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70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

V=

sh

10、关于圆锥的一些拓展提高,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遇到。

11、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

1

12、例如:

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13、

(2)等体积、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的底面积的比是1:

3;

1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

15、(3)等体积、等底面积的圆柱的高与圆锥的高的比是1:

3

1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5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17、“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

点的运动成线,线的运动成面,面的运动成体。

18、第四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

比例。

解比例的根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

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k(一定)。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因为:

路程÷

时间=速度(一定)。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

圆的周长÷

直径=圆周率(一定)。

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

圆的面积÷

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因为:

半径的平方=圆周率(一定)。

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

x=5(一定)。

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

总页数÷

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一定)例如: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

速度×

时间=路程(一定)。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

单价×

数量=总价(一定)。

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

长×

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40÷

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

y=40(一定)。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

每天烧煤量×

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7、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8、比例尺的分类:

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指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10、把一个图形的边长扩大n倍,图形的内角不变,周长扩大n倍,面积扩大n的平方倍。

11、把图形按2:

1放大,是扩大比例尺,它表示变化后的图形的各边是原图各边的2倍。

把图形按1:

3缩小,是缩小比例尺,它表示变化后的图形的各边是原图各边的三分之一。

12、大齿轮齿数×

圈数=小齿轮齿数×

圈数。

13、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路程=(前齿轮齿数:

后齿轮齿数)×

车轮周长。

=后轮转的圈数×

14、前齿轮齿数:

后齿轮齿数=后轮转的圈数。

15、变速自行车,走平路,前齿轮与后齿轮的齿数比最大,速度最快;

上坡路,前齿轮与后齿轮的齿数比最小,最省力。

第六单元抽屉原理

1、先用待分物体个数(元素个数)除以抽屉数,再用“商+1”

2、求至少摸出多少个球:

(1)相同颜色为2个:

抽屉数+1

(2)相同颜色数大于2:

抽屉数×

(同色球的个数-1)+1

总复习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

1、数可以分为三类: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3)小数(正小数、负小数)

2、正整数和0统称为自然数。

3、数还可以分为三类:

正数、0、负数。

4、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

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单位。

5、个

(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都是10。

6、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数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

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第二课时整数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当被除数、除数、商都是不为0的整数时,才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3、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指的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5、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6、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7、一个非0的自然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8、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9、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10、2的倍数特征:

个位是0、2、4、6、8。

11、5的倍数特征:

个位是0或5。

1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特征:

个位是0。

13、3的倍数特征:

每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4、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个位是0,且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15、4的倍数特征:

末两位是4的倍数。

16、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1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8、1既不是质数,也不时合数。

19、20以内的非0自然数分为三类:

第一类: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二类:

质数或素数:

2、3、5、7、11、13、17、19(共8个)

第三类合数:

4、6、8、9、10、12、14、15、16、18、20(共11个)。

20、100以内质数(共25个):

个位是1的共5个:

11、31、41、61、71。

个位是2的共1个:

2

个位是3的共7个:

3、13、23、43、53、73、83

个位是5的共1个:

5

个位是7的共6个:

7、17、37、47、67、97

个位是9的共5个:

19、29、59、79、89.

21、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为两类:

奇数和偶数

22、自然数(0除外)根据因数的个数分为三类:

1、质数(素数)、合数。

22、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23、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24、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

25、、6的倍数特征:

个位是0、2、4、6、8,且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26、8的倍数特征:

末三位是8的倍数。

27、整数分为三类:

(1)正整数(基数、序数)

(2)零(表示什么都没有,表示起点,表示分界线,用来

占位)。

(3)负整数

28、比较多位数:

(1)分级

(2)从高位到低位。

39、多位数的读法:

(1)分级

(2)每一级按个级的读法读。

(3)万级和亿级最后再加一个万或亿字。

(4)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5)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几个0都只读一个0.

第三课时小数、分数、百分数

1、分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2、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

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分之一。

5、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a÷

b=a/b(b不等于0)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

7、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8、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9、带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带分数。

10、4/7可以表示1米的4/7,也可以表示4米的1/7.

11、3个苹果平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这些苹果的五分之一,每个小朋友分到五分之三个苹果。

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3、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14、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5、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6、互质数:

两个质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数、1和非0自然数、1质1合且没倍数关系。

1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9、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约分是通常约成最简分数。

20、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1、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2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3、分数转化小数: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除以分母。

24、小数转化分数:

运用小数的意义转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在化成最简分数。

25、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出了2和5还有别的质因数就不

能化成有限小数。

26、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7、出油率=

×

100%发芽率=

100%

出勤率=

100%合格率=

100%

命中率=

100%绿化率=

含糖率=

100%酒精率=

28、九折:

现价是原价的90%。

29、除不尽的情况下百分号前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30、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31、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4、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

位的进率是10。

3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36、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

数位上的数,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7、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

数位上的数,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38、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9、小数的大小比较:

(1)先比较整数部分;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

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40、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4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42、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2)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

带上单位。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

 (3)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43、“改写”计数单位变了,数的大小没变,它是一个准确值;

“省略”数的大小变了,它是一个近似值。

第四课时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b×

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a×

b)×

c=a×

(b×

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a+b)×

c+b×

c拓展:

(a-b)×

c-b×

c

(6)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7)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c=a÷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再化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最后化成最简分数。

5、如果两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互质,计算时分母相乘积做分母,分子相加减结果做分子。

6、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十加数=和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被减数一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减数+差

8、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真分数)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因数x因数=积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9、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

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x商

10、“占”字,“是”字后面,“的”字前面的量是单位1。

11、已知单位1,求比较量用乘法。

12、求单位1,用除法或方程。

13、年利率是一年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

月利率是一个月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

14、利息=本金×

时间

15、利率=利息÷

16.路程=速度X时间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

17.总价=单价x数量单价=总价÷

数量数量=总价÷

单价

18.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

19、S长方形=abC长方形=(a+b)X2

S正方形=a2C正方形=4a

20、5×

2=10;

25×

4=100;

125×

8=1000;

625×

16=10000。

2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4、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5、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上相同的数。

26、一个非0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原数。

除以1,商等于原数。

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原数。

27、一年4个季度:

一季度:

1月,2月,3月

二季度:

4月,5月,6月

三季度:

7月,8月,9月

四季度:

10月,11月,12月

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

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28、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只是商不变,余数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

29.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0.

31.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2.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4.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x2=x×

x62=6×

6

2x=x+x6×

2=6+6

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

第一课时圆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用“r”表示。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d”表示。

3、d=2rr=

d

4、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5、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6、对称轴

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边

三角形

等腰

梯形

对称轴

2条

4条

无数条

3条

1条

7、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π”表示,计算通常取3.14。

C=πdC=2πrd=2r

9、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S=πr²

S=(

)r2

10、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11、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圆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1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8个

12条(4长,4宽,4高分别相等)

12条(都相等)

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6个(都相同)

2、长方体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1、用一个小正方体拼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块。

再大点27块、64块……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括正方体。

3、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长×

高+宽×

高)×

2(注意乘2)

S=(ab+ah+bh)×

5、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S=6a²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9、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dm³

cm³

1m1dm1cm

10、a³

=a×

a3a=3×

a=a+a+a

=a×

a2a=2×

a=a+a

11、长方体体积=长×

宽×

高V=abh

12、正方体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V=a³

1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V=sh

14、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的底面积。

15、长度单位: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

Kmmdmcm

16、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k㎡m²

dm²

cm²

17、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8、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19、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

升和毫升。

20、1L=1000mL

21、1L=1dm³

1mL=1cm³

2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出长、宽、高。

23、大长方体里装小正方体一般用长边上的块数×

宽边上的块数×

高边上的块数

求大长方体里装小长方体个数一般用大体积÷

小体积

24、长方体中(不包括正方体)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25、一面涂色看面,两面涂色看棱,三面涂色看顶点,没有涂色扒掉一层皮。

对于一个n×

n的正方体,其涂色情况如下:

三面涂色的8块;

两面涂色的:

(n-2)×

12;

一面涂色的:

26、与长方体的任意一条棱平行且相等的棱都有3条,与长方体垂直且相交的棱都有4条。

2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a倍,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a的平方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a的立方倍。

第三课时平面图形

1.

S正方形=a2C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