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299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村小学疾病防控工作制度汇编Word格式.docx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3)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4)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4、值周教师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值周教师负责每天对学校室内外卫生的督促打扫、检查评比工作。

5、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一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组要按照分工要求,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组长亲自指挥并做好工作。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

小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落实组织领导,强化一把手责任制。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学校校长负总责,确保工作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2、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

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即:

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

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

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

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

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体育活动卫生制度;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控制无漏洞。

1、早发现。

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

晨检应在统一规定时间,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

对可疑者应由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早隔离。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

政教主任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蓝田县教育局,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消毒。

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室、宿舍、食堂要通风良好;

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

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2、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麻村小学晨检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报告制度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根据相关法规及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报告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把班级缺勤人员信息及时上传至校内群,由本周值周员登记。

5、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6、各班主任负责每天班内因病缺课同学的联系工作,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7、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8、学校突然出现大量学生不明原因缺课时,要及时上报镇中心校。

9、学校疫情报告人:

孙兵。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及信息报送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

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任小勇(校长)

副组长:

郑永明(学校安全工作负责人)

成员:

马鹏、余建国及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

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门禁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门禁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应急响应。

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

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

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

出现一例传染性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

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五、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组

组长:

马鹏

成员:

孙兵穆林林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在学校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

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

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周围地区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分析传染病疫情进展情况。

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病例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学校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中心校报告,并同时向镇卫生院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应急预案的启动。

(1)疫情出现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校长掌握情况后通知各职能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由责任报告人将有关情况上报镇中心校和镇卫生院,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信息:

学校名称和地址、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时间与地点、患病学生人数、患病学生的临床表现、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请求县教育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技术指导。

(2)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如需要送医院救治,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患病师生较多时,由领导小组成员通知本校教师动用教师私人小车运送学生,确保患病师生得到及时的治疗。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发生什么事故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4)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有关疫情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发布,其它部门及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准发布。

(二)后勤保障组

余建国

杨建鹏潘为刚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3.根据应急反应的等级,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4.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听候调度。

5.学校后勤人员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三)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组

各班班主任

1.学校教务处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领导请假,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

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教务处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

按照县疾病控制中心防控要求,必要时学校报请县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家长来访时各班班主任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

4、应急处置完成后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六、事件善后恢复与调查组

郑永明

毛彦民王英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

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2.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

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5.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麻村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卫生室管理员孙兵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中心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级晨午检记录表上。

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麻村小学新生入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

1、新生入学报名时,学校应要求新生家长或监护人出示新生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供预防接种证。

教师验证时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认真逐项填写。

2、如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已遗失,应尽快到预防接种单位根据其预防接种信息补办《预防接种证》。

如果学生是外地转学进入,应出示原籍办理的《预防接种证》。

3、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应出具书面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督促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

4、完成开学工作1周内,学校将无证或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学生的名单向当地的接种单位进行报告。

5、儿童在完成补证后,将补发的接种证交学校验证登记。

对于不能及时补证的学生,应督促学生家长尽快完成补证。

6、在完成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后,学校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

麻村小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为保证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本校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领导小组

组长:

郑永明余建国马鹏

成员:

孙兵穆林林杨建鹏潘为刚房兰兰陈雪云张玉桃李保乐毛彦民王英俊及相关任课教师。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消毒时间

每周对校园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整洁干净。

每天应有一定时间(中午12:

30时下午学生放学后5:

00时)打开教室门窗、寝室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异常情况

如发现校内出现类似“流感”等现象的传染病,班主任及教师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对患传染病学生上课的教室、宿舍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情节严重的及时联系家长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五、餐饮具消毒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晾晒被子。

六、消毒记录

消毒人员记录消毒情况后由卫生主管领导签字,消毒人员若贻误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按相应的教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隔离措施

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立即让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校医检查后方可返校上课。

1、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停止去公用教室上课,禁止与其他学生共同用餐、共同游戏和活动。

2、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

3、学校应认真落实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麻村小学传染病防控宣传培训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