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69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Word文档格式.docx

电芯的正极是LiCoO2加导电剂和粘合剂,涂在铝箔上形成正极板,负极是层状石墨加导电剂及粘合剂涂在铜箔基带上,目前比较先进的负极层状石墨颗粒已采用纳米碳。

根据上述的反应机理,正极采用LiCoO2、LiNiO2、LiMn2O2,其中LiCoO2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走XLi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X的大小。

通过研究发现当X>

0.5时Li1-X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

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CoO2中的X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4.2V那么X小于0.5,这时Li1-X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

负极C6其本身有自己的特点,当第一次化成后,正极LiCoO2中的Li被充到负极C6中,当放电时Li回到正极LiCoO2中,但化成之后必须有一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心以保证下次充放电Li的正常嵌入,否则电芯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一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一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

所以锂电芯的安全充电上限电压≤4.2V,放电下限电压≥2.5V。

3.0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内部成螺旋型结构,正极与负极之间由一层具有许多细微小孔的薄膜纸隔开。

锂离子电芯是一种新型的电池能源,它不含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锂离子在正负极间往来运动,电极和电解质不参与反应。

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L,重量容量密度可以达到125Wh/L。

锂离子电芯的反应机理是随着充放电的进行,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脱出,往返穿梭电芯内部而没有金属锂的存在,因此锂离子电芯更加安全稳定。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采用钴酸锂,正极集流体是铝箔;

负极采用碳,负极集流体是铜箔,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溶解了LiPF6的有机体。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是碳。

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茶鞥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

而作为负极的碳呈现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

同样道理,党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有运动回到正极。

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

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锂离子电池盖帽上有防爆孔,在内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防爆孔会自动打开泄压,以防止出现爆炸的现象。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1、高能量密度

  与同等容量的NI/CD或NI/MH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的重量轻,其体积比能量是这两类电池的1.5~2倍。

2、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使用高电负性的含元素锂电极,使其端电压高达3.7V,这一电压是NI/CD或NI/MH电池电压的3倍。

3、无污染,环保型

4、循环寿命长

  寿命超过500次

5、高负载能力

  锂离子电池可以大电流连续放电,从而使这种电池可被应用于摄象机、手提电脑等大功率用电器上。

6、优良的安全性

  由于使用优良的负极材料,克服了电池充电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问题,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同时采用特殊的可恢复配件,保证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生产加工中如何保证设计好的C/A比成了生产加工中的关键。

所以在生产中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负极材料的处理

1)将大粒径及超细粉与所要求的粒径进行彻底分离,避免了局部电化学反应过度激烈而产生负反应的情况,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

2)提高材料表面孔隙率,这样可以提高10%以上的容量,同时在C/A比不变的情况下,安全性大大提高。

处理的结果使负极材料表面与电解液有了更好的相容性,促进了SEI膜的形成及稳定上。

2.制浆工艺的控制

1)制浆过程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及特殊的化学试剂,使正负极浆料各组之间的表面张力降到了最低。

提高了各组之间的相容性,阻止了材料在搅拌过程“团聚”的现象。

2)涂布时基材料与喷头的间隙应控制在0.2mm以下,这样涂出的极板表面光滑无颗粒、凹陷、划痕等缺陷。

3)浆料应储存6小时以上,浆料粘度保持稳定,浆料内部无自聚成团现象。

均匀的浆料保证了正负极在基材上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电芯的一致性、安全性。

3.采用先进的极片制造设备

1)可以保证极片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大大提高电芯极片均一性,降低了不安全电芯的出现机率。

2)涂布机单片极板上面密度误差值应小于±

2%,极板长度及间隙尺寸误差应小于2mm。

3)辊压机的辊轴锥度和径向跳动应不大于4μm,这样才能保证极板厚度的一致性。

设备应配有完善的吸尘系统,避免因浮尘颗粒而导致的电芯内部微短路,从而保证了电芯的自放电性能。

4)分切机应采用切刀为辊刀型的连续分切设备,这样切出的极片不存在荷叶边,毛刺等缺陷。

同样设备应配有完善的吸尘系统,从而保证了电芯的自放电性能。

4.先进的封口技术

目前国内外方形锂离子电芯的封口均采用激光(LASER)熔接封口技术,它是利用YAG棒(钇铝石榴石)激光谐振腔中受强光源(一般为氮灯)的激励下发出一束单一频率的光(λ=1.06mm)经过谐振折射聚焦成一束,再把聚焦的焦点对准电芯的筒体和盖板之间,使其熔化后亲合为一体,以达到盖板与筒体的密封熔合的目的。

为了达到密封焊,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素:

1)必须有能量大、频率高、聚焦性能好、跟踪精度高的激光焊机。

2)必须有配合精度高的适用于激光焊的电芯外壳及盖板。

3)必须有高统一纯度的氮气保护,特别是铝壳电芯要求氮气纯度高,否则铝壳表面就会产生难以熔化的Al2O3(其熔点为2400℃)。

3.1 

充电过程 

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技术非常严格、复杂,这里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主要工序。

1、制浆:

用专门的溶剂和粘结剂分别与粉末状的正负极活性物质混合,经高速搅拌均匀后,制成浆状的正负极物质。

2涂膜:

将制成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金属箔的表面,烘干,分别制成正负极极片。

3、装配:

按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隔膜自上而下的顺序放好,经卷绕支持呢个电池极芯,再经注入电解液、封口等工艺过程,即完成电池的装配过程,制成成品电池。

4、化成:

用专用的电池充放电设备对成品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对每一只电池都进行检测,筛选出合格的成品电池,待出厂。

锂离子电池配料的基本知识

一、电极的组成:

1、正极组成:

a、钴酸锂:

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高锂源。

b、导电剂:

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c、PVDF粘合剂:

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d、正极引线:

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2、负极组成:

a、石墨:

负极活性物质,构成负极反应的主要物质;

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

石墨两大类。

提高负极片的导电性,补偿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反应深度及利用率。

防止枝晶的产生。

利用导电材料的吸液能力,提高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可根据石墨粒度分布选择加或不加)。

c、添加剂:

降低不可逆反应,提高粘附力,提高浆料黏度,防止浆料沉淀。

d、水性粘合剂:

将石墨、导电剂、添加剂和铜箔或铜网粘合在一起。

e、负极引线:

由铜箔或镍带制成。

二、配料目的:

配料过程实际上是将浆料中的各种组成按标准比例混合在一起,调制成浆料,以利于均匀涂布,保证极片的一致性。

配料大致包括五个过程,即:

原料的预处理、掺和、浸湿、分散和絮凝。

三、配料原理:

(一)、正极配料原理

1、原料的理化性能。

(1)钴酸锂:

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

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2)导电剂:

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0,粒径一般为2-5μm;

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

通常为中性。

(3)PVDF粘合剂:

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

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4)NMP:

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2、原料的预处理

脱水。

一般用120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

一般用200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

(3)粘合剂:

一般用120-140oC常压烘烤2小时左右,烘烤温度视分子量的大小决定。

使用干燥分子筛脱水或采用特殊取料设施,直接使用。

3、原料的掺和:

(1)粘合剂的溶解(按标准浓度)及热处理。

(2)钴酸锂和导电剂球磨:

使粉料初步混合,钴酸锂和导电剂粘合在一起,提高团聚作用和的导电性。

配成浆料后不会单独分布于粘合剂中,球磨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

为避免混入杂质,通常使用玛瑙球作为球磨介子。

4、干粉的分散、浸湿:

(1)原理:

固体粉末放置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吸附部分空气在固体的表面上,液体粘合剂加入后,液体与气体开始争夺固体表面;

如果固体与气体吸附力比与液体的吸附力强,液体不能浸湿固体;

如果固体与液体吸附力比与气体的吸附力强,液体可以浸湿固体,将气体挤出。

当润湿角≤90度,固体浸湿。

当润湿角>90度,固体不浸湿。

正极材料中的所有组员都能被粘合剂溶液浸湿,所以正极粉料分散相对容易。

(2)分散方法对分散的影响:

A、静置法(时间长,效果差,但不损伤材料的原有结构);

B、搅拌法;

自转或自转加公转(时间短,效果佳,但有可能损伤个别

材料的自身结构)。

1、搅拌桨对分散速度的影响。

搅拌桨大致包括蛇形、蝶形、球形、桨形、齿轮形等。

一般蛇形、蝶形、桨型搅拌桨用来对付分散难度大的材料或配料的初始阶段;

球形、齿轮形用于分散难度较低的状态,效果佳。

2、搅拌速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

一般说来搅拌速度越高,分散速度越快,但对材料自身结构和对设备的损伤就越大。

3、浓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浆料浓度越小,分散速度越快,但太稀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浆料沉淀的加重。

4、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浓度越大,柔制强度越大,粘接强度

越大;

浓度越低,粘接强度越小。

5、真空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

高真空度有利于材料缝隙和表面的气体排出,降低液体吸附难度;

材料在完全失重或重力减小的情况下分散均匀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6、温度对分散速度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下,浆料流动性好、易分散。

太热浆料容易结皮,太冷浆料的流动性将大打折扣。

5、稀释。

将浆料调整为合适的浓度,便于涂布。

(二)、负极配料原理(大致与正极配料原理相同)

(1)石墨:

非极性物质,易被非极性物质污染,易在非极性物质中分散;

不易吸水,也不易在水中分散。

被污染的石墨,在水中分散后,容易重新团聚。

一般粒径D50为20μm左右。

颗粒形状多样且多不规则,主要有球形、片状、纤维状等。

(2)水性粘合剂(SBR):

小分子线性链状乳液,极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

(3)防沉淀剂(CMC):

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

(4)异丙醇:

弱极性物质,加入后可减小粘合剂溶液的极性,提高石墨和粘合剂溶液的相容性;

具有强烈的消泡作用;

易催化粘合剂网状交链,提高粘结强度。

乙醇:

易催化粘合剂线性交链,提高粘结强度(异丙醇和乙醇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大批量生产时可考虑成本因素然后选择添加哪种)。

(5)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稀释剂,酌量添加,改变浆料的流动性。

2、原料的预处理:

A、混合,使原料均匀化,提高一致性。

B、300~400℃常压烘烤,除去表面油性物质,提高与水性粘合剂的相容能力,修圆石墨表面棱角(有些材料为保持表面特性,不允许烘烤,否则效能降低)。

(2)水性粘合剂:

适当稀释,提高分散能力。

3、掺和、浸湿和分散:

(1)石墨与粘合剂溶液极性不同,不易分散。

(2)可先用醇水溶液将石墨初步润湿,再与粘合剂溶液混合。

(3)应适当降低搅拌浓度,提高分散性。

(4)分散过程为减少极性物与非极性物距离,提高势能或表面能,所以为吸热反应,搅拌时总体温度有所下降。

如条件允许应该适当升高搅拌温度,使吸热变得容易,同时提高流动性,降低分散难度。

(5)搅拌过程如加入真空脱气过程,排除气体,促进固-液吸附,效果更佳。

(6)分散原理、分散方法同正极配料中的相关内容,在三、

(一)、4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予详细解释。

4、稀释。

四、配料注意事项:

1、防止混入其它杂质;

2、防止浆料飞溅;

3、浆料的浓度(固含量)应从高往低逐渐调整,以免增加麻烦;

4、在搅拌的间歇过程中要注意刮边和刮底,确保分散均匀;

5、浆料不宜长时间搁置,以免沉淀或均匀性降低;

6、需烘烤的物料必须密封冷却之后方可以加入,以免组分材料性质变化;

7、搅拌时间的长短以设备性能、材料加入量为主;

搅拌桨的使用以浆料分散难度进行更换,无法更换的可将转速由慢到快进行调整,以免损伤设备;

8、出料前对浆料进行过筛,除去大颗粒以防涂布时造成断带;

9、对配料人员要加强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知识,以免酿成大祸;

10、配料的关键在于分散均匀,掌握该中心,其它方式可自行调整。

五、总论:

随着电池制程的日益透明,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越来越将配料列为核心机密,因为从材料的挑选、处理到合理搭配包含了太多技术人员的心血,同样的材料,有的厂家用起来特别顺利,有的厂家就麻烦百出;

有的厂家用中档的材料可以做出高端的电池,而有的厂家却使用最好的材料做成的电池惨不忍睹;

本人在此发表配料的基础知识,旨在让大家对配料的了解多一些,少走一些弯路;

但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我也期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研究,真诚交流,大胆创新,团结起来,共同促进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水平的提高。

锂离子电池制片过程掉粉的分析与讨论。

极片掉粉目前钴酸锂的生产工艺,基本上不会掉粉,掉粉的可能性在生产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有:

1、配方比例不当,如粘接剂太少,容剂少致使搅拌不均匀。

2、粘接剂烘烤温度过高,使粘接剂结构受到破坏,。

3、浆料搅拌时间不够,没有完全搅拌开,

4、涂布时温度太低,极片未烘干。

5、涂布量不均匀,厚度差异太大。

6、极片在辊压前未烘烤,在空气中大量吸收水份。

7、辊压时压力过大,使极粉与集流体剥离。

8、辊压时极片的放送方式不对,造成极片受力不均。

9、用油性正极,水性负极,不掉粉的?

三、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

1.容量低

产生原因:

a. 

附料量偏少;

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

c. 

极片断裂;

d. 

电解液少e. 

电解液电导率低;

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

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渗透)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

负极耳与壳虚焊;

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

f. 

正极未加导电剂;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

3.电压低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

正极有杂质;

有水);

未化成好(SEI膜未形成安全);

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

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工后的电芯);

e. 

毛刺;

微短路;

g. 

负极产生枝晶。

4.超厚产生超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焊缝漏气;

电解液分解;

未烘干水分;

盖帽密封性差;

壳壁太厚;

壳太厚;

卷芯太厚(附料太多;

极片未压实;

隔膜太厚)。

5.成因有以下几点 

未化成好(SEI膜不完整、致密);

烘烤温度过高→粘合剂老化→脱料;

负极比容量低;

正极附料多而负极附料少;

盖帽漏气,焊缝漏气;

电解液分解,电导率降低。

6.爆炸

a.分容柜有故障(造成过充);

b. 

隔膜闭合效应差;

内部短路

7.短路 

料尘;

装壳时装破;

尺刮(小隔膜纸太小或未垫好);

卷绕不齐;

没包好;

隔膜有洞;

毛刺

8.断路 

a)极耳与铆钉未焊好,或者有效焊点面积小;

b)连接片断裂(连接片太短或与极片点焊时焊得太靠下) 

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特性

锂离子电池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它的安全性能绝对应该是锂离子电池的第一项考核指标。

对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考核指标,国际上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一只合格的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应该满足一下条件。

1)短路:

不起火,不爆炸;

2)过充电:

3)热箱试验:

不起火,不爆炸(150℃恒温10min)

4)针刺:

不爆炸(用Φ3mm钉穿透电池);

5)平板冲击:

(10kg重物自1米高处砸向电池);

6)焚烧:

不爆炸(煤气火焰烧考电池)

 

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的使用,专家们进行了非常严格、周密的电池安全设计,以达到电池安全考核指标。

1、隔膜135℃自动关断保护:

采用国际先进的Celgard2300PE-PP-PE三层复合膜。

在电池升温达到120℃的情况下,复合膜两侧的PE膜孔闭合,电池内阻增大,电池内部形成大面积断路,电池不再升温。

3、电池盖复合结构:

电池盖采用刻痕防爆结构,当电池升温,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刻痕破裂、放气。

4、各种环境滥用试验:

进行各项滥用试验,如外部短路、过充、针刺、平板冲击、焚烧等,考察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对电池进行温度冲击试验和振动、跌落、冲击等力学性能试验,考察电池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性能情况。

锂离子电池保护线路(PCM)

锂离子电池至少需要三重保护-----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短路保护,那么就应而产生了其保护线路,那么这个保护线路针对以上三个保护要求而言:

过充电保护:

过充电保护IC的原理为:

当外部充电器对锂电池充电时,为防止因温度上升所导致的内压上升,需终止充电状态。

此时,保护IC需检测电池电压,当到达4.25V时(假设电池过充点为4.25V)即启动过度充电保护,将功率MOS由开转为切断,进而截止充电。

过放电保护:

过放电保护IC原理:

为了防止锂电池的过放电,假设锂电池接上负载,当锂电池电压低于其过放电电压检测点(假定为2.5V)时将启动过放电保护,使功率MOSFET由开转变为切断而截止放电,以避免电池过放电现象产生,并将电池保持在低静态电流的待机模式,此时的电流仅0.1uA。

当锂电池接上充电器,且此时锂电池电压高于过度放电电压时,过度放电保护功能方可解除。

另外,考虑到脉冲放电的情况,过放电检测电路设有延迟时间以避免产生误

极片浆料涂布工艺路线的选择

1.1 涂布方法的选择

  成功解决极片浆料涂布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涂布方法。

大约有20多种涂布方法可以用于将液体料液涂布于支持体上,而每一种技术有许多专门的配置,所以有许多种涂布型式可供选择。

  在研制锂离子电池实验室研究阶段,有用刮棒、刮刀或挤压等自制简单的涂布实验装置进行极片涂布试验,只能涂布出少量样品供实验研究,效果并不太理想,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般选择涂布方法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包括:

涂布的层数,湿涂层的厚度,涂布液的流变特性,要求的涂布精度,涂布支持体或基材,涂布的速度等。

  如何选择适合极片浆料的涂布方法?

除上述因素外,还必须结合极片涂布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特点是:

①双面单层涂布;

②浆料湿涂层较厚(100~300μm);

③浆料为非牛顿型高粘度流体;

④相对于一般涂布产品而言,极片涂布精度要求高,和胶片涂布精度相近;

⑤涂布支持体为厚度为10~20μm的铝箔和铜箔;

⑥和胶片涂布速度相比,极片涂布速度不高。

  我们首先从涂布层数来考虑选择涂布的技术路线。

极片需要在金属箔两面都涂浆料。

目前有同时在支持体两面进行涂布的技术,但如果选用同时双面涂布方法,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