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66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四)±

0.000以上施工测量-9-

1.平面控制测量-9-

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9-

3.高程的传递-9-

4.内控制测量方法-10-

二、沉降变形观测-11-

1.沉降基准点埋设-11-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2-

3.沉降观测-12-

4.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12-

5.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13-

本工程新力·

龙湾A02地块1~27栋商住楼及地下室工程,占地面积大,采用分段施工。

本工程按II级水准精度,采用闭合法测量。

因此在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更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一、工程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网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科力达KTS-442R4型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测角1”,测距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十字型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如图1所示)。

地下室的平面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控制网的技术指标表1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II级

±

8

1/20000

3.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如下图2)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二)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3个),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精度1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km,距离建筑应大于25m,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m。

2.高程控制

将测量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层间测量误差控制±

3mm内,总高测量偏差小于15mm),及时准确地为工程提供可靠的高程基准点,紧密配合施工,指导施工。

(1)平面高程控制网的施测。

将甲方提供水准点复检合格后组成闭合环,采用双仪高法进行引测。

(2)基准点埋深及形式。

在本工程中,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测设在一起。

如图3所示。

图3控制点做法

(3)测量器具配置。

选用DS1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科力达KTS-442R4型全站仪,5m铟钢尺两把,50m钢卷尺一把。

(4)技术要求。

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1LW

N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具体要求表2。

水准仪

型号

观测

次数

视线长度(m)

水准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计(m)

视线离地面最小高

度(m)

读数误

差(mm)

一测站高差较

差(仪高法)

(mm)

闭合差(mm)n为测站L为公里数

SD1

往返各

次一

不大于

50

铟钢

1

3

0.5

不大于0.5

0.7

12L1/2(n<

15)或3n1/2

(5)成果的处理及复测周期。

每一测站观测成果应于观测时直接记录于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中,不得记于其他纸张上最后进行转抄,每一测站观测完毕,立即进行计算和校核,各项校核数据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方可将仪器转入下一站。

由于本工程水准网较简单,只进行简单的高差改正即可。

各高程基准点的复测工作,每一月进行一次。

(6)标高点的竖向传递。

用水准仪、塔尺及钢尺等沿塔吊立杆、电梯井内壁或内控点预留孔洞进行传递,在每层弹出500mm线作为放样窗台、门洞、钢结构等的基准。

(7)各分项工程高程控制。

1)钢筋工程。

利用往返观测将工作基点的引测至柱竖向钢柱上,此项工作的精度不得低于水准网的精度要求,此工作经复测无误后,交给工长作为整个施工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工长在进一步引测过程中,层间偏差值不得超过±

3mm的要求。

现场标高点用红或蓝胶带纸进行标识应注意胶带纸上下边的统一。

在绑扎门窗洞口过梁时,可用5m钢卷尺将标高再向上传递,拉尺过程中应保持立筋垂直,以免造成立筋垂直偏差过大,而导致出现过梁钢筋偏低的质量问题。

工长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检查以下部位标高情况:

梁接头钢筋的顶标高,看钢筋是否有保护层,锚入本楼层的墙筋顶标高,电梯井下口上部筋顶标高等。

2)模板工程

板底模支设高度是依据测设于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所以测设脚手架立杆的标高点是模板工程标高控制的着重点。

测设时可选择位于满堂脚手架的角点、中间点底部稳定可靠、垂直的立杆,将标高测设其上,扶尺人员注意标高的上方是否有扣件、横杆阻碍标高点向上的传递。

然后用红或蓝胶带纸做统一的标识。

测设完毕后可沿立杆向上传递,定出水平杆的标高点,利用细线将各标高点连线,检查合格后(连线应重合,偏差值小于3mm),可将此细线作为其他脚手架搭设的依据。

待部分模板铺设完成后,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检查模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相邻两块模板的高低差。

若发现问题,现场改正,直至符合表3的要求。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值表3

底模上表面标高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表面平面度(2m)

3mm

2mm

吊模侧模底标高,外墙模板标高是否低于混凝土顶面标高,跨度不小于4m。

梁、板跨中标高是否按要求起拱,电梯井底模,焊接预埋件标高高差等。

3)混凝土工程。

工作重点:

控制板混凝土顶面标高。

待板底模铺设完成后,即可将水准仪架设其上,将距混凝土面500mm的控制标高测设在剪力墙竖筋及暗柱立筋上,测设标高的数量应保证每面墙上有一标高点。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将各标高点拉线,检查找平,此外工作面上也架设一台激光扫平仪随时动态地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混凝土顶面标高偏差值控制在±

10mm以内。

4)室内工程。

室内地坪面积较大,施测时可将建筑500标高沿内墙每3~5m测设一点以及柱侧面上,后弹墨线红油漆标识,室内地面在1.5m×

1.5m方格网上做灰饼。

浇筑地面时也可架设一台激光扫平仪随时动态地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将混凝土顶面标高偏差值控制在±

0.000以下施工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采用科力达KTS-442R4型全站仪(测角1”,测距1+1×

106),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

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桩基础施工

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

2.轴线投测方法

(1)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2)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JDE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他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4.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表表4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测站测定高差中

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

程中误差(mm)

竖向传递轴线点

中误差(mm)

混凝结构

1/40000

5

3.±

0.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

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

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明显且不会沉降的位置,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以便施工中使用。

(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m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四)±

0.000以上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对于局部层的建筑物以上的轴线传递,在建筑物±

0.000测设轴线控制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向上传递轴线平面位置。

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2)柱子垂直度检测

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

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检测。

(3)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

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m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

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3.高程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柱子和平台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m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2)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5。

标高测量允许误差表5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H≤30m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3mm。

4.内控制测量方法

零层板施工完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m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

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cm×

15cm)。

内控点平剖面图见图4、图5。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

的允许误差见表6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表6

30m<

H≤60m

10

H>

60m

15

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

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

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图6)。

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

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型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m线或结构1m线。

(1m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二、沉降变形观测

新力龙湾是新力集团的一个大面积、大容量的商住房项目,在采用科学合理的降水方式及边坡支护的前提下,也必须对其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监测,从而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为以后的形变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对周边环境,如护坡桩位移、按照二等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

1.沉降基准点埋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执行的有关沉降基准点埋设规定:

(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3)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数量三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

0.3mm,闭合差±

0.6mm×

n0.5。

(2)沉降基准点埋设方法:

基点埋设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及有关变形观测基点埋设标准进行。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执行的有关沉降观测点埋设规定进行沉降点的埋设。

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参照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做法

在承重墙柱上沉降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用Φ32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量完毕取出外旋保护盖,既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3.沉降观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采用DS2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4.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

(1)沉降观测周期按每两个结构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4)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5.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

(1)垂直位移量成果表;

(2)观测点位置图;

(3)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

(4)变形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