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214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扬中市高一化学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8.重视期末复习课,努力提高效率。

认真做到:

①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由面到点,逐步到位,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②总结高一现阶段的实验内容,强化做实验探究题的基本思路和灵活将知识运用于其中的方法。

③总结高一现阶段的计算题型,强化做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思路和灵活将知识运用于其中的方法,并消除学生做计算题的恐惧心理。

④在备考中适时增添新信息、新材料,让学生见多识广,并把握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同时密切联系社会及生活实际,针对社会现实,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五、教学活动安排

4月上旬省扬高中教学及期中考试等相关事宜

词·

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08高考理综北京卷试卷点评(化学)

图表分析:

考查知识点

【点评】

今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部分整体难度不大,题型也没有多大变动。

第Ⅰ卷8个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第Ⅱ卷4个填空题(25题16分,26题13分,27题17分,28题14分,共60分),总共108分。

结合07、08北京理综试题,简述今年化学考查特点:

1.稳定性、重现性

传统知识点、题型,今年照样考。

如原电池知识(第5题)、元素周期表(第10题)、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26题)、化学平衡的移动(12题)、官能团的性质(25题)、气体制取(27题)等。

今年的试题也体现了重现性:

如第10题和去年的第8题,第12题和去年的第10题非常相似。

2.强调主干,兼顾覆盖

不过今年试题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在于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同时兼顾到覆盖面。

去年北京卷理综化学部分重点考查了9个知识点,兼顾12个知识点,即总共考查了21个知识点,而今年重点考查了8个重点知识,但兼顾20个知识点,总共考查了28个知识点。

3.考查灵活、整体难度下降

今年的选择题考得比去年活,相应难度会大点。

如第6题,原本考查的是水电离平衡影响因素,但在选项上作了变动,并不直接给出物质,换了种方式分别考查了电子式、质量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四个知识点。

填空题方面,今年的题材都比较老,都是常见题,但每道题都考查了很多知识点,把难点放在某个小题上,降低整体难度。

如27题以简单的物质推断开题,揉合了电子式、电离方程式、气体制备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些知识点,但是第4小题根据图表、实验现象写方程式,计算平均分子质量,难度较大。

这两年比较热的实验探究,今年却没有考,但相对应出了一道物质推断题(28题)。

4.2009年高考化学的趋势分析

08年北京高考试题反映了09年高考趋势:

传统题型,重现性高的重点知识还是我们考查的主体。

由于招生比例的上升,试题的难度还是会稍微降低。

考查方式“由点及面”,要求学生把精力从“怪题”、“难题”上转移到巩固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三化学班选择题测试(2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它在浓NaOH溶液中的反应是:

AlN+NaOH+H2O=NaAlO2+NH3↑。

以下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氧化还原反应B.是水解反应

C.Al元素作还原剂D.AlN很活泼

2.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

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

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

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3.下列晶体中,每个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原子包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是

A.二氧化硅晶体B.甲烷晶体C.白磷晶体D.金刚石

4.以下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3-+H2OH3O++CO32-

Δ

B.NH4++2H2ONH3·

H2O+H3O+

催化剂

C.Mg+2H2O=Mg(OH)2+H2↑

加热加压

D.CH2=CH2+H2OCH3CH2OH

5.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

关于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14N4与H37Cl16O分子中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B.相等体积的N4与N2的分子数相等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数比是2:

1

D.N4的摩尔质量是64

6.下列关于离子反应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Fe2+、NO3-能大量共存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一定为10-7mol·

L-1

B.AlO2-溶液与稀HCl混合必定产生沉淀

C.Ba(OH)2溶液分别与稀H2SO4、NaHSO4溶液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D.实验室用碱石灰制氨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4++OH-=NH3↑+H2O

7.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

O2(g)=H2O(l);

△H=-285.8kJ·

mol-1

CO(g)+

O2(g)=CO2(g);

△H=-283.0kJ·

C8H18(l)+

O2(g)=8CO2(g)+9H2O(l);

△H=-5518kJ·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18(l)D.CH4(g)

8.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时,n(SO2):

n(O2):

n(SO3)=2:

3:

4。

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的量应是

A.0.4molB.0.6molC.0.8molD.1.2mol

9.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组织了一次膨化食品专项教学实验,没想到这次常规的教学研究实验,却发现了一个食品安全的问题:

不少的膨化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铝。

以下关于铝及其化合物在食品安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是一种两性金属,可溶解于酸性或碱性食物中,对人体有害

B.铝对人体有害,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铝和铝的化合物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C.由于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所以用铝制品有相对的稳定性

D.明矾有净水作用,所以应大力提倡边远地区用明矾净水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被称为“生命的花朵”的元素在人体内有重要的作用。

已知R元素与Br元素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气态氢化物分子式为H2R。

则关于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R是第三周期VIA族元素B.H2R的还原性比HBr的弱

C.R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RO4D.R是一种金属

11.分别以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反应中都转移1.2mol电子时,制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A.1:

2B.1:

3C.3:

1D.1:

6

12.辅舒酮是一种在肺部显示出强效的糖皮质激素类抗炎作用的药物,它能够提高对哮喘症状的控制、减少其它药物的使用,其结构如右图。

以下关于辅舒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B.具有酚的性质

C.能发生水解反应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3.关于O2+、O2-、O22-等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

O2+>

O2->

O22-B.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C.都含有相同的质子、中子和电子D.含有相同的化学键

1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某小组探究改变条件对反应N2+3H22NH3;

△H<

0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①研究的是使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高

B.图②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C.图①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D.图③研究的是使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15.右图两个装置中均盛有200mL0.1mol·

L-1CuSO4溶液,当有0.02mol电子通过A时,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电极上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

B.这是一个串联的原电池

C.①、②两溶液的pH都不变

D.b、d极上析出的固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1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SO2和SO3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B.1.5g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6g的O2和O3混合物所含的原子数为NA

17.同温同压下,由CO2、CO、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CO、H2的体积比为

A.22:

14:

1B.13:

29:

8C.26:

16D.13:

8:

29

18.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说法科学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聚二氧化碳可缓解白色污染,但会加剧温室效应

B.聚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n

C.聚二氧化碳可属于氧化物

D.聚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19.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

7,且c(OH-)>

c(Na+)>

c(H+)>

c(CH3COO-)

B.pH>

7,且c(Na+)+c(H+)=c(OH-)+c(CH3COO-)

C.pH<

7,且c(CH3COO-)>

c(OH-)

D.pH=7,且c(CH3COO-)>

c(H+)=c(OH-)

班级姓名分数

附加:

1.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在实验室中由含铜屑的生铁制取FeSO4晶体的探究实验,并通过验证所得晶体是否被氧化。

请你完成他们的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FeSO4晶体的制取并验证晶体是否被氧化。

(2)实验目的:

探究由含杂质的铁制取FeSO4晶体、并验证晶体是否变质的方法;

熟悉物质制取、分离提纯和结晶的一般方法。

(3)实验药品:

含铜的生铁、纯铁块、、、蒸馏水。

(4)实验仪器:

除了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试管外,还需要

等仪器。

(5)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生铁;

②加入足量的稀H2SO4,用玻璃棒搅拌;

③充分反应后,;

④把转移到中,并加入一小块纯铁块,加热蒸发水分至过饱和;

⑤冷却结晶;

⑥待晶体充分析出后,过滤,得到FeSO4·

7H2O晶体。

(6)问题与评价:

①判断生铁和稀硫酸已充分反应的现象是。

②步骤④中“加入一小块纯铁块”的目的是。

③为了避免FeSO4·

7H2O晶体被氧化,析出晶体的过程最好在中进行。

④请简述验证晶体是否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2.(10分)烧碱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

工业生产烧碱的方法有苛化法和电解法。

电解法是将原盐化盐后加入纯碱、烧碱、氯化钠精制剂,除去某些离子杂质,在澄清槽中加入苛化淀粉以加速沉淀,砂滤后加入盐酸中和,盐水经预热后送去电解,电解液经预热、蒸发、分盐、冷却,制得液体烧碱,进一步熬浓即得固体烧碱产品。

其中电解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20℃时,NaCl、NaOH的溶解度分别是35.9g、10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盐精制过程中加入纯碱、烧碱、氯化钡的作用是除去等离子。

(2)苛化淀粉的作用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碘B.加速沉淀析出

C.调节溶液的酸碱度D.提高NaCl的溶解度

(3)预热的作用是。

(4)此法生成NaOH的离子方程式为,NaOH应在

极区中获得。

(5)请简述如何控制中和过程所加盐酸的量?

答案:

1.(14分)

(3)稀H2SO4、KSCN溶液(每空1分,共2分)

(4)漏斗、蒸发皿(每个1分,共2分)

(5)③过滤;

④滤液,蒸发皿。

(每空1分,共3分)

(6)①烧杯中的混合物没有气泡产生(或产生很少的气泡)(1分)。

②避免FeSO4溶液被氧化(1分)。

③氩气氛(或氮气氛)(1分)

④取一小块晶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煮沸过的蒸馏水(1分),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1分),若出现红色,证明晶体已被氧化(1分),否则,没有被氧化(1分)。

2.(10分)

(1)Ca2+、Mg2+、SO42-(2分)。

(2)B(1分)。

(3)提高电解反应的速率(1分),减少耗电量(1分)。

电解

(4)2Cl-+2H2O=2OH-+H2↑+Cl2↑(2分),阴(1分)。

(5)滴入几滴酚酞试液(1分),逐渐滴加盐酸至红色刚好褪去(1分)。

高考化学选择题训练(1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32分)

1.某有机物分子式C16H21C13O2,分子中不含环和叁键,则分子中的双键数值为( )

A.5    B.4    C.3    D.6

2.将0.05mol下列物质置于500m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

A.NH4Br  B.K2SO4  C.Mg(OH)2  D.Na2S

3.将一定量的Na、Al合金置于水中,结果合金完全溶解,得到20m1pH=14的溶液。

然后用1.0mol/LHC1滴定至沉淀量最大时,消耗40m1盐酸.原合金中Na的物质的量是( )

A.0.010mol  B.0.020mol  C.0.030mol  D.0.040mol

4.某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为:

当它完全水解时,可能得到的产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总数均为3NA

D.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6.用电源串联电解分别装在两烧杯里的600m10.3mol/LAgNO3和300m10.5mol/L的NaCl溶液,以铂作电极,电解一段时间(两烧杯里溶质均有剩余)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对混合液的pH判断正确的是( )

A.小于7   B.大于7   C.等于7   D.大于或等于7

7.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日本、瑞士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位科学家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给新药的开发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为更快地诊断癌症带来了希望

B.他们的研究可以确认核糖核酸的结构

C.他们的研究可以确认蛋白质结构并制作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三维图像

D.他们的研究方向是针对人体内的NaC1等的结构

8.分子式为C2H4O2的物质,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B.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易腐蚀

C.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阳极

D.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入液态冰晶石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

10.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O3—、K+、OH—

B.Fe3+、SCN—、NH4+、Cl—

C.Fe2+、H+、SO42—、NO3—

D.AlO2—、OH—、Na+、NH4+

11.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黑色固体是()

A.MnO2B.石墨粉C.FeOD.Fe2O3

12.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促进了CH3COOH的电离

13.如图l所示,在U形管中装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且混合均匀的某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彩虹”,则U形管内的溶液可能为()

A.NaC1溶液

B.NaOH溶液

C.CuSO4溶液

D.Na2SO4溶液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12+2Fe2++4Br一=6C1一+2Fe3++2Br2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2—=A1(OH)3↓+HCO3—

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4++HSO3—+2OH—====SO32—+NH3↑+2H2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1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发现变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16.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1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17.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作用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如图2实验装置的是:

①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②浓硫酸与食盐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④稀硝酸与铜片⑤镁条与稀硫酸⑥电石与水()

A.①②③⑥B.①②⑥

C.②③D.全部

18.核能是能量的重要来源,用少量的核燃料可以获得十分巨大的能量,1mol天然气中的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882.8kJ的热,而lmol锂核跟1mol氢核生成2mol氨核的核聚变反应,放出的热量高达0.96×

1012J。

有关锂原子和锂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7的锂原子核内中子数是4

B.锂原子的半径比钠原子的半径小

C.锂与钠、钾不同,锂保存在石蜡油中

D.氢氧化锂的碱性比氢氧化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