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18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文档格式.docx

(2)增加或替换其它音节·

1增加音节·

2替换音节·

3.语序不同·

(三)语义上的特殊性·

8

1.形态色彩·

2.动态色彩·

3.颜色色彩·

二.历史来源与文化内涵·

9

(一)特殊词语的历史来源·

1.继承传统古汉语·

2.借鉴其他方言·

(二)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

1.生活习俗·

2.生产习俗·

10

3.婚丧嫁娶习俗·

三.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11

(一)现实意义·

1.语言学方面·

2.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二)发展前景·

1.与普通话的融合·

2.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后记·

16

附录·

17

 

摘要

莱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作为莱西人的共同语——莱西方言,是莱西人独有的文化遗产。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莱西方言显得别具特色,与普通话相比,莱西方言中有许多既有趣又有内涵的特殊词语。

这些特殊词语在语音、构词、语义上别具一格,它们不仅是莱西地方的明信片,更是莱西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对这些特殊词语的整理与分析,既有利于充分认识莱西方言中特殊词语的语言学价值,也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莱西方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

特殊词语文化内涵现实意义

Abstract

LaixiislocatedinthecentralpartofShandongPeninsula,asacommonlanguageofthepeopleofLaixi--Laixidialect,Laixiuniqueculturalheritage.Duetogeographical,historical,culturalandotherfactors,Laixidialectisdistinctive,comparedwithMandarin,therearemanyspecialwordsisinterestingandmeaningfulinLaixidialect.Thesespecialwordsinspeech,wordformation,semantichaveastyleofone'

sown,theyarenotonlythepostcardsofLaixilocal,moreisakindofinheritanceoftraditionalcultureofLaixi.Collationandanalysisofthesespecialwords,fortheresearchofLaixidialectandculturehas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s:

specialwords;

culturalconnotation,;

realisticmeaning

前言

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以前不被我们重视的次文化被逐渐搬上展台。

比如大家日常所使用的方言,就是这些次文化中的一个代表。

曾经不受人们重视的方言,却正是记录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

由于近千年的风霜雨雪都沉淀在我们的方言之中,只要多加注意某些词语的起源,或者某两种方言中的关系,就会有一副广阔的历史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如果语言消失了,那么当地的文化也就离消失不远了。

莱西方言则是我们莱西人的母语,虽然它的历史不算太长,却默默的记录着莱西诞生以来所经历的一切。

莱西市地处山东省东部,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临莱阳市,西接平度市,南同即墨市交错接壤,北靠招远市、莱州市,莱西方言是山东省的一种方言,属胶辽官话登连片,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莱西市及其附近地区。

[1]受地理、历史、文化等多种条件的影响,莱西方言显得别具一格,和普通话比较起来,在语音方面差别较大,语汇方面次之,语法方面较小。

方言是展示一个城市百姓的第一风貌,方言的存在给地方文化增添光彩。

而方言中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方言中的特殊词语了,那是地方文化在人们言语中的烙印。

因此,莱西方言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它的特殊词语了。

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不仅是莱西当地的一张明信片,更是莱西的一种文化符号。

对莱西方言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我想原因可能是莱西只是青岛的一个下属的县级市,地方不大,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太多。

目前能够找到的关于莱西方言的正规资料不多,我所能找到的只有王文君和李绪坤的《莱西方言的特点及其辩证》这一篇文章。

该文主要从语音学的角度入手,指出莱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应着重注意矫正方音,重点阐述了莱西方言与普通话相异的声母、韵母、声调,对莱西方言的研究很有指导意义。

此外,李行杰的《青岛市志·

方言志》和王迎春的《〈青岛市志·

方言志〉中的同实同名词》这两篇文章中对于青岛方言的论述,也为我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与启发。

对于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目前还没有人发表正式的论述,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当前的语言研究是提倡多元化、多视角的研究,在立足于汉语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是当前的潮流之一。

[2]相对来说,词汇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留给我们去开发研究的空间也较为广阔。

例如,大多数时候,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最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造句表意的基本单位。

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是指一定地区内一定输量的、对内相对一致、对外较为不同的方言词。

汉语方言中特殊词语的研究就是词汇学领域里的一个新课题。

所以我想以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为课题进行研究。

本文将在广泛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访问的基础上,通过列举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来说明它们在语音、构词和语义上的特殊性,并指出这些特殊词语的历史来源,从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等方面指出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从语言学方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说明这些词语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一.特殊词语的特殊性

本文所说的“特殊词语”是指莱西方言中在语音、构词和语义上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并且在莱西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或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

(一)语音上的特殊性

莱西方言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莱西方言却只有三个:

平声、上声和去声。

此外,它还有平翘舌不分、复韵母单音化等特点。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特殊词语简要的分析一下。

1.声调

莱西方言只有三个声调:

平声、上声和去声,它的平声不分阴阳。

如莱西方言词语“邻宿家”(在普通话中是“邻居”的意思)中的“邻”,在普通话中读阴平,“抽头”(在普通话中是“抽屉”的意思)中的“抽”,在普通话中读阳平,而在莱西方言中这两个字却确均读平声,没有阴、阳之分。

2.平翘舌不分

莱西方言中缺少翘舌音,普通话中的翘舌音zh、ch、sh、r,在莱西方言中分别读为平舌音z、c、s、y,因此,莱西方言没有普通话的平翘舌之分。

如莱西方言词语“胀饱”(在普通话中是“肚胀”的意思)中的“胀”,普通话的拼音注音是“zhang”,而莱西方言的拼音注音却是“zang”;

“吃水”(在普通话中是“口水”的意思)中的“吃”,普通话的拼音注音是“chi”,而莱西方言的拼音注音却是“ci”;

“灌绳”(在普通话中是“井绳”的意思)中的“绳”,普通话的拼音注音是“sheng”,而莱西方言的拼音注音却是“seng”;

“日头”(在普通话中是“太阳”的意思)中的“日”,普通话的拼音读音是“ri”,而莱西方言的拼音注音却是“yi”。

3.复韵母单音化

普通话中复韵母从一个元音到下一个元音之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过程,口型的变化较大。

而莱西方言中的复韵母,由于其语速较快,舌位活动过程小,差不多变成了单韵母[3],[au]变成[ɔ],[ai]变成[ε]。

例如,“高”的普通话读音为[kau],而它的莱西方言读音却为[kɔ];

“标”的普通话读音为[piau],而它的莱西方言读音却为[piɔ];

“来”的普通话读音为[lai],而它的莱西方言读音却为[lε]。

(二)构词上的特殊性

1.双音节变单音节

一些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的词,在莱西方言中用单音节表示,并且这个词语与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的某一语素相同[4]。

如:

普通话中的“浆糊”,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浆”;

普通话中的“年糕”,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糕”;

普通话中的“集市”,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集”;

普通话中的“玩耍”,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耍”;

普通话中的“鞭炮”,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鞭”;

普通话中的“咱们”,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咱”;

普通话中的“大雁”,在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雁”;

普通话中的“儿子”,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儿”;

普通话中的“屋子”,在莱西方言中一般直接说成“屋”。

2.音节增加

有些莱西方言词语含有与普通话对应词语相同的词素,但是莱西方言词语的音节数却比普通话的音节数要多。

例如:

(1)加后缀

1加后缀“子”

普通话中的“串门”,在莱西方言中说为“闯门子”;

普通话中的“牡蛎”,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海蛎子”;

普通话中的“蚜虫”,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密虫子”;

普通话中的“母狗”,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母狗子”;

普通话中的“孙女”,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孙女子”。

②加后缀“头”

普通话中的“食指”,在莱西方言中说为“二拇指头”;

普通话中的“大拇指”,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大拇指头”;

普通话中的“小拇指”,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小拇指头”。

③带儿化

普通话中的“过道”,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过道儿”;

普通话中的“合伙”,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插伙儿”;

普通话中的“河岸”,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河涯儿”;

普通话中的“花蕊”,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花心儿”;

普通话中的“年底”,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傍年跟儿”;

普通话中的“车轮”,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车轱辘儿”;

普通话中的“背手”,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背打着手儿”;

普通话中的“额”,在莱西方言中说为“额勒盖儿”;

普通话中的“蝙蝠”,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蝙蝠儿”。

(2)增加或替换其它音节

①增加音节

普通话中的“泉”,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泉眼”;

普通话中的“母猪”,在莱西方言中说为“老母猪”;

普通话中的“肘”,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拐肘”;

普通话中的“镐”,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洋镐”。

②替换音节

普通话中的“死结”,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死疙瘩”;

普通话中的“土丘”,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土孤堆”;

普通话中的“邻居”,在莱西方言中说为“邻宿家”;

普通话中的“饥饿”,在莱西方言中说为“饥困了”。

值得我们一提的是,在汉语普通话中,后缀“头”、“子”及儿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改变词义或词性[5],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有些词语无论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删减还是增加了后缀“头”、“子”或儿化,其词性或理性意义(基本意义)均与普通话相同。

3.语序不同

还有某些词,它们与普通话中相对应词的意义、词素都一样,但是在运用的顺序上却有所不同,如:

普通话中的“摆布”,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布摆”;

普通话中的“练习”,在莱西方言中说为“习练”;

普通话中的“诚实”,在莱西方言中说为“实诚”;

普通话中的“积攒”,在莱西方言中说为“攒积”。

这些词虽然在词序上和普通话有所不同,但是在组合的能力和作用上与普通话却是大体一致的。

(三)语义上的特殊性

《青岛市志·

方言志》中关于莱西方言的内容有一部分“同实同名词”,它根据意义范畴的不同,把我们上面所说的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划分为十个义场,分别为时间节令、天文地理、人体疾病、人品称谓、农工百业、房舍器具、动物植物、服饰饮食、交往感受、生活举动义场。

这些特殊词语以名词性成分居多,但也有少量的动词性成分,而且大多数都是单义词。

它们与普通话中的相应词语在理性意义(即基本意义)上是相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感性意义上(也就是表达色彩)。

下面我们主要以形象色彩为例来看一下这些词语。

形象色彩,就是表达色彩中表现的伴随对象的形状、色彩、声音或气味等意义。

具体到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形态色彩

普通话中的“百足虫”,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草鞋底”;

普通话中的“单身汉”,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光棍儿”;

普通话中的“窝头”,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窝窝头”;

普通话中的“枸杞子”,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狗奶子”;

普通话中的“牛毛雨”,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毛毛雨”;

普通话中的“雨点儿”,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雨星儿”;

普通话中的“塌鼻”,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趴鼻子”;

普通话中的“带鱼”,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刀鱼”;

普通话中的“零分”,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零蛋”;

普通话中的“驼背”,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锅腰”;

普通话中的“蛇”,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长虫”;

普通话中的“院子”,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天井”;

普通话中的“泉”,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泉眼”。

2.动态色彩

普通话中的“商人”,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做买卖的”;

普通话中的“病危”,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不行了”;

普通话中的“铁匠”,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打铁的”。

3.颜色色彩

普通话中的“狗熊”,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黑瞎子”;

普通话中的“苍蝇卵”,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白渣”;

普通话中的“云”,在莱西方言中称之为“云彩”。

二.历史来源与文化内涵

(一)特殊词语的历史来源

1.继承传统古汉语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许多方言,其实大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上古汉语(即如今我们所说的闽语),所以现在我们互相使用的方言也许听起来无法互相沟通,但是认真研究以后,却又会发现其实它们之间有着丝丝屡缕的联系。

莱西方言所属的胶辽官话是北方官话当中较为独特的一支,莱西方言中有很多词汇和语法都跟普通话有所不同。

这些“奇奇怪怪”的特殊词语其实是对古汉语的继承。

古代的莱西地广人稀,物质生产较为落后,又加之地处海的尽头并且土地多为丘陵,山路较多,交通不便,所以人口流动性不高,渐渐的与主流文化地带疏远。

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莱西地区的方言保留了许多纯粹的词汇与发音习惯。

这一点从莱西方言与历史悠久的闽南语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看出来:

在莱西方言中表示自己的时候使用“我”,仅在表示“我们”或者是“我的”的时才用“俺”,这种用法和闽南话完全相同。

而闽南方言则是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

2.借鉴其它方言

莱西方言是一种以即墨方言为基础,糅合各地移民所带来的语言文化所发展形成的一门独特的方言。

[6]由于莱西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太长,它的历史在中国很多方言之中形成时间相对较短,加之近代莱西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人口流动性高,境域变动较大,促使外地的语言与莱西方言,还有莱西方言各个方言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主城区的市区化范围逐渐扩展,形成了如今丰富多样又独具特色的莱西方言。

此外,因为莱西市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时间较早,在方言特点形成之后不久,受这个原因的影响,莱西方言中的某些与普通话差别明显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很多都已不再常见。

这些发展虽然有助于排除人们之间交流的困难,但是也造成了本地文化缺失的遗憾。

(二)特殊词语的文化内涵

民俗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许多风俗习惯的形成以及民俗故事的流传是与语言崇拜联系在一起的。

现实社会当中,老百姓均有趋吉避凶的想法,期望日子能向着祥和如意的方向发展,因此某些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谐音的原因而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从而代代相传,逐渐具备了相应的规范性和传承性。

某些莱西方言中的特殊词语就体现了这样的为文化内涵。

1.生活习俗

莱西地区操办婚礼席面上大都有老板鱼,因为“老板”和“老伴”同音,隐含着新婚夫妇白头偕老的寓意。

结婚的新人还要一起吃豆腐海蛎子,因为豆腐与“都有福”发音相似,“海蛎子”与“利子”发音相似,象征着全家幸福、早生贵子。

吃鱼也有讲究,吃完一面之后,客人是不可以给鱼翻身的,要由主人来翻,而且不说能“翻过来”,要说“正过来”。

“船帆”叫做蓬。

这是由于经常在海里打渔,对“翻”忌讳很深,连带对生活中与之相关的词语也讳莫如深。

莱西方言中古日母字读为零声母字,人=银、日子=椅子。

由于谐音的缘故,莱西地区形成了与之相关的风俗。

[7]例如把椅子当作家中过日子的象征。

儿子娶媳妇的时候,父母要把自己结婚陪嫁的椅子传给儿子,寓意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切不能将此作为女儿的陪嫁。

此时的“椅子”是家庭财产以及家业的象征,而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家具,它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都希望能有个好兆头,因此就出现了各许多祝福语和禁忌语。

比如莱西一带在年节煮饺子时,如果不小心煮破了,那就一定不能说“破了”,而要说“挣了”,隐含着发财赚钱的意思。

蒸馒头时馒头开了口,也要说馒头“笑了”,希望一年都能有个好的兆头。

2.生产习俗

在生产方面人们也大有讲究。

比如在种植树木方面,俗语说“前不栽桑,后不种柳,院中不栽鬼拍手”,这是因为“桑”和“丧”同音,而柳树多生长在坟墓的旁边,杨树的叶子在风中瑟瑟作响像鬼在拍手。

[8]此外,桃树不能种在家里,因为“桃”谐音“逃”,寓意不好,不利于安居乐业、家人团聚。

所以虽然桃树具有辟邪的作用,而且很多人都爱吃桃子,但是却很少有人把桃树种在家里。

农村居民选择木料时,除了木料的质地外,树的名称也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取舍。

[9]如建造房屋时,,许多人家愿意选用榆树做房梁,这是由于榆树梁暗含着“家有余粮”的寓意。

在过去,农村家余存粮,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

很少有选用椴树、槐树为原材料的。

因为“椴”和“断”同音、“槐”字是木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