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114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Word文档格式.docx

  课后反思:

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这次的公开课是园指定让我上一节有关打击乐方面的内容的音乐课,让年青教师能有一个对上打击乐有个初步的了解,说真的我心里没有一点底,首先现在的教材中在打击乐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少,孩子接触各种打击乐器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一节打击乐课很难。

再说这次是让我上给年青教师看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所以我很重视这一次的公开课。

要上好这方面的课,首先要给孩子铺垫一些有关内容,如:

认识多种节奏型、接触一些打击乐器并认识、还要学会如何去欣赏音乐等等。

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识铺垫。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九月份的主题《中国娃》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即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

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学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演奏。

难点是:

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设计配器方案。

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2、让孩子尝试各种乐器,让他们心里上得到满足。

孩子们兴趣很高,他们演奏时个个都非常认真、投入。

  2、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错。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图谱上是否能让幼儿看出强弱拍的关系,在集体评课中有的教师也提到了这一点。

《拔根芦柴花》2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

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

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

(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幼儿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

(试着用幼儿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

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

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

(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2.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

鼓可以打什么节奏?

用鼓。

小铃拍什么节奏?

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

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

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

(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3.交换乐器演奏1遍。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

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拔根芦柴花》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

拔根芦柴花"

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

  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认识芦柴花。

  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

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须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

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辨认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及姿势。

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铃鼓、碰铃、响板、木鱼四种打击乐器,作为本班幼儿在活动前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

在活动前我就启发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上或到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

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

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

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

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是:

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

制定重点的依据是:

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辨认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

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

  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

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

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

难点制定的依据是: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

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

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

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

"

而采用的。

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

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

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

  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

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

首先我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

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

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

碰铃—拍手、响板—拍地、木鱼--拍腿、铃鼓--拍肩、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

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

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

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

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

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地与幼儿之间建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着重在引导幼儿学会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学习方法中进行了指导和帮助。

首先,根据新纲要中"

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

这一指导思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在开始欣赏乐曲的时候借助于语言暗示"

仔细听,你会想到哪些快乐的事?

创设一个安静的能使幼儿聚精会神的欣赏音乐的环境。

在学习节奏型的演奏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环境。

其次,纲要中指出:

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地参与,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请幼儿自选节奏型,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身体乐器,怎样来演奏,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等。

由于节奏型较简单,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和探索能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适宜的速度,完成教学的重点。

另外,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给幼儿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尝试操作,并能观察到别人的尝试结果,这样既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于幼儿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虚心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

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念,遵循了"

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

这一认知发展规律。

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通过谈话:

小朋友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

为什么?

幼儿可能会说"

这首乐曲很欢快"

因为和老师一起跳舞"

等。

教师接着引导"

一首快乐的乐曲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快乐的事情,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名字叫《拔根芦柴花》,它会让你想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

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

(放音乐)听完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快乐的事情。

第二环节探索性操作学习节奏型,在这个环节中我边播放音乐边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节奏型进行练习,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身体的小乐器,如手、脚、腿等进行节奏练习,比如这一小节(出示节奏型示范)。

教师提示幼儿尝试拍打每一组节奏型,在探索中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演奏。

然后,教师将幼儿自由练习的节奏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节奏谱,根据节奏谱看老师的指挥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第三环节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教师用语言引导:

刚才小朋友是从身体由下到上用了脚、腿、肩、头、手来演奏的。

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好吗?

请幼儿根据自己所选的乐器分组坐好,看指挥进行练习。

教师用指挥来提示幼儿掌握好速度,明确哪一部分该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该演奏的。

在集体演奏中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反映,有针对性地请对节奏感知较好的幼儿进行指挥尝试,目的是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让他们有突破性得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

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拔根芦柴花》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

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

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

这首音乐好听吗?

(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

(拔根芦柴花)

  师:

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

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

(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

(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

(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

(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

(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

×

|)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

(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

(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

(放第二部分音乐)

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

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

(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

(放第三部分音乐)

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

(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

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

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

(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拔根芦柴花》5

  1、通过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做出动作反应。

  1、乐曲录音磁带

  2、图谱一张

  1、出示图谱:

秋天的池塘里真热闹,小螃蟹们开起了音乐会,它们表演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

看,河蚌来了,小螺狮来了,小鱼来了,小鱼也吹起了泡泡,这时水草也跟着舞动起来,大家一齐跳起来。

  2、倾听音乐: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池塘里的音乐会。

  幼儿边听音乐,教师边指图谱。

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

  3、师:

让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吧。

幼儿按乐曲的节拍随音乐拍手。

  4、引导幼儿编身体动作总谱

  5、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1)在总体模仿动作熟练的基础上,教师用模仿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2)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做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指挥做分声部动作。

  三拍子的音乐以前接触的较少,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但经过慢慢的练习后,也能整齐的拍出来。

  看着图谱孩子们能够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了,但是不知道他们配上乐曲后,会不会乱掉?

  活动名称:

打击乐:

拔根芦柴花

(二)

  1、指导幼儿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运用不同打击乐器,为乐曲演奏。

乐曲图谱一张,乐器人手一个,乐曲录音磁带

  1、让幼儿跟随老师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2、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动作。

  3、探索用打击乐器配乐

  

(1)“螃蟹、小鱼都吹起了泡泡,小乐器们也要来为它们伴奏。

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吗?

”让幼儿自由试试各种乐器的使用的'

方法、音色。

  

(2)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方法,让大家倾听音色,并引导幼儿选择音色、音量合适的使用方法。

  

(2)出示图谱,选出幼儿创编的其中三种乐器使用方法,引导幼儿用哪种乐器怎样使用比较合适,根据幼儿讲述老师贴上相应小图片。

  (3)幼儿看图谱和老师指挥进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导幼儿改变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挥演奏。

  (5)注意倾听,提出力度要求。

引导幼儿根据力度要求,选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进行完整的演奏。

先进行复习,让孩子回忆昨天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我又把几个衔接的地方强调了一下。

  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乐曲的拍子,但是有时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缺乏联系吧,等熟练以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

在第一教时时,我们已经熟悉了乐曲,并能根据音乐的曲段进行身体动作。

在第二教时,我们要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虽然乐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乐器演奏,孩子还是显的无所适从,只是拿着乐器非常兴奋。

我想,要进行打击乐,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图谱,但课程上的图谱我觉得还不够清楚和实用,我得自己重新设计一张既美观又清楚的图谱。

  应该怎么样设计呢,我不禁犯难了。

这时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给了我灵感,或许可以把这三种水果分别来代替这三种乐器,并在图谱上画出来,这样一来,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组的水果就知道该他们演奏了。

心动马上行动,我先画好图谱,然后再在节奏下面画好各种乐器所代表的水果。

OK了,我想,这下孩子在活动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进行演奏了。

  活动马上开始了,在复习完前一教时的内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苹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乐课上,老师拿出水果来干什么呢?

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苹果队’、‘橘子队’、‘香蕉队’,让三队小朋友分别拿好三种乐器。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演奏了。

”我边说边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图谱”,看到这张特殊了图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

在进行分组练习后,就尝试着完整演奏,效果还真不错。

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兴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标也更轻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动后,我想,其实每个活动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设计修改,认真的去组织,那么我相信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学,也会学的更好的。

《拔根芦柴花》6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做到在演奏中注意乐器打击时音量、音色与乐曲和谐一致。

  2、能根据图谱,按照不同的节奏型学习用乐器进行演奏。

  3、在与教师、同伴的相互学习中,创编节奏图谱,创造性地改变配器方案,丰富演奏内容。

  1、教师准备:

VCD,音乐碟,白纸,油性笔,乐器。

  2、幼儿经验准备:

已积累打击乐演奏的相关经验。

  1、欣赏音乐《拔根芦柴花》,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你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2、再次欣赏音乐,边听音乐边拍手,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拍手表现二拍子的节奏型。

  

(1)根据幼儿的表现依次出示不同的节奏型。

  

(2)启发幼儿根据乐曲中不同的音乐特性匹配相应的的节奏型,创编节奏图谱。

  (3)师幼一起根据图谱内容边听乐曲边拍手。

  (4)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身体乐器表现节奏型,创编身体动作图谱。

  3、幼儿根据节奏图谱,集体讨论、设计配器方案,并根据图谱用乐器进行演奏。

  4、在音乐的伴奏下,收拾乐器,根据乐曲节奏自由做律动出活动室。

  结束语:

这首乐曲还有其他不同的配器方案,你们回班以后再试试(留下继续探索的空间)。

  说课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

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重要的内容。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

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

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做到在演奏中注意打击时音量、音色与乐曲和谐一致。

重点是在创编节奏图谱、设计配器方案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

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采取了两个三部曲;

一是欣赏三部曲,从整体欣赏到分段欣赏再到分节欣赏。

整体欣赏是帮助幼儿建立对全曲整体情绪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喜爱;

分段欣赏是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