金鸡纳霜”,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氯喹药物,一直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B.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C.屠呦呦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D.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

E.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

(2)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3)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

(4)屠呦呦获奖,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②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③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A.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B.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俯拾即是触目皆是D.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B.开学初,学校先后召开了教学工作会、德育工作会,确保本学期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作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③①⑥②⑤④D.①③⑥②④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字。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

②,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③,。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

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

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①②③,。

17.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100字。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

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

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

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

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