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40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初中中考化学探究题Word下载.docx

实验3:

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mL稀盐酸

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

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

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

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滴碘水

淀粉:

变蓝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填“>

”、“<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或_____,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_____。

3、分析比较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异同,可为物质的分离和鉴别提供依据。

⑴从组成上看,BaCl2、NaCl都含有元素,但BaSO4不含有;

⑵将BaSO4、BaCl2、NaCl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充分搅拌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是;

⑶根据B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不同,可用稀硫酸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开。

请写出稀硫酸和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按如下方案分离B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X溶液中溶质是。

A.K2CO3B.Na2CO3C.Na2SO4

4、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NH4NO3﹑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

①NH3,②SO2,③HCl。

⑴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不合理(填序号);

⑵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猜想成立(填序号);

⑶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5、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有气泡

加足量的稀盐酸

加足量的水

过滤

滤液

碱石灰

样品

滤渣

⑴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⑵请你帮助小辉设计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NaOH的简要方案:

    ;

⑶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保存。

6、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

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4)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

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

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

溶质为。

(5)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结论

假设③成立

(6)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7、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

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

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

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8、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9、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

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

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

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和均相同,溶液的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B.纯碱粉末C.食盐晶体D.食醋

10、

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㈠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图㈡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

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下同)端通入;

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端通入。

(3)图㈢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㈢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㈣装置进行证明,则图㈣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5)称取5.0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㈢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11、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

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猜想1: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填名称)。

猜想3: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

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

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装置中a、b仪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

(2)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填编号);

用双氧水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B作制气装置,与A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写一点)

(4)用KClO3和MnO2制O2,若选用A作发生装置,则还要增加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把A作如下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青探究铜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同时产生较多的气泡。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H2;

②可能是O2;

③可能是SO2

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____。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SO2;

②S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CaSO3。

[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

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为此,小青作了如下解释:

加热使溶液中的水不断蒸发,硫酸浓度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跟铜反应产生SO2气体。

你觉得小青的解释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14、

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就法国某公司拍卖我国两件重要文物兔首和鼠首(见右图),发表严正声明:

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追讨这两件文物。

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

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铜绿的组成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铜绿受热易分解。

【设计与实验】

(1)小芳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绿,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说明了铜绿中含有氢、氧元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铜绿中含有元素。

(2)小芳取下少量试管内反应后的剩余物,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人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绿中含有元素。

【实验结论】铜绿是由铜、氢、氧和碳元素组成的。

2.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

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下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评价与改进】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要补充一个实验。

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

【拓展与应用】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

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

请你说明理由。

15、

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运用合理的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了这些气体。

下图是他们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

③________;

⑤__________。

(2)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制取气体时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⑤⑦⑩,他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4)小兰同学成功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氢气,则她一定不会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_(填序号)。

(5)小芳同学顺利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已知她使用了仪器②⑥,那么她还需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广东省深圳市)已知:

Rt△ABC的斜边长为5,斜边上的高为2,将这个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斜边AB与x轴重合(其中OA<OB),直角顶点C落在y轴正半轴上(如图1).

(1)求线段OA、OB的长和经过点A、B、C的抛物线的关系式.

(2)如图2,点D的坐标为(2,0),点P(m,n)是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其中m>0,n>0),连接DP交BC于点E.

①当△BDE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此时点E的坐标.

②又连接CD、CP(如图3),△CDP是否有最大面积?

若有,求出△CDP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P的坐标;

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Ca(OH)2(或氢氧化钙)

(2)CO2+Ca(OH)2====CaCO3↓+H2O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

(3)关闭K时,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

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2分)

(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

答案正确为2分)

2、

(1)①>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2)洗衣粉淀粉(可互换位置)水垢纯碱(可互换位置)

取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

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或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

)(2分)

3、⑴氯(Cl);

⑵BaSO4;

⑶H2SO4+BaCl2=BaSO4↓+2HCl;

⑷B。

4、⑴②;

⑵①;

⑶NaNO3。

5、⑴碳酸钠、碳酸钙;

⑵取样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

⑶密封。

6、(1)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加快了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滤纸条变红

(3)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

(4)NaCl、CaCl2、HCl

(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或: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Zn(或Fe、Mg等)有气泡产生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HCO3、CaCO3等)有气泡产生

(6)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

HCl与NaOH、Ca(OH)2恰好完全反应)

7、

(1)NaOH+HCl===NaCl+H2O(3分)

(2)气球胀大(1分)

(4)

【交流讨论】①NaCl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每空1分)

【实验设计】①小林(1分)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小云(每空1分)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小红(每空1分)

(合理答案均可)

8、

(1)①试管②集气瓶(每个1分)

(2)BD(或E)2H2O2

2H2O+O2↑

(3)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只写一点给1分,共2分)

9、问题一:

甲状腺肿(或碘缺乏症;

大脖子病等)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1)时间温度酸碱性(或酸碱度;

pH)

(每空1分,共3分。

前两空答案顺序不要求对应)

(2)C

10、

MnO2

(1)长颈漏斗H2O2、MnO22H2O2=2H2O+O2↑

(2)ab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B

(5)94%

11、【猜想】猜测二: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①30%NaOH溶液

②10%盐酸

铁、铜

【反思】2Al+6HCl=2AlCl3+3H2↑

12、

(1)铁架台、试管(每空1分,共2分)

(2)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C(1分);

2H2O2=====2H2O+O2↑(2分)

(3)便于加液体;

或控制反应速率;

或节约药品等(合理均给分)(2分)

(4)酒精灯(1分);

将试管横放,并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2分)

13、[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1分)

[实验验证](合理均给分)

将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1分)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SO2,猜想③正确(1分);

否则气体不是SO2(1分)

用试管收满气体,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1分)

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O2,猜想②正确(1分);

否则气体是H2,猜想①正确(1分)

否则气体不是O2(1分)

否则气体是H2(1分)

[交流与讨论]合理(2分)

14、1.

(1)碳、氧或C、O(只有全对才给分)

(2)铜或Cu

2.【查阅资料】Cu2(OH)2CO32CuO+H2O+CO2↑

【猜想与假设】水、二氧化碳或H2O、CO2(只对一个不给分)

【设计与实验】D

【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放置对比观察。

或如右图所示。

【拓展与应用】不全面(1分)因为不同地点空气成分的含量不同,无法比较。

(或条件不同,无法比较)(1分)

15、

(1)试管(0.5分)集气瓶(0.5分)

(2)先把要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1分)

(3)O2(1分)

(4)④(1分)

(5)⑤⑨(或⑤⑨⑩)(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