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739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明清Word文件下载.docx

B.国力对比变化 

C.社会形态转变 

D.文化途径迥异

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7、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分为满洲、蒙古及汉军八旗。

但八旗制度亦可视个别需要而作调整,并无严格划分界限;

有汉军改满洲八旗者,有蒙古改汉军八旗者,亦有蒙古改满洲八旗者,甚至有同一家族分隶满洲及汉军八旗者。

故入关后,一般人皆以「旗人」来通称满洲人。

我们应如何解读以上叙述?

A、满洲人为显示血统之纯正,故「旗人」指的是通晓满洲语的正统八旗军人及其家属

B、满洲人及蒙古人地缘与血缘相近,故「旗人」指的是满洲及蒙古八旗军人及其家属

C、满洲人为笼络汉人,允许汉人加入八旗,故「旗人」是指满洲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

D、满洲人为了塑造族群融和,混编八旗,故「旗人」是指满、蒙及汉军八旗及其家属

8、史载: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9、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2013·

龙岩模拟)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11、.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1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巩固皇权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3、(2013·

重庆文综·

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14、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

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这表明当时

A.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1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6、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

17、在中国古代,君主制和官僚制虽然相互依存,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没有冲突和矛盾,中国的官僚虽然在今天看来好像是皇帝的雇员,官僚体系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却总是有点别扭,直到清朝,皇帝才明确地将士大夫的野心压下去。

其措施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继承明朝内阁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使用 

D.扩大理藩院职责

18、“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19、《明史·

陈循传》中载:

“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文渊阁大学十陈循)及高谷(大学士)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这反映此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即将发展到顶峰 

B.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C.内阁票拟权对君主专制起一定限制作用 

D.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

20、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1、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答:

“金榜题名时”有人说:

“功成名就者”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委以重任。

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3、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24、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2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

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加强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8、《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9、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30、“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31、、“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32、明太祖朱元璋说: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B.废除丞相,设立内阁

C. 

裁撤中书省,亲自掌管六部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33、【2012•静安期末考】《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34、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

“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与“它”相关的是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35、“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A.“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与皇帝“共治国事” 

D.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36、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雍正帝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了雍正帝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C.说明了雍正帝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 

D.说明了雍正帝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

37、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职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省制

38、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39、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对这则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朱元璋比较勤于政事

C.皇帝日理万机 

D.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40、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参考答案

1、D

2、C

3、选C。

宋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

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财政则归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管,三司的长官为三司使,宰相仅有行政权。

这样,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故应选C。

西汉削弱诸侯王势力,北魏实行三长制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由此排除A、B两项;

清朝已废除丞相,故D项表述有误。

4、B

5、C

6、【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知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B项正确;

“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

7、D

8、答案:

A

9、D

10、【解析】选B。

注意材料中的时代特征和诗歌本义,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势必强化中央官员管理,增加官员的从政压力和危机,这与诗歌体现的从政倦怠感相应和。

故选B。

11、D

12、B

13、【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

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正确;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

【答案】B

14、B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军机处的内涵,考查学生解读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的初衷是便于皇帝宣召,也是为了保密,故A、B两项都是正确的。

在清代,“行走”的意思就是临时调遣的非专任官职,故D项是正确的。

题中材料只谈及军机大臣遴选的对象,并未涉及遴选的标准,故C项是错误的叙述,符合题意。

16、C

17、A

18、A

19、C 

20、C

21、【解析】B 

“畏法度者”,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人治高于法治,法律的制定完全服从皇帝的个人意志。

所以,畏法度者实际是强调遵从皇帝的意志。

22、【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可知,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干观点相反。

故选D。

23、B

24、C

25、A

【解析】考点:

军机处。

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①②是符合题意的。

至于削弱内阁权利和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③或带④的选项都应排除

26、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以偏赅全,故选B项。

27、【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内阁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

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

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

28、B

29、C

30、A

31、A

32、C

33、A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削夺官秩,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

34、 

D

35、答案:

D

解析:

考查清朝军处机。

从题干中“画成依样棹葫芦”,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大臣是不参与决策的,而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跪受笔录”。

36、答案:

37、C

38、D

39、D

4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