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97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浓民,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3.统治措施:

①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④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著名的谏臣是:

魏征。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3.繁荣景象: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地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

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姚崇、狄仁杰)

3.结果:

唐朝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国立不断增强,人称他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

①政策因素:

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②政治交往因素:

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

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武则天以后,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即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

①任用贤才(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

水稻广泛

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

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

创制

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⑴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

①建筑宏伟;

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

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三、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755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

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的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

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影响:

①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诞生

1、原因:

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巩固统治

2、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3、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三、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1、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①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②武则天:

开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四、科举制的影响:

对隋唐: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对后世:

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清朝末年废除)

对世界:

①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②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⑵消极:

①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新;

②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促进了唐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一、突厥: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

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情景。

3、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带

色楞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

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朴

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与唐关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何族祖先

藏族

满族

彝族白族

历史见证

布达拉宫、大昭寺

诗句“回鹘衣装回鹘马”

渤海石灯塔;

诗句“车书本一家”

千寻塔

三、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四、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特点(方式)及成因☆

⑴方式:

①设机构管辖;

②实行和亲政策;

③实行册封制度

⑵原因:

①政治前提: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②物质基础: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少数民族有强大吸引力);

③交通便利:

隋唐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

④政策开明:

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方式: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唐文化对日本影响:

①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②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建筑、雕刻和医学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许多商人来中国经商

2、影响:

①政治:

仿唐制(如科举);

②经济: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文化:

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四、唐朝和古代印度(天竺)的关系☆☆

贞观时,玄奘从长安出发西游天竺取经,并在印度的佛教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讲学。

贞观后期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他:

①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②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五、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建筑:

1、特点:

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

3、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

二、雕版印刷术: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医学: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尊称为“药王”。

四、诗歌: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

李白、杜甫、白居易。

2、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通俗易懂

五、书法:

颜真卿: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人称“颜体”,《颜氏家庙碑》

另一位书法家是:

柳公权,《玄秘塔碑》他和颜真卿被称为“颜筋柳骨”

六、绘画:

1、隋唐绘画的特点:

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

展子虔(隋朝)《游春图》

2、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像》《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3、吴道子(唐朝)《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七、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八、乐舞:

隋唐乐舞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乐舞风格,著名歌舞有《秦王破阵乐》(歌颂唐太宗)、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舞》。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1、辽的建立: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都:

上京;

阿保机的儿子辽太宗时,契丹从石敬瑭手里夺得幽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北宋

⑴唐朝灭亡之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那时在南方各地还有10个小国,总称五代十国。

⑵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都:

东京(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⑶北宋实现局部统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西夏并立。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⑴背景:

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⑵内容: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⑶评价:

①对辽来说——辽兵安然脱险,且得到岁币

②对于北宋来讲——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③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维持双方长久的和平,加强了北宋与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宋与夏和战

⑴在西北的党项族兴起: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

兴庆。

⑵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

西夏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与南宋对峙

1、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12世纪出,女真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金随后灭辽,在1127年灭北宋。

(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4、南宋时期,抗金将领岳飞收复建康;

郾城大捷。

随后秦会陷害了岳飞。

5、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知识小结】列表归纳掌握: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

阿保机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女真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后迁都到中都

宋(南宋)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社会环境: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②自然环境:

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

③劳动力与技术:

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

④统治政策:

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1、三国两晋南北朝:

出现南移趋势

2、唐朝中后期:

正式开始南移

3、南宋:

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

⑴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2)自然条件优越。

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⑵表现:

①太湖领域的苏湖、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北宋从越南引入占城稻;

③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④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

⑴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是朝廷的贡品;

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海南岛兴起)。

⑵宋朝的瓷窑有: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

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⑶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3、繁荣的商业

A、商业都市:

①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商业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宋朝商业都市最大的有开封和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开封。

B、海外贸易的兴盛:

⑴政策:

鼓励海外贸易

⑵宋朝重要的港口有:

泉州、广州

⑶到达范围:

近到朝鲜、日本;

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⑷管理机构: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⑸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②造船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条件;

③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①原因:

商品经济繁荣是前提;

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

②时间地区: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③作用: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①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④要重视引进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⑤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

①宋初崇尚节俭;

②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便于劳动,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③北宋中后期统治者衣饰由朴素到精美华丽(说明: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④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食: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

茅屋、瓦房、宅第。

行:

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外出住宿的地方叫邸店。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

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级不断扩大。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与今天的元旦不同),最为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缠足——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

②春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12课元朝的统治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逐渐统一蒙古。

(最大贡献)

2、1206年,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3、意义: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统一:

蒙古国灭西夏和金;

1276年元灭南宋。

3、抗元将领文天祥。

(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及爱国精神)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农业: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还修治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2、交通运输:

⑴开凿了两段新运河(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元朝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有何异同?

同:

①南北两端都是今杭州与北京;

②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③都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便利交通,有利于国家统一(作用)

异:

①元朝运河较通直,行程缩短;

隋朝以洛阳为中心,较曲折;

②元朝开通主要是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隋朝是加强对南北交通。

⑵还开辟了海运:

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运到大都。

3、中外交往:

意大利的马可·

波罗《马可·

波罗行记》。

在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说明:

①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②中外交往频繁

4、政治:

⑴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内容与影响?

⑴目地:

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11个行省)

③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④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⑶影响:

①秦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②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省成为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前提:

元朝的统一。

2、表现:

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融合,已没有什么区别。

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3、作用: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