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55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缆桥架技术统一标准Word格式.docx

一名称定义、结构类型及品种

3.1桥架是由托盘、梯架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以支承电缆的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

3.2条桥架可包含下列结构类型:

一、有孔托盘:

是由带孔眼的底板和侧边所构成的槽形部件,或由整块钢板冲孔后弯制成的部件。

二、无孔托盘:

是由底板与侧边构成的或由整块钢板弯制成的槽形部件。

三、梯架:

是由侧边与若干个横档构成的梯形部件。

四、组装式托盘:

是由适于工程现场任意组合的有孔部件用螺栓或插接方式连接成托盘的部件。

3.3条桥架可包含下列结构品种:

一、直线段是指一段不能改变方向或尺寸的用于直接承托电缆的刚性直线部件。

二、弯通是指一段能改变方向或尺寸的用于直接承托电缆的刚性非直线部件,可包含下列品种:

1.水平弯通:

在同一水平面改变托盘、梯架方向的部件,分30°

、45°

、60°

、90°

四种;

2.水平三通:

在同一水平面以90°

分开三个方向连接托盘、梯架的部件,分等、变宽两种;

3.水平四通:

分开四个方向连接托盘、梯架的部件,分等、变宽两种;

4.上弯通:

使托盘、梯架从水平面改变方向向上的部件,分30°

5.下弯通:

使托盘、梯架从水平面改变方向向下的部件,分30°

6.垂直三通:

在同一垂直面以90°

7.垂直四通:

8.变径直通:

在同一平面上连接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托盘、梯架的部件。

3.4条桥架附件是指用于直线段之间、直线段与弯通之间的连接以构成连续性刚性的桥架系统所必需的连接固定或补充直线段、弯通功能的部件,可包括:

一、直线连接板,可简称直接板。

二、铰链连接板,可简称铰接板,分水平、垂直两种。

三、连续铰连板,可简称软接板。

四、变宽连接板,可简称变宽板。

五、变高连接板,可简称变高板。

六、伸缩连接板,可简称伸缩板。

七、转弯连接板,可简称弯接板。

八、上下连接板,可简称上下接板,分30°

四种。

九、盖板。

十、隔板。

十一、压板。

十二、终端板。

十三、引下件。

十四、竖井。

十五、紧固件。

3.5条支、吊架是指直接支承托盘、梯架的部件,可包括:

一、托臂:

直接支承托盘、梯架且单端固定的刚性部件,分卡接式、螺栓固定式。

二、立柱:

直接支承托臂的部件,分工字钢、槽钢、角钢、异型钢立柱。

三、吊架:

悬吊托盘、梯架的刚性部件,分圆钢单、双杆式;

角钢单、双杆式;

工字钢单、双杆式;

槽钢单、双杆式;

异型钢单、双杆式。

四、其它固定支架:

如垂直、斜面等固定用支架。

二型号及规格

3.2.1条桥架型号内容可含有名称、规格、荷载等级、防腐层类别:

一、名称:

可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二、规格:

托盘、梯架的直线段和弯通依次标明宽度、高度;

附件和支、吊架标明一个或几个主要技术特性的尺寸。

三、荷载等级:

A、B、C、D四级。

四、防腐层类别:

涂漆或烤漆(Q)、电镀锌(D)、喷涂粉末(P)、热浸镀锌(R)、电镀锌后喷涂粉末(DP)、热镀锌后涂漆(RQ)、其它(T)。

其中,荷载等级、防腐层类别也可不在型号中表示,可用文字统一说明。

3.2.2条托盘、梯架的宽度与高度常用规格尺寸系列可见表2.2.2。

3.2.3条托盘、梯架的直线段单件标准长度可为2、3、4、6m。

3.2.4条托盘、梯架弯通常用的内侧弯曲半径如下:

一、折弯形:

两条内侧直角边的内切圆半径R为300、600、900mm。

二、圆弧形:

300、600、900mm。

3.2.5条有孔托盘底部通风孔面积,不宜大于底部总面积的40%。

3.2.6条直线段梯架横档中心间距和梯架弯通横档1/2长度处的中心间距均为200~300mm,横档宽度为20~50mm。

3.2.7条支、吊架立柱固定托臂的开孔位置或焊接位置,应满足托盘、梯架多层设置时层间中心距为200、250、300、350的要求。

3.2.8条各种附件及支、吊架在满足相应荷载的条件下,其规格尺寸应配合桥架系列确定。

三技术要求

3.3.1条电缆托盘、梯架宜用冷轧板,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条件下,也可使用热轧板,其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标准中Q235A钢并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GB716及《普通碳素钢、低合金钢薄钢板技术条件》GB912标准的有关规定。

3.3.2条托盘、梯架允许最小板材厚度可见表2.3.2。

托盘、梯架允许最小板材厚度表2.3.2

托盘、梯架宽度(mm)

允许最小厚度(mm)

<400

1.5

400~800

2.0

>800

2.5

3.3.3条表面防腐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3.4条手工焊接用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5117标准,宜用E4300型~E4313型焊条。

3.3.5条普通螺栓材质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标准中Q235A钢,铆钉等紧固件材料应符合《普通碳素钢铆螺用热轧圆钢技术条件》GB715标准。

3.3.6条在支、吊架跨距为2m按简支梁的条件下,托盘、梯架的额定均布荷载分为四级,详见表2.3.6。

托盘、梯架的荷载等级表2.3.6

荷载等级

A

B

C

D

额定均布荷载kN/m

(kgf/m)

0.5

(50)

(150)

(200)

(250)

3.3.7条托盘、梯架、支、吊架的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其计算方法可参照附录一。

3.3.8条桥架的承载能力,应按3.4.1条荷载试验的规定予以验证,使桥架最初产生永久变形时的荷载除以安全系数1.5的值不应小于额定均布荷载。

3.3.9条各种型式支、吊架,应能承受托盘、梯架相应规格、层数的额定均布荷载及其自重。

3.3.10条.连接板、连接螺栓等受力附件,应与托盘、梯架、托臂等本体结构强度相适应。

3.3.11条生产厂应给出各种型式规格托盘、梯架的不同跨距与允许均布荷载的关系曲线或数据表。

3.3.12条托盘、梯架在承受额定均布荷载时的相对挠度不应大于1/200。

3.3.13条吊架横档或侧壁固定的托臂在承受托盘、梯架额定荷载时的最大挠度值与其长度之比,不应大于1/100。

3.3.14条生产厂应给出各种型式规格的托盘、梯架在不同荷载与支、吊架跨距时的挠度值。

3.3.15条当托盘、梯架需要承受短时附加集中荷载时,应符合第3.3.2条第二款的规定。

3.3.16条热浸镀锌防腐处理的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3.16的规定。

热浸镀锌技术质量指标表2.3.16

镀锌厚度(附着量)平均值

桥 架 构 件

≥65μm(460g/㎡)

螺栓及杆件(直径≥10mm)

≥54μm((460g/㎡)

锌层附着力

划线,划格法或锤击法试验,锌层应不剥离、不凸起

锌层均匀性

硫酸铜试验4次不应露铁

外   观

锌层表面应均匀、无毛刺、过烧、挂灰、伤痕、局部未镀锌(直径2mm以上)等缺陷,不得有影响安装的锌瘤。

螺纹的镀层应光滑、螺栓连接件应能拧入

3.3.17条电镀锌防腐处理的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3.17和表2.4.2的规定。

电镀锌技术质量指标表2.3.17

镀锌层厚度(附着量)

≥12μm(84g/㎡)

螺栓

≥M14

M8~M12

≥9μm(63g/㎡)

≤M6

≥6μm(42g/㎡)

表面钝化处理

经钝化处理后,应有良好的钝化膜(白色、彩虹色、草绿色、深绿色)

划线、划格法试验锌层不应起皮剥离

锌层表面应光滑均匀、致密。

不得有起皮、气泡、花班、局部未镀、划伤等缺陷

3.3.18条喷涂粉末防腐处理的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3.18和表2.4.2的规定。

3.3.19条涂漆防腐处理的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3.19和表2.4.2的规定。

涂漆技术质量指标表2.3.19

项    目

面    漆

底    漆

厚  度 μm

≥25

≥50

附 着 力 级

2

1

冲击强度J(kgf·

cm)

≥5

(≥50)

柔 韧 性 (mm)

≤2

≤1

覆 盖 率 %

≥30

外    观

平整、光滑、均匀、不起皮、无气泡水泡

3.3.20条镀锌后再喷涂粉末或涂漆的复合防腐处理的桥架,其镀锌层厚度、附着力、外观,应符合表2.3.16或表2.3.17的技术质量指标;

表面喷涂、涂漆层应分别符合表2.3.18、2.3.19及表2.4.2的规定。

3.3.21条对镀锌镍合金、高钝化等其它防腐处理的桥架,应按3.4.2条规定试验验证,并应具有明确的技术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

3.3.22条焊缝的抗拉、屈服等机械性能不应低于本体材料的机械性能,焊缝表面均匀,不得有漏焊、裂纹、夹渣、烧穿、弧坑等缺陷,并应达到《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标准的三级要求。

3.3.23条托盘、梯架几何尺寸极限偏差:

长度(单件标准长度)不得大于JS16级;

宽度不得大于JS18级;

高度不得大于JS17级。

3.3.24条螺栓孔径与孔距的允许偏差:

一、螺栓孔径可比螺杆公称直径大1.5mm(螺杆直径不大于M16时)或2mm(螺杆直径不小于M20时),螺栓孔精度不应低于H14级。

二、螺栓连接孔的孔距允许偏差:

同一组内相邻两孔间±

0.7mm;

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

1.0mm;

相邻两组的端孔间±

1.2mm。

3.3.25条当利用桥架系统构成接地回路时,应按3.4.5条规定测量接头电阻值,不得大于0.00033Ω。

四试验

4.1条荷载试验和挠度测量可按附录二的规定。

4.2条防腐层人工环境试验可按表2.4.2的规定。

4.3条镀锌层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厚度(附着量):

按附录三“重量法”测定,或按《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伦法》GB4955、《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4956标准的规定。

二、附着力:

除板厚大于8mm的按附录五“锤击法”测定外,其余都按《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5270标准规定的“划线、划格法”测定。

三、均匀性:

按附录四的规定。

4.4条涂层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厚度:

按《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或《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4956标准的规定。

按《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GB1720标准的规定。

三、柔韧性:

按《漆膜柔韧性测定方法》GB1731标准的规定。

四、冲击强度:

按《漆膜耐冲击测定方法》GB1732标准的规定。

4.5条托盘、梯架连接电阻测试,应按附录六的规定。

五检验

5.1条产品出厂应检验项目为:

一、外观质量(全检)。

二、尺寸精度(抽检)。

三、防腐层厚度及附着力(抽检)。

四、焊接表面质量(全检)。

五、热浸锌层均匀性(抽检)。

5.2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一、桥架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

二、正式生产后,材料、结构、工艺有较大改变;

三、产品停产1年后恢复生产;

四、国家质量检测机构或认证组织要求对该产品进行型式检验。

5.3条型式检验项目应包含本标准第三、四节有关检验项目。

5.4条产品抽样及判定:

一、样本应为随机抽样,抽检数量为每批产品的2%,但不宜少于3件,允许荷载试验样本仅取1件。

二、每批产品样本中有1件不合格,可抽取同批产品第二样本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即为不合格。

三、防腐层质量,可允许直接对产品或对同一材料相同工艺制作的样本进行检验。

六计价、标志、包装、贮存

6.1条托盘、梯架的直线段宜按单位长度(m)计价,其它部件按件或重量计价。

6.2条每批产品主要部件应配有适当数量的标志。

其内容可包含:

型号、规格、制造厂名称。

6.3条产品外包装标志内容可包含:

产品名称(必要时含有型号、规格)、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年、月)、工程项目名称或代号、收货单位名称、毛重、净重。

6.4条标志应清晰且不易损坏。

6.5条产品包装应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并应根据运输方式及部件规格、形状,选用适当包装方式,如角钢或扁钢、木板、泡沫混凝土包装箱等。

包装箱宜便于吊装搬运。

也可按用户要求,采取分类或工程区(段)的部件包装。

6.6条包装箱内应随带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书及出厂检验报告。

6.7条桥架贮存场所宜干燥,有遮盖,应避免受到含有酸、盐、碱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6.8条桥架各部件宜分类堆放,层间要有适当软垫物隔开,避免重压。

7金属线槽布线

7.1金属线槽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明敷,但对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

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可在建筑顶棚内敷设。

7.2同一回路的所有相线和中性线(如果有中性线时),应敷设在同一金属线槽内。

7.3同一路径无防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

线槽内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2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

控制、信号或与其相类似的线路,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50%,电线或电缆根数不限。

注:

①控制、信号等线路可视为非载流导线。

②三根以上载流电线或电缆在线槽内敷设,当乘以本规范第8章所规定的载流量校正系数时,电线或电缆根数不限。

但其在线槽内的总截面仍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20%。

7.4电线或电缆在金属线槽内不宜有接头。

但在易于检查的场所,可允许在线槽内有分支接头,电线、电缆和分支接头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该点线槽内截面的75%。

7.5金属线槽布线,在线路连接、转角、分支及终端处应采用相应的附件。

7.6金属线槽垂直或倾斜敷设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线或电缆在线槽内移动。

7.7金属线槽敷设时,吊点及支持点的距离,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一般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架或支架:

(1)直线段不大于3m或线槽接头处。

(2)线槽首端、终端及进出接线盒0.50m处。

(3)线槽转角处。

7.8金属线槽布线,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壁等处进行连接。

7.9由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塑料管、金属软管或电缆等布线方式。

电线或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

8电缆桥架布线

8.1电缆桥架布线适用于电缆数量较多或较集中的场所。

8.2在室内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延燃材料外护层。

8.3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应根据腐蚀介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宜选用塑料护套电缆。

8.4电缆桥架(梯架、托盘)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0m,垂直敷设时距地1.80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8.5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一般为1.50~3m。

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8.6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

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0m;

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30m;

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0.30m;

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

8.7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8.8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

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

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8.9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

(1)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2)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3)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4)强电和弱电电缆。

如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8.10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9.11.10的规定。

8.11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8.12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下列部位进行固定:

垂直敷设时,电缆的上端及每隔1.50~2m处。

水平敷设时,电缆的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10m处。

8.13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应在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50m处,设有编号、型号及起、止点等标记。

8.14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九施工质量验收

电缆桥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9.1 

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 

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 

设有伸缩节;

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设置补偿装置;

9.2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 

12.2.1-1;

9.3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 

1.5~3m;

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 

2m;

9.4 

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

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间绝缘的防电化腐蚀措施;

9.5 

电缆桥架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表 

12.2.1-2 

的规定;

9.6 

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

9.7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

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桥架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大于 

45°

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 

2m 

处设固定点;

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

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 

5~10m处设固定点;

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于表 

12.2.2 

的规定。

十成品保护(包装、运输、贮存、安装)

10.1、室内沿钢制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时,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完成施工后进行,防止其他专业施工时污染损伤。

10.2、不允许将穿越墙壁的钢制电缆桥架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10.3、电缆两端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10.4、钢制电缆桥架盖板应齐全,不得遗漏,并防止损坏和污染线槽。

4、项目特殊要求

4.1

4.2

5、附件

具体要求详见有关的电气设计说明及图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