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597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实验复习教材实验Word文件下载.docx

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视野和亮度: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比,亮度与放大倍数成比

高倍镜的使用:

(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练: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转至高倍镜

B、先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调节视野亮度,图像会更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

B、

C、

D、

3、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下面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所列A、B、C、D4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考点2:

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甲基绿使呈绿色,吡罗红使呈红色。

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的通透性,加速进入细胞,同时是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和染色剂结合。

材料:

人的细胞,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步骤:

取材————烘干————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结果:

染成红色的物质是,主要分布于。

染成绿色的物质是,主要分布于。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是染色剂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水解DNA

5、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2滴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呈绿色的部位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考点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散布在中,呈绿色;

线粒体可被专一性地染成色,而接近无色,线粒体仍能在数小时内保持。

观察叶绿体用新鲜绿叶

观察线粒体用。

考点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细胞

将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使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得到细胞膜。

6、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C、脂肪、蛋白质D、脂质、蛋白质

7、人的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等,而浸在Y浓度溶液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溶液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

Y>

ZB、Y>

X.>

ZC、Z>

XD、Z>

X>

Y

考点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质量浓度为0.3g/mL的溶液。

实验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可以自由透过,而不能透过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中央大液泡——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观察复原现象

8、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9、质壁分离原理在科学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常利用这个原理来进行各种验证或探究实验,下列除哪项外,其余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进行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未知溶液浓度的比较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的比较

10、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考点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区细胞;

细胞中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洋葱的。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观察:

目标细胞应该是呈形,排列。

多数细胞处于期。

1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下列有关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酸,利于用碱性染料染色

用龙胆紫液是为了将细胞核内染色体染成紫色

压片可奖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

考点7、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般取自动物的或。

考点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洋葱

根尖浸泡在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用酒精冲洗后,其他步骤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

1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B.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酒精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三、提取鉴定类实验:

考点9、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还原糖(如糖、糖、糖等)与试剂发生作用,生成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染液染成色;

蛋白质与试剂发生作用,呈现色反应;

淀粉用来检测,呈现色。

鉴定还原糖的材料用匀浆;

鉴定脂肪的材料用;

鉴定蛋白质的材料用;

鉴定淀粉的材料用。

糖类: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糖(淀粉)+碘—→蓝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苏丹

染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比较: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13、在新榨的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装片,用苏丹

染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

向马铃薯匀浆中加碘液呈现蓝色;

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现紫色。

上述实验现象证明苹果汁、花生种子的子叶、马铃薯和豆浆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分别是: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C、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

D、还原糖、脂肪、淀粉、蛋白质

考点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

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步骤要点: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因为。

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由上而下依次是、、和。

14、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果在研钵中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A、研磨不充分,提取的色素少

B、层析后滤液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

C、层析时各种色素不能相互分离,造成色素带的重叠

D、层析时不能画出细而整齐的滤液曲线

15、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

C.在层祈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四、模拟探究类实验:

考点11、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环境中的因素,对酶的催化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淀粉酶

两个反应:

可溶性淀粉———→麦芽糖;

H2O2酶

2H2O2————→2H2O+O2

可溶性淀粉溶液(0度、25度、37度、45度、100度)+唾液淀粉酶+2滴碘液

H2O2溶液(pH6.0、6.5、7.0、7.5、8.0)+H2O2酶

H2O2溶液(加热、Fecl3、肝脏研磨液)

注意: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设置实验和消除变量的影响。

16、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的作用是使酶:

A、转变为其他物质

B、分解为多肽

C、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分解为氨基酸或核苷酸

17、将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与下列溶液混合后,再分别滴加适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在适宜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不含淀粉的是含有下列哪种成分的混合液?

A、浓石灰水B、盐酸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蒸馏水

18、选用新鲜肝脏做酶的高效性实验,是因为新鲜肝脏中:

A、含Fe3+多

B、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强

C、含酶的种类多

D、过氧化氢酶易发挥作用

考点12、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属于呼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

无氧条件下,产生。

检测二氧化碳产生,用;

检测酒精产生,用溶液,呈现色。

考点13、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刺激了插条基部切口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成不定根

设置梯度,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插条,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和等

练:

19、经实验比较,扦插的枝条带芽时容易成活,其原因是:

A、带芽的枝条生长快

B、芽能产生生长素

C、带芽的枝条是活的

D、芽能迅速形成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14、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

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等因素有关。

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考点1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是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20、如果制作一个封闭生态瓶,然后放在黑暗房间中,会导致哪类生物最先出现营养危机?

A、分解者B、生产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

21、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有人指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

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动物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

动物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和转化动物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植物生活提供营养

其中正确的是

考点16、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

空气中的浓度、土壤中的多少、光照的和、光的成分以及的高低等

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消耗或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从幼年到老年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B、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光合作用强度是有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考点17、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法,包括法、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法

但如果对于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法和法。

考点18、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生物的数量是及其繁多的。

由于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落叶分解需要1至数月时间。

考点19、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生物材料中加入后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生物体内的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3CO3结合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24、血液中的每一对缓冲物质的组成都是:

A、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

B、一种强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

C、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弱碱盐

D、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

考点20、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遗传病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

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

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3、染色体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

25、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26、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

四、实验统合:

关键词:

显微镜

27、下列实验中一定要用到显微镜的是:

A、叶绿体的分布B、蛋白质的鉴定C、细胞中脂肪的鉴定D、淀粉的鉴定

2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时,能看到了细胞核和细胞壁。

还可能看到的构造是:

A.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只有叶绿体 

D.上述细胞器均不能看到

29、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

试剂

30、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

C.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口腔上皮细胞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鉴定蛋白质

E.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为观察液泡的变化,用龙胆紫对其进行染色。

31、用1个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可做下列哪些实验的材料?

(多选)

A.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死细胞和活细胞

32、以下哪一组实验材料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在生活状态下:

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⑤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生物实验

3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34、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有: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镜检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中所用试剂:

吡罗红——

甲基绿——

盐酸——

健那绿——

0.3g/ml的蔗糖溶液——

龙胆紫——

醋酸洋红——

有丝分裂实验的盐酸——

卡诺氏液——

改良苯酚品红液——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苏丹

染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无水乙醇——

层析液——

二氧化硅——

碳酸钙——

重铬酸钾溶液——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有:

3H标记亮氨酸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的氧——鲁宾和卡门实验: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用14C标记14CO2——卡尔文循环: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Hershey和Chsse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提供14N的原料复制DN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生物技术有哪些: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细胞器的分离

细胞膜的成分

DNA半保留复制

噬菌体侵染细菌

DNA重组技术——

PCR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

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

分离提纯技术——艾弗里实验

组织培养技术——克隆羊;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组培

实验设计:

一、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题目;

原理假设;

器材选择;

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

二、实验设计原则;

科学性;

简便性;

单因子变量的原则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四、变量处理

控制自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组:

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

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1.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l~-ta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

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

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

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