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76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43 大小: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3页
亲,该文档总共3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3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讲义超全Word文件下载.doc

曲折性:

有失误)

4、典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既要研究和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也要研究和反映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真实历史。

5、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那种由某个人完成的哲学学说,更不是那种封闭的终极其理体系。

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科学理论。

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继被修正、丰富和发展,但决不会被根本推翻。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真理接近的无限发展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

(一)分期的主要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等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发展的特点。

(二)分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按照上述分期的依据,大体可以分为各约50年的三个时期: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9世纪末期)。

(1)在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国、法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机械化生产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并导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特别是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中,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自身的解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第四,在50到70年代,接连发生了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起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第五,自然科学由上一世纪主要是“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新的科学发现日益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

(2)这一阶段内部阶段的划分。

19世纪的分期是比较简单的,在我国哲学接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三个较小的阶段:

①1841-----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②1848-----1871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运动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检验和发展阶段

③1871-----1900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和进一步传播、发展的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

(1)、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①19世纪最后几年微观领域的发现,1905——1915年相对论的创立,1924——1926年量子力学的诞生,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深刻改变了科学技术的面貌。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使社会矛盾更趋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多次发动战争,特别是本世纪初和40年代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这一时期。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并在理论上和指导实践中取得巨大胜利,尤其是它在俄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不仅指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贯彻列宁主义路线中,尽管犯有严重的错误,但在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成功地运用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民毛泽东哲学思想。

苏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理论家,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这一时期内部的划分:

①、1900---1917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运用和发展并向全世界传播的阶段。

②、1917---1949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权的支持下,进一步传播和发展阶段。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1)时代特征: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

科学技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展开并接连取得了历史性和巨大成就。

1955——1965年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1965——1975年以重组DNA的实验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1975年以来,以软件开发并形成大规模产业为标志,人类进入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并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得到相当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政府采取某些改良措施,使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与此同时,东欧、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取得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这些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但在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各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新的探索,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潮,其中既有积极的成果,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

特别是在80年代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由教条主义走向背弃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加上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与“分化”的阴谋,终于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无产阶级政权得而复失,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它的创立是和他们的革命实践分不开的,也是和他们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界的理论活动分不开的。

它的理论来源是西欧的传统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

他们最初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哲学上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后来受费尔巴哈的影响转向唯物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是:

①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

②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提出的从全人类利益出发来论证社会主义的理论。

③《德意志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845——1846年期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实现的,这两本著作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形成的标志。

但它们当时没有公开出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产生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在《哲学的贫困》(1847)和《共产党宣言》(1848)中才公开问世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

①马克思花了三十年时间写作的巨著《资本论》。

初步完成马克思的志愿,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原理。

②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首先提出的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

③在《反杜林论》他明确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一系列原理。

④《费尔巴哈论》中,他又明确提出了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反映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一系列原理。

(二)列宁主义阶段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第二个大阶段,第一个能够代表这个新阶段的无疑是列宁。

这不仅是由于列宁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付诸实践。

他在体系上取得了两项重大的进展,其一是在捍卫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化。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中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还着重论述了真理的基本内容和掌握客观规律性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

②《哲学笔记》中提出的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的理论和任务,并提出了“辩证法的要素”16条,它实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雏型。

但是,列宁本人由于十月革命胜利后革命工作极度繁重和过早的逝世,未能完成建立哲学体系的任务。

③《帝国主义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也在于他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三)毛泽东思想阶段

①《反对本本主义》、②《实践论》、③《矛盾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⑤《论十大关系》等。

四、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

(一)时代的挑战

首先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自己的形态。

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次挑战。

上半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下半世纪流行起来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学、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横断学科的出现,以及新的物质结构理论、分子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不仅改变了许多旧哲学原理的内容,而且增加了许多新哲学原理。

近年来,人们讨论很多的问题如因果性、规律性、系统、层次、信息、有序和无序、矛盾、质变与量变、反映与建构、控制与反馈等等,有的是原来没有的,有的是原来的,但内容改变了。

在这些问题上目前分歧都是比较大的。

其次是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问题。

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并不是原先所设想的那样。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60年代以后不但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而且由于新的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它们经济的发展,它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缓和其固有矛盾的措施,从而使它们的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出现了一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局面。

而社会主义国家近40年来虽然在整个经济政治实力方面达到了在旧制度下难以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经济上政治上都发生了许多问题,不时引起经济上或政治上的目中发生了动摇,它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和争论。

(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赛中,被远远抛在后面。

例如:

我毕业第二年,在给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上课时,有学生提出“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一个思想——社会主义有无比的优越性,但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如何体现?

我当时无法回答….说回去问问其他教师,有人提出:

不能只看到资本主义有发达的生产力,还应当看到存在着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例如五种经济形态的转换规律能否成立、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能否成立、现时代的根本性质是什么、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不能或应该不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应如何地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如何等等都是理论界的热点。

这些问题当然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不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不管怎么回答这些问题,不立足于新情况、新要根据,不提出新观点、新论证,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第三,是当西方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表现在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而且表现在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评和攻击。

当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与西方哲学的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有关,而更主要的根源则是西方社会的两大突出现象: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人本主义主要从事历史观和人学的研究,从人的需要、情绪、意志、欲望以及人性、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主义主要从事科学活动中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语言学的研究,把“经验”(实证的)看做最后的东西,否定任何经验以外的东西。

西方哲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它们对人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对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的探索,无疑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汲取之处。

这些挑战都是时代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如何,取决于它能否满意地回答这些挑战。

(二)近一些年来我国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

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逻辑体系是任何一门科学的前提之一,而这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是没有彻底解决的。

过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虽然也是一个科学的体系,然而问题甚多,缺点不少,亟须改进。

近年来围绕着旧体系的评价和新体系的建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至今未出现多数学者认为满意的体系,但在根据什么原则建立科学的哲学家学体系方面得出了不少共同的看法,例如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这就为体系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关于历史观问题。

十多年来对实践的重视和研究推动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特别是历史观的研究,因为所谓历史不外就是人类全部实践的总和。

实践总是人的实践,有的人从此出发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但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历史决定论,更精确地更细致地揭示和表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并进行了大量工作和热烈讨论,酝酿着新的突破。

3、关于人的问题。

人学的研究是10年来的一个热点。

过去由于革命和战争的严峻环境,理论工作对个人的研究有所忽视,因而对人的许多问题研究不够。

10年来人们认识到对人的本质、人性、人权、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平等、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不研究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怎样研究,是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

大多数学者都力图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赞成抽象地,实际是用资产阶级观点来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我国方兴未艾。

4、关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

过去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忽视的,近年来人们认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首先不是认识论问题而是历史观问题,人作为主体首先是实践的主体。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而人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实践、认识和评价,这三种活动又相互交叉,错综复杂,这就导致三种主客体的关系也相互交叉,错综复杂。

5、关于认识论问题。

近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

主要研究关于认识的前提、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和阶段、知性和理性、认识的检验、真理和谬误、认识与决策等。

6、关于应用哲学的研究。

应用哲学能否成立,学者们仍有分歧,但许多学者不理会这种分歧,对各种应用哲学,如改革哲学、管理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人的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等,都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写出了专著。

实际上,人们早就开始研究的自然观(自然哲学)、历史观(历史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美学(艺术哲学)、人生观(人生哲学)等等都可以说是应用哲学。

无论如何,应用哲学可以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发挥中介桥梁作用。

五、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

第一,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第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第三,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第四,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①而要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以往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是人类思想史上优秀成果的综合和发展,学习和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促进各门科学的发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方法

首先,是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三,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要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又要逻辑地把握它的内在联系,探究它的发展规律;

第四,坚持革命性科学性和统一,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又要把握其实事求是的精髓。

在同其他哲学的关系上,要在同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潮作斗争的同时,注意吸取历史上和当代各哲学派别的合理成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1836——184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8世纪中期,以工具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的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从80年代开始,随着蒸汽机的应用和机器制造业的出现,产业革命扩展到各个部门,迅速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

到了19世纪40年代,各主要生产部门都以机器工业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形成了工厂制度。

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号称“世界工厂”。

继英国之后,法国也于19世纪初开始了产业革命,特别是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巴黎8万武装群众,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产业革命发展迅速,机器生产大量增加。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德国,也在1820年开始产业革命,在1834年订立关税同盟之后,大工业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2、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

产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和分散的小生产的取代。

资产阶级用金钱关系代替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

它把阶级关系简单化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抗。

3、产业革命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社会的物质生活(产品的丰富)、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精神生活(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播)。

4、资本主义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②。

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国际交往的扩大,打破了民族的局限性和狭隘眼界。

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这就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并不是它的创始人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由于时代的发展,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它植根于现实基础之中,首先植根于经济事实之中。

(二)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18世纪中期开始的产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统治的加强,特别是1825年以来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仅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造成更为深重的灾难,而且也更充分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因而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19世纪30---40年代,在欧洲先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1、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1月21日,里昂丝织工人和其他手工业者为抗议厂商破坏定货合同、拒绝增加工人工资而宣布罢工。

当工人队伍走向市区时,遭到政府军的突然袭击,于是工人被迫举行武装起义。

他们高呼"

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

的口号,手持大刀、长矛、棍棒和步枪,经过三天激战,驱逐了政府军,占领了里昂市,拘禁了省长。

工人在告市民书中宣布:

"

里昂将成立普选的初级代表大会,听取本省人民的要求,同时并将组织一个新的公民保安团。

这是工人对政权问题第一次提出的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虽然这个计划没有来得及实行,起义最后失败了,但起义者固守这个当时法国最大的工业中心达10天之久。

1834年4月9日,里昂工人为了抗议政府逮捕工人互助会的领袖和颁布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法令,又举行了第二次武装起义。

起义工人们明确提出"

建立民主共和国"

的口号,使这次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

这次起义得到巴黎、马赛等城市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整个欧洲工人的热烈同情。

起义者同政府军警进行了6天的英勇战斗,最后由于寡不敌众而被镇压下去。

2、英国工人的"

宪章运动"

1836年6月,"

伦敦工人协会"

成立。

次年,这个协会起草了一份致国会的请愿书,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六项要求。

1838年5月8日,公布了这个请愿书,并被命名为《人民宪章》。

到1839年,在这个请愿书上签名的就有125万多人。

但在同年7月,请愿书遭国会否决,运动被镇压下去。

1840年的经济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农业歉收又导致了全国性饥荒,并由此掀起了第二次宪章运动的高潮。

1840年7月,在统一全国宪章团体的基础上成立了宪章协会,也称宪章党。

这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

这一次的请愿,除坚持争取普选权外,还提出了废除贫民法、限制工作日、实行政教分离等要求,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300多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

1842年5月,请愿书再次遭议会否决,工人们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工以示抗议,也被镇压,运动转入低潮。

在1847年的经济危机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下,宪章运动掀起第三次高潮。

这一次的请愿书宣布: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应享有优先权,人民则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扩大到500万人。

但是,随着法国巴黎工人6月起义的失败,欧洲的反动势力得势,宪章运动也终告失败。

宪章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宪章主义的旗帜曾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政治斗争。

特别是奋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整个无产阶级,首先向资产阶级政权进攻。

它还组织了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

列宁认为,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是"

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继英国和法国之后,德国也于1844年6月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1844年6月4日,发动了对资本家的暴力斗争。

起义者们捣毁了工厂和企业主的住宅,销毁了帐簿和财产契据,并与前来镇压起义的军队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经过两天的浴血奋战,起义被镇压下去。

西里西亚织工的起义,是一次直接反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斗争,并明确地把斗争矛头对准私有制,表现出比英国和法国工人的起义对社会制度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组织性和计划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起义发生后两个月,马克思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

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没有一次像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那样具有如此的理论性和自觉性"

①。

英、法、德三国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表明,当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争夺政权的斗争尚未结束的时候,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要求,发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呼声,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党,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毋庸讳言,上述三国阶级斗争的进程同时也表明,无产阶级在实践上还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在理论上还没有达到与其伟大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水平。

这就迫切需要应用科学方法,把无产阶级在长期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