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81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日照一模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5.关于此时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都属于同一天

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此日济南约5点日出

D.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上海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是导致甲、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B.从保护环境角度丙地适合大规模发展牧牛业

C.乙地与世界其它航天城相比突出的优势是海拔高

D丁地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是该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读“某区域城市发展统计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判断该地

A.农业人口数量增加B.区域耕地面积增加

C.人均城市用地增加D.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8.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A.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量减少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

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减慢,城市洪水灾害减少

9.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

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

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

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10.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

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申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

"

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雾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己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或以前军事上己普遍使用火器

11.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

19世纪末,留学主要

目的地转向日本。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12."

模范兴国"

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

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B.1928~1934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

13.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

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

投机倒把罪"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的规定。

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14.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上院(贵族院)和下院之间围绕权力问题多次较量。

经过多次改革,

权力不断由上院转移到下院。

时至今乱上院已经沦为下院的辅助工具。

这一过程体现了英国政治进程的什么特点?

A.法制化B.制约化C.民主化D.集权化

15.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

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

强心剂"

、及时雨"

,是

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

粘合剂"

;

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

加速器,"

绝缘体"

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6.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部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

2010年4月世行发展委员会会议通过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

这次改革①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②改变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③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潮流④体现了世界贫富差距日益缩小的趋势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③

17.目前,活跃在城乡的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

为主的"

草根经济"

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颇具活力的部分。

草根经济"

的存在与发展

①可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②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④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8.右图是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一些产品尤

其在高耗能产品上存在着成本剪刀差。

这给我

国国内企业的启示是

①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④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

三公"

经费

(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我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

无到有"

的一步。

公众关注包括"

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权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有人指出,每位人大代表都应发挥"

一盏灯"

的作用,敢于照亮自己,也乐于照亮别人,要勇立潮头,会当经济发展的参谋员,勇当经济发展的监督员,善当经济发展的推动员。

这需要人大代表

①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②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积极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④积极行使提案权,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随着新技术的使用,2011年我国生产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电影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④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既继承了辛亥革命精神,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辉煌乐章。

这说明

A.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B.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C.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D.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23.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助人为乐成为我国公民的常态行为,需要

A.继承传统文化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C.抵制西方思想文化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秀才不出门,全如天下事"

25.2011年11月3日,"

神舟八号"

天宫一号"

在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为我国突破和掌拉关键技术,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14日,在北京航天中心的控制下,"

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进一步检验了相关设各的功能与性能。

上述实验过程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事物发生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2012.0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40分)

1.第Ⅱ卷共7小题。

其中26~29小题为必做部分,30~32小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个小题作答。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26.(25分)我国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征,影响区域发展。

读图回答。

(1)指出图中24℃等温线的走向,并分析成因。

(4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4分)

(3)分析图中B、C两地气候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区域

B

C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不利

(4)右图表示A阿流域某时段土地利用类型

数量的变化。

读图说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流域造成的影响。

(9分)

27.(25分)16世纪起,欧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

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501~1504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

1510年葡萄牙占领印度西海岸重镇果阿。

次年占领马来半岛重镇马六甲。

1513~1514年拉斐尔创作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

1517年马丁·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征服了墨西哥。

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

1561年英国开创了历史上的"

三角贸易"

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

1566~1609年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一一尼德兰革命,荷兰独立。

1587年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近代银行出现在意大利。

1588年英国在大西洋击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1600、1602年英国、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

1601年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哈姆雷特》问世。

1607年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了弗吉尼亚殖民地。

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荷兰诞生。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1年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

1648年新教取得与天主教平等地位。

(1)阅读大事年表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历史的脉搏。

依据以上大事年表,分析归纳16~17世纪上半期欧洲国家的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关系方面的表现。

(12分)

(2)社会转型是各种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思想、政治领域的发展是怎样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6分)

材料二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观点一:

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观点二:

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3)你同意材料二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

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

(要求:

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性强)(7分)

28.(25分)2011年,面对"

节节升高"

的物价,我国政府频频"

亮剑"

,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

组合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12月我国消费品价格(CPI)同比涨幅

注:

消费价格指教(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CPI超过3%的增幅,就是通货膨胀。

材料二我国政府为控制物价、保障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3次加息;

加强市场保障,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

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降低流通成本;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整治市场价格秩序;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钓的联动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等。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3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采取的控物价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生间题。

29.(35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也必将越来越频繁,这对于各国本土文化来说,既是机通又是挑战。

材料一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内地简表(4分)

时间

概况

1860年

中国第一家西餐厅"

太平馆"

在广州开设

1891年

我国境内最早的卷烟厂在天津创办

1900年

中国第一部城市市内电话在南京开通

1903年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由上海。

红帮裁缝"

王各模手工缝制

1905年

广州是中国最早开展排球运动的城市

1908年

上海第一条公交有轨电车线路自静安寺至外滩上海总汇通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传入中国并首先在广州、七海等城市落脚的原因。

(5分)

材料二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弊端,并希望以新的文化形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

自鸦片战争以来,代表西方工业文明的声、光、电、化、数等物质文明成果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人性解放论、民主主义、进化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精神文明成果先后涌入中国,促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汇撞击。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以新的文化形态完善和改变自身的传统"

的?

材料三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

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

16年后第一辆汽车登陆上海滩。

2009年1月中国汽车月度销售首度超过美国。

汽车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传统的"

南船北马"

被汽车替代。

下图表示100多年来国际汽车产业的转移情况。

(分别出现在:

20世纪的初期、50年代、60年代后期及80年代)。

(3)描述世界汽车产业地区转移的过程。

说明丁区域汽车工业迁入的优势条件。

(7分)

(4)分析汽车工业基地的转移对丙区域发展的影响。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

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

只有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传播,才能走向世界。

(5)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中华文化如何通过传播走向世界?

(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0.【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三个区域:

Ⅰ区包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

Ⅱ区主要是新疆;

Ⅲ区为青藏高原。

下图表示我国各区域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相应的季节变化。

(1)选择一个区域,指出该区域沙尘暴发生的最多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沙尘暴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31.(10分)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

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

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实行"

差役之法"

的目的。

材料二在征收免役钱时,还加收宽剩钱,以备荒年之舟。

开始说是以备荒年,实际上年年征收,与常赋无异,规定标准为百分之二十,执行中普遍扩大到百分之四五十,更为严重的是,交了钱还得服役,且免役收入也没有专款专用。

据记载,免役钱"

岁入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千三百"

,专用于雇役"

所费止用所入三分之一"

到了变法后期,国家通过免役所得款项甚至超过了原先创收中比例最大的青苗法所徐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弊端,使得原先要求改革差役法的大臣们到后期都群起反对免役法。

(2)依据材料二回答,免役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

(4分)后世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2分)

32.(10分)

【思想政治—政治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3月18日,中国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225名官兵出征,奔赴维和任务区。

自1990年4月,中国军队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项维和行动。

20多年来,中国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视作维护世界和平,履行一个负责任世界大国应尽国际义务的重要途径。

今后,中国军队将继续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联合国是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2)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