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776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 教案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

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操作:

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合作与交流:

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做做想想:

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

热水具有上浮力]

[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

1-2.《温度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

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实验

(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主要的教学方法:

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

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准备:

活动

(一):

普通气温计:

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

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

(二):

气温计的应用

活动(三):

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

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1)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

(2)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

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2)活动

(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讨论后教师小结:

(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实践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

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

为什么?

C、什么叫量程。

第二课时

一、活动

(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

二、活动(三)测体温

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去揭示问题:

曲位的作用。

老师释疑:

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

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来的甩至低于摄氏35度。

(难点)

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

红外测温器(预设:

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病情。

第二种:

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第三种:

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E、学生讨论:

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

三、课堂反馈:

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

四、老师总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

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1-3《热往哪里传》

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

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难点:

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3课时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

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

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

提问:

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

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

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

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

(揭示课题)

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

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

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

(学生讨论)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实验操作: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时间

3

6

9

12

15

18

热水

冷水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

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

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

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一、活动二:

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1、创设问题情景

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

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

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

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

2、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3、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

4、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第三课时

一、活动三:

保温与材料

1、提问问题:

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

2、播放视频

(保温材料)。

3、讨论分析:

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

4、实验检验:

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6、家庭作业:

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7、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

(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

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

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

室外探究:

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

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1-4《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力培养:

(1)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学习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做好几个对比性的观察实验,从而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玻璃杯若干、盛水器、热水、冰水、烧杯、烧瓶、小试管,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带孔的橡皮塞、白纸、双面胶、铅笔、剪刀、气球、水槽、课件、实验汇报表

四、教学课时:

活动1和活动2为第一课时,活动3和“巩固提高,深化中心课题”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在体育馆里面,彬彬和波波正在打乒乓球,波波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用了,而彬彬认为把它放到热水里,它就能鼓起来。

贝贝认为这样行吗?

2、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情况说一说。

3、结合学生的回答,提出本课的探究活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活动1:

杯子的热胀冷缩

(1)谈话:

把热水倒进叠在一起的杯子里,猜一猜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3)教师小结评价。

要知道刚才的同学们猜想对不对,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

(4)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提示:

注意安全)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6)谈话:

从刚才同学们做实验知道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

如果过一会儿倒掉热水,再将冰水倒入上面的杯子里,过一会儿,轻轻拉一拉,会出现什么现象?

(7)学生分组实验。

(8)汇报实验结果。

(9)讨论:

倒入热水后,杯子不能拉开的原因是什么?

倒入冰水后,杯子能拉开的原因又是什么?

2、活动2:

会升降的水柱

冷热使杯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它会不会使水也发生变化呢?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小组讨论:

为什么吸管里的液面会在热水中能上升,在冷水中会下降?

(6)展示交流,教师小结评价。

(7)拓展:

怎样在小试管上标出温度刻度?

让学生明确要比较准确地表示试管里水的温度,就需要在吸管的白纸上标出温度的刻度。

3、活动3:

会变化的气球

(1)教师:

你有什么办法使气球鼓起来?

(4)教师:

除了刚才你们说的方法以外,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使气球鼓起来?

(5)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8)讨论:

你怎么解释气球变大和变小的现象?

(三)巩固提高,深化中心课题。

通过以上几个活动,你能归纳出物体形状和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2)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实验汇报表。

实验汇报表

班别:

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项目

杯子

水柱

气球

实验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课件

研讨: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人们怎样利用它这种性质?

1-5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流程

观察——对比——实验——交流——归纳。

重点难点

知道并了解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准备

酒精灯、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夹子、锡条、松香、烧杯、冰块、温度计、铁架台、砂糖等。

3课时(活动一和物质的三态为第1课时;

活动二为第2课时;

网上学和拓展为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故意把一部分的块状巧克力糖加热致使其融化,然后混在正常的巧克力糖中。

把巧克力分发到学生手里。

(大家拿到的巧克力融了吗?

)分到溶化的巧克力糖的学生肯定会察觉自己的跟别人的不同。

同样是巧克力,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

是什么致使巧克力融化的?

二.原来,巧克力是在热的作用下融化的。

大家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

(蜡烛等。

)教师把一小块蜡烛放进金属勺里作加热状。

大家知道当这小块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吗?

是否会融化呢?

确实如此吗?

想亲手动手尝试一下吗?

小组活动:

把蜡烛切成小块并放入金属盒中,放在烛火上加热,观察并记录蜡块状态的变化。

(实验前用幻灯投影出示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把观察记录跟其他小组分享。

小结:

像蜡块这样的固体受热后状态会发生改变。

蜡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最后会变成气态。

三.我们都知道了蜡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水是否也像蜡一样,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呈现这三种状态呢?

冰、水蒸汽是否是水的另外两种状态?

水在多少度时会结冰,在多少度时会变成水蒸汽?

测量冰的温度。

在装了冰块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并测量水温。

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注意水温的变化。

交流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到的现象,认识水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三态的变化。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结冰时的温度叫冰点。

四.拓展: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状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下面来验证砂糖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

(这个实验可以在家里,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在学校劳技室制作。

实验的步骤老师要逐步示范。

引申的问题

可以把糖做成其他形状的图案吗?

怎样做?

二、变化的天气

2-1《关心天气》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及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讨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

活动二、活动三为第二课时)

播放几张幻灯片:

炎炎夏日,地面干裂,农民伯伯在田地里仰望天空,盼望下雨;

天下着滂沱大雨,小明和妈妈在超市门口躲雨;

几个小朋友和妈妈在雪地里堆雪人;

风和日丽,几个外国客人在番禺公园游玩。

看了上面的几张照片,大家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吧?

(板书:

天气)

大家知道那些关于天气的知识呢?

大家在这节课上还想知道天气的那些知识呢?

二、新课教学:

常见的天气现象

(1)小组交流对常见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

有什么样的感受?

(2)描述常见天气现象的特点:

出示几张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幻灯片。

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描述幻灯片上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用一举生动形象的话,还可以使用一些形象的符号等等。

学生汇报展示描述结果,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并要求把描述结果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讨论

问题: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

每个同学将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现象和相应理由写在纸上,然后张贴在黑板上的两个圆圈(喜欢和不喜欢)里面。

分析:

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多,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少?

为什么同一种天气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呢?

假如你是农民、司机或者飞行员等不同职业的人,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会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二:

天气与生活

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天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人们的生产活动、出行和农作物的生长都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

你能举出一些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例子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项目

对出行的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

将学生讨论结果通过幻灯机全班展示,评出最好的小组,给与适当奖励。

网络学习

大家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前做好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调查,现在请大家继续通过网络查阅有关的资料,看谁查到的最多,查的最全面。

课后可以做成网页或者幻灯片等方式,下节课集体展示。

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戴上自己或老师准备的头饰,扮演各种角色,如晴天的太阳、雷雨的闪电、大雨、雪等,以及地面上的各种动物、植物等,表演不同天气时会出现的情景

活动三:

天气与动物

天气变化会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快要下雨时,蚂蚁往高处搬家,蜻蜓在低空飞行……大家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

为什么“蜻蜓低飞”就预示将要下雨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这是蜻蜓是对天气变化的适应。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

我国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做长、中、短期天气预报。

大家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呢?

教师举例,并简单解释。

学生回忆。

你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呢?

有兴趣可以课后研究。

三、拓展活动

收集天气谚语。

2-2刮风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科学知识:

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

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知道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是室外的探究活动,有效监控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思维,将热闹的“活动”变成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难点。

【教学课时】3课时(活动一为第一课时;

活动二为第二课时;

活动三为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师:

在实物投影播放“贝贝杯”帆船模型大赛的场景。

问:

猜一猜,图中哪位小朋友的帆船会获胜?

学生充分发言。

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给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板书课题:

刮风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探究风的方向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