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676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药理学doc文档格式.docx

8、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不属于中药药理研究。

9、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是由我国学者首次发现。

10.中药药理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药学成就,蕴含着丰富的用药经验与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理。

中药药性

单选题

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

A.AchB.5-HTC.NAD.GABAE.以上均不是

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

A.附子、干姜B.黄连、黄柏C.茯苓、白术D.石膏、知母E.以上均不是

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出现下列哪项变化B

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心率加快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出现下列哪项变化A

A.痛阈值降低B.惊厥阈值升高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心率减慢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寒凉药长期给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

A.痛阈值降低B.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心率减慢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体温降低

温热药长期给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B

A.痛阈值降低B.体温降低C.心率加快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多数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一般而言,多数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E

寒凉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是C

A.尿中儿茶酚胺(CA)增加B.尿中CA无变化C.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减少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增加E.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无变化

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一组药物是D

A.石膏、知母B.黄连、黄柏C.金银花、连翘D.附子、干姜E.大黄、芒硝

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点击

判断题(2/5分数)

1.寒凉药可改善热证患者精神亢奋、语声高亢、情绪激动等中枢兴奋症状,与其抑制中枢兴奋性递质DA、NA的合成释放有关。

2.灌服附子、干姜等可制备热证动物模型,该模型动物的痛阈值增高。

3.依据四气的现代研究认识,淫羊藿可通过兴奋钠泵活性,提高细胞贮能和功能物质ATP含量,纠正寒证(阳虚证)患者的能量不足。

4.含有多糖类成分的中药一般均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5.补中益气汤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与方中柴胡、升麻的组成无关。

中药配伍

1.历史上最早出现中药配伍的文字记载B

A《神农本草经》B《左传》C《本草纲目》D《医学衷中参西录》E《黄帝内经》

2.大黄芒硝的配伍关系是A

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使E单行

3.附子与甘草的配伍关系是C

-A相须B相反C相畏D相使E单行

4丁香郁金的配伍关系是C

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使E单行

5.中药配伍是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将(E)味功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合理组合。

A一味B两味C三味D四味E两味及以上

6.辛开苦降的配伍属于(A)配伍

A药队配伍B药对配伍C组分配伍D成分配伍E子母配伍

7.六味地黄丸中“三补”对内分泌轴功能紊乱的改善作用(B)

A优于全方B不及全方C和全方一样D和“三泻”一样E不及“三泻”

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对“三泻”所致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是A

-A升高B降低C调节D不影响E以上均不是

9.辛开苦降的半夏泻心汤中(C)是核心

A半夏与干姜B半夏与黄连C黄芩与黄连D干姜与黄连E半夏与黄芩

10.附子干姜配伍中体现了A

A相对性B可控性C不确定性D解毒性E适应性

11.组分配伍研究的核心是D

-A组分提取B组分分离C组分纯化D配伍配比E作用机制

12.甘草的酸性环境改变附子毒性成分氮原子的正电效应和空间结构属于?

B

A配伍剂量B配伍内环境C配伍外环境D配伍相对环境E配伍的物质环境

13.左金丸与反左金丸中吴茱萸碱C

A21倍关系B17倍关系C6倍关系D8倍关系E12倍关系

14.黄连:

吴茱萸为6:

1是E

A21倍关系小檗碱溶出率下降了79%B巴马汀溶出率下降了73%C对胃寒型大鼠模型胃黏膜有保护作用D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E对胃热型大鼠模型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15.附子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是D

A总生物碱B酯性生物碱C乌头碱D水溶性生物碱E川乌碱

1.中药配伍就是把中药放在一起使用的一种用药方式

2.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属于减轻毒副作用的中西药配伍

3.朱砂安神丸与溴化物合用可以增强疗效

4.富含钙的中药不宜与强心药一起合用

5.阿托品与元胡合用可以增强止痛效果

6.药队配伍就是两味中药的有机配伍使用

7.六味地黄丸的“三泻”可以纠正“三补”所致的总胆固醇的升高

8.饮片配伍具有拮抗性的特点

9.饮片配伍具有可控性的特点

10.组分配伍是基于基本搞清药队或饮片配伍药效物质基础的基础上的一中配伍形式

中药药效

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基本作用D

A.扶正作用B.祛邪作用C.调节作用D.解毒作用E.抑制作用

2.中药药效学研究内容不包括B

A.作用B.毒性C.药效物质基础D.效应E.作用机制

3.中药药效研究错误的是C

A.针对传统功效B.针对传统主治C.针对疾病D.发现新的药理E.拓展新用途

4.下面哪项不属于山楂新的药理作用E

A.改善血流变B.降血脂C.抗心肌缺血D.软化动脉血管E.增强消化酶活性

5.附子抗休克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是B

A.糖类成分B.生物碱类成分C.皂苷类成分D.酚酸类成分E.萜类成分

6.中药作用机制具有A

A.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B.单一靶点C.作用机制唯一D.作用机制明确E.影响酶活性

7.下列哪些不属于中药药效学的研究意义E

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B.评价和创制中药新药C.阐明中医药基本理论D.促进中西医学融合发展E.明确体内代谢过程

8.下面哪项不属于中药扶正作用C

A.抗应激B.自我修复C.祛除病原微生物D.增强机体免疫功能E.抗缺氧

9.桂枝汤既能解热又能升温,属于E

A.扶正作用B.扶正祛邪作用C.祛邪作用D.自我修复作用E.调节作用

10.中药药效的多样性是由(B)决定的

A.功效的多重性B.物质基础的复杂性C.化学成分的不去确定性D.多基源E.一源多药性

1.中药药效学就是研究中药作用效应的一门科学

2.青皮静脉给药可以升高血压不属于中药药效的研究内容

3.中药药效研究一定需要在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4.三七止血作用具有“微效整合,系统涌现”的特点

5.黄连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但不适宜于1型糖尿病

中药药动力

中药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是:

(A)

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易化转运D.胞饮E.胞吐

下面那种中药给药方式有吸收过程:

(D)

A.ivB.粘膜的局部用药C.皮肤的局部用药D.胃肠道给药E眼部用药

中药吸收指中药从给药部位进入以下那项的过程:

(E)

A.肺B.肝C.肾D.脑E.循环血

大多数中药代谢主要部位是:

(B)

麻黄生物碱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C)

Caco-2细胞模型法可用于研究中药药动学的那一过程: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以上均可

外翻肠囊法可用于研究中药药动学的那一过程:

(A)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以上均可

分离肠黏膜法可用于研究中药药动学的那一过程: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以上均可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可用于研究中药药动学的那一过程:

(C)

重组P450酶体外温孵法可用于研究中药药动学的那一过程:

中药毒理学

1.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D

A疗程过长B剂量过大C药材质量D关木通取代了木通E没有辨证施治

2.中药长期毒性实验常用动物不包括B

A大鼠B小鼠C犬D家兔E豚鼠

3.长期服用中药所致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中,以(A)的发生率最高。

A肝、肾B心脏、脑C皮肤、黏膜D肺、心脏E胃、小肠

4.比利时报导(1993)的“中草药肾病”是由于减肥药中含B)

A三聚氰胺B马兜铃酸C大黄蒽醌D二甘醇E吡咯里西啶(烷)生物碱

5.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较高比例的味道为(D)

A.辛B.酸C.甘D.苦E.淡

6.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是指(B)

A.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B.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C.治标与治本D.有毒与无毒E.有效与无效

7.下列药物中具有明显肾毒性的是B:

-A.乌头B.斑蝥C.蟾蜍D.麻黄E.苦杏仁

8.马钱子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

(D)

-A.消化系统B.心血管系统C.呼吸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E.泌尿系统

9.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是:

-A.穿琥宁注射液B.生天南星C.蟾酥D.关木通E.鸦胆子

10.具有造血系统毒性的中药是:

-A.麻黄B.茵陈C.葛根D.洋金花E.黄芩

判断题

1.蟾酥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会致呼吸麻痹。

2.马钱子的毒性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

 

3.马兜铃酸肾病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木通取代了关木通。

解表方药

1.柴胡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C)

A.解热B.抗炎C.抗心律失常D.利胆E.促进免疫功能

2.下列哪项不是麻黄平喘作用的机理(E)

-A.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B.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α受体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D.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E.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

3.麻黄的现代药理作用不包括(C)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镇静D.抗过敏E.抗炎

4.下列药物中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是(A)

A.柴胡B.桂枝C.细辛D.麻黄E.葛根

5.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药理学依据是(D)

A.镇静作用.降压作用C.兴奋阿片受体D.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不对

6.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D)

A.抗炎B.解热C.发汗D.平喘E.镇痛

7.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葛根D.柴胡E.以上均不是

8.下列药物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B)

A.菊花B.葛根C.柴胡D.细辛E.荆芥

9.葛根的现代应用不包括(A)

A.风湿性关节炎B.突发性耳聋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

10.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是(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含有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

2.柴胡解热作用明确,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杀灭也是其解热的作用环节之一。

3.人口服大剂量柴胡可能出现嗜睡,工作效率降低,高空作业者慎用。

4.麻黄碱易透过血脑屏障。

5.柴胡能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清热药

1.与清热药“清泄里热”功效相关的代表药理作用是(E)

A.抗溃疡B.调节胃肠运动C.强心D.利尿E.抗病原体

2.青蒿素抗疟原虫作用发生在(A)

-A.红细胞内期B.红细胞前期C.红细胞外期D.疟原虫配子体E.以上均非

3.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4.清热药的抗毒素作用是(C)

-A.中和有毒物质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D.抗病毒E.抗氧自由基损伤

5.关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的搭配,错误的是(E)

-A.小檗碱-黄连B.苦参碱-苦参C.绿原酸-金银花D.黄芩素-黄芩E.癸酰乙醛-牡丹皮

6.研究表明,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清热药是(C)

-A.石膏B.苦参C.知母D.板蓝根E.青蒿

7.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清热药是(E)

-A.金银花B.穿心莲C.板蓝根D.鱼腥草E.黄连

8.黄连抗菌作用环节不包括(D)

A.破坏细菌结构B.抑制蛋白质合成C.抑制细菌糖代谢D.抑制叶酸代谢E.抑制核酸合成

9.具有抗疟作用的有效成分是(B)

-A.京尼平苷B.青蒿素C.鱼腥草素D.苦参碱E.小檗碱

10.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E)

A.生物碱B.氨基酸C.有机酸D.挥发油E.黄酮类

1.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对黄连、小檗碱不易产生耐药性。

2.苦参对滴虫性阴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3.金银花抗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类。

4.小檗碱对细菌及细菌毒素引起的腹泻有对抗作用,但对非感染性腹泻无效。

5.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其特点是高效、速效、低毒。

泻下药

1.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是(E)

A.生大黄B.芒硝C.火麻仁D.郁李仁E.大黄碳

2.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A)

A.结合型蒽醌苷类B.Na2SO4C.牵牛子苷D.芫花酯E.巴豆油

3.大黄止血的主要成分是(E)

A.结合型蒽醌苷类B.Na2SO4C.牵牛子苷D.芫花酯E.鞣质

4.芒硝泻下的机制是(D)

A.兴奋肠道M受体B.润滑肠道C.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D.提高肠腔内渗透压E.直接刺激肠神经

5.含脂肪油润滑肠道而致泻的中药是(C)

-A.生大黄B.芒硝C.火麻仁D.芫花E.番泻叶

6.大黄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黏度的机制主要是(E)

A.扩张血管答案内容B.泻下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抗炎E.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7.与芒硝泻下速度有关的是(D)

-A.中枢状态B.性别C.年龄D.饮水量E.环境温度

8.大黄泻下作用的主要部位是(B)

A.结肠B.大肠C.直肠D.全肠管E.小肠

9.芒硝致泻的主要成分是(B)

-A.结合型蒽醌苷类B.Na2SO4C.牵牛子苷D.芫花酯E.Nacl

10.具有泻下的有毒中药是(C)

A.生大黄B.芒硝C.芫花D.郁李仁E.番泻叶

1.大黄抑制胰酶作用是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机制。

2.大黄炒炭后止血作用强于大黄生品。

3.芒硝主要成分是硫酸钠,主要通过直接刺激肠壁而产生泻下作用。

4.大黄不具有抗溃疡的作用。

5.大黄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理气剂

单选题)

1、哪种理气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C)

A、木香B、陈皮C、香附D、枳壳E、青皮

2、青皮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是(C)

-A、枸橼酸B、N—甲基酪胺C、柠檬烯D、黄酮苷E、柑橘素

3、枳壳通过哪种途径给药具有升压作用(D)

A、肌注B、皮下C、口服D、静脉E、黏膜

4、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B)

A、N—甲基酪胺B、对羟福林C、黄酮苷D、柠檬酸E、柠檬醛

5、陈皮的药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

-A、祛痰平喘B、泻下C、解热D、升血压E、镇咳

6、枳实用于治疗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的药理基础是(B)

-A、对胃肠有抑制作用B、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D、对胃肠先兴奋后抑制作用E、对胃肠大剂量兴奋小剂量抑制作用

7、哪项不是枳壳的主要药理作用是(D)

-A、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B、对胃肠有兴奋作用C、对胃肠平滑肌抑制作用D、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E、抗溃疡作用

8、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是(D)

-A、抗心律失常B、镇咳C、抗休克D、抗消化性溃疡E、以上均非

9、青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A)

-A、升血压B、降血压C、增快心率D、减慢心率E、先降压后升压

10、与木香“行气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学作用是(A)

-A、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B、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C、保肝D、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E、以上均非

判断题)

1、理气药对心血管系统作用不明显。

()

2、枳实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3、青皮有抗休克作用。

4、陈皮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5、香附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

活血化瘀

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C)

A.血流动力学的异常B.微循环障碍C.血小板聚集障碍D.血液流变学的异常E.以上均不是

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B)

-A.丹参素B.丹参酮C.异丹参酮D.异阿魏酸E.以上均非

3、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A)

-A.增加脑组织TXA2的生成B.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C.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D.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E.以上均不是

4、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E)

A.藁本内酯B.川芎哚C.川芎挥发油D.阿魏酸E.川芎嗪

5、延胡索中哪种有效成分的镇痛作用最强(B)

A.延胡索甲素B.延胡索乙素C.延胡索丑素D.去氢延胡索甲素E.延胡索丙素

6、益母草兴奋子宫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A.益母草碱B.益母草定C.水苏碱D.苯甲酸E.兰香苷

7、丹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是(B)

A.干扰脂类的吸收B.降低氧化脂蛋白对细胞的毒性C.增加粪便胆固醇的排出D.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无影响E.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8、活血化瘀药中常用于治疗脑缺血的一组药物是(B)

A.丹参、川芎、延胡索B.丹参、川芎、水蛭C.红花、虎杖、川芎D.姜黄、桃仁、当归E.丹参、姜黄、桃仁

9、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作用最明显的一组药物是(A)

A.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B.川芎、虎杖、红花、当归C.红花、水蛭、桃仁、益母草D.姜黄、虎杖、延胡索、益母草E.水蛭、红花、虎杖、延胡索

10、活血化瘀药中,能延缓慢性肾损害的药物是(C)

-A.丹参B.赤芍C.川芎D.乳香E.莪术

1、丹参、丹参酮ⅡA磺酸钠及丹参素可增加冠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微循环,而不增加心室作功及心肌耗氧量。

2、有些活血化瘀药可以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止血作用。

3、丹参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是抑制了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使cAMP含量增加,并抑制TXA2的合成和释放所致。

4、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通过增高GSH-Px及MDA的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5、延胡索甲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乙素较弱。

补虚药、

1.人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调节中枢神经功能B.抗心肌缺血C.镇咳、祛痰D.调节机体免疫功能E.延缓衰老

2.与人参增强人体抗应激作用主要相关的药理作用是(D)

-A.调节中枢神经功能B.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抗心肌缺血D.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E.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3.补虚方药的抗肿瘤作用发挥除与提高免疫功能相关外,另一药理学基础是(B)

-A.扩张冠脉B.改善消化道功能C.抑制氧自由基产生D.抑制血小板聚集E.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4.长期应用可引起假醛固酮增多症的药物是(C)

-A.人参B.党参C.甘草D.白术E.黄芪

5.人参的现代应用不包括(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