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623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文档格式.docx

调查表明,80%以上打工的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隔代教育孩子的关心偏少,造成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关爱缺乏”就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

3.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

由于一些隔代教育孩子的思想学习基本无人照管,怕苦怕难,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我们调查的57名隔代教育孩子中,成绩偏下的就有40人,占70%之多。

4.人格有缺陷明显。

一是性格较孤僻。

隔代教育孩子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突出,孤独,离群,自我封闭。

二是心理不健全,他们胆子较小,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

三是乱花钱。

隔代教育孩子的祖辈和父母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其比较任性,花钱无计划。

监护人对他们大多是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整合。

首先学校教育不能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整合,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

其次,由于父母在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失调,家庭也无法承担好教育的责任,造成了大量的隔代教育孩子疏于管理。

家庭教育成了农村教隔代教育孩子教育管理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表现在家庭未能在课外取得较好的监管作用,也缺乏与学校的联系,故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勾通。

对于亲友监护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往往忽略了对被监护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要求。

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直接影响到这些隔代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三,社会对学生尤其是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不够,不良影响也还存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是调查隔代教育孩子行为习惯现状,以及影响及行为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使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个案研究法

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研究法

以“三好教育”为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5、经验总结法

边实践边总结经验。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隔代教育孩子的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2.隔代教育孩子不良习惯的因素研究

3.对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交流、座谈,了解他们的想

4.建立隔代教育孩子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分析、跟踪研究。

5.家校合作采用问卷、走访等形式。

及时掌握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最新情况。

并作出对应策略,对家长进行培训。

让孩子能在正确的指导下成长。

6.对孩子成绩及时记录、掌握孩子的学习、锻炼情况。

鼓励、奖励他们。

激发他们的兴趣。

并建立“一对一”互助小组。

并展开评比、竞赛。

并公布结果,并发放奖品。

7.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良好习惯得到培养。

8.对孩子随时抽查,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卫生习惯。

9.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习惯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行。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

1、建立隔代教育孩子的成长档案。

2、设立隔代教育孩子亲情热线,为他们和父母的心灵沟通铺设通道。

3、召开隔代教育孩子家长会,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

4、开展隔代教育孩子成长结对的活动,为留守学生寻找成长伙伴。

5、开展关爱隔代教育孩子的专题教育活动。

6、定期开展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

7、收集、整理辅导反馈信息,交流研究材料。

8、借鉴网络资源,总结探索经验,形成教育模式。

9、撰写中期成果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0月)

1、再次编制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两年多来行动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2、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撰写分析总结材料。

3、收集整理和审核研究资料。

4、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5、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6、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四、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我校隔代教育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补救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学校每学期初对隔代教育孩子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家长的打地址、联系电话、留守的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地址和联系电话、隔代教育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情况。

建立隔代教育孩子的专项档案,指定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

要求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五个大的方面。

(1)隔代教育孩子父母外出基本情况调查:

①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情况;

③父母在外打工的地域分布情况;

④父母在外打工回家频率情况。

(2)隔代教育孩子基本情况调查:

①隔代教育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态度调查;

②隔代教育孩子生活状况调查;

③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

④隔代教育孩子学习状况调查;

⑤隔代教育孩子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⑥隔代教育孩子身体健康状况调查;

⑦隔代教育孩子与非隔代教育孩子对比状况调查。

(3)学校教师调查:

主要调查教师对隔代教育孩子现状及已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效果。

 

(4)家庭调查。

主要调查外出务工家长及隔代教育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成长所持的态度、监护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与子女亲子关系亲疏程度。

(5)社会调查。

主要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建议。

2、分步实施

为使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不留“死角”,课题组很慎重地把不同状况的隔代教育孩子,分别落实给任课老师、班主任,并进行经常的教育管理。

校长、德育副校长、班主任负责全校或全班心理、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偏差相对较大的学生。

3、广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为使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主要有:

(1)自开课题以来,每个学期伊始,李芳老师都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认真商讨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然后具体落实。

(2)我们了解了隔代教育的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了解隔代教育孩子的性格、品德形成原因,建立《学生跟踪调查档案》,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请教育局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指南。

(4)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热线,为他们和父母的心灵沟通铺设通道。

鉴于留守学生的家中电话不多,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开通了留守学生亲情热线电话。

让学生能与家长及时交流学习,生活情况。

“留守学生”在校期间若遇到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与自己的父母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寻求帮助时,可向学校申请给父母打电话。

学校有专人负责亲情电话的管理,学生每次打电话的事因均由专人负责登记备查。

开始是使用座机,几个月后由于使用不过来,我们便向留守学生的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手机号,这样,亲情热线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5)与校园伙伴进行结对活动,感受友情的帮助。

在进行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宣传活动之后,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为每个留守的孩子找到了一个成长伙伴。

这些成长伙伴,多是留守学生同年级的优秀学生,他们与留守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学习上给予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

每个班级召开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关爱意识,同时也激励“留守学生”自己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听了“留守学生”的发言后都被他们顽强的意志感动的热泪盈眶;

也有不少“留守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思想上进了,学习主动了,性格开朗了。

(7)、定期开展教育辅导和心理咨询。

我们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对其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工作。

为此,课题组专门开通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如校长热线、教师热线,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学生家里看望学生,同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8)定期对祖辈们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培训,怎样与下一代沟通,怎样督促下一代学习生活都给予科学指导。

李芳老师的《家庭教育的探讨》,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学习习惯、动手能力,以及教育孩子的一致性等方面,作了生动的阐述,赢得了家长们的满堂喝彩。

周芳老师的《为留守儿童打开隔代教育这道“屏障”》专题讲座,指出了隔代教育的种种不良现象,认真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通过教师讲座,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祖辈们的教育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9)定时进行家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适时调整下阶段计划和方案。

请比较成功的家长来校交流,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向其他家长推广。

这样家校合一,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10)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如“洗红领巾比赛”、“写字比赛”、“爱心拍卖会”、“学雷锋活动”、“系鞋带比赛”、“朗读比赛”、“趣味运动会”、“汉字规范化使用调查”、“亲子活动”“诵读《弟子规》”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同情心。

(11)对孩子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个案研究。

六年一班的女生唐焱芝,在家总是一言不发,不管爷爷奶奶怎样问她,她都是沉默不语。

要奶奶检查作业或是签个字都是把本子塞过去,不会喊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若不签字,就摔门而去,爷爷奶奶无奈,只好签字。

她放学一回家不是写作业,而是埋头看电视,奶奶说她,她充耳不闻,或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放在心上,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常常找他们谈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孩子以写信的方式向老师、爷爷、奶奶说心里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爷爷、奶奶。

并要求她每天跟老师、同学、爷爷奶奶说一句想说的话。

当孩子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让她与能说会道的孩子交流沟通.把孩子在校的进步及时告诉爷爷奶奶.这样多方配合,孩子有信心了,肯交流了.回家就跟爷爷奶奶打招呼,一回家就写作业,根本不要爷爷奶奶催促,而且能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在两年多的行动研究历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

(一)隔代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教育转化,我校90%以上的隔代教育孩子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有很多的隔代教育孩子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

以前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控能力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学生之间的吵架、斗殴行为明显少于过去,课题实施以来,我校隔代教育孩子一个都没有出现过违法行为。

(二)隔代教育孩子的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矫正

两年多来,我校隔代教育孩子在课题研究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

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有心事、遇困难和挫折时比以前更爱找同学和老师帮助。

我校谷晴悦在课题研究前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该生父母均长年在江浙一带打工,一年都很难回家一次。

刚升入五年级时,凡事随便,自高自大,贪玩好耍;

为人油腔滑调,并经常唆使同学违犯校规校纪,充当“肇事幕僚”,行为习惯差;

在体育活动上所耗费的时间多,分不清孰轻孰重。

学习上拖拉懒散,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踏实,常常一知半解却又自命不凡;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骄傲自满,不思进步,字写得龙飞凤舞。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引导,该生变化甚大,谦虚有礼貌,基本改变了以前的不良性格和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能自觉维护班规校纪;

写字规矩多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勤奋踏实。

(三)隔代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在学习上,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有70%以上的留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足,习惯好;

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黄丽红就是课题组成功转化的典范,该生是父亲抱养的孩子,没有母爱的她,本来就性格孤僻。

后来父亲外出打工,把她交给了同村的姑姑。

这个女孩子十分懒惰。

从小学五年级起,就不写作业,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拿她没辙。

经课题组调查,她智商较高,有较好的学习基础。

于是,课题组的老师当上了她的“爱心妈妈”,经常辅导她写作业,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在班级里,组织几个女孩子与她一起玩并一起写作业;

老师单独检查她的作业,并给予特别优待。

(四)隔代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明显得到改变

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持之以恒的心理辅导,我校隔代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的厌学情绪得以有效控制;

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学生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在课题组的研究对象中有一个孩子名叫蒋维赛,论学习成绩,他应该是一个中等生,但他遇事总爱猜疑,从而与本班同学和个别科任教师的敌对情绪很重,经常与班上的同学发生矛盾,有意扰乱课堂纪律是家常便饭,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全班43人中就有37人联名写信到校长信箱,要求校长把该生调出本班。

当课题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对该生各方面和情况进行了再一次的全面调查了解后发现,该生的问题出在了心理上,必须通过“治心”来“治行”,为此,课题组落实专人对该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多次有意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安排他为本班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学服务,让他体会到为他人服务和他人为自己服务的不同心境,从而在服务与被服务中改变他的不良心理,改善他与班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一年后,课题组再次对该生在班上的“信任度”进行调查,结果有89%的学生明确表示“我现在愿意跟他一起学习了”,有85.3%的学生明确表示:

“我愿意与他交朋友”。

(五)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研教师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相关资料,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进行了多次的教育实践和总结提炼,已掌握了一套教育、矫正、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方法,全面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步伐,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这样说,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之前,教师们总觉得教育科研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东西,不是我们一般教师能做的事。

但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科研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3、形成了一批成果性论文。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在《湖南省中小学学校管理》《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等省级杂志报刊发表关于隔代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并有十多篇其它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获奖或交流。

(六)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课题组通过以点带面将研究成果及时地应用于学校其它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后续效果: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思想稳定,学风浓厚,校风日上,我校的各项质量评估在全县均占前列。

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珠晖区常规管理、目标管理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还被评为“语言文字示范校”、两年多来,师生在省、市、区等各级竞赛、评比中获奖80多人次。

六、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进行隔代教育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无法替代

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挽救和弥补留守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但父母的爱等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我们在课题研究初期的调查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年龄越小越迫切,如相当部分孩子在“你最需要父母为你做什么?

”的问卷中,他们的回答是:

“希望父母能为我做一顿饭”“陪我学习”“陪我一起去玩一次”等等。

这些都反映了父母亲情的不可替代性。

2.社会(社区)如网吧泛滥等不良影响消除不力

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作为学校教育而言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需要包括公、检、法等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

即我们在对留守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由学校“单干”的现象,较难(或教师精力有限)和家庭、社会进行协调沟通,难形成教育网络。

3.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对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长期的机制和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干预,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隔代教育孩子毕业离开我校后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是否会回复到从前的状况,出现反弹呢?

对他们的后续管理教育是值得学校、家庭、社会认真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七、政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各界对隔代教育孩子的关注度

社会、政府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隔代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隔代教育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隔代教育孩子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隔代教育孩子的救助机制;

建立健全隔代教育孩子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隔代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2.努力减少隔代教育孩子数量

隔代教育孩子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亲情的抚慰,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情感关爱都无法从本质上真正取代亲情。

要想使隔代教育孩子不再受渴求亲情抚慰的煎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父母不再远离家乡去打工。

因此,政府要做好带领民众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吸引农民工返乡打工,减少隔代教育孩子的数量。

3.建立健全隔代教育长效激励机制

对隔代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长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加强隔代教育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

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隔代教育孩子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使隔代教育孩子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和反思

课题研究实施一年多来,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注重视,同时也得力于学校行政领导从人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课题组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深知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逐步完善:

1、本课题要求课题研究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组成员显然达不到,导致有的论文质量不高,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不够多。

2、我们的本意是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转化其行为,但在心理教育方面,我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引领,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疏导,心理咨询工作也受种种因素制约而未能启动,只能借助组织活动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3、由于研究成员大多为班主任,且承担了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对隔代教育孩子的跟踪研究上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

4、社会转型时期许多负面因素的不利影响,并非家庭、学校能彻底解决改变得了的,也影响了课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才能为隔代教育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为隔代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之,通过对我校《隔代教育家庭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指导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对科研兴校的信心。

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将更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地继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

教育科研永无止境,课题研究的实验始终在研究中不断完善,敬请教育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