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88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x

年末全国就业人2

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表1-1是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情况。

表1-1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情况

表1-1描述的统计资料,反映了不同时间我国总人口的规模,显示了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基本国情,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就成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

3

20XX年,全球旅游业遇到许多史无前例的挑战: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公司破产或大规模裁员、燃油价格大幅波动、恐怖袭击等,这些不利因素均给各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沉重压力,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减缓。

而中国国内旅游也由于受灾害事件影响,其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不小打击。

年初的雪灾、四川地震、3.14西藏动乱,都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但是,北京奥运的召开,又为艰难前行中的旅游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20XX年我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

其中,外国人2433万人次,下降6.8%;

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0万人次,下降0.1%。

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305万人次,下降3.1%。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下降2.6%。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584万人次,增长11.9%。

其中因私出境4013万人次,增长14.9%,占出境人数的87.5%。

国内出游人数达17.1亿人次,增长6.3%;

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增长12.6%。

这些统计资料具体描述了我国旅游业在该时期的发展情况。

利用各种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能力训练】

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辨析:

降雨量是否属于社会经济现象?

降雨量与农作物的产量有关,风调雨顺的时候,农作物的产量是否一定就高?

为什么?

农作物的产量受降雨量的影响,又是否属于社会经济现象呢?

三、统计的特点

(一)数量性

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因此,数量性就成为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

数量性特点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数量特征。

即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等。

例如,某高校20XX级会计电算化高职三年1班在校人数为59人。

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

2.数量关系。

即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相关关系等。

例如,上例该班男生20人,占总体人数的33.89%。

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4

部结构。

3.数量界限。

即引起社会经济现象质变的数量。

例如,完成计划与未完成计划有质的差别,计划完成程度100%就是质与量互变的界限。

(二)总体性

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XX年2月26日发布《20XX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显示,20XX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

这个数量反映的是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总的平均下降水平,而不是指哪一种具体消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下降水平。

而要对这30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下降情况进行调查,就必须先对每一种个别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情况进行调查,从而达到对300多种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总体认识。

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非个体的数量表现。

但在进行研究时,不能离开对个体数量的认识,只有把大量的个体数量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分析,才能表现出总体的数量特征。

(三)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抽象的量,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具体性的特点。

统计研究的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量,这个量总是和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数学所研究的量是抽象的量,两者有着明显区别,但统计方法中往往借鉴数学的方法。

(四)客观性

统计资料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的结果,但在统计工作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保证统计资料真实、可靠,维护统计资料的客观性。

(1)统计的总体性排斥对个别典型事物的深入研究吗?

(2)统计数据与数学中的数字有什么区别?

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5

大量观察法是指对被研究事物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分析,以反映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例如,早在300多年前,人口学家从统计资料中发现男女婴儿出生的比例为105:

100,但目前人口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男婴出生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105。

这就是通过大量观察法,从偶然事件中发现出的必然规律。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将所研究现象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对于分析总体结构、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确定统计指标体系而言,没有统计分组是不可能做到的,这说明统计分组法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三)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统计分析中,广泛运用总量指标分析法、相对指标分析法、平均指标分析法、变异指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等,可以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比例关系、发展速度等,使我们对所观察的事物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五、统计的基本职能

(一)统计信息职能

统计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信息服务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通过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为社会服务。

(二)统计咨询职能

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的服务功能,也就是指统计部门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判断,为宏观和微观决策,为科学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统计咨询应更多地走向市场。

(三)统计监督职能

统计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揭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偏差、促使社会经济运行不偏离正常轨道的功能,也就是统计部门通过定量检查、经济监测、设置预警指标体系等手段,对社会经济实行有效的调控,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6

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能够发挥作用的保证,反过来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会促进统计信息职能的强化。

分组讨论,从统计职能的角度说明统计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统计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就是总体单位。

我们要研究全国的企业发展状况,所有的企业就是总体,而每个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这些个别企业的共同性只有一个,即都是企业。

当我们要研究全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状况时,总体就是所有的股份制企业,而每个股份制企业是总体单位。

这些个别企业的共同性有两个,即不但是企业,而且是股份制的企业。

当我们要研究全国大型股份制企业发展状况时,总体就是所有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而每个大型股份制企业是总体单位。

这些个别企业的共同性有三个:

企业,大型企业,而且是股份制企业。

由此可见总体的特点如下:

1.构成总体的这些总体单位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性质相同,即总体具有同质性。

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

2.构成总体的这些总体单位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性质相同外,在其他方面也应存在差异,即总体具有变异性。

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3.总体必须规定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例如,2000年的人口普查,其总体是在2000年11月1日零时在中国国土上的常住中国公民。

(具体性)

(1)对20XX年1月份某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时,该市所有的小学生就是总体,每个小学生就是总体单位。

那么同质性是什么?

总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是什么?

设想,如果没有规定总体范围,在统计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2)概括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7

二、标志和统计指标

1.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例如,学生作为总体单位,表示每个学生特征的名称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就是标志。

学校作为总体单位,表示每个学校特征的名称包括学生人数、学校类型、固定资产总额等,学生人数、学校类型、固定资产总额就是标志。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的性别、学校的类型都属于反映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称为品质标志。

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学校的学生人数、固定资产总额都属于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的名称,称为数量标志。

标志表现是指标志在各总体单位中的具体表现。

标志表现分为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

例如,性别是品质标志,其特征只能用文字来表现,表现为男或女,男或女是品质标志表现。

学校类型是品质标志,其特征具体表现为财经类、医学类或理工类等,财经类、医学类或理工类都是品质标志表现。

年龄是数量标志,具体表现为18岁、19岁、20岁等;

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具体表现为50分、78分、90分等,18岁、19岁、20岁,50分、78分、90分都是数量标志表现。

数量标志表现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现的,故又称为标志值。

在同一总体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各种标志,就其标志表现看,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标志表现都相同的标志,称为不变标志;

标志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称为可变标志。

例如,在男性人口总体中,性别是不变标志;

而年龄、民族、籍贯等则为可变标志。

又如,在40岁教师总体中,年龄、职业是不变标志;

而性别、专业、职称、工资等则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是个别事物(单位)得以结合起来形成总体的条件。

可变标志则是进行统计分组,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的基础。

8

指出下表中总体的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

2.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它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例如,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有高有低,通过国家统计局对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计算,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

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1854元,比上年增加258元,增长16.1%,增幅与上年持平。

工资性收入的增加额占全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增量的41.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20X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XX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

再如,全国工业企业的增加值有大有小,通过计算,20XX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这两个指标既表明所指的总体是工业企业,又表明其数量特征,这样我们对工业增加值指标也有了确切的认识。

可见统计指标既规定了总体范围与性质,又反映了总体的数量特征。

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时间、空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等构成。

比如,20XX年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这一指标就具体作了时间、空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和计量单位的规定。

但有时也将指标名称作为统计理论研究中的指标概念。

9

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称为数量指标。

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国内生产总值、销售收入、资产总额、总成本、利润等都属于数量指标,它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凡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如价格、劳动生产率、单位成本、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利润率、人口死亡率等都属于质量指标,它的表现形式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质量指标是由数量指标派生出来的,经常用于反映现象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工作质量,说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表现。

比如,以全班学生为总体,每个学生是总体单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标志,具体成绩分数是数量标志表现,将全班学生的成绩分数进行平均,得到的平均成绩,即统计指标。

综上所述,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标志是相对于总体单位而言的,而指标是相对于总体而言的;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及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指标与标志的主要联系在于: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表现汇总而来的;

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若原来的统计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与之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成了标志,反之亦然。

(1)举例说明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2)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等概念可以称为指标吗?

为什么?

三、变量和变量值

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如何理解“可变”呢?

比如,某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可能都一样,那么,成绩这一数量标志就是一个变量。

当研究的对象都是成绩为80分的学生时,成绩虽然也是数量标志,但因为每个学生的成绩相同,所以,这里的成绩就不是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值,又称标志值。

比如,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有820元、980元、1030元、1200元等,820元、10

980元、1030元、1200元就是变量值。

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与否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两种。

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即当取小数的时候,变量就失去了经济含义。

例如,各企业的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其取值是不会有小数的,这类变量就属于离散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可以用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

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在整数之间可以无限地取值,取整数和取小数都具有经济含义。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粮食亩产量,银行存款额,它们的取值可以是小数,取整数也有意义,这类变量属于连续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的取值要利用计量工具,通过测量或度量的方法取得。

(1)“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这三个成绩分数是三个变量”,此说法是否正确?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总人口数B.学生的体重C.财政税费

D.汽车产量E.设备台数F.商品销售额G.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户数

四、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一个统计指标只反映现象的某个特征,说明现象某一方面的情况,要客观、全面地反映现象各方面的联系,必须设立指标体系。

例如,为了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只设立利润这一指标是不够的,还必须设立由产量、产值、增加值、工人劳动生产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利润、产值利税率、资金成本利润率等构成的指标体系,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全貌。

又如,为了反映商品流转情况,必须设立由商品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期末库存等构成的指标体系;

为了反映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必须设立由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亏损企业亏损额、应收账款净额、产成品数量等等构成的指标体系。

11

(1)“用一个指标就可以反映总体的全面情况”,此说法是否正确?

(2)用你所熟悉的现象作为统计总体,为其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

1.掌握各种统计调查基本方式的运用条件

2.独立设计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

3.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的种类

2.几种统计调查方式

3.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几个问题

1.四种专门调查方式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比较

教学学时为6课时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某种客观事物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

例如,要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就要搜集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要素的实际资料;

要研究某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就要搜集反映该企业生产情况的有关实际资料。

搜集的实际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那些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尚未进行加工整理的资料。

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

由于次级资料都是从原始资料整理而来的,所以,统计调查的基12

本任务,主要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与统计研究任务有关的原始资料,而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又是对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通过统计调查,取得有关被研究现象的具体资料,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统计调查搞得好,就能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占有丰富的统计资料,有利于正确认识被研究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性;

反之,如果统计调查搞得不好,所得到的资料不准确、不真实或不及时,即使经过科学的整理和周密的分析,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这将直接影响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调查阶段,是保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研究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统计研究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行统计调查,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

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都是全面调查。

例如,为了研究我国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等人口问题而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就属于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一部分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

例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并不需要对该地区所有的居民进行调查,只需要搜集各个收入层次的一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实际资料;

对某批产品进行质量鉴定,也不需要对所有产品逐个进行质量检验,只需要抽出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即可。

这些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二)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3

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的方法。

例如,要对某个工程的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就需要随着工程进度的延伸,连续不断地调查登记此项工程的质量情况和相关情况,直至工程全面竣工、验收。

这种调查就属于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定时间的不连续调查。

例如,人口数、学校数、固定资产原值等指标,因为短时间内的变化不会太大,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经常性调查。

只需间隔一定时间了解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可采用一次性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统计调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是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和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我国建立了规范的统计报表制度,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行政机关,都要遵守《统计法》,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表式、项目、日期和程序向上级部门提交统计报表。

这种调查组织方式在我国的统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负责编制和报送统计报表的组织机构,是常设或固定的。

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

专门调查,是指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机构不是常设的,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临时设置的。

专门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统计调查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类,并且各种分类也不是相互排斥的。

如普查,从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来看,属于全面调查;

从调查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属于一次性调查;

从组织方式上看,又属于专门调查。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方式

(一)普查

1.普查的含义

普查是为了掌握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有些客观现象不需要或不可能进行经常性调查,但又需要掌握它的准确情14

况,就需要采用普查的方式搜集资料。

普查是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世界各国在反映本国的国情国力调查时,都采用普查的方式来完成。

2.普查的特点

(1)普查是一次性调查。

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现象的总量。

由于时点现象的总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化不大,不需要进行经常性调查,通常要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调查。

例如,我国第五次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隔了10年。

(2)普查是全面调查。

普查的对象范围广,总体单位数量大,指标的内容详细,并且规模宏大,所以,普查比其他任何调查方式更能掌握大量、全面的统计资料。

例如,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全中国的所有公民(不包括香港等地区),调查的内容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还有各种构成资料和社会特征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生育率、死亡率、教育特征、经济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

(3)普查的工作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