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70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18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荣氏家族被称作中国的“洛克菲勒”,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1956年,荣毅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企业实现公司合营,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如何改造的?

公私合营。

1.目的: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

(1)农业

①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手工业

①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②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图解识记]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归纳总结]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思考:

上述两幅漫画反映的情况符合事实吗?

不符合。

它是“左”倾思想的结果,是当时“浮夸风”的体现。

1.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

①基本形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

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左”倾错误发展

(1)原因: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

①总路线:

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危害

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②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易错易混]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图解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归纳为“一、二、三”

探究点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①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②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任务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中国有何影响?

[信息解读] 由材料一①中“集中主要力量……为中心的工业建设”,②中“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可概括出是对生产资料进行改造。

(2)对比两幅图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说明问题,其影响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提示]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五”计划不仅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还同时进行生产资料的改造,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1)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互相促进,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商业。

(3)它的实施,既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题型突破]

 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解析]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1950年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

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推断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故B项错误;

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1950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针对训练1]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 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

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探究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史料呈现] 材料一 中共八大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图片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

其特点有哪些?

[信息解读] 

(1)根据材料一八大的内容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中“大跃进时期”和图一中“建立人民公社”和图二漫画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1)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2)事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某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史时,收集了下面卡片,由卡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最有可能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国民经济调整

C.计划经济体制D.邓小平的整顿

[解析] 资料卡片信息“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指标”、“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邓小平的整顿无关,故A项、B项和D项错误,C项正确。

[针对训练2]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

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

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

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包干到户”运动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这些所谓“奇迹”不符合科学,并非真实可行,“包干到户”运动把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户自主耕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现,是真实可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时期在农业领域出现了浮夸、大放卫星等弄虚作假的“左”倾现象,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由农民土地私有转变为集体公有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农业合作社公有化程度高的“左”倾措施,与材料中虚夸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一五”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2)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课时跟踪训练(十八)

一、选择题

1.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

……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生产的人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  )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结构

C.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

[解析] 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A项正确;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结构是指对农轻重比例的调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调整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

1953年当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图为朱宣咸1956年创作的《报喜——庆祝公私合营》图,由此可知当时(  )

A.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B.农民已走上集体化道路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

D.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变革

[解析] 根据材料“1956”“公私合营”等信息可得出图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故A项错误;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味着农民开始走上集体化道路,故B项错误;

“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3.195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A.“八字”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故B项错误;

1953~1957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提前完成,故C项正确;

建国后土改发生于1950~195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B.恢复国民经济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成立人民公社

[解析] 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造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分散经营,与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不符,故A项错误;

恢复国民经济在农村中的措施是进行土地改革,而不是“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故B项错误;

1953年政府实行农业改造,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故C项正确;

人民公社是1958年成立,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程度,故D项错误。

5.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解析] 根据材料中表格,在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为0%,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所有制由私有变为公有,故A项正确;

题目探讨的是三大改造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与市场资源配置无关,故B项错误;

“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一五”计划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工业化基本实现

[解析] “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

“大跃进”运动开展是1958年,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

7.1953~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着(  )

A.“一五”计划的启动

B.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

C.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D.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解析] “一五”计划启动于1953年,故A项错误;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是在“一五”计划完成后,故B项错误;

三大改造对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改善,故C项错误;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故D项正确。

8.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解析] 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将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B。

9.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历史图片,上面有亩产“20万斤水稻”字牌,它反映当时(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亩产“20万斤水稻”可以看出是“大跃进”时期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故选D。

10.“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

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知,147个项目中绝大多数为重工业,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色,故B项正确;

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项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

11.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以下一段文字:

这表明(  )

A.我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B.经济领域出现了“左”倾倾向

C.经济生产秩序已遭到严重破坏

D.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解析] 根据材料“公社化”“大生产”等信息能够得出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一五”计划在1957年完成,故A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经济领域“左”倾的表现,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到经济生产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际上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倒退,故D项错误。

12.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各队正大搞工业集资,收集社员家中的废铜烂铁。

我便把家里的一斤半铜麻线、旧铁犁辕子和父亲在世打铁用的大锤、大钳、虎头钳等都当作废铜烂铁支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解析]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是“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

大跃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故B项错误;

大跃进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故C项错误;

大跃进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D项正确。

13.1961年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80.6%,对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贯彻“八字”方针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开展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正是因为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错误;

“八字”方针正是针对此困难而提出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B项正确;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  )

A.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

B.目的是巩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的成果

C.重心是继续提高经济建设速度和公有化程度

D.结果是到1961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

[解析] 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主要是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实行的,故A项正确;

“八字”方针是纠正“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

“八字”方针重心是调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故C项错误;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

取得了哪些成就?

[解析] 第

(1)问对比材料一、二中工业结构的数据变化分析。

(2)问从材料三的时间信息判断。

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采取的措施即可。

[答案] 

(1)变化: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必要性:

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实施: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初,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全省的经济状况,指出黑龙江农轻重比例失衡、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灾严重、粮食减产、牲畜下降,煤电供应紧张、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存在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财政赤字等困难情况,并决定对全省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材料二 1961年2月,黑龙江省委批准《关于我省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的报告》,确定了1961年的主要计划指标。

这些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投资与196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降低,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l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