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441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范文5篇文档格式.docx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他认为,“我们的状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养分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福„„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

”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

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这是时代的苦痛,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处,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

所以,我们所谓的XXX、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丢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

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

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

“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气,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挽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许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许多事来”。

挽救我们的将来,必需需要大家的力气。

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聪慧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用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是我们莘莘学子应当实践贯彻的。

学肯定要致用,学习必需从实际动身,符合实际的需要,用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

歌德说,“自由是一种惊奇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假如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

”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抱负害了他。

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

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假如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肯定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际,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孤独,唯恐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

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当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

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许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靠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索。

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他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

”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2

歌德,德国闻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峻的,严厉的。

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顺爱护的母爱安抚、爱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开心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深厚的爱好,并竭力培育歌德把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力量。

歌德小时候,母亲经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叙述各种各样好玩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力量很强,语汇也非常丰富。

歌德经常听得如醉如痴。

或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伴侣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闻名。

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

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忱的作用。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赐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深有感受地说:

“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力量。

歌德谈话录被学术界看作讨论歌德的必读作品,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看作歌德自己的作品,然而这与这本书的作者的想法截然相反,爱克曼眼中的歌德是有不同的形象的,而书中记载的只是爱克曼自己心中的歌德。

对我而言,这本书读得特别畅快,以至某个周五的晚上,原本准备轻轻松松看个电影,翻开读了几页就再也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到了十二点。

对于那些企图写点什么的人来说,这些阅历之谈太实在太珍贵,以至我写下这些阅读心得之后,翻开黄灿然的《必要的角度》,看到一篇《歌德的才智及其他》,不少句子就是我刚刚抄写下来的,甚至惊异于我们抄写段落的相像性。

以下是阅读时登记的点滴心得:

1、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供应的、熟识的小题材开头,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

这一两年看了很多半成品长篇,惊异地发觉,有那么多人喜爱写作,可有那么多人,或许连一个像样的千字文章尚且不能写得有滋有味就操刀长篇,且一写就是十几万,网络时代的写作自由随心却又失之浮躁。

对于大多数没有天分且宠爱写点什么的人来说,尝试着将每天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感受深刻的描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了。

这一点值得我谨记终生。

2、不要过于分散自己的留意力,人的精力有限,“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适宜的东西都抛开”。

过于广泛而未能经过实践的东西不行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究竟,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3、多阅读经典作品,文学品尝方能起点高,打下坚固的基础,因为“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

在没有培育坚实地阅读经典作品就早早从事文艺相关职业,譬如文学刊物编辑、文艺图书编辑、报纸副刊编辑等,只会让眼光沉沦于那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量作品,无法提升自身的推断力,人说“眼高手低”,可连眼界都没有扩大,接下来的创作将会如何故步自封也就可想而知了。

4、作家通过预感去创作,描绘万事万物,犹如“世界对于拜伦是通体透亮的”,从这一点来说,作家无需成为大哲学家、思想家,却能拥有独特的前瞻性,犹如卡夫卡的作品预见了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境遇;

犹如在奥威尔的1984中,极权主义是“通体透亮”的。

作家的预感来自天生的敏感、领悟力,更有赖后天的勤奋向学。

拜伦“做诗就像女人生孩子,她们用不着思想,也不知怎样就生下来了。

”诗人凭预感创作如同女人凭自身孕育生命。

5、只有“思想的雄伟和情感的丰满”才能长久触动读者的心弦,而这源于作者的人格。

“一般来说,作者个人的人格比对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是以莎士比亚、雨果、福楼拜、鲁迅能抵抗时间的侵蚀成为宏大作家,除了艺术才能,全赖人格。

“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精确标志”,所谓文如其人也。

6、爱克曼总是带着剧烈的个人爱憎接触社会,此种过分“物以类聚”的社会交往其实并不利于对社会的观看。

歌德却认为“一个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发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达到成熟”。

我之前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爱克曼式的,且经常为遭受自己厌恶的人而苦痛不堪,可多年后追忆起来,那些我不观赏甚至厌恶的人才让我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是与自己不同的,今后我甚至情愿带着几分奇怪的顽皮看那些与我迥异甚至让我深恶痛绝的人和事。

歌德是承认天才的,但他也说,若没有好的技巧,没有好的题材,天才会被白白铺张掉。

天才永久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作家的胜利都是靠后天对自身有意识的雕琢和训练。

仅凭一腔热忱就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几乎是没有的。

就我所知的作家,无不博览群书,勤于思索,经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最终一步一个脚印,百炼成金。

对于才华的过分倚重,好像是艺术一贯的偏见。

对于天才的过分神话,好像是年轻作家自我放弃的最好理由。

天才不是天生就具备写作的技巧,他只是比一般人描绘思想轮廓的力量稍强一点而已,没那么奇妙。

而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恰恰是因为他具有热忱,足够让他坚持下来的热忱,这才是天才最根本的素养。

鲁迅先生曾说:

“倘使待到了纯熟了才可以动手,那是虽是村妇也不至于这样蠢。

她的孩子学走路,即使跌倒了,她绝不至于叫孩子从今躺在床上,待到学会了走法再下地面来的。

音乐、绘画、雕塑,无一不是需要勤苦练习的艺术,那凭什么写作就不是呢?

学口语的时候,老师常说,不管词汇量多匮乏,语法多么乱七八糟,重要的是胆子大,张口就敢说。

假如一切都要等到成熟完善才敢开口说话的话,那永久也不行能练出好的口语。

写作亦然。

思索的再多再深刻,假如不记录下来,也会瞬间消逝。

不要可怕文字不能精确还原你的思想,当然这在开头肯定是正常的,等写的多了就会渐渐发觉它越来越趋近思想的轮廓,所谓熟极而流就是这样。

尝试描述,尝试将思想的外形尽你所能的放在纸上,抓住它让它成型,不要管最终是个什么样子,也不要跟任何人比较,只要开头写就好。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3

伴随着头痛,我看完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

最喜爱看朱老先生的后记,看他对唱德的整体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是从后记开头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德所生活的年月,歌德身边宏大的思想家伴侣,还有歌德博览群书,对政治、文艺、科学等广泛的了解。

看歌德的谈话录,仿佛他就在我面前,我们对话,微笑,聊着一些深刻而美妙的事情。

也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他,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现实主义思想。

喜爱积极、乐观、富有生命力的强壮的事物,不喜爱沉郁、腐朽、脆弱的一切。

我不是在歌颂歌德,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不停地讴歌他、赞美他。

我只是在思索,反观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与他相像,与他一样。

歌德的学习精神:

“歌德对当时欧洲文艺动态是常常亲密凝视的,一部值得留意的刚出版的新书他往往马上阅读,有时还没有出版他就托人借得原稿来阅读,例如杜蒙的《回忆录》和英国功利主义开山祖边沁的著作就是这样到达他手里的。

他不仅多次高度评价和他同年辈的席勒、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诗人拜伦和小说家司各特以及意大利诗人曼佐尼,而且还留意到年辈较晚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以及德国青年诗人海涅和普拉顿之间的论争。

这里还没有谈到他同样关怀的哲学、科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

也没有谈到他对印度、波斯和中国这些XXX国家文艺的憧憬。

”(p276)歌德对与学问猎取并不拘泥于一个专业、一种方向,而是广泛地、包涵地、虚心地去学习各种学问。

他对社会思潮、对新近发生的事物、思想总是特别感爱好。

歌德的“天才论”:

“他教育青年,一般不强调天才而强调勤学苦练。

”(p279)歌德当然是像康德一样,觉得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认为灵性是成就艺术家、诗人、哲学家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但是他也强调勤学苦练。

我想,他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与一个人要有灵性(人本身是天才)并不冲突。

即便有天赋和灵性,但假如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天才的。

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天才不等于才能。

朱先生说人仅凭天才不行成就大事,要成就大事需要靠集体,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受XXX的影响吧。

这样的影响在书中的许多方面都有体现。

歌德的文艺观:

“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

诗人的本事,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才智,能从惯见的平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

”(p287)这需要灵感,只有天才才可如此敏感。

同时或许沉淀,经受,只有足够的阅历也才能做到这样。

这是歌德基本的文艺观。

他还认为:

诗人和艺术家应具有宏大的、健全的人格和魄力;

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要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或内心生活,这二者还必需融会统一起来,成为“美丽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文艺所表现的应当限于健全的、光明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

想创作宏大的作品,首先要有宏大的人格。

……

文章里面有许多真知灼句,在此不再详述。

纵观整本书,我最喜爱的一句话是: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晰,他也就能把很多事都说得清晰。

而这本书所带给后人的启示是:

要广交益友;

要多读经典;

要博学众采;

要砥砺人格。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4

歌德的思想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

“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力量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铺张努力。

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

他认为人不行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

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

你的不足就是你没有缺点。

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美丽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

他曾说:

“世界是宽广、漂亮的,但是我却由衷地兴奋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浇灌。

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出名誉、欢乐与喜悦”。

他这简洁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简单满意的人,许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肯定能欢乐,同时,人是贪欲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意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漂亮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欢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却有希奇奇怪,他们渴望美妙恳求神的保佑,但当现实与他们想像相背驰时,一切的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苍白无力。

歌德说:

“人真是深不行测,他们盼望神对待他们犹如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

假如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和善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

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学问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

即使口中仍旧赞美神,心中却毫无仰慕之心。

但是,假如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宏大力气,而嘴巴却不能说话时,也无法以敬畏的口吻称呼神的圣名。

”神---不在于人语言与否,而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是处于迷途中人儿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而已。

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总觉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很多个精致的人生警世语组成的,每一句话都会导出一个人生哲理,他说:

“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孤立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无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协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从头至尾的给我们指明白一条胜利的道路,他说人需要思想、行动和团结,时至今日的我们,要通向胜利,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书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尝,《歌德谈话录》就是我生命中的这本书。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5

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根据时间的挨次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登记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阅历,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制造出宏大的作品。

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亲密沟通。

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意。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肯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肯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

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沟通,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

“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爱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状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现在每个人都应当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别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

遇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汲取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别性,同时又主见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汲取。

吸引外国优秀文学的创作阅历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体会的。

他曾对爱克曼说:

“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

”这番感慨是他读了中国传奇后所发的。

他也曾说过:

“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阔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汲取我们能汲取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

我有很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

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说完我的修养来源,这是说不完的,也没有必要。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l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汲取进来。

《歌德谈话录》中除上面所说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其他很多内容,如关于文学观赏和修养问题,关于艺术描写问题,关于画家的优劣问题,等等。

歌德博学多才,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对唱德做过一个精辟的评价:

“歌德有时特别宏大,有时极为渺小;

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歌德是具有多种两面性的复杂人物,必需了解歌德所处时代的德国状况和他本人的修养才能全面认识他。

艺术特色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关于文艺、美学理论以及哲学、政治等理论的读物,它是学问含量很高的一本书。

但是从这种理论化的语言中,我们仍旧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思想文化巨人栩栩如生的形象。

是爱克曼的细心记录,让这本深奥的理论著作有了鲜亮的艺术特色:

一、文体新奇。

结构明晰

本书是爱克曼记录的歌德的谈话,形式不拘一格。

全书共十章,选录了歌德从1823年到1832年的部分谈话,每一年度为一章,每一章下面的每一小节也注明年、月、日,并且也标注了谈话的内容,从而使结构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语言精练。

哲理性强

作品中记述的歌德的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谈话的人也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位置较为前卫的,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像“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的确就是一切”一样的句子文中数不胜数,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

三、结构独特。

内容丰富

爱克曼所辑录的《歌德谈话录》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直截了当。

包括有:

跟作者的谈话及各层人士的谈话。

其谈话内容也包罗万象,涉及哲学、人生、旅游、艺术、美学、宗教创作等,而且褒贬不一,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其独到的看法,显示出其丰富渊博的学问。

《歌德谈话录》优秀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