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38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联盟泰安市份期末考试试题语文Word格式.docx

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

小说中《咏柳》《问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

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

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

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

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

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

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

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网络文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58.3亿元。

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

这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

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千字节(KB)。

文字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成千上万部作品。

尤其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APP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

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

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

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

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为50万元。

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明显不够。

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

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

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

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

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

推动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

(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

C.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重创。

D.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点迥然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B.2018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破。

C.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

D.《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山东中学联盟

A.在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版权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网络文学领域却成了盗版的“重灾区”。

B.在融媒体环境下,侵权主体非常分散,作品被侵权后,往往在各平台上铺天盖地出现,难以找到侵权源头。

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学行业内部,建立畅通、健全、良性的沟通环境是关键。

D.如果盗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网络作家著作权会得到很好保护,网络文学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加巨大。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4分)

5.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菜根谭》里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

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

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

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

“用它搭过帐篷;

用它做过梭镖;

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

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

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

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

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

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

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

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

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

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

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

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

“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述。

9.“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山东中学联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

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

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

岁余,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

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

上以宣名儒。

优容之。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拜宣为司隶。

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

“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

”诸生会者千余人。

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

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

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

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者。

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

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

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

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14.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梵隐院①方丈梅

晏敦复②

亚③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注:

①梵隐院:

在浙江定海。

②晏敦复:

南宋诗人、正直大臣。

③亚:

同“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在彻骨的清寒中傲然绽放,为的是唤得春回人间,以此赞扬梅花报春而不争春的高贵品格。

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而这只允许仙人和高士欣赏和品鉴。

梅如人品,人如梅品,二者互赏而心志契合。

C.颈联写“月光皎洁,清辉如霜;

梅摇影动,洒布阶苔”,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进一步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

D.作者移情于物,以澄澈淡泊的胸怀观照高雅香洁的梅花,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邶风·

静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对此评曰:

“非此荑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2)《蜀相》中,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德才,感人至深。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告诫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不要妄议别人的长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

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

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

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

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__________,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

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

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

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

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_____________。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拟人、比喻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D.比喻、借代、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山东中学联盟

①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普遍,②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中。

③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独特的粉丝文化,④推动了“粉丝经济”。

⑤如何呵护好、规范好这一新生业态,⑥让“粉丝经济”带动市场发育、消费升级和行业变革,⑦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⑧成为目前亟需破解的一道治理难题。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5分)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

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

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

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粤港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

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兴旺发达的磅礴力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个叫李子柒的四川姑娘火了。

她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制作美食的短视频,几年下来,积累了几千万粉丝。

在国外知名自媒体平台上,她的订阅量几乎和CNN差不多。

她过手的都是四川农村的家常食物,特色调料,而且差不多每一样都是她从地里刨出来的。

山泉洗过,炉火烧过,都是原生态的,符合大众对绿色食品的期待。

她的视频,雨落屋檐,火映灶台,石磙碾姜,呈现的是一种文静祥和。

她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网友点评:

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活出生活的精彩。

每个人如果都能像李子柒一样,发出自己的微光,就能汇聚起民族奋斗的高光。

请结合材料内容,展开想象与联想,讲述一则你所熟悉的李子柒一样的“中国故事”;

也可阐述你的思考、感悟和认识。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1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A(B项“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与原文无据;

C项“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曲解文意;

D项“材料一”与“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观点并非针锋相对)

2.D(《琅琊榜》等作品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

3.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不符合材料三的内容)

4.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

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

然后分析问题,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

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答出论证思路3分,答出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即可得1分。

满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