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00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必考速记夺高分Word格式.docx

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易错易混必清]

考点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1.组成活细胞最重要的元素是“C”,但含量最多的却是“O”(C占“干重”比例最高)。

2.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但不能具体确定是哪种还原糖。

3.几种重要化合物的特征性功能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2)主要贮能物质——脂肪

(3)功能最杂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

(4)遗传物质——核酸

4.常考的核酸分布场所

(1)DNA: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RNA:

主要在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5.固醇≠胆固醇

二者是包含关系,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等。

6.培养对象不同培养基加入糖类不同:

培养动物细胞加入葡萄糖,培养植物组织一般加入蔗糖。

1.细胞结构中的5个“未必”、3个“一定”与2个“唯一”

(1)有中心体的细胞未必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

(2)植物细胞未必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细胞)。

(3)有细胞壁的细胞未必为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

(4)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5)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

(7)有核膜及各种细胞器,一定为真核细胞。

(8)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9)植物细胞唯一的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

(10)细胞唯一的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5个“统一”

(1)结构上都有细胞膜、核糖体

(2)遗传上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3)变异方面:

均可发生基因突变(真核生物还可产生染色体变异,有性生殖的生物还可发生基因重组)

(4)能源上:

都以ATP作直接能量通货

(5)遗传信息表达方面: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3.化学反应与细胞器中的“一定”、“不一定”与“一定不”

(1)一定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化学反应:

①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发生于核糖体中)

②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

(2)一定不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反应:

①葡萄糖→2丙酮酸+4[H](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②无氧呼吸全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3)不一定发生于细胞器中的化学反应

①光合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ATP合成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的“一定”与“未必”

(1)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一定经过胞吐或胞吞,但胞吐的物质未必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

(2)主动运输一定需载体,但需载体的运输未必为主动运输。

(3)主动运输一定消耗ATP,但消耗ATP的运输未必是主动运输。

(4)选择透过性膜一定属半透膜,但半透膜未必具选择透过性。

必考速记夺高分

(2) 细胞代谢

[关键语句必背]

考点一 降低活化能的酶

1.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加快反应效率。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4.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6.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考点二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1.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4.真核细胞ATP的来源有光反应及细胞呼吸,前者产自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产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

考点三 细胞呼吸

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

4.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6.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7.O2抑制细胞无氧呼吸,促进细胞有氧呼吸。

考点四 光合作用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4种色素分子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5.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NADP+和ADP、Pi。

6.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7.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全来自H2O,细胞呼吸产物H2O中氧全来自O2。

8.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9.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1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

控制光照强度、温度和环境中CO2浓度等。

12.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成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考点一 酶与ATP

1.酶在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

2.酶只能催化原本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催化原本不能进行的反应。

3.绝大多数酶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的。

4.酶在低温、高温、强酸、强碱下,活性低的原因有所不同。

考点二 细胞呼吸

1.动物细胞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只产自线粒体。

2.植物细胞及酵母菌产生的CO2既可来自有氧呼吸又可来自无氧呼吸,即CO2可产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和细胞膜上进行有氧呼吸。

4.脂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量≠产生CO2的量。

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量大于产生CO2量。

5.消耗O2或产物中有H2O,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6.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一定有无氧呼吸。

7.无CO2产生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8.不消耗O2但产生CO2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9.消耗O2量等于释放CO2量只进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10.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三 光合作用

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色素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2.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3.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

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4.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同一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不考虑类囊体膜),穿过4层生物膜,扩散到相邻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穿过6层生物膜。

5.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像光合作用一样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但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不同。

6.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7.叶绿体与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叶绿体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扩大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扩大膜面积。

8.光反应、暗反应中C3、C5、ATP、[H]含量的变化:

①突然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

ATP↓、[H]↓、C5↓、C3↑。

②突然停CO2(光照不变):

C3↓、C5↑、ATP↑、[H]↑。

9.注意区别光合作用的“总量”与“净量”。

两者关系如下表:

指标

真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

CO2的量

细胞呼吸产生+吸收量

吸收量

O2的量

细胞呼吸消耗+释放量

释放量

有机物的量

细胞呼吸消耗+积累量

积累量

注:

只有净光合量大于0时,植物才能生长,净光合量最大时,植物生长最快。

10.补偿点和饱和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植物的光(CO2)补偿点和光(CO2)饱和点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光(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规律如下:

(1)若呼吸速率增加,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应左移。

(2)若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

(3)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相应向左移动。

11.色素分子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但其他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12.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都有叶绿体,但必须都有相关的色素和酶,如蓝细菌(蓝藻)和光合细菌。

13.若同一植物处于两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

甲:

一直光照10min;

乙:

光照5s,黑暗5s,持续20min,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甲<乙(暗反应时间长)。

14.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ATP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必考速记夺高分(3) 细胞的生命历程及遗传的分子、细胞基础

考点一 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其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其中减数分裂只适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可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

4.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加倍、中心粒加倍均发生于分裂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于后期。

5.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过程中未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但仍需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与平分。

7.制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8.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9.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细胞的全能性,其原理在于细胞拥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10.水分减少,呼吸速率、代谢速率减慢,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变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11.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编程性死亡过程称细胞凋亡,它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12.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将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即癌细胞。

13.癌细胞三大特征:

能无限增殖;

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14.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致癌因子作用下,两类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考点二 减数分裂——遗传的细胞基础

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3.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4.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5.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6.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考点三 遗传的分子基础

1.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则通过假说—演绎法验证了这一推论。

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某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该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也不是荚膜多糖而是DNA。

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中在前后代具连续性的物质为DNA。

4.DNA分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而成,中间的横档则由A-T与G-C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

5.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确保了复制的精确性。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四种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

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是DNA分子的三大特性。

7.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转录,RNA可包括蛋白质合成直接模板信使RNA(mRNA)、氨基酸转运工具tRNA及核糖体组成成分rRNA,其中具特异性的是mRNA。

8.中心法则全部内容包括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及⑤逆转录,其中,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进行②、③,具分裂能力的细胞可完成①②③,④⑤只有某些RNA病毒能完成,且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9.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典型途径为: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0.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作为一个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1.二分裂≠无丝分裂。

2.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着丝点分裂是自动分裂,与纺锤丝牵引无关,纺锤丝只是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3.判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根本依据是二者的结果不同: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全能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完整个体”。

4.细胞衰老与凋亡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机体是有利的。

5.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存在于人体各种活细胞中。

在致癌因子作用下,这些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

6.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不能误认为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都是维持生物体内细胞动态平衡的基本行为。

7.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在幼年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但细胞总体衰老会导致个体的衰老。

9.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机体有害。

10.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11.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12.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13.与有丝分裂相比,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

14.从变异角度看,“基因重组”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变异。

15.卵细胞形成的两次分裂并不是连续的,只有受精后才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故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精巢(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16.氨基酸和密码子、tRNA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17.一个DNA分子可转录出多个多种信使RNA。

18.多细胞生物基因的表达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不同的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

必考速记夺高分(4) 遗传、变异、进化

考点一 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其做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便于分析。

2.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纯合子体内基因组成相同,杂合子体内基因组成不同。

5.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6.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在F2中占1/16,共占4/16;

双显性个体占9/16;

双隐性个体占1/16;

重组类型比例为3/8或5/8。

9.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10.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

1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该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12.伴X遗传时,男性患者相关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即存在交叉遗传的特点。

13.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

14.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1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出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的特点。

16.伴Y染色体遗传表现出全男性遗传的特点。

考点二 变异、育种与进化

1.基因突变既可诱发产生,又可自发产生,它在生物界普遍发生。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基因突变具多害少利性。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变异则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

5.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这些变异可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6.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均称单倍体。

7.育种方法可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育种原理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8.把一种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此即基因工程,其“剪刀”是限制性内切酶,“针线”是DNA连接酶,此外还需“运载体”。

9.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及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大要点,该学说强调物种形成均是渐变的结果。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包含四大要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发生于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无性生殖及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

(2)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才可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未必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

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4)由于基因互作、显性相对性或环境影响等,双杂合子自交子代表现型可能出现9∶3∶3∶1的变式,如9∶6∶1、9∶7、9∶3∶4、15∶1等,但配子产生规律不变。

2.性染色体基因传递规律

(1)凡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男性而言,只来自母亲,只传向女儿;

凡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来自父亲,只传向儿子。

(2)三区段遗传特点

Ⅰ段:

伴X遗传(可分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

Ⅱ段: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XaXa×

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

而XaXa×

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Ⅲ段:

伴Y遗传,表现为“传男不传女”。

3.关注三类变异

(1)

(2)XYY受精卵成因:

减Ⅱ过程中YY未分开(异常精子)

(3)常染色体上含性染色体基因(如睾丸决定基因):

由染色体易位所致。

4.遗传系谱图的特殊分析

(1)对于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的分析,不但要看其同胞兄弟姐妹的表现型,还要“瞻前顾后”,即兼顾其亲、子代的表现型。

(2)不能排除的遗传病遗传方式

①分析隐性遗传病,如果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全是患者,只能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

②同理,显性遗传病中,如果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是患者,说明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