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451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火管理指导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4)森林燃烧的基本过程(预热阶段、炭化阶段、燃烧阶段)

(5)森林可燃物的基本组成

(6)森林燃烧的特点

(7)森林燃烧环的概念、特点及其基本结构

第二节森林可燃物

(1)可燃物的特征:

可燃物的床层结构、含水率、热值、抽提物、灰分

(2)可燃物的分类:

根据地被物的种类可以划分可燃物种类;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

根据可燃物在林内的位置划分可燃物种类;

按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性质划分可燃物种类

(3)可燃物类型的概念与分类方法

第三节火源

(1)火源的概念

(2)火源的分类:

1)天然火

2)人为火

a)生产行用火:

农业用火、林业用火、牧业用火、其他

b)生活用火:

野外用火、迷信用火、野外吸烟、小孩玩火

c)外来火:

d)故意纵火:

第四节火环境

(1)森林防火期与森林防火戒严期的概念

(2)火险天气要素:

a)空气相对湿度与林火发生的关系

b)降雨量与林火发生的关系

c)温度与火险等级的关系

d)云量与火险等级的关系

e)风与林火的关系

f)气压与森林燃烧性的关系

(3)全球气候变化与林火的关系

(4)地形条件:

a)坡向对林火的影响

b)坡度对林火的影响

c)坡位对林火的影响

d)海拔对林火的影响

(5)各类地形风的概念及其山地林火的特点

第五节林火行为

(1)林火行为的概念

(2)典型蔓延火场模型

(3)林火蔓延速度的分类:

线速度、周长速度、面积速度

(4)勃兰姆林火强度的概念、公式

(5)火烈度的概念

(6)高能火行为的特点

(7)对流拄与飞火产生的原理

(8)林火的种类

a)根据火烧森林的部位可以划分为:

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b)根据燃烧的可燃物类型可以划分为:

荒火、草原火、草甸火、灌木火和林火

(1)什么是燃烧、森林燃烧和燃烧的三要素?

(2)什么是明火、暗火?

它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在扑救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什么是燃点?

引燃点和自燃点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它在森林燃烧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5)森林燃烧的基本过程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6)森林可燃物的基本组成有那些?

简述各组成成分的化学结构、含量及燃烧特点?

(7)森林可燃物的热解产物主要有那些?

(8)简述森林燃烧的特点?

(9)什么是森林燃烧环?

简述森林燃烧环的基本结构。

(10)简述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质。

简述可燃物的种类的划分方法。

(11)什么是树种易燃性?

简述我国主要树种的易燃性。

(12)什么是森林燃烧性?

对森林燃烧性如何进行评定?

简述我国主要森林类型定的燃烧性。

(13)简述森林特性与森林燃烧性之间的关系。

(14)什么是可燃物类型?

可燃物类型与森林燃烧性之间有何联系?

简述我国可燃物类型划分模式及其划分结构。

(15)什么是可燃物类型?

可燃物类型中有那些定量的指标?

(16)什么是森林火源?

森林火源划分哪几个类型?

(17)什么是生产性火源、生活用火火源?

主要的人为火源有那些?

(18)什么是林火行为?

林火行为的指标有哪些?

(19)写出拜拉姆林火强度概念、计算公式、符号意义及其在森林防火实践中根据火场平均火焰高度来估测火线强度的经验公式;

火强度划分标准。

(20)林火种类有哪些?

各具有什么特征?

(21)影响林火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22)论述典型火场蔓延模型。

(23)名词解释:

明确概念:

可燃物的负荷量、表面积体积比、紧密度、连续性、可燃物含水率、时滞、热值与发热量、抽提物含水率、灰分含量、火险天气、火灾季节、防火期、防火戒严期、火灾气候区、渠道效应、峡谷风林火蔓延、林火强度、高能量火、对流柱、飞火、火旋风、火爆、高温热量、轰然

第3章森林火灾的预防

本章主要介绍林火行政管理、林火预报、林火监测、林火通讯和林火阻隔建设等内容。

林火行政管理主要介绍机构设置、宣传教育、林火管理法律法规和火源管理等内容,林火预报主要介绍林火预报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的预报方法,林火监测主要介绍林火监测的常用方法,林火通讯介绍了林火通讯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林火阻隔介绍了林火阻隔体系的构成和建设方法。

林火预报、林火监测、林火阻隔

火行政管理、林火通讯

第一节林火行政管理

(1)组织机构:

a)森林防火机构从上到下可分为国家、省、市、县4个层次

b)全国共有7支森警队伍

c)航空护林情况

d)扑火队伍

(2)火源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第二节林火预报

(1)预报的概念和类型

(2)林火预报的研究方法:

a)利用火灾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林火预报

b)利用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林火预报

c)利用点火试验进行林火预报

d)综合林火预报

e)利用林火模型进行林火预报

(3)林火预报因子:

a)稳定因子

b)半稳定因子

c)变化因子

第三节林火监测

(1)地面巡护的主要任务:

a)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清查和控制非法入山人员;

b)依法检查和监督防火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c)及时发现报告火情并积极组织扑救。

(2)瞭望台定点观测

a)特点:

覆盖面积大,探测火情及时,可以全天候24小时观测,准确;

多设于人员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区。

b)火情观测方法

1在北方林区:

i.根据烟团的动态可判断火灾发生的距离:

ii.烟团生起,不浮动为远距离,约在20km以上;

iii.烟团升高,顶部浮动为中等距离,约15~20km;

iv.烟团下部浮动为近距离,约10~15km;

v.烟团向上一股股浮动为最近距离,约5km以内。

②根据烟雾的颜色可判断火势和种类

火势:

——白色断续的烟为弱火;

——黑色加白色的烟为一般火势;

——黄色很浓的烟为强火;

——红色很浓的烟为猛火。

种类:

——黑烟升起,风大为上山火;

——白烟升起为下山火;

——黄烟升起为草塘火;

——烟色浅灰或发白为地表火;

——烟色黑或深暗多数为树冠火;

——烟色稍稍发绿可能是地下火。

③南方林区

根据烟的浓淡、粗细、色泽、动态等可判断火灾的各种情况。

i.一般用火烟色较淡;

火灾烟色较浓。

ii.生产用火烟团较细,慢慢上升;

火灾烟团较粗,烟团直冲。

iii.未扑灭的山火烟团上冲;

扑灭了的山火烟团相对静止。

iv.近距离山火,烟团冲动、明朗;

远距离山火,烟团凝聚、迷朦。

v.天气久情,火灾烟色清淡;

而久雨放晴,火灾烟色则较浓。

vi.松林起火,烟呈浓黄色;

vii.杉木林起火,烟呈灰黑色;

viii.灌木林起火,烟呈深黄色;

ix.茅草山起火,烟呈淡灰色。

x.晚上生产用火,红光低而宽;

而火灾,红光宽而高。

(3)空中飞机巡护:

航空巡护就是利用飞机沿一定的航线在林区上空巡逻,观测火情并及时报告基地和防火指挥部。

(4)卫星监测:

a)卫星监测的原理

b)卫星监测的特点

c)全国卫星林火监测信息网

第四节林火通讯

森林防火通讯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

1)有线通讯:

有线电话

2)无线通讯:

短波通讯、超短波通讯、微波接力通讯、卫星通讯、图像通讯

第五节林火阻隔

(1)林火阻隔的分类:

a)自然阻隔带:

b)人工阻隔带:

i.生物阻隔带:

林分阻隔带、作物阻隔带

ii.非生物阻隔带:

c)复合阻隔带:

(2)绿色防火:

1)概念与特点:

2)机理与方法:

i.机理:

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的差异、森林环境的差异、种间关系、物种对火的适应

ii.方法:

形态判断、火烧测试法、火场植被调查法、实验测定法、综合评判法。

3)措施:

I.防火树种、灌木、草本及栽培植物的选择与培育

II.迹地造林

III.林中空地、疏林地等抗火耐火树种、灌木引进

IV.现有次生林改造防火林带(分)

V.现存人工林的抗火抚育

VI.营造绿色防火线

VII.建立结构合理的林农间作防火体系

4)存在问题:

I.认识问题

II.实施问题:

营林部门与防火部门的横向联合、林业与农业的横向联合、生产部门与科研部门的横向联合、绿色防火要求集约经营程度较高

(3)黑色防火:

a)概念与特点:

b)措施:

火烧防火线、火烧沟塘草甸、林内计划烧除、火烧采伐剩余物

c)存在问题:

认识问题、科学性问题、管理问题、人员培训问题

1)林火预报的概念和类型。

2)林火预报的方法有哪些?

3)林火预报因子按性质可分为这几类,各包括什么因子?

4)地面巡护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5)在瞭望台上根据烟的势态和颜色如何判断火的种类和距离?

6)简述森林防火通讯的种类。

7)绿色防火的概念、特点、主要技术措施与存在问题

8)黑色防火的概念、特点、措施、点火方法与存在问题

9)林火阻隔带分为哪几类?

10)我国防火带可供选择的树种有哪些?

第4章林火扑救

本章主要阐述扑救森林火灾的原理与方式方法、扑火组织指挥和扑火安全。

森林灭火可分为直接灭火和间接灭火两大类。

具体方法包括飞机灭火、机械灭火、人工灭火、以火灭火、爆破灭火、化学灭火和人工增雨灭火等。

扑火的原理与方法、扑火的原则、指挥程序、扑火安全

扑火指挥体系、简单扑火工具的使用与保养

第一节扑火的原理与方法

(1)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

燃烧要素

灭火原理

灭火方法

灭火措施

氧气

隔绝空气

隔氧法

扑打、盖火

温度

降低温度

冷却法

浇水、盖湿土

可燃物

隔离可燃物

隔离法

隔离可燃物,增加可燃物耐火性

(2)具体方法:

a)航空灭火

b)化学灭火

c)机械灭火

d)以火灭火

e)手持工具灭火

f)爆破灭火

第二节林火扑救的方法

(1)地表火扑救方法

(2)树冠火扑救方法

(3)地下火扑火方法

第三节扑火组织指挥

(1)扑火的原则:

a)速战速决

b)因地制宜

c)“四先”“两保”

d)集中优势兵力

e)化整为零

f)抓关键、保重点

g)打烧结合

h)协调作战

(2)扑火指挥程序:

a)制定方案

b)调用扑火力量

c)消灭明火

d)控制火场

e)清理火线

f)看守火场

g)验收火场

h)撤离火场再次准备

(3)扑火指挥体系

a)平时管理体系

b)临时指挥体系(前指)

c)扑火队伍:

专业扑火队、半专业扑火队、群众义务扑火队、航空护林系统

(4)扑火的基本战术:

a)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战术是“分兵合围”

b)中间穿插分兵合围

c)两点一线分兵合围

d)一条龙推进式扑火

e)一条龙递进式扑火法

f)逐个歼灭游击战术

(5)常用扑火机具及装备

a)二号工具的使用方法

b)风力灭火机的特点、组成、使用及保养

(6)扑火安全

a)伤亡原因与危险环境

b)事故预防

c)迷山自救

(1)简述灭火原理及其对应方法。

(2)飞机灭火包括哪几个方面?

(3)利用飞机运送扑火队员灭火有哪四种方式?

(4)简述化学灭火的原理及其化学灭火剂的种类。

(5)以火灭火的点火方法有哪几种?

(6)论述扑火的9个程序。

(7)简述我国的扑火指挥体系。

(8)简述扑火的8个原则。

(9)简述常用的6中扑火战术。

(10)论述造成扑火伤亡原因与危险环境。

(11)扑火事故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5章火的应用

本章重点介绍了用火的理论基础,火在用火防火、森林经营管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防治病虫害、刀耕火种、改良草场等林业、农业和牧业中的应用,并对用火的条件和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

用火的理论基础、火在林业应用、用火的条件与技术

农业和牧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用火的理论基础

(1)火的两重性

(2)火应用的可控性

(3)火是一种快捷、高效、经济的工具

(4)营林安全用火:

a)概念与分类

b)营林安全用火与火灾的区别

第二节火在林业中的应用

(1)用火防火

a)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

b)开设防火线

c)维护生物防火带用火

(2)在森林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

a)改善造林条件,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b)清理林内下木、杂草,防止或减少其与林木的竞争----起透光伐的作用

c)拟制次生树种,维护目的树种的生长----起除伐的作用

d)清除林内站杆、倒木和病腐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起卫生伐的作用

e)营林安全用火在特定的林分内可起到疏伐的作用

f)火烧清理采伐迹地

g)作为次生林改造的一种措施和手段

(3)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方面的应用

a)促进死地被物、有机物的迅速分解,加速养分循环

b)火烧促进天然更新

c)火烧与森林演替

d)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

e)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f)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在控制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方面的应用

a)病害防治

b)虫害防治

c)鼠害防治

(5)在改善野生动物的居住、生存、繁衍条件和饲料方面的应用

第三节火在农业中的应用

(1)刀耕火种的条件:

I适度开垦,科学用火

II采用有序地垦休循环制

III把刀耕火种和农林复合系统科学地结合起来

(2)生物质燃料

(3)二氧化碳施肥

(4)在防寒害、霜冻、病虫害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火在牧业中的应用

(1)火烧与草原土壤

(2)火烧与草原植物群落结构

(3)火烧与草原牧草产量和质量

(4)火烧与草原牧草繁殖

第五节用火技术

(1)用火的条件:

a)用火的时间程序:

I.春季安全期

II.夏末安全期

III.秋季霜后安全期

IV.冬季

b)用火的天气程序

I.风:

用火一般要求4级风(5.5~7.9m/s)以内进行

II.温度:

春秋季节,气温在-5~-10℃,林内5cm深处的土壤温度在0~5℃时,适于点烧。

而夏季则应在10~20℃的气温下进行点烧。

III.空气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40%是临界值。

IV.降雨和降雪

c)用火的可燃物湿度指标:

d)用火的火行为指标:

I.蔓延速度:

一般应控制在1~5m/min(线速度),在较干旱的条件下,则应控制在1~3m/min。

面积速度一般小于1km2/h为宜。

II.火强度:

一般要求在75~750kw/m,即使是皆伐剩余物的控制火烧,其火强度也应控制在10000kw/m以下。

III.火焰高度:

安全用火的平均火焰高度应控制在1~1.5m,最大不超过2m(皆伐剩余物的控制火烧不在此范围)。

IV.熏黑高度:

计划烧除应将熏黑高度控制在8~10m以下。

一般情况下,林内计划火烧的平均炭化高度不超过50cm。

V.用火的持续时间:

一般要求1次用火要在10个小时内完成。

(2)点火方法:

逆风火、顺风火、侧风火、中心点火、棋盘点火、V字点火

(3)用火程序:

a)用火的决策:

I.明确具体的目的

II.定性及定量表示的预期效益

III.预期费用

IV.限制因素

V.替换性

VI.制定用火规范与方案。

b)用火前的准备:

I.用火地段的踏查

II.确定用火规模

III.确定火烧的轮廓

IV.开设外围防火线

V.火烧区内的准备工作

VI.掌握用火时段的天气

VII.设施和人员

c)实施:

利用最后时刻,核实天气预报记录,就可开始点烧。

点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火烧程序,密切监视,不留隐患,自始至终准备着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用火期间的有关记录,随时保持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烧除完成后,及时、实事求是地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完成情况。

d)用火后的调查与评估

I.分析用火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II.火烧工作完成情况,是否合格

III.对林木危害和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IV.火烧后的生态效应调查与分析

V.核算实际成本和经济效果、总结用火的经验教训

(1)名词解释:

营林安全用火、计划烧除、控制火烧

(2)简述主要的点火方法

(3)营林安全用火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有哪些应用?

(4)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哪些应用?

(5)论述用火的基本理论及其用火技术。

第6章林火评价与管理

过火面积的调查、林木损失的调查、火灾分类

(1)火灾损失:

a)直接损失:

扑火费用加林木损失

b)间接损失:

生态环境等方面损失

(2)过火面积调查

a)地面调查法:

标准地

b)遥感图象

(3)林木损失调查

a)烧毁木:

树冠全部烧焦或树干表层全部炭化至形成层,采伐后不能作为用材的火烧木视为烧毁木。

b)烧死木:

树冠2/3以上被烧焦,或树干形成层2/3以上被烧坏,呈黑色或棕褐色,或树根烧伤严重,树木已无恢复生长的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的火烧木,列为烧死木。

边远山区烧死木不能采伐利用,任其在山上枯立腐朽,其损失同烧毁木一样。

所以,有的专家把烧毁木和烧死木列为一项,统称烧毁木或烧死木。

c)烧伤木:

树冠被烧在1/4以上2/3以下或树干形成层有一半以上未被烧坏,树根烧伤不严重,还有恢复生长的可能,列为烧伤木。

d)未伤木或轻伤木:

树冠没有烧焦或被烧在1/4以下或树干形成层没有受到伤害,仅外部树皮被惠黑;

树根没有伤害,列为未伤木或轻伤木。

e)火烧迹地面积大的,可以采取标准地调查来推算林木损失。

标准地面积一般不小于火烧迹地面积的1/100。

林木损失的公式:

林木损失=(火烧迹地总面积/标准地面积)*标准地立木材积*木材价格

(4)火灾分类

a)凡烧林不足1hm2为火警;

b)1~100hm2为森林火灾;

c)101~1000hm2为重大火灾;

d)1000hm2以上为特大森林火灾;

(5)火灾统计表的填写

(1)简述火灾的分类。

(2)概述林木损失的调查方法。

四、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总学时

授课学时

自学学时

1

6

5

2

18

3

15

12

10

4

合计

72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