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571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考前总结文档格式.doc

A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B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C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

D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E描述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

F描述并坚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A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B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C决定介入的策略D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家庭系统的预估;

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

(1)目的及目标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3)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详细和具体

(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3.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A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B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C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筛选目标;

定义目标D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正向目

标陈述和负面目标陈述E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F与服务

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G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A选择介入系统

B选择介入行动:

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入的分类

(1)直接介入

(2)间接介入(3)综合介入

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

(五)评估

1.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的方法

(1)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A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B收集服务对象对

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C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

事实资料

(2)基线测量评估(3)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A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B差别影响评分

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

并注意保密(4)要切合实际需要

(六)结案

1.结案的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A回顾工作过程

B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C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4)撰写结案记录

2.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而

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

的结案4)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4.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1)否认2)倒退3)依赖4)抱怨5)愤怒6)讨价还价7)忧郁

5.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A回顾工作过程B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C减少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给心理支持,继续提供协助

D估计一些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资

源网络待稳定成果时,才结束专业助人关系E安排结案活动

分享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6.结案与跟进服务:

1)跟进服务的意义2)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电话、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1.生理特点2.心理特点A发展性

B依恋性C可塑性3.行为特点A探索性B模仿性

【需要】1.生存的需要2.爱的需要3.学习的需要

4.游戏的需要5.社会化的需要6.被保护的需要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儿童生物学

(2)儿童心理学A

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B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

C行为或学习理论(班杜拉)(3)儿童教育学A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B建构主义理论(图式)(4)儿童社会学

A自我发展理论(米德)B认知理论(皮亚杰)2儿童社会工作的

范围

(1).宏观层面A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B参与教育事业

C卫生保健事业D面向儿童的信息和资讯提供E整合资源

推动儿童的观点表达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参与方式;

制定

和实施法律政策,组织调研并提交报告,参与焦点事件的分析

并提供建议(书60页)

(2).微观层面A支持性服务

B保护性服务C补偿性服务D替代性服务3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

社会要素

(1)家庭

(2)学校(3)同辈群体(4)大众传媒4现阶段

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

(1)中小学

(2)社会福利机构(3)社区

(4)专业性社工组织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1)对服务对

象自觉的差别化理解

(2)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3)社会工作者的特

殊角色2“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3.儿童辅导A儿童辅导的基本概念B儿童辅导的

游戏治疗模式4儿童小组工作

(1)种类

(2)要点(3)亲职教育服务

5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A儿童虐待的相关概念

B儿童身体虐待的指标C儿童性虐待的指标

D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

E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

主要特点。

1生理:

体型变化,身体健全,大脑发达,性成熟

2心理:

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3发展性特征:

质与量的改变,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稳定性与不稳

定性的状态,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分化与統整的功能,正常发展与

易受伤害的可能(生理、心理、社会等特点在书76页)

【需要】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

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

人际关系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7.努力

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8.为未来的

婚姻和家庭作准备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分

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1.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1)提供青少年闲暇场所

(2)举办并设计各种活动,使青少年学习并建立正确

的人生目标、做事负责任的态度、领导及创造能力

(3)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的服务,使青少年了解世界

发展的趋势,并明确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

(4)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情绪、行为、

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知识性辅导服务,增进

人际关系、法律常识、性教育、生理保健的知识与能力

(5)提供就业信息及久就业辅导服务,以拓展青少年

的就业能力等2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1)改善青少年

家庭生活环境

(2)改善学校环境,(3)改善社区环境

(4)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

作模式(5)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82页)

1.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被忽视

或虐待的保护,安全保护、收容服务及安置服务,身体、

情绪、精神、人际适应不良犯罪青年矫正服务,注重社区层面

的服务提供(83页)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

(1)个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2)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3)群体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4)社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5)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6)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2.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

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

方法的整合性(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

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

设计类型:

社会问题取向,个人

需求取向。

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

(1)机构的宗旨

(2)服务对象的

需要(3)资源条件(4)计划设计的理论基础(5)服务对象的参与

设计的主要步骤:

(1)评估的需要

(2)确定目的及目标(3)制定

活动方案(4)评估(5)撰写计划书

四、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1.生理的老化2.心理的老化3.社会的老化

【需要】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5.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身后事宜安排

8.一条龙照顾服务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3.处理精神问题4.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1)正式支持

内容:

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人权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

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家庭思维(4)社会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2)丧亲问题(3)临终关怀(4)自杀:

自杀评估,干预措施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注意事项

(1)尊

重自决权

(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3)尊重保密权(4)

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3.老年社区工作:

目标人群

(1)独居老人

(2)高龄老人

(3)伤残老人(4)困难老人工作原则:

采用优势视角,

充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整合4.老年社区照顾:

咨询与转介,

志愿者与代际融合项目,教育项目老年中心与娱乐,就业项目,

收入项目,营养与餐饮项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服务,

法律服务,交通服务,住房服务,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

人缓解服务,长期照顾服务5.养老机构照顾:

园艺模式和仓储模式

五、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1.青春期2.青年和中年期

3.更年期4.妇女的“四期”:

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

【需要】1.生殖健康的需要:

2.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

3.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3理解和接纳妇女

的现实处境4个人的即政治的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工作目标:

直接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

(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

(2)单亲母亲家庭的问题(3)与家庭一起工作的原则:

性别视角,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工作策略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2)拐卖妇女(3)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3.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1)妇女的就业问题

(2)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3)妇女参政的问题

(4)妇女贫困问题

4.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工作

(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性别分析的方法

(1)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2)性别需求分析:

(实用性和战略性)2.妇女赋权的方法:

干预目标:

个人层次、人际层次、环境层次

A干预方法: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

倡导政策改变3.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

(1)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4.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连接

(1)宣传与教育的方法

(2)倡导(3)资源连接

六、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5.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需要】1.社会福利政策2.家庭扶助:

最低保障制度

3.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4.就业政策5.康复与医疗救助

6.伤残抚恤7.社会保险8.特殊教育9.文化生活照顾

10.改善社会环境:

A建设无障碍环境,B社会理解与互助C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宣传贯彻

《残疾人保障法》

(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

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

就业问题,求学问题(3)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建设无障碍环境

(2)

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3)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社区康复模式2.社会康复方法

3.职业康复方法:

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4.教育康复方法

(教育康复即特殊教育)

七、矫正社会工作

(一)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特点】1.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

社会福利服务2.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

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

福利服务3.系统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

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4.专业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

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

社会工作介入:

写调查报告

(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

工作介入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2)为在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1)缓刑、假释、

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中途家庭,

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4.刑满

释放后的社会工作(更生保护):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

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A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1人道主义:

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2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

论与视角

(1)行为主义理论

(2)认知理论(3)标签理论

(4)优势视角(5)社会----心理视角

B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1接纳2可塑性3个别化

C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

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

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1)行为治疗方法

(2)理性情绪治疗

模式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2)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3)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3.个案管理:

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八、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特点】1.覆盖范围广2.军队情结深

3需要层次多:

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审美,自我

实现的需要(即社会在适应、危机应对、心理补偿、精神慰藉、

社会尊重和社会支持)4.问题压力重

【需要】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治疗康复,基本

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

对象的需要:

健康维护、婚姻家庭、、社会参与社会尊重的需要

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就业权益保障、社会

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的需要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1)总体内容

A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

B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

C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

D出院及跟进服务E其他方面

(2)特别内容A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

工作的内容B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C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2.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书221页)

3.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书222页)

4.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书222页)

5.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书223页)

6.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书223页)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敏感、焦虑、

紧张、失落与无奈

(2)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

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3)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

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

詹姆斯和吉利兰的三种危机干预模型:

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心理转移模型(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

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2.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

重点和方法

(1)处理死亡与濒临死亡问题的方法:

临终服务对

象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

期,接收期)

(2)对体恤性与亲密关系需要的处理方法(3)

失禁问题的处理方法(4)对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

的预防方法(5)处理疏于照顾问题的方法:

优抚医院和光荣院

中最常发生三种隐蔽性的疏于照顾:

A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

动的选择权B隔离C贴标签(6)建立专门小组的工作方法(专门

小组的类型:

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社交与娱乐小组、

支持小组、治疗小组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和

方法

(1)压力预防与减压的方法

(2)构建支持网络的方法4.军休

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

(1)接收安置前

(2)接收安置中

(3)接收安置后(主要是提供服务管理)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2)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A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B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1)教育救助(教育资助体系的

五个层次:

奖、贷、助、补、减)

(2)医疗救助(3)住房救助

3.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紧急救援

(2)灾后社区重建:

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2)救助机构的

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A主动救助:

街头救助

和全天候救助B机构救助:

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4)流浪儿童(是救助工作的重点):

A预防出现B建立全方位

救助体系:

A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B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

社会C安置与跟踪服务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1)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鼓励

合作原则、参与解决问题原则、适时评估原则

(3)社区工作A反贫困原则(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制定救

助和发展目标,注重参与和互助)B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

社会行动、社区照顾)C主要任务(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

促进能力建设)2.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

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3.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1)灾害预防A普及自然灾害的知

识B灾害风险分析

(2)灾害救助A积极介入、紧急转移、

保护生命B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子

C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3)灾后重建

A展开社区人居环境重建B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C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

工作方法

(1)外展服务A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

系统的服务模式B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要注意

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机构服务A思想转化

B行为矫治C继续教育D技能培训

十、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1家庭系统里理论

(1)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问题”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核心六要素282页)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八个阶

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

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

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老年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

宏观系统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2.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二)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1)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2)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3)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A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

成员增能厡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B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

结束阶段

常用方法:

1.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2.家庭

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和再标签等

十一、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

小组设计的内容A明确生涯

目标B注重能力培养C结合学习生活D提高学习方法

(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A帮助学生自我觉察B提高学生个性

品质C促进学生养成技能D协助学生自我成长(3)自我认知与

自我探索的需要:

(认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知自己

的性格特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

心理学一般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青少年

自我意识的发展:

A帮助学生悦纳自己B帮助学生肯定自我C帮助

学生发掘潜能D协助学生规划未来(4)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

A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B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C内向性与表

现性共存2.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针对学业困境的学生

(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

A沉默寡

言型B遭人排挤性C行为偏激型D专横霸道型(3)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