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68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

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

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1.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

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

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

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

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

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

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

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

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B.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

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

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

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进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博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修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

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博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小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

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包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

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博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博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

示身为太子博,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8.颈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9.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

(2)《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

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

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

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方的方框图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小区鸡鸣

李忠元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

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只是一会儿的事儿。

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细听,声音是来自楼外。

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三顿时睡意全无,他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鸡!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鸡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的扯着脖子欢叫呢!

张三这个气啊:

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

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的一嗓子,张三吓了一大跳。

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你干啥?

想杀生?

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

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

农村人?

我哪里还像农村人?

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

张三不服气。

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个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呼呼的,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人,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

看到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

张三悻悻地走出了屋子,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就不嫌吵闹吗?

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爱理睬他。

回家后,张三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木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这件事,心里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三又被鸡叫声惊醒了。

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张三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他难以静下心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鸡送食吃。

这一发现令张三大为吃惊,他更来气了。

一打听,张三才知道,那个养鸡的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

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在,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给了刘金。

刘金一拍桌子,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竟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

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大家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奔着干仗来的。

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扑哧”一笑,张三立时懵了。

他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把张三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动手。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支衔在嘴里,“啪”的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

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

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情由你全权负责!

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

什么?

……

张三,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根本无暇顾及这里,这个小区的管理一团糟。

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把张三和邻居做了对比,以邻居的麻木不仁、怕事躲事衬托了张三的与众不同,

暗寓了张三被刘金看中而得到工作的必然性。

B.“你干啥?

想杀生”的话,与“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的描写,表现了刘金父

亲对张三想拿石头砸鸡的不满以及他的财大气粗。

C.“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的问话,说明刘金对张三做了认真的调查,他早就发现

张三是个人才,所以借此机会要重用他。

D.张三撺掇邻居们和自己一起去告公鸡扰民,但邻居们都不愿意去,是因为他们知道养

那两只公鸡的人是开发商刘金的父亲。

E.“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是刘金的故意一问,旨在对张三做进一步考查,

从其反应看他是否合乎自己的用人标准。

(2)小说中多次写到小区的鸡鸣,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3)张三有哪些突出的个性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回答。

(4)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掉,你认为合适不合适,为什么?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贯中西马建忠

马建忠(1845-1900),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

咸丰三年,马建忠进入外国人办的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仕途。

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刺激了少年的马建忠,他对那些“绝口不谈海外事”的士大夫非常不满,“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者”,但他的观点与当时洋务派局限于练兵、制器及器物改良不同。

他还一洗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耻于言商的陋习。

他搜寻各种西方新学的译著,如痴如醉地研读。

他又努力学习外语,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

同治九年,经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的二哥马建勋引荐,马建忠也成为李鸿章的幕僚,随办洋务。

光绪二年,李鸿章保荐马建忠以郎中资格为随员前往英、法。

入法国政治学院,主修国际公法,并兼任出使英、法大臣郭嵩焘的翻译,颇得郭的器重。

五年,郭嵩焘离任后,马建忠又充继任公使曾纪泽的翻译,也颇为曾纪泽欣赏,说他“精通法文,而华文函启亦颇通畅,洵英才也。

”由于马建忠知识渊博,在一年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成为第一个在法国获得语言学学位的东方人,当地报纸纷纷刊载有关马建忠的消息。

马建忠还得到了政治、法律、外交、理科等学位。

在法国留学的三年多时间里,马建忠周游了英、法、德、奥、瑞、比、意诸国,参观了众多工厂、学校、军营,访问了许多法国的家庭、学者、政要,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通过悉心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看到了中国存在的不足之处,“历上书言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储才”诸事。

这一时期他所撰写的文章和书信中,除了提出借款修造铁路、培养外交人才、创设海军等具体建议外,对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自强办法进行了批评。

认为西方各国之所以富强,在于“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而洋务派所注重的“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他竭力主张通商致富,并对“利洋商而害华商”的不平等关税制度予以抨击,主张区别不同的货物课以不同的税率,以此来调节进出口;

并以自己所掌握的国际法知识,多次上书朝廷阐明对外国提出修约,免厘加税是正常之举,与违约不同。

这一主张后为总理衙门所接受,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

光绪六年春,马建忠结束了在法国的留学,回到天津,重新在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

八年,受李鸿章派遣去朝鲜,协助朝鲜政府与美、英、法三国签订了商约,并建议朝鲜聘请有经验的洋员和中国有识之士掌握海关主权,后李鸿章派德国人穆麟德与马建忠的四哥马相伯前往朝鲜海关。

十年,朝鲜大院君发动政变掌握政权,马建忠与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东渡观变。

当时,日本海军已先登陆仁川,欲乘乱控制朝鲜,马建忠“设辞缓之,而亟请速济师代定乱”。

当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兵到达朝鲜后,马建忠设下诱擒叛乱头目之计,并参与了抓捕大院君的行动,而后先将大院君用军舰押解往天津,继而扑灭余党,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归于破产。

中法战争爆发前夕,马建忠身负李鸿章交付的秘密使命前往上海,通过各种关系刺探法方意向,同时按李鸿章的指示,将轮船招商局转售给美国旗昌洋行,使招商局的船只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此举使马建忠遭到朝臣的激烈抨击。

中法战争结束后,马建忠会同盛宣怀收回招商局轮船,并任招商局会办。

十六年,马建忠撰写《富民说》,主张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间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并将《富民说》上呈李鸿章。

不久,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旋因资金周转等问题去职回籍。

此后,马建忠一直埋首整理著作。

马建忠的著作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其语法巨著《马氏文通》。

他对西方各国语言(包括古典语言如拉丁文和希腊文)的精深了解使他能借以对比中国古文,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

马建忠以拉丁文语法为参照,又借鉴中国传统训诂学中对实词和虚词的研究,对古汉语词法和句法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马氏文通》总计十卷,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1896年书成,“学者皆称其精,推为古今独创之作”。

观照中国过去百余年的风云变幻,马建忠的真知灼见,如富国为先和权力制衡,又岂止是“数十年以后治中国者所不能易”。

只是商业的进步似乎不难达到,而如何让“人人有自主之权”,在二十余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仍是深刻而艰巨的话题。

(节选自《晚清历史人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建忠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搜寻各种西方新学的译著认真研读,主要为了让自

己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B.马建忠虽也是洋务派的重要官员,但和洋务派的强国主张完全不同,他批评洋务派以

练兵制器为先的自强办法是完全错误的。

C.马建忠留学法国期间周游了许多欧洲国家,通过参观访问,加上自己对中西文化异同

的深入研究,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不足与落后。

D.马建忠一直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和重用。

李鸿章保荐他到英法学习,回国后就让他协助

自己办理洋务。

他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时,因不善经营被迫离职。

E.马建忠学贯中西,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不仅在当时晚清具有先进性,就是在几十年

后的中国,乃至改革开放后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马建忠在外交上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马建忠为什么能写成语法巨著《马氏文通》?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一员,马建忠对富国强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理解。

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

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

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

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普通流感患者无须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服用感冒清热颗粒、

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B.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0多个重

点监测城市约半数左右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

C.各地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应努力减轻企业的税外负担,尤其

要严正法纪,惩处某些公权单位向企业利用权力变相索贿的违法行为。

D.中印同为文明古国,互为重要邻国,双方有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近代以来两国又经

历了相似的遭遇,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