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54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古学背诵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1)时间上:

史前社会文字未发明文献记载不全

(2)内容:

只是人类社会的某些方面

(二)证史,用考古资料来证史实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三)纠史、辨史,即用考古材料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

(四)考古材料比较直观生动。

7、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夏鼐: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8、命名方法:

(1)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方的小地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2)以小地名命名的基础上加以前缀的命名方法

(3)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文化遗存命名或是给小地名加后缀。

(4)以朝代时期命名

9、考古地层学:

1、定义:

指对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的学问。

2、文化层:

包含人类活动遗存的堆积层

3、文化层形成的原因:

一次形成:

自然灾害、战争

逐渐形成:

日积月累

4、主要的底层关系:

(1)叠压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层相互重叠,下早上晚。

(2)打破关系:

晚期遗址向深处破坏了早期的变化层。

10、考古研究步骤:

(一)考古调查(田野调查)

(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调查)

(三)整理资料

(四)编写报告

11、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旧石器,古人类,古生物。

人类的起源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说明古猿由于劳动的结果,逐渐演变成人。

科学家公认人类是从腊玛古猿或南方古猿发展而来。

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存在两种说法:

1、单一起源2、多区进化。

科学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成果论述人类的起源。

1978年美国生物学家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而不是非洲。

1987年美国的几个学者研究认为所有现代人种都起源于大约距今20万年左右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妇女。

12、新石器时代四大特征:

1、原始农业出现;

2、陶器的制造;

3、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

4、村落的出现以及氏族制度的形成。

13、典型城市:

(1)偃师商城是目前中国早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

(2)郑州商城: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内,即今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州旧城及北关一带。

(3)阴墟:

在河南省安阳,商代后期的都城,也是名闻中外的中国早期城市,与灿烂的青铜器文化联系在一起。

14、商代文物:

青铜器的铸造—种类分为平底器,三足器,圈足器。

用途是工具,礼器,兵器,石器,车马器

15、青铜器:

 

16、大型建筑遗址:

17、夏商周断代工程:

(预期、成果、评价)

(1)预期:

(2)成果:

《夏商周年表》。

该年表把中国历史纪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明确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

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明确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给出商代前期历史的基本年代框架;

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提出夏代基本年代框架。

从此,夏商周历史结束了“有史无年”的情况。

(3)评价: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

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大的价值意义在于:

首先,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阶段成果本来就不是最终结论,通过讨论有益于学术进步。

其次,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得中国考古学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有利于考古学这个交叉学科的发展。

18、重要水利工程:

19、简牍:

(典型):

20、秦始皇巩固统一历史遗存:

(秦权、两诏铜椭量、始皇诏铜方升)

21、西汉宫殿及特征

汉代的都城遗址:

主要是汉长安城,而长安城中主要的宫殿有长乐宫和未央宫。

1.长乐宫:

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即今西安市西北郊的阁老门村。

位置在东,有“东宫”之称。

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

遗址平面呈矩形,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2400米,约占长安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高祖九年(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安宫改为太后住所。

2.未央宫:

位于长安城的西南部,壮丽辉煌无比。

由于位置在西,又有“西宫"

之称。

未央宫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中心。

据勘探,全宫为一规整的方形,四面有围墙,周长近9千米,合汉代21里,面积约5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未央宫规模宏大,历时长久,对当时和后世的宫殿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3.汉长安城的宫殿建筑,除了上述两大宫外,还有建章宫、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城东北隅)等,皆金铺玉户,壮丽无比。

建章宫遗址在陕西西安市汉长安城西。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修建,由三十六个宫殿组成,周围十余公里,号称“千门万户”。

这些宫殿之所以主要占据城的南半部,是因为汉长安城南倚龙首原,南部地势较高的缘故。

22、长安城结构

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

1.外郭城:

外郭城是长安城的最外围,城墙为夯筑而成,与外侧宽大的护城河共同构成了长安城的外围防御体系。

2.宫城:

在全城北部中央,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之处。

宫城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三部分。

3.皇城:

宫城之南为皇城,集了中央官署和太庙。

朱雀门是皇城南边的正门,朱雀门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南起明德门,北抵朱雀[和承天门而达太极宫。

4.坊和市:

全城分为109坊和东、西两市,坊、市四周皆有墙封堵,商业活动被官方严格控制,实行宵禁政策,城市是一片萧煞之色,这便是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景观的特点。

●唐代在7世纪以后,又相继兴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

大明宫在龙首原高地上,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终于取代了太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兴庆宫在外郭东城春明门街北,玄宗开元二年(714)将兴庆坊改为兴庆宫,十四年(726)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728)竣工,玄宗即常在此听政。

23、长安城宫城(三部分)

太极殿是太极宫内的正殿,早期唐代皇帝多在此视朝听政;

东宫又称春宫,是太子所居之所;

掖庭宫位于宫城的西部,是宫女居住的地方。

24、陵墓壁画

此图是出土于永泰公主墓道前室的著名的壁画《宫女图》。

宫女们各个面颊丰满,发警高耸,皮肤细腻,服饰大方,人物各俱特色。

这幅壁画真实地描写了宫女们侍奉女主的情景。

画技高超,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堪称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章怀太子墓《马球图》

墓道西壁的《马球图》画中有骑马人物20多个,前面5个手执球杖,正在驱马抢球。

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紧张惊险的场面。

唐代马球从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风行于宫廷。

唐代以后,马球运动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失传。

位于墓道中部东壁的《迎宾图》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

各位请看前面这三个人,他们是热情的唐朝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使臣。

经考证,第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突厥人。

这幅壁画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

《迎宾图》《观鸟捕蝉图》

《观鸟捕蝉图》位于前墓室西壁,描绘了宫女们的宫廷生活。

画面中的三个宫女,年长的似乎饱受了宫廷生活的煎熬,正若有所思,望天长叹;

另外两个则以观鸟和捕蝉来排除心中的烦闷。

章怀太子墓墓中壁画共50多幅,保存基本完好。

其中《迎宾图》《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和《观鸟捕蝉图》等壁画中的人物,都比例匀称、和谐、准确;

造型逼真,技巧圆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

25、故宫建筑结构三大殿

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台基上。

太和殿:

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

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中和殿:

位于太和殿后,皇帝到太和殿听政前,先在此殿小憩,然后乘肩舆至太和殿。

保和殿:

比太和殿规模小些,在明朝,这里是册立皇后、太子的场所,在清朝是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

这个殿最有名的事是举行殿试。

殿试就是皇帝本人亲自监考、主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

26、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

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

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

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大年初一)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

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

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

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

清宫旧藏。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

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

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

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

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

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

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

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

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

在容器上系带是对无梁、无系、无扳手的器物进行提拿的传统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实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摆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损坏。

明高廉《遵生八笺》中记载:

“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

”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

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郎窑红瓷器的喜爱和推崇。

酗亚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

33.4cm,重21.5kg。

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

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

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

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

铭文大意:

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方尊传世较少。

传世的亚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仅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15件。

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其中一座还是有四个墓道的大墓。

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再从本器铭文看,能祭祀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会是一般的部族。

此外,早年间苏埠屯还曾出土过一些“亚器”,也有学者就此推测苏埠屯是亚族的墓葬区。

27、五大名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一、定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

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酱、绿釉瓷器。

其所烧白瓷胎质洁白细腻,呈象牙白色,柔和悦目;

所烧黑瓷被称为“黑定”,色黑如漆;

所烧酱色瓷被称为“紫定”,色如芝麻酱色

二、钧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

钧窑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有天青、天蓝、月白、海棠红、玫瑰紫等,器型有碗、盘、碟、杯、罐、枕、瓶等,少部分器物有铭文。

三、汝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

但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1086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

素面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

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

四、哥窑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的釉色以灰青、米黄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等。

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

五、官窑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

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

官窑青瓷釉色晶莹剔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28、典型瓷器瓷种

29、镇馆之宝

30、东陵地理位置埋谁

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的遵化市境内,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清东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共葬有5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15位皇后、136位嫔妃、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

31、清东陵的地理位置及重要地位

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的遵化市境内,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

清东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2、清东陵概况(1663~1935)

共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嫔妃、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

33、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范围内,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4座帝陵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

后妃园寝虽久经大自然的风雨剥蚀,其规模与原貌仍存。

亲王、公主、阿哥园寝大都保存相当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