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15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Word格式.docx

当前,我国的公路网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幅较快,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但公路建设发展不平衡,公路建设的规划设计重经济建设需要而忽视军事需求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在一些战略位置重要、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基础建设还非常薄弱;

不少非主干线路设计只能满足普通民用运输需求,在规格、承重、走向上满足不了军事活动需要。

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大动脉”稀缺,连接战略前沿与战略纵深的高等级公路还不具备规模。

我市交通战备部门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及时沟通军事部门与地方交通主管机构,把军事需求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公路交通建设规划之中,力求解决好军用与民用的接口问题。

重视重装车辆、特种车辆专用通道、复合通道建设,保证1条以上的超重车道,增大预留高速公路进出口密度,预设紧急装卸载、特种车辆改造场地和加油站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时改造难度,提高利用效率。

公路建设布局要合理,做好战略伪装工作,在重要路段要预设观察防护所和防空阵地,战时应对敌夺控和毁损我公路线。

加强地方政府和军事部门的协调,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战场公路网建设。

将预定集结地区的公路建设列为国家公路网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厂矿企业、生产基地、储存仓库、兵营与机场、港口、码头的对接,完善备用公路建设,保证战时运输畅通。

(2) 

着眼全局,避免自成格局,搞好地区兼容

从战略全局出发,把公路建设的事情想细办实,充分考虑部队及装备物资快速流通、防护和抢修的需要,认真筹划配套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避免自成格局,搞好地区兼容,确保战时一旦受损,能及时疏通。

(3)完善公路等级梯次配备,实现“新老”兼容

既有公路主要是指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之前存在的、承担当地主要运输任务的老公路线路,利用好这部分公路,对解决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不足、总体滞后,而军事斗争准备形势对公路网需求紧迫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新建(在建)的高等级(高速)公路总里程还相对较短,难以完全满足战时激增的大量运输要求。

而既有公路总里程长,覆盖面广,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可延伸性,战时具有较强的替补作用,可作为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补充。

第二,高等级(高速)公路目标明显,易被敌列为重点夺控和毁损目标,一经遮断,由于这类公路造价昂贵、技术含量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畅通。

相对于高速公路来说,既有公路可维护性好,能够在遭敌毁损后,在较短时间内修复通车,并且维修费用较低,战场生存能力更强。

同时,既有公路投入战时使用,基本能够保障履带式车辆和重装车辆通行,而减少对高等级公路的破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能够提高战时运输保障的整体效益。

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在积极争取国家公路建设投资项目,多建主要公路战略通道的同时,要加强对既有公路的维护保养。

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强对既有公路的技术改造,战时有必要进行短线连接,增强公路网的贯通性。

战略通道地区要结合各级公路网改造,在新建、改建公路时,保留原有的道路作为战略迂回线路,在高速公路、省道、国道等主干线的翼侧,形成迂回线路,构建以干线为主、支线为辅的战略通道地区交通网络,构成环环相连的交通网络格局,满足战时交通保障的需要。

1.1.2完善我市公路网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这条当地主要经济通道和国防战略要道的修建,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是交通部“十二五”国防公路建设计划的项目,它的修建也是今年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一项具体举措。

这条由承建,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的道路通车后,将把驻地公路联系起来,充分满足二炮部队的作训需要,提高部队的机动反应能力,对巩固和提升部队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也是完善我市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极大地方便沿线群众、企业的生产生活和游客的旅游观光,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乐平市交通局战备办公室委托,依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技术标准》及有关规范、规程、我站组织力量对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了《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研究过程和内容

1.2.1研究过程

根据委托要求,我站成立了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工可项目组,收集相关资料,并在地形图上拟定路线方案。

同时成立了交通工程外业调查组,于年月日~月日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并征询路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对影响区域内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相关公路路况及历年交通量、交通发展现况及未来的交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

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主要设施和水利工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沿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于年月日,完成了《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2.2研究内容

本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调查研究项目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

2)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进行公路交通量预测;

3)研究确定建设项目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

4)路线方案的研究:

在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方案研究,实地踏勘;

5)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

6)经济评价、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根据资金筹措,研究确定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8)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9)工程招投标方案拟定。

1.3主要结论

1.3.1建设理由

1)景德镇市“十二五”公路网建设的需要

根据景德镇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公路网建设的总体目标:

景德镇将全力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二纵二横“井”字型为主骨架,结合江西省对国省道改造的安排,对市至县、县至线的次干线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县至乡、乡至村的支线公路网络,形成“四大循环”县乡公路为支脉的干支衔接互通与配套的公路网络体系。

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项目为通往湾头、众埠重要通道,与新秧战备公路连接,路线起点位于乐平市高家镇官庄村,桩号为K0+000,经朱坞、名口、流芳,终于乐平市南港乡湾头村,桩号为K20+000,路线基本沿原有公路从北向南布设,该工可项目为乐平市境内段。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市公路网,完善公路网将形成显著的战略机动性和运输效益优势,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公路的规模效益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有利于加强已建成道路的辐射能力;

有利于充分发挥改建公路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县(市)的联系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景德镇市公路支线网络的建设。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公路即是景德镇市公路支线网络的重要公路之一。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通则畅,畅则兴!

这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全国民众的共识。

交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先导。

交通促进和扩大了地方之间的联系,促进各种经济要素优化组合和相互交流。

本项目建成后引起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变化,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产生新的开发项目。

项目建成后使车辆运行时间缩短,引起市场格局的变化,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和刺激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原有道路路况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路面的等级,加强了通行能力,改善了交通条件,有利开发沿线丰富的资源,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将从根本上改变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各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带动沿线经济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为加快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把本项目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

3)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加。

根据历年的交通量连续观测资料,机动车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拟建道路起于乐平市吴乐线至湾头公路改造工程项目,为通往湾头、众埠重要通道,与新秧战备公路连接,路线起点位于乐平市高家镇官庄村,桩号为K0+000,经朱坞、名口、流芳,终于乐平市名口镇流芳村,桩号为K20+000,该工可项目为乐平市境内段。

拟改建前的原道路均为,路况差的泥结碎石路面,平纵组合较差,路基狭窄,通行能力低,现有交通量较大,交通拥挤。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将有更大的发展,根据交通量预测,到年该路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为辆/日,现有道路显然不能适应未来交通量发展的需求,对原有道路改建势在必行。

1.3.2交通量预测结果

本项目的交通量采用直接法进行预测,未来预测特征年2009年、2015、2020、年和2024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表1-1交通量预测结果表(折合成小客车)

预测年份汽车类型

2009

2015

2020

2024

货车(辆/日)

558

2282

1604

2249

客车(辆/日)

202

335

490

704

合计(辆/日)

1039

1857

2896

4077

注:

其中货车折合系数为1.5.

1.3.3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建设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全线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

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2。

表1-2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公路等级

三级

2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40

3

路基宽度

7.5

4

行车道宽度

6.5

5

汽车荷载

公路-II级

6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50

7

小桥、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1.3.4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路线起点位于乐平市高家镇官庄村,桩号为K0+000,经朱坞、名口、流芳,终于乐平市名口镇流芳村,桩号为K20+000,路线基本沿原有公路从北向南布设,该工可项目为乐平市境内段,是通往湾头、众埠重要通道,与新秧战备公路连接。

建设规模见表1-3

表1-3建设规模表

路线长度

公里

20.000

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300.000

水泥混凝土路面

30.000

大桥

米/座

0/0

中桥

小桥

涵洞

8

平面交叉

9

征用土地

10

拆迁建筑物

平方米

11

拆迁电力、电讯线

1.3.5工程环境影响

本建设项目论述了沿线环境特征,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土地占用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减缓工程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经综合评价,本建设项目对地方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均利大于弊;

对地方生态环境仅是在施工期间有一定影响,但可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的来说,本项目在建设期和营运期间,均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1.3.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根据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按照交通部公发[1996]611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公发[1996]612通知发布的《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江西省交通厅赣交设发[1996]146号“印发《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及交公路[2005]230号《关于完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制编制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等规定编制估算,投资估算见表1-4.

2)资金筹措

本工程项目资金由国家政策补助及乐平市财政自筹两种方式筹措,其中国家补助30万元/公里,其余由乐平市地方财政自筹。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万元,其中国家政策补助万元,乐平市财政自筹万元,年安排资金。

1.3.7工期安排及项目经济评价结果

1)工期安排

本项目初拟年月开工建设,年月完工。

根据进度安排,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荐方案实施分年度的使用资金,年安排%,年安排%。

2)项目经济评价结果

经济评价遵循费用、效益对应一致及“有~无”对比法原则进行。

对效益及费用这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1-5,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6.

表1-4投资估算表

项次

工程或费用名称

估算总金额(元)

技术经济指标

各项费用比重(%)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

公路公里

路基工程

路面工程

桥梁涵洞

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施工技术装备费

计划利润

税金

第二部分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办公及生活用家具购置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预留费用

投资估算总金额

平均每公路公里造价

表1-5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社会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EIRR(%)

回收期N(年)

效益费用比EBCR

净现值ENPV(万元)

16.61(不包括建设期)

1.278

86.7646

10.38

从表1-5可知,当社会折现率为8%时,净现值大于零,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收益率大于8%,在营运期能收回投资,可见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表1-6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建设效益变动费用变动

-10%

0%

10%

N(年)

16.23

14.32

12.26

ENPV(万元)

83.8632

101.8712

121.9765

EBCR

1.293

1.333

EIRR(%)

10.36

11.56

1.576

17.91

16.61

12.89

67.3567

15.99

1.198

100.2312

9.25

11.72

19.78

18.28

17.36

46.9321

67.9865

83.8321

1.064

1.197

1.305

8.37

10.37

从上表可知,当投资增加10%,同时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本项目的效益费用比为1.064,仍大于1,内部收益率为8.37%,大于8%,说明本项目具有1较强的抗风能力。

1.3.8节能分析结果

本项目从提高公路等级和缩短公路里程节约燃油量两个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价,经计算,拟建项目建成后均节约燃油量为0.226吨,可见拟建项目的节能效益较好。

1.3.9问题及建议

1)为尽早使沿线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以满足地方经济及交通量发展的需要,建议对本项目施工改建工程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土石方建议采用机械化施工,为此施工队伍必须具有配套机械设备。

桥梁及路面等项目由专业性强,建议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公路专业施工资质。

3)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而乐平市还是不发达的县城,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上能给予重点扶持。

4)全线基本沿老路布设,不可能避免要边通车边施工,因而,施工期间维持好交通,是该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2.1研究区域概况

2.1.1地理位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

57-117°

42′,北纬28°

44′-29°

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

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为2009.8小时。

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

42′14″-29°

23′24″,东经116°

53′36″-117°

32′40″,北连景德镇,东邻德兴市和婺源县,南接万年县和鹰潭市,西毗鄱阳县。

总面积197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千米,山地占50%,耕地占19%,水面占11%。

乐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湿润宜人,年平均气温18.8℃。

总人口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

全市共辖14个建制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共库管理局。

2.1.2项目影响区域及划分

根据本项目建成后对各地区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为景德镇市和乐平市,间接影响区德兴市、弋阳、万年等县。

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2.1景德镇市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雄距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1953年6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

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制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

“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

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磐、明如镜”的美誉。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

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

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第,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

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

有明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

主要矿石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更为丰富,目前探明的储量,仍可开采300多年。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9%,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

距市区50公里处保留原始森林,栖息着众多熊、虎、猴类等动物,并生长有红豆杉等珍惜树木。

浮梁县瑶里镇的汪湖、白塔寺、梅岭,鹅湖镇的高岭村、东埠村等都是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

历史上景德镇特产素有“一瓷二茶”之称,茶叶是景德镇名产之一。

早在唐代,景德镇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著名诗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景德镇茶叶税收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

“浮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近年培育和研制的名优茶“得雨活茶”、“瑶里崖玉”、“浮瑶仙芝”绿茶畅销市场。

“得雨活茶”已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

景德镇投资环境优越。

位于昌九景“金三角”经济区,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国家旅游热线—庐山、黄山、龙虎山、九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的中心区位(均在150-200公里左右)。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供电、供水、供气十分充足;

通讯实现光纤化、网络化、数字化;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皖赣铁路、206国道南北纵贯我市,九景高速公路拉近了我市与武汉、南昌及外地的距离,景德镇机场航线通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昌江水道可直通鄱阳湖达长江,一个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成效明显。

随着六条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城市面貌正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博区、生态区、现代区既自成一体、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互为依托。

景德镇市江西省一个重要现代化工业基地。

陶瓷工业已形成了以日用瓷为主体,艺术、建筑、工业、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