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287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座舱电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三)海外座舱电子零部件巨头的布局重心皆在智能驾驶29

三、国内座舱电子企业发展启示30

(一)国内企业的比较优势31

1、自主品牌的激进策略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32

2、技术的边际改善空间与一定程度上的后发优势32

(二)国内企业的相对劣势33

1、在智能驾驶领域差距较大的技术积累33

2、短期仍处于较为激烈的竞争状态34

(三)国内企业可能实现突破的三条路径34

四、重点企业简析35

(一)德赛西威:

国内IVI龙头企业36

1、国内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龙头企业,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36

2、公司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受益于智能驾驶带来的全球竞争力提升37

(二)均胜电子:

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37

1、通过收购普瑞打响外延式扩张第一枪,迈入汽车电子领域37

2、收购KSS积极布局汽车安全,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二大安全供应商38

座舱电子行业正在由单一的中控屏到集成智能驾驶的智能终端演进,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单一座舱电子;

2)信息娱乐系统集成;

3)辅助驾驶集成。

目前行业处于第二阶段普及期与第三阶段导入期,行业由第二阶段走入第三阶段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的过程,在辅助驾驶领域技术积累并不领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将短期优势转化为长期优势的优秀公司有望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座舱电子到智能驾驶,核心竞争力逐渐向智能驾驶转移。

座舱电子功能持续增加的过程是行业由单一的座舱电子产品逐步向智能驾驶终端演进的产品升级与功能集成过程。

我们可以把座舱电子智能终端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1)中控屏代表的单一座舱电子;

2)信息与娱乐系统集成;

随着智能网联化程度的快速提升,目前第二阶段进入普及期,第三阶段已经进入导入期。

伴随着智能化需求的加速,座舱电子功能不断升级,驾驶辅助价值逐渐增加,座舱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

海外零部件巨头后来居上,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从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座舱电子主要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Tier1零部件企业和电子企业两大类。

在单一座舱电子阶段,电子企业优势较明显;

在第二阶段,电子企业优势开始弱化;

从目前第三阶段的布局来看,由于赛道的改变,传统电子企业优势进一步弱化。

而零部件巨头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未来竞争优势明显。

全球零部件巨头布局座舱电子的三条主要路径。

我们整理了海外零部件企业布局座舱电子的三条主要路径,分别是:

1)以博世为代表的内生协同型;

2)以大陆为代表的收购兼并型;

3)以伟世通为代表的专注型。

由于国内厂商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不同汽车电子领域的同时重度研发,形成内生协同效应难度较大。

以收购兼并的大陆路线和主动聚焦的伟世通路线料最为可行。

国内企业智能驾驶布局成为未来核心看点。

在座舱电子领域,国内企业逐步转型,走出了一条后装向前装渗透的路径。

和国外厂商相比,国内企业具备小批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技术的边际改善较大、成本控制较好等比较优势,同时自主品牌的激进策略也为国内座舱电子企业提供成长土壤。

座舱电子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普及期也是国内厂商的话语权不断加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的过程。

但从长期看,随着座舱电子进入第三阶段,国内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技术积累与业务协同的短板也逐渐凸显,能够有效将短期优势转化为长期优势的优秀公司有望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从座舱电子到智能驾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改变

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以及汽车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座舱电子的功能持续增加,产品升级速度明显加快,行业正在由单一的中控屏到集成智能驾驶的智能终端演进。

我们可以把座舱电子智能终端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目前行业处于第二阶段普及期,第三阶段导入期阶段。

行业由第二阶段走入第三阶段的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变化的过程,我们分析了海外企业在这一趋势下的竞争格局变化过程,尝试为国内座舱电子相关投资提供一些分析思路。

产品功能升级与集成的过程

汽车座舱电子是一个较为宽泛,且细分品类仍在逐步扩充的范围。

现有产品主要包括中控平台、全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屏、智能音响、信息显示屏、车联网模块、流媒体后视镜以及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的一整套系统。

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还在持续增加。

行业从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的过程以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为代表,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产品功能升级与集成的过程:

随着消费升级需求的加快与汽车行业内部竞争的日趋激烈,舱内电子产品搭载数量大幅提升,系统集成度不断提高。

从目前整车市场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新车座舱以集成了车载娱乐、导航、通讯等功能的大尺寸触摸中控系统正在快速取代传统中控,同时全液晶仪表也在逐渐代替传统仪表。

座舱电子正在经历从传统汽车单一中控到大尺寸触摸中控和全液晶仪表集成的演进。

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成为座舱电子首先落地的环节,并且有望在2018年不断由高端车向中低端渗透,逐渐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车型开始采用大尺寸中控屏幕,提供丰富功能的同时,也给人炫酷的视觉冲击。

液晶仪表通过电子屏幕展示,显示效果更加绚丽、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驾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来两个维度来看,座舱电子在行业第一阶段进入普及期背后的成长逻辑更多的来源于消费升级需求的加快与汽车行业内部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终端用户而言,座舱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对汽车质量本身的感知,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定。

根据盖世汽车网的一项调查,61%的消费者把液晶仪表考虑为购车因素,75%的人对10英寸以上的液晶仪表有偏好。

供给端看,自主车企为了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也纷纷将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作为自身产品差异化的亮点之一,加速了座舱电子的中低端渗透率。

国内车企主要代表包括以吉利、长城、广汽传祺、上汽荣威、众泰为代表的新锐车企,以及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互联网造车势力。

在过去传统的中控行业中,相关厂商的成长受限于单一的中控产品。

在座舱电子的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受益于产品升级的加快与渗透率的提升,中控屏作为信息交互的载体的重要性得到彰显,处于座舱电子的核心地位。

未来几年行业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20%。

核心竞争力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

目前座舱电子行业处于第二阶段的普及期,代表产品中控液晶屏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较高。

在传统中控平台向信息娱乐系统集成的第二阶段普及期的同时,辅助驾驶、抬头显示等智能汽车电子产品的融入使得座舱电子产品进一步横向延伸,第三阶段进入导入期。

在智能网联的趋势下,智能驾驶的突破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汽车行业的未来。

高度集成的智能座舱技术是未来智能驾驶发展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规模。

目前无论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或是跨界互联网公司,都在逐步加大对座舱电子产品的研发力度。

在2018年CES展上,伟世通展示了全新自动驾驶系统DriveCore,实现自动驾驶及数字化座舱的全新跨越。

DriveCore包含了全数字仪表、先进车载显示屏技术、驾驶员监测、抬头显示、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和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领域专业技术,是座舱电子高度集成的延伸,它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以开放、协作的模式,快速开发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

汽车工业巨头博世也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作为未来的发展重心。

在2017年上海车展上,博世推出新一代座舱电子技术,在博世的概念座舱中,仪表盘和中央控制台由一块电子显示屏替代,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根据汽车周围的环境实时变化。

此外,驾驶者还可以启动自动驾驶功能,让旅途变得更加轻松。

在2018年CES上,博世联手凯迪拉克展示了一套概念智能驾驶舱。

在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服务下,驾驶舱将会成为用户继办公室、家庭之后的第三个办公生活场景。

智能座舱除了会展现当前路况和车辆信息外,还可实时监控用户的精神状态,保证行车安全。

智能汽车可以分为数字座舱、车联网和无人驾驶三大发展方向,这三大领域正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下一代数字座舱的软硬件架构正往一体化聚合的方向发展,与辅助驾驶、车联网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如果说座舱电子无论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都更多的局限在座舱之内,那么在第三阶段,座舱电子与外部交互的需求明显增加。

如辅助驾驶的发展,必然带来座舱电子与底盘电子更加紧密的结合。

从供给与需求两个维度来看,与第二阶段不同,座舱电子的第三阶段行业驱动力在需求端更多的来自于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双重催化,在供给端更多的来自于科技企业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二级供应商的双重压力下企业为加强产业链地位而做的必然性布局。

以辅助驾驶为例,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汽车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其中以汽车主动安全为代表的高级辅助驾驶不断的运用在高档车中配置,并不断在向中低端渗透。

众多传统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巨头纷纷将智能驾驶作为未来发展战略重心。

在供给端,自动驾驶使得出行成本大幅下降,而电动化大幅降低了汽车制造的进入门槛。

面对十万亿级别的出行市场,科技公司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二级供应商纷纷加入到智能驾驶的竞争行列。

科技公司,例如XX、阿里、腾讯,依靠自身的平台优势,围绕系统层、算法、高精度地图布局智能驾驶生态,推动行业加速迭代。

辅助驾驶系统快速向中低端车型渗透的同时,座舱电子的产品链进一步得到延伸,逐步将中控屏幕、液晶仪表HUD、ADAS等功能集成。

产品链的延伸使得座舱电子功能不断升级,座舱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

二、从海外座舱电子巨头的竞争格局变化看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以中控平台为代表的单一座舱电子领域,电子企业凭借技术和品牌效应可以有效的切入IVI领域,并且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座舱电子全球发展程度来看,由于座舱电子近几年处于以中控屏幕、液晶仪表快速普及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普及期,电子企业优势开始弱化,零部件企业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从目前第三阶段的布局来看,传统电子企业已经开始体现出整体落后的端倪,零部件企业凭借研发、多业务协同、行驶数据等优势正在掌握着行业的主动权。

同时,大量科技企业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二级供应商亦虎视眈眈,开始重兵压上。

从海外Tier1零部件企业在座舱电子领域的发展路径来看,可以分为三种:

1)以博世为代表的内生增长型,主要特点是通过大力的研发投入和前瞻的技术布局,随着座舱电子与外部交互的加速,自身地盘电子等技术优势开始出现内生的协同效应;

2)以大陆为代表的收购兼并型,主要特点是通过收购直接取得技术和客户资源,然后不断整合产生外延的协同效应;

3)以伟世通为代表的专注型,主要特点是集中资源聚焦于座舱电子与自动驾驶细分领域。

(一)早期电子企业优势明显,零部件龙头后来居上

电子企业具备较大优势

从座舱电子全球发展程度来看,由于座舱电子目前仍处于以中控屏幕和液晶仪表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普及期,市场化水平较高,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的整体集中度较为分散。

与多数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参与者由专业Tier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构成不同,在座舱中控领域,目前行业参与者主要由Tier1零部件厂商和电子企业两类构成,其中零部件厂商主要包括博世、大陆、电装、德尔福、伟世通、三菱电机、爱信AW、现代摩比斯等,零部件厂商由于和整车厂商存在一些血缘和资本的关系,因此能够参与整车厂商的同步开发,仍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另一类是电子企业。

由于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有技术和品牌资源,因此能够向汽车领域拓展,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电子企业主要包括哈曼国际、松下、先锋电子、阿尔派、JVC建伍和歌乐等。

从全球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座舱电子中控领域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大型零部件巨头和国际电子巨头的市场份额占据了行业的大部分市场,根据伟世通统计数据,2015年前五大中控供应商分别为哈曼、阿尔派、博世、三菱电机、电装,合计市场份额为46%,其中哈曼以13%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

和座舱电子中控领域分散的竞争格局相比,汽车仪表的竞争格局却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大型零部件厂商,代表厂商包括大陆集团、日本精机、电装、伟世通、马瑞利、博世、矢崎等。

2016年,全球前五大仪表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其中德国大陆市占率最高,达到了25%。

中控大屏和液晶仪表是座舱电子最先落地环节,HUD和后座娱乐等依次落地。

2016年全球HUD规模达到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预计2020年规模有望超过18亿美元。

HUD目前主要配套在高档车中,中档车下沉趋势非常明显。

在市占率方面,外资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其中本田旗下日本精机市占率达55%,德国大陆和电装市占率分别为18%和16%,其它厂商市场份额较小。

在多功能信息显示领域,伟世通、大陆、博世的市场份额靠前,2015年三大厂商的分别为26%、15%和7%,其它厂商的市场份额较少。

从产业链的纵向构成来看,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液晶仪表为代表的座舱电子硬件终端主要由芯片、显示器、分立器件等构成,由于座舱电子厂商位处产业链的中游,核心元部件主要从上游厂商获取,因此在行业发展的第一、第二阶段,座舱电子产品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终端厂商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子企业具备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品牌资源,优势非常明显。

零部件企业重拾主动权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汽车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其中以汽车主动安全为代表的高级辅助驾驶不断的运用在高档车中配置,并不断在向中低端渗透,座舱电子的产品链进一步得到延伸,发展迈入第三阶段。

驾驶辅助功能在座舱电子领域重要性的提升使得零部件巨头开始具备更大的优势,市场份额在逐渐的增加。

在驾驶辅助领域,零部件巨头企业更加专注,能够快速定位并且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

同时,零部件企业由于与整车厂商经常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更容易获得核心基础数据,使其具备天然的竞争优势。

反观传统电子企业,由于很多企业并不聚焦于汽车领域,使得许多电子企业难以大规模研发投入智能驾驶,很多企业的重心仍然在中控平台领域。

同时,电子企业在辅助驾驶中缺少一些主动安全技术的配合支持,产品之间缺乏协同效应,使得许多传统电子企业在座舱电子领域未来的竞争力不断弱化,市场份额将会出现向下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零部件企业深度介入智能驾驶的同时,新兴科技企业与掌握核心技术的二级供应商也在这一领域投入重兵。

座舱电子在智能驾驶的大趋势下由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上述企业共同对中控平台领域具备现有技术优势的传统电子企业弯道超车的过程。

其中,零部件企业优势明显,有望带动行业市场份额由分散走向集中。

(二)海外核心零部件巨头成长路径分析

在以单一中控为代表传统座舱电子领域,零部件厂商和电子企业各具竞争优势,各家厂商的市场份额较为均匀。

当辅助驾驶作为下一代座舱电子核心功能,座舱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由中控集成向智能驾驶转移。

由于大型零部件巨头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天然的优势,未来座舱电子市场份额逐渐向零部件巨头转移。

在大型零部件厂商中,博世、大陆、电装、德尔福、伟世通在座舱电子领域沉淀深厚,在中控平台、液晶仪表、抬头显示等领域拥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同时,这些零部件巨头都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度布局,并且加大研发投入。

我们总结了零部件厂商在座舱电子领域的成长路径,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以博世、大陆、伟世通三家公司为代表。

内生增长的全球座舱电子龙头博世

博世作为全球件排名第一的零部件巨头,在座舱电子领域技术沉淀深厚,竞争优势突出。

在座舱电子领域,博世多媒体部门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音响系统、信息和导航系统和显示屏系统。

从产品细分来看,2016年博世中控收入达到21.6亿美元,仅次于哈曼,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

除此之外,博世在汽车仪表、HUD和多功能娱乐显示也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3%和7%。

作为全球汽车座舱电子龙头企业,博世座舱电子技术实力领先。

在人机交互领域,博世语音识别系统、触屏、人脸识别和智能远程控制为座舱电子增添更多核心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大量个性化选择。

在2017年CES上,博世展示出智能概念座舱,该座舱设有先进语音控制技术,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车窗关闭。

除此之外,智能座舱还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可以为驾驶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2018年CES上,博世展示了其研发的全新一代极具未来感的驾驶舱,博世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驾驶舱计算机控制所有的人机界面,利用1个中央处理器整合多种功能。

这样一来信息娱乐系统和仪表组、显示器等将有可能集中控制和同步,所有的信息都将结构化,可以有效集中驾驶员注意力。

在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座舱电子核心技术领域,博世同样引领行业。

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拥有全球最多的专利,共计约450项,主要涉及传感器、控制、软件等领域。

同时,强大的研发投入也为博世领先的技术提供支持,博世拥有5.9万名研发人员,其中辅助驾驶的研发人员超过2500人。

2016年,博世研发开支达到69亿欧元,占比销售收入达到了9.5%。

博世的核心优势还在于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

作为老牌汽车零部件厂商,博世在底盘控制系统已经深耕多年,拥有传感器、执行机构和互联控制产品。

其中传感器部分包括双目摄像头、远距离单目摄像头、长距离毫米波雷达、中距离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

执行机构涵盖所有横向纵向操控产品,包括iBooster、ESP、EPS等控制类产品。

强大的研发支撑和前瞻的技术布局为博世赢得了巨大的市场。

2015年,全球的ADAS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博世在该领域的营收达到了4.5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5%,是仅次于大陆的全球第二大厂商。

2016年,博世ADAS业务方面的销售额进一步达到了10亿欧元。

展望未来,随着博世逐渐把未来的发展重心放在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多媒体和传感器等领域,强大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使得博世在座舱电子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通过ADAS技术逐步向完全自动驾驶方面演进。

博世的自动驾驶分三步走:

2018年实现自动泊车;

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功能;

2022年左右实现L4/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为了增强公司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影响力,博世还计划在2018年成立智能网联事业部,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车载系统、辅助驾驶等领域。

不断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范围的大陆

德国大陆成立于1871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零部件巨头。

2016年,大陆营收405.5亿欧元,是仅次于博世、电装等排名全球前五大零部件企业。

座舱电子业务位于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内饰部门,主要产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汽车仪表、抬头显示、车联网模块、安全解决方案等。

大陆座舱电子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在汽车仪表领域,2016年大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在抬头显示领域,大陆市场占有率为18%,仅次于本田旗下的日本精机。

在多功能信息显示领域,大陆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5%,仅次于伟世通。

在车载信息娱乐领域,大陆市场份额同样排名靠前。

2016年,大陆内饰部门收入达到83.25亿欧元,占比总营收超过20%,其中座舱电子业务贡献巨大。

在座舱电子领域,大陆具备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的客户资源。

大陆十分注重对新技术的投入,其先进的触觉技术、手势控制已经融入下一代新产品中。

在2018年CES展上,大陆展示了新一代数字座舱,数字驾驶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布满一系列显示屏和触摸屏,给驾驶者提供完美的全方位体验。

如果说博世是一家靠内生增长方式成长的零部件巨头,那么大陆的成长路径却是靠不停的收购兼并。

在汽车电子领域,自2006年10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的汽车电子部门,大陆还在2007年以114亿欧元收购了西门子的VDO汽车部门,一举挤入汽车零部件业界全球前五。

除此之外,大陆还收购了麦格纳电子系统公司雷达工程部门、英国ASLVision、芬兰软件开发公司Elektrobit以及ASC的高分辨率3DFlashLidar业务,汽车电子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自动驾驶领域,大陆一直把自动驾驶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技术核心。

和博世类似,大陆在自动驾驶拥有很多先天的优势。

为了加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公司加大研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

2016年,大陆在全球共拥有13000名软件工程师,为了加速ADAS和自动驾驶的技术开发,大陆在陆续的扩大研发人员数量。

除此之外,大陆在自动驾驶方面也有着深厚的沉淀。

大陆在多功能摄像头、带有环绕视图功能的鱼眼摄像头、短距离及长距离雷达传感器、使用高分辨率3DLiDAR技术的自动驾驶中央控制单元等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主动安全领域的优势,为大陆转向自动驾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大陆ADAS相关的销售额达到12亿欧元,位居行业第一。

预计到2020年,大陆ADAS销售额有望超过20亿欧元。

只专注于座舱电子的伟世通

经过几轮兼并重组和业务剥离之后,伟世通成为一家只专注于座舱电子的零部件供应商。

伟世通最初是福特汽车的子公司,2000年开始从福特独立。

经过15年的发展,公司进行战略调整,逐渐聚焦座舱电子领域。

2014年,公司将内饰业务延锋伟世通股权出售华域汽车,完成内饰业务的剥离;

2015年,公司将空调业务出售给韩国汉拿,完成空调业务剥离;

2014年,公司收购江森自控汽车电子业务,完成向汽车电子领域聚焦。

重组完成后,伟世通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汽车座舱电子业务的企业,并致力于成为全球三大汽车座舱电子供应商之一。

在剥离汽车内外饰和空调业务后,伟世通完成战略转型。

主要产品覆盖了座舱电子行业的六大产品系列,包括汽车仪表、驾驶信息、抬头显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多功能显示、车联网解决方案等。

主要客户覆盖全球所有主流整车厂,包括福特、马自达、雷诺、通用、本田、马自达、宝马、奥迪等整车厂商。

2016年,伟世通营业收入达到31.61亿美元,其中汽车电子收入达到31.07亿美元。

作为一家只专注于汽车座舱电子产品的一级供应商,伟世通在座舱电子领域保持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信息显示产品领域,伟世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4%,份额排名第一。

在汽车仪表领域,伟世通市场占有率为15%,是仅次于大陆和日本精机的全球第三大厂商。

在座舱电子其它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