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74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

1-2

第二章

6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5-6

第五章

6-7

第六章

7-8

第七章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汉字概说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汉的性质、特点与基本职能。

2.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汉字的基本性质——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①外形方面的属性:

二维平面方块型

②职能方面的属性:

主要是单音节语素,有时也用来记录某个无意义的音节。

③结构方面的属性:

表意是汉字构形的主体。

此外,还有示音和区别(通常称为记号)构件。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汉字是依附于汉语的文字:

①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是先有某种语言的存在。

②无论是哪种文字都必须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文字的特点必须适合语言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发展制约。

3.汉字的作用

①是扩大汉语交际作用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②是一种社会现象

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有很强的人文性

本章重点:

表意文字说;

汉字的特点

本章难点:

汉字的性质

本章参考文献:

《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方有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汉字的表意性和汉字简化》,曹先擢,《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7页

《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长城出版社,2000年7月

《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书海出版社,2001年8月

《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王伯熙,《中国语文》1984年2期108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1992

《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

《论汉字的记录职能》,李运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期。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2.说说汉字与词的关系。

3.汉字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

1.国内外关于汉字性质的争论

2.汉字的性质

第二节汉字的特点

1.构件的功能与组合模式

2.记录的语言单位

3.外形特征

第三节 汉字的职能

1.记录职能

2.职能的扩展、简缩与转移

第二章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与规律

1.了解文字形成的过程

2.了解汉字演变的状况

3.了解隶变造成的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和偏旁混同现象,并记住原有的字形结构。

1.汉字源头:

图画、用以记事或装饰的符号

图画是原始象形字的来源,而原始指事字主要来源于符号

2.汉字体系形成后,形体几经变化: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3.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

由形象到符号,由繁难到简单

汉字形体的演变

隶变造成的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和偏旁混同现象

《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姚孝遂,中华书局,1980年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65年版

《隶变研究》,赵平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

《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周有光,《中国语文》1957年7期

1.什么是刻划记号?

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

2.汉字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

3.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

4.今文字属于什么类型,主要特点是什么?

5.为什么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史上一次最剧烈的变革?

第一节几种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

1.结绳说

2.刻契说

3.八卦说

4.仓颉造字说

第二节汉字的起源

1.古代文物上图画记事的痕迹

2.原始社会的刻画符号

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演变

1.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

2.今文字阶段: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不是正式字体,辅助性字体)

第四节 字形演变中的几种现象

1.循变与讹变

2.分化与归并

第五节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

1.早期汉字:

“随体诘誳”的形象性线条

2.隶变突出特征:

符号化、简化

第三章汉字的内部结构

1.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

2.使学生掌握通过字形分析探寻字之本义的方法

1.汉字结构的各种说法:

六书说、四体二用说、三书说

2.造意与词义的关系

三书说

探究字的本义的方法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殷虚卜辞综述》,陈梦家,中华书局,1988

《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古文字学简论》,林沄,中华书局,2012

1.举例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指事与会意、会意与形声之间的主要区别。

2.下列各组汉字中,两字都属于六书中“会意”的是()

A.步罟B.问鬥C.及睡D.裁信

3.从字形结构上分析,“年”/“亦”/“泪”字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

4.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字都有的一组是()()()

A.日月其明B.来麦刃信C.鸟亦睹物D.岩逐鱼本

A.日兵行疆B.目刃戒题C.月末受朝D.皿牛亦锦

A.汞逐鹿刃B.月上更端C.羊信零戒D.日及和裁

5.下列各组字中全部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A.辩基牧河B.诂攻裁问C.箕表剩线D.烟泪阁蚓

6.分析下面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请指出其造字法。

木天莫轮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寸旦本甘取采友林牢步杳

7.分析下面会意字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初息伐戍涉逐及并看集

8.分析下面形声字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锡群盆问粉斧简漳徒雷哀符鳳構

第一节分析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六书说

1.“六书说”

2.对“六书“说的认识与评价

第二节象形

1.定义

2.特点

第三节指事

第四节 会意

3.会意字与象形字、批事字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节 形声

第六节 转注与假借

第七节 汉字结构与词义

1.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2.造意与词义

A.造意和词义在有些字与词里是统一的。

(江河湖海\梅柳橘棠\忧愁思想憎恶愤怒)

B.有些造意对词义只有一种折射作用。

(理\解)

C.本义与引申义

第四章汉字的形义关系

使学生明确汉字的三个平面的关系

1.古今字

2.异体字

3.通假字

4.繁简字

异体字、古今字

如何确认异体字

《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1985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基础汉字形义释源》,邹晓丽,北京出版社,1990

《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林,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1.什么是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有哪些类型?

试举例说明。

2.通假与假借的区别是什么?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①姜氏欲之,焉辟害?

②公赐之食,食舍肉。

③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④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⑤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⑥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4.写出句中的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部件成为今字?

①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诗·

大雅·

绵》)

②咸,亨利贞,取女,吉。

(《周易·

咸》)

③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豳风·

伐柯》)

④丙辰卜,争,贞:

沚戛启王从帝受我佑。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⑤今先圣人为书而传之后世,必师受之,乃知所谓之名。

(《商君书·

定分》)

⑥不夙则莫。

齐风·

东方未明》)

⑦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

(《礼记·

聘仪》)

⑧夙夜匪解。

丞民》)

⑨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鲁颂·

閟宫》)

⑩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管子·

弟子则》)

5.形成古今字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6.什么叫异体字?

7.繁简字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一节古今字

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3.古今字中今字承担的义项

第二节异体字

1.造字方法不同

“泪”(从水从目会意)与“淚”(从水戾声)、“埜”(从林从土会意)与“野”(从里予声)、“豔”(从豐盍声)与“艳”(从丰从色会意)、“鷄”(从鳥奚声)与“鸡”(从鸟加记号又)、“頭”(从頁豆声)与“头”(纯记号)

2.构件数量不同

“集”(从隹止木上会意)与“雧”(从三隹止木上会意)、“嵬”(从山鬼声)与“巍”(从山鬼声又委声)、“旾”(从日屯声)与“萅”(从日从艹屯声)

3.构件选择不同

“蚓—螾”“綫—線”“裤—袴”“跡—蹟”“猿—猨”“啖—啗”、“勋—勳”、“烟—煙”\“绔—袴”“跡—迹”“杯—盃”“雞—鶏”\“迹—蹟”“村—邨”“绔—裤”“响—響”“视—眂”“诉—愬”、“剩—賸”“唇—脣”

4.构件的摆布不同

“裡—裏、峰—峯、够—夠、氈—氊、期—朞、雜—襍、鞍—鞌”

5.笔画或构件有意(出于便写、美观、简化等目的)或无意(错讹)地加以粘连、并合、分离、减省、增繁

“并—並、吊—弔、霸—覇、遊—逰、羑—羐、朵—朶、久—乆、叫—呌、聴—聼、世—丗—卋”

第三节 通假字

1.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2.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第四节 繁简字

1.简化的方法

2.繁体字的命运

第五章常用汉字初文和部首的理据性

1.了解汉字的原始形态

2.掌握汉字部首对汉字意义的归类作用

1.常用汉字初文分析

2.常见汉字部首的形体演变及理据性分析

汉字与部首初形意义的追溯

部首与现代汉字意义的关系

《汉字源流》,曾宪通、林志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简明中国文字学》,许进雄,中华书局,2009

《常用字解》,(日)白川静著,苏冰译,九州出版社,2010

《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著,语文出版社,2008

1.分析下列汉字:

疚痕殊祝禁礼宇袭表素约

2.分析下面有关人体部首字:

伦何什伍作企倍夷

3.利用楷书形旁推求下列汉字的本义范畴:

醒褔妹梅璧资请造注推然墓慎

第一节 

汉字初文

1.与人体有关的初文

2.与自然物有关的初文

3.与人类创造物有关的初文

4.与其他语词有关的初文

第二节 汉字常见部首理据分析

1.身体部位类

2.天文地理类

3.服饰器用类

4.动植物类

5.其他不成字类部首

第六章汉字的简化与整理

1.认识汉字简化的优缺点

2.明确简化的基本原则

3.了解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情况

1.汉字简化的原则

2.汉字简化的历史

3.汉字简化得失思考

简化字的来源

简化字的理据分析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王宁,《语文建设》,1997年第3期

《80%的简化字是“古已有之”》,李乐毅,《语文建设》,1996年第8期

《重新审视简化字》,苏培成,《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

《从<

说文>

看繁简字的关系》,陈焕良,《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1期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质疑》,洪成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

《试论汉字的理据》,毛远明,《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汉字的理据缺失与重构》,齐元涛、符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李大遂,《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

《古今汉字理据的差异》,张会,《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1.写出简体字:

叢書窮葉聽歡

業豔節興穀優

總適廟厭聰漢

2.下列句子,我们姑且假定是允许使用繁体字的场合,请指出汉字运用中的问题:

 

A.師范学院是專門培養教師的高等学府。

B.皇太後對臣子的大恩大德,臣子沒齒難忘

C.同志們,請收拾好行裝,明天一早出髮。

D.他姓瀋,從雲南來,是我在大學的好朋友。

3.分析下列繁体字和简化字在意义卡是不是对应?

说明使用范围。

后-後几-幾电-電图-圖干-幹

发-發云-雲谷-穀叶-葉飞-飛

4.你对海峡两岸书同文有什么看法?

如何缩小差距?

5.有人主张汉字改革,有人反对汉字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

6.有人主张对使用汉字的要求应该是“识繁写简”,你认为这个提法对不对?

为什么?

第一节简化字的来源

第二节 汉字简化中理据的丢失

1.字形变化造成理据缺失:

果(菓)、耻(恥)

2.字义变化造成的理据缺失:

张、虹

3.字用变化造成的理据缺失:

東、冓、厷

第三节 汉字简化中理据的重构

 1.增加构件:

2.重造新字:

灶(竈),籴(糴),灭(滅),粜(糶),众(衆),双(雙)

3.起用旧字、俗字:

从(從),尘(塵)

第七章汉字与文化

1.着重解析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认识汉字对五千年文化的承载作用

2.揭示汉字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使学生由认识汉字进认识文化

1.通过解析汉字了解汉民族社会生活、古代钱币、古代战争等,,掌握“兵”“戉”“戍”“戊”“戌”“甲”“执”“狱”等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2.通过解析汉字了解汉民族衣、食、住、行文化,掌握“衣”“初”“裹”“表”“向”“厕”“隅”“途”“行”“衔”等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3.探索表意方块字背后隐藏的中国哲学、艺术以及民族精神。

4.探索表意方块字背后隐藏的民族思维方式,以及字母文字与表意文字对民族思维与文化的不同影响。

5.通过解析汉字了解汉民族婚姻等民俗文化,掌握“家”“妻”“取”“男”“女”“后”“父”“昏”“鱼”等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6.了解中华姓氏的来源、发展与现状,通过汉字透视姓氏文化。

7.了解文字游戏、字谜、测字、谐音等文化现象,体会汉字之智慧。

8.了解汉字在平面设计、现代广告、网络语言等方面的贡献,了解汉字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9.了解汉字与日文、韩文的关系,认识汉字的文化影响力。

1.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2.汉字形体反映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透过汉字(主要是古文字)看文化

《汉字与文化》,王贵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汉字文化学》,何九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王宁、谢栋元,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汉字与商代文化》,赵诚,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汉字与中国文化源》,李玲璞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1.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2.中国人交往文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4.在中外友好交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节汉字与自然状态

汉字例解:

首页顶项领牙北自止企曼间寒泉臭兴争丞木本末朱又受授黑

第二节汉字与古代礼制、祭祀、奴隶制度及丧葬习俗

王元冠盟侯礼示且卜兆占臣妾民宰辛仆童吊葬禺俑

第三节 汉字与婚姻家庭

安定姓名妻娶婚嫁舅姑后字男弃教学

第四节 汉字与服饰

衣裤初求玉贝环玦璧梳镜

第五节 汉字与饮食

食即既洒福富杵臼碓仓舂鼎鬲豆爵角卮斗尊兼

第六节 汉字与建筑

穴宫堂室房户门向窗厕隅灶

第七节 汉字与交通

车舟船奔走步趋涉陟降正行御

第八节 汉字与起居生活

坐跪跽踞主斤扇监盥宿几桌凳椅筵席宾客各出贫买卖尉卢惟幕

第九节 汉字与文学艺术

杲杳东无舞乐圣磬琴瑟鼓钟简册典听美凤

第十节 汉字与军事刑律

军戈戟韦围或师弓矛盾张弛甲胄干禽取兽法执狱兵戒戊戍戎戌矢镞

第十一节 汉字与游戏文化

1.字谜——中华智慧的特殊游戏

2.诗文、楹联中的文字游戏

3.汉字的谐音文化

第十二节 汉字与现代生活

1.汉字与实用艺术

2.汉字与现代广告

3.汉字与行业用字

4.汉字与网络文化

五、实验、实践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观看出土文物实物及图片,能准确认读汉字,并就其中的一个或一组汉字揭示它们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多读课外书籍,以开阔的学术视野,认识汉字,了解中国文化。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期末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

作业成绩20%,考勤及课堂表现20%,开卷考核成绩60%。

平时作业:

1.分析10个汉字的形义关系

2.书写小篆100个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汉字溯源》,谭飞,正在编著中

2.教学参考书

《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6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甲骨文字诂林》,于省吾,中华书局,1985

《金文诂林》,周法高,香港中文大学,1975

《隶辨》,顾蔼吉,中华书局,1986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古文字类编》,高明,中华书局,1980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1985

《古文字学》,姜亮夫,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古文字构形学》,刘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中国的文字》,聂鸿音,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苏)B·

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世界文字发展史》,周有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汉字说略》,詹鄞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汉字学》,王凤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汉字学概论》,张玉金,夏中华,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汉字学概要》,王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学简论》,张桂光,广东高教,2004

《汉语文字学史》,黄德宽,陈秉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简化字溯源》,张书岩、王铁昆等,语文出版社出版,1997.

《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当代中国文字改革》,王均,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八、说明

因课时量有限和学生知识背景因素,具体授课内容会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有取舍或补充。

大纲制定人:

(课程组负责人)谭飞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谭飞

教学院长(主任):

制定日期:

2018年6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