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56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5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四、苏联文学

20世纪上半期,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五、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家:

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及尼日利亚的索因卡等人。

[轻巧识记]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NO.2理解——史料研习·

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各种文学流派的艺术风格

史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弗罗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①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史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②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①“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史料二:

《死魂灵》的艺术风格与成就

②“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揭露了19世纪上半期处于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下俄国的社会现实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 创作手法:

浪漫主义。

突出特点:

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根据史料二,指出《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

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

作品:

列夫·

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

(3)从上述史料中,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史论归纳

各种文学流派的主题思想

(1)浪漫主义文学: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寻。

(2)现实主义文学:

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3)现代主义文学:

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以反传统、反理性的政治姿态,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NO.3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2017·

菏泽模拟)司各特的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

这表明司各特的小说(  )

A.引领了现实主义新篇章

B.修正了浪漫主义的缺陷

C.有再现社会风貌的特色

D.体现了文学风格的融合

C [根据材料中“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可知,题干主要强调司各特的作品特点再现社会风貌,不是说其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仅仅强调“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说明了其风格与浪漫主义的差异,不是修正浪漫主义的缺陷,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司各特的小说再现了社会现实的风貌,故C项正确;

材料中“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体现不出不同文学风格的融合,故D项错误。

]

2.(2017·

雅安诊断)马克思认为: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揭示了(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取代

C.西方社会宗法观念的缺失

D.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故A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与农耕文明,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冰冷”,与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

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人际关系淡漠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

3.(2017·

黄山质检)美国作家尼克为解释某一小说流派举例说:

“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

‘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

’于是引起哄笑。

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这一小说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D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正确。

考点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成就

一、美术的辉煌

1.新古典主义美术

(2)特点:

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作:

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现实主义美术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4.印象画派

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5.现代主义美术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轻巧识记]

美术的辉煌

二、音乐

1.19世纪的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代表作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约翰·

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等。

(2)歌剧:

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和法国比才的《卡门》。

(3)民族乐派:

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2.20世纪的音乐

(1)概况:

19世纪末爵士乐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2)影响:

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三、影视艺术

1.电影

(2)发展历程

①1895年,电影诞生。

②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默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③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④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⑤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相继问世。

2.电视

(1)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

(2)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3)20世纪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4)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5)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普及运用阶段。

3.影响

(1)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2)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

(3)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4)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影视艺术的发展

核心问题 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

史料一 右图是莫奈《打阳伞的女人》,他已很好地①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

画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阴影区,与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对比,女人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皱褶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史料二 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②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

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印象画派作品的艺术特点

①“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重视“光”和“色”,体现印象画派风格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②“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反理性,强调主观感受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象画派的艺术特色。

[提示] 色彩运用上:

打破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忠于画家自己视觉的真实感受,绘画色彩是由光的变化而决定的。

表现手法上:

常用分成碎块的色彩去表现物象。

一方面是为了传达出自然景物的“动感”,另一方面可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的亮度,这样可保持一定距离从整体去欣赏,更显生动、丰富与逼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意境上:

印象派画家走向户外和直接对景写生,所以作品画幅相对不大;

笔触明显;

画家们偏重于对色彩的研究与表达,就会重于感觉、不重于情感倾注。

效果上:

由于印象派画家把“光”和“色”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提示] 特点:

反传统、反理性;

注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

多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等表现手法。

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现实主义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

(1)从产生的背景看:

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

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

(2)从表现内容来看:

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3)从表现手法看:

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

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4.《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

“(他的画)却表明:

‘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

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含义。

’……(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地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

”下列作品与该画家的作品风格一致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

印象》D.《格尔尼卡》

A [材料中“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表明该作品的风格是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正确;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作品,《日出·

印象》是印象派绘画作品,《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作品,皆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5.(2017·

合肥质检)莫奈名画《伦敦国会大厦》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

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

该作品(  )

A.创作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B.属于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

C.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揭示工业化对环境的危害

D [由材料可知,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画作的不理解,因为按照常理说雾是白色的,但是当人们注意观察时,“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这反映了工业生产使用煤炭为燃料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间接表达了工业化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故D项正确。

6.(2017·

常州一模)某一画派在绘画时,把打字的信和数字弄到画里去,并把纸、标签、扑克牌、仿木纹、大理石花纹等杂七杂八的东西粘在画布上,表达他们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态度。

这个画派是(  )

A.浪漫主义画派 B.现实主义画派

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画派

D [浪漫主义画派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排除A项;

现实主义画派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排除B项;

印象画派强调光与色的对比,排除C项;

现代主义画派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然后将它们互相重叠,极力夸张变形,任意组合或同时展现无数个面,与材料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

7.德国小说家欧内斯特·

霍夫圣在评价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时说:

“贝多芬的音乐打开了我们胆怯、敬畏、恐惧和痛楚的情感阀门,唤醒了我们无穷无尽的渴望。

”他所评论的贝多芬音乐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印象主义

B [由材料中的评论可知,这与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突出个人感受的特点相符,故选B项。

8.The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

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

这一艺术风格属于(  )

A.理性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D [理性主义出现于启蒙运动时期,即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现实主义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

浪漫主义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60年”和关键信息“服饰怪异”“反叛”“对传统理性的否定”等可知,这与现代主义风格相符,故D项正确。

主题 人类文艺长廊里的“瑰宝”——世界近现代文学艺术发展演变历程

[主题立意]

19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影和电视艺术产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交汇]

1.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

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

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

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②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

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

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民主文化潮流赋予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以旺盛的生命力。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3.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2)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③影视艺术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④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考纲

考题统计

情境创设

相关考点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016·

全国丙卷·

34

近代四幅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014·

全国Ⅱ卷·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幻想型影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电影艺术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6·

全国丙卷)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四幅作品的特点,从而得出四幅作品代表的不同流派,连贯起来比较分析即可

2.(2014·

全国Ⅱ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

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是因为民众对影片中生活的一种向往,但这只是一种幻想,反映了现实生活与轻歌曼舞生活的巨大反差

[答案解析] 

1.D [题干中四幅作品依次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反映的是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项。

不同的艺术流派在不同时期曾起到主导作用,图片并不能说明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排除A项。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故B项不正确。

四幅作品没有反映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故排除C项。

2.C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

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

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

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

1.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

A.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主流

C [根据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实验小说”可知,文学作品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19世纪后半期……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可知,文学作品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

材料讨论“实验小说”的问题,而非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2.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下列与该文学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

A.《播种者》    B.《百年孤独》

C.《格尔尼卡》D.《悲惨世界》

D [根据材料可知,该文学流派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播种者》属于印象派绘画作品,《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故排除A、B、C三项;

《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正确。

3.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

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

“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的津津有味。

”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A [根据材料中文学家的描写对象判断,这应该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夸张怪诞等特性,表达人们内心迷惘、虚无等情绪,故A项正确;

描写“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与进化论无关,故B项错误;

“野生动物”“动物行为”不属于工业文明范畴,故C项错误;

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而材料描述的是现代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4.《西方艺术史》认为: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

A.《格尔尼卡》B.《日出·

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自由引导人民》

D [根据题干中“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可知,描述的是浪漫主义作品。

《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故A项错误;

《日出·

印象》属于印象画派,强调的是色彩,故B项错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

《自由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