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118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CJJ/T73-2010);

(5)《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6)《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9)《市国土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规》;

(10)《区1:

500数字化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11)《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暂行技术要求》;

(12)《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3.2综合管线测量的基本精度指标

重点建设工程综合管线图测量是指对地块及周边相邻道路现有的管线进行普查探测的工作。

3.2.1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

平面位置限差:

0.1H;

埋深限差:

0.15H;

(式中H为地下管线点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

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

3.2.2明显管线点的埋深误差不得超过±

5cm;

3.2.3测量精度(相对于临近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

3cm.

3.3测量基准

依据《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规定平面坐标采用区地方坐标系,高程暂采用现行区高程系统,并由区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提供控制资料。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区目前任在使用1954坐标系及1956黄海高程系。

因此,现行的管线测绘工作将继续使用1954坐标系及1956黄海高程系。

3.4综合管线测量的工作容及基本程序

1、管线资料的收集和地下管线现状调绘;

2、管线实地调查和探查;

3、管线点属性调查;

4、管线有关的附属设施以及沿线的地形图测量;

5、管线成果表编制及管线图编绘;

6、成果检查验收与归档;

7、编制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总结报告;

3.5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a)基本平面控制测量:

因为综合管线一般作业区域较小,故首级网只需布设二级GPS网或者二级导线网,其布点方案以能够满足加密图根控制为原则。

个别离已知控制点较近的小型综合管线,可直接布设图根控制。

能够进行GPS观测的地方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式布设。

二级GPS网的观测方法、限差和技术要求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CJJ/T73-2010)执行。

其主要观测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GPS网的观测技术指标

GPS网的观测等级

二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观测时段数

≥1.6

时段长度(min)

≥45

采样间隔(s)

10~60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15

b)二级导线测量:

不具备GPS观测条件的地方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网布设,其观测方法、精度和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CJJ8-99)执行。

二级导线按网状布设。

二级导线点和二级GPS网点相对于起算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5cm。

c)图根控制:

具备GPS观测条件的地方可采用GPSRTK施测,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布设图根导线。

图根导线起闭于一、二级导线点,或一、二级GPS网点,图根导线不能超过12条边。

图根导线技术要求按规执行,因地形限制可做不超过四条边的支导线,图根导线按一级图根布设,按规《城市测量规》(CJJ8-99)的第4.2.10条执行。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

5c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

每幅图一般地区不少于5个控制点,复杂地区不少于10个控制点。

(2)高程控制测量

二级导线和二级GPS点的高程用等外水准测定,图根点的高程用图根水准测定。

上述高程测量均布设成网进行平差,平差前首先对已知点标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核

等外水准和图根水准分别按照《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中对五等水准及图根水准的精度要求,施测等级和精度指标分别如下:

等外水准的高程闭合差限差为±

30

mm,图根水准高程闭合差限差为±

40

mm,R为水准路线长公里数。

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则分别小于3cm、5cm。

水准测量应进行i角检测,检校记录和仪器检定资料一同提供。

(3)平差计算

基线处理和平差计算采用中海达测绘仪器公司研发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包HDS2003计算。

水准平差计算和导线平差计算采用《控制网观测数据预处理软件系统》和《电磁波测距导线数据预处理与平差处理软件系统》。

原始数据和中间计算数据200%校核,并由不同的技术人员独立完成校核计算。

另外,根据《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的规定,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五等及以下等级高程测量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此提高作业效率。

具体要求可查阅《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3.6仪器检定

控制测量所用的各类仪器应按相应规要求进行检验,并提交详细的仪器鉴定资料。

4作业方案

4.1作业流程

接受任务(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方法试验,编写技术设计书和项目实施作业计划,控制测量,现状地形及综合管线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调查,现状地形及综合管线数据处理,现状地形及综合管线图编绘,公司的三级检查,第三方(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检查验收,提交甲方使用。

在进行测量之前,应联系委托方的工作人员,确定进场的时间,并要求委托方现场指界。

对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校对、检查。

4.2外业数据的采集

1、现状地形测量

现状地形的测量围为地块周边道路及第一排建(构)筑物;

周围无建筑的,应测量道路边线以外20米围的地形、地物(相关的地形、地物应测量完整);

地块红线围所有地形均要地测量。

2、管线测量

各类管线的测量定位点均以管(沟)道中心线和附属物的几何中心为准。

对定位后的管线点,使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测定其三维坐标,测站至测点距离不大于150米,仪器高和觇标高用铁卷尺准确量至毫米,观测数据采用全站仪记录。

管线点的测量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主要以电力、电信为主,并附带有其它类型的管线;

地下主要有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等类型的管线。

管线点的测量无论其在地上或地下,均应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的标志。

管线点包括管线特征点及附属物点,管线特征点主要有:

弯头、多通、预留口、分支、交叉、转折、变坡(变深、变浅)、进出水口、起始终点、变径、出地、出露、进墙、上墙、进房等。

管线附属物主要有:

各种窨井、阀门、消防栓、放水口、水表、污水蔑、入孔、支架、铁塔等。

3、地下管线探测

对于电力、给水、燃气、通讯等隐蔽地下管线,应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管线走向、拐点等的实地探测。

对于不同性质的地下管线,可根据所使用品牌管线探测仪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有源探测、无源探测及感应等不同的探测模式。

各模式下应试验不同频率下,管线探测数据的精度,最后采取最适于该类管线的探测模式及频率。

4、实地调查

对明显管线点上所露出的地下管线作详细调查,测量应采用检验合格的钢卷尺和量杆读至厘米。

管线中同一管段中有多种管材的要分别调查,在材质栏用“/”隔开记录。

管线调查应查明其种类、材质、载体、特征、附属物、管径或断面尺寸、埋深、敷设年代、权属单位、连接方向、电压值(或压力值)等属性。

各类管线调查的容及要求见下表:

管线

类型

埋深

净空

断面

材质

特征

附属物

传输物体

埋设年代

权属单位

井底深

总孔数

已用孔数

道路名称

备注

管顶

管底

管径

宽X高

压力

流向

电压

给水

架空

排水

方沟

燃气

电力

直埋

沟道

通讯

管块

工业管道

管埋

注:

1、表中“△”为调查项目。

4.3业编辑成图

管线图的编绘必须采用外业测量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成图。

1、管线图的比例尺为1:

500,图幅规格及分幅应与区1:

500地形图一致。

图幅规格为40cm×

50cm。

2、管线图一律采用彩色喷绘,绘图纸采用80克以上绘图纸。

3、数据处理所采用的软件及机助制图所采用的设备,可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但数据格式和代码应按《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有关规定执行,所用符号和线型必须统一。

4、数据处理所采用的软件,主要功能有:

1)、完成探测数据、属性数据的录入,形成成果数据文件。

2)、成果数据自动形成图形文件。

3)、图形编辑、修改、注记等清楚明了。

4)、扩展性能良好。

5、地下管线按投影中心(管线位置)相应图例连线表示,附属设施按实际几何中心位置用相应符号表示。

6、管线图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绘制。

数据、文字注记按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执行。

7、管线各种文字、数据注记不得压盖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

8、管线点注记图上点号,注记字头朝正北;

专业管线图注记的容有:

材质、规格、总孔数/已用孔数、电压、压力、电缆根数,综合管线图注记的容有:

规格、总孔数/已用孔数、电压、压力,管段注记与管线连线平行。

4.4检查与验收

成果的检查、修改:

公司的测绘成果采取“三检一验”的制度。

三检由公司部完成,包括自检、互检、公司专检。

验收审核由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最后完成。

项目负责人完成该项目后,编写该项目的自查、互查表,成果资料输出,连同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报建资料一并交公司专检,公司专检人员安排时间到实地进行外业抽查。

1、图面检查:

包括图面整饰质量方面的检查,做到图面100%检查。

2、野外巡图检查:

采用现场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图面的地形、地物以及地下管线的属性进行检查核对;

3、数学精度检查:

包括管线点的探查精度以及地形、地物、管线点的测量精度等。

提出修改意见,返还作业员修改。

公司专检人员对检查出的错误需记录好,并对错误登记。

作业员修改完成后,公司专检人员应对成果进行再次业检查,做好更正记录。

完成后,由公司专职人员将成果资料及委托方提供的资料交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审核、入库。

4.5成果交接

成果经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所审核、入库后,由公司专职人员将成果提交委托方。

做好成果登记、入库、委托方签收等。

5组织措施

每个项目均应配备技术负责人,且相关工作经验不低于5年。

人员及设备根据项目规模配备,项目规模等级分类见下表:

等级

配备人员

配备仪器

工作时间

(天)

全站仪

GPS

3人

1台

视项目是否

需要确定

3-5人

15-25

5人以上

2台

25-35

8人以上

3台

20-35

特殊或加急、根据实际需要,公司调派

6总结交流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该次参与人员进行认真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查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出错多的地方,避免类似现象的再次出现。

同时在公司部交流测量手段、编辑方法,咨询相关规定。

遇到有疑难的地方,向公司反映,由技术部负责解决。

7服务跟踪

公司及项目负责人在测绘过程中及事后不定期的对委托方进行服务跟踪,询问委托方下步进展情况、服务态度、成果质量等,便于及时改进,使下一个项目能更好、更快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