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78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Word下载.doc

M.陕西省,简称:

秦、陕

N.青海省,简称:

上海(沪)O.山东省,简称:

P.四川省,简称:

蜀、川

Q.辽宁省,简称:

北回归线①渤海②南海③东海

④黄海⑤台湾海峡

a

云南省广东省湖北省黑龙江陕西省山东省辽宁省

(云、滇)(粤)(鄂)(黑)(陕、秦)(鲁)(辽)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人口已达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2%,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2.人口的分布特点:

很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多,西部少。

3.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5、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少数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等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6、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云南省—傣族(泼水节);

汉族—赛龙船

广西—壮族;

西藏—藏族;

宁夏—回族;

新疆—维吾尔族。

7、人民币上学地理:

泰山—山东省布达拉宫—西藏桂林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以上。

山区有丰富的森林、矿产等资源,但山区也有土地瘠薄、耕作困难、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

2、地势第一阶梯主要是高原、山地;

第二阶梯主要是高原、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是平原、丘陵。

3、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熟记中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A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开阔平坦)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D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E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沙漠广布,天山以南)

F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

G柴达木盆地(聚宝盆、位于第一阶梯,海拔最高)

H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紫色土广布)  

I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广布)

J华北平原(由黄河冲积而成)

K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L东南丘陵(最大的丘陵)

①天山山脉②秦岭山脉③昆仑山脉

④大兴安岭山脉⑤太行山脉⑦横断山脉

⑥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其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5、读北纬32º

剖面图:

(1)地势三级阶梯名称:

A:

第一阶梯B:

第二阶梯C:

第三阶梯

(2)地形区:

①青藏高原②横断山脉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⑤黄海

(3)从图中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这一特点,一方面有利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充沛的降水;

另一方面使我国江河滚滚东流,有利于发展东西水路交通,地势逐级下降还可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①(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②气候复杂多样。

2.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南,气温越高,越往北,气温越低。

3.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温差小,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

4.我国降水总的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秋季。

5.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因而,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

6.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高温与降水同季(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尤其是水稻;

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充足的水热资源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7、夏季风强弱反常时,易发生旱洪灾害。

洪涝灾害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

8、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9、今年的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

10、我国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11、我们学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处在亚热带,位于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2、梅雨天气,于夏初发生在江淮地区;

台风在5—10月,尤其7—8月最多,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等,但可带来雨水缓解旱情;

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北方和西北地区。

13、读《中国温度带图》,回答下面问题:

(1)A和B的分界线大致通过秦岭—与淮河一线;

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

过的地方;

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A是暖温带,;

(3)B是亚热带;

(4)C是热带。

(5)A是半湿润区;

B是湿润区(干湿区)。

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五)长江和黄河:

1、读《长江流域图》,熟记下列内容:

(1)长江发源于F、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多千米,注入G、东海。

(2)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第一大河。

(3)长江上游从源头至A宜昌;

中游从宜昌至B湖口,下游从湖口至出海口。

(4)长江跨越地势的三级阶梯,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其中已建成的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号称长江第一坝,正在兴建的②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5)长江素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原因主要是干支流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高。

(6)C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D是洞庭湖。

(7)长江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中游的荆江河段。

2、读黄河水系图(图一),熟记下列内容:

(1)发源于A、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

水电站:

①龙羊峡,

支流:

③渭河,

上、中游分界点:

④河口,

中、下游分界点:

⑥旧孟津,

注入的海洋:

⑤渤海。

(2)黄河上游水能丰富、中游泥沙多(世界含沙量最多)、下游形成“地上河”。

(3)★治理黄河的关键:

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

其中,②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又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兴建水利枢纽;

(4)图中B、C处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在冬春季节有凌汛现象。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占有少。

2、我国的耕地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形中,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3、三大林区:

东北(最大林区)、西南、东南。

西北草原:

主要发展畜牧业。

4、水资源分布特点:

①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严重的有西北、华北;

采取跨流域调水,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

②现正采取兴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5、我国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是由于水资源的枯竭、浪费和被污染。

6、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7、家庭节约用水的做法:

①一水多用;

②使用节水器;

③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8、海洋资源:

①最大的海洋渔场---舟山渔场。

②目前,赤潮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9、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10、矿产资源:

⑴石油:

大庆油田---黑龙江(最大),胜利油田---山东(第二大);

⑵煤矿:

北多南少,山西的大同是最大煤矿,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山西为中心。

⑶有色金属:

主要在南方地区。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4.1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

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主要包括 农、 林、 牧、 副、 渔

(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主要农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及主要产品

农业部门

农业活动

农业产品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林业

对森林进行培育、经营、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进行采集、加工的生产部门

木材、苗木、水果等

畜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

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奶类、牛羊肉、动物毛皮等

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海带、紫菜等

副业

是指农、林、牧、渔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部门

禽蛋、猪肉等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条件

农业

位置

交通

技术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3、农业的作用:

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

4、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因素

5、中国农业的发展

①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②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东部--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

其他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③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田灌溉和机械化逐步普及,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4、主要农作物

①农作物的分类:

分类

主要作物

作用

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食物的基本来源,重要的饮料和工业原料

经济作物

纤维作物;

棉花等

有些经济作物是衣食之源,

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糖料作物:

甘蔗、甜菜

油料作物:

油菜、花生、大豆等

饮料作物:

药用作物:

灵芝、金银花等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可可、橡胶、椰子等

②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汉江平原、成都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③经济作物:

a分类: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经济作物。

b特点:

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

c用途:

有些经济作物是衣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主要作物的分布

种类

作物

分布

油料作物

油菜(种植面积最广)

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

花生

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糖料作物

甘蔗

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

甜菜

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

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

纤维作物

棉花

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新疆是我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

热带作物

天然橡胶、咖啡、可可、椰子等

华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区

5、畜牧业分布

(1)分类:

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

(2)牧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主要优良畜种

共同特点(发展牧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

水草肥美,气候适宜,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新疆牧区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牧区

青海牦牛

西藏牧区

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3)农耕区畜牧业: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鸡、鸭、鹅,生猪为主)

4.2工业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①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作用:

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

2、工业的分类:

重工业:

以提供或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

轻工业:

以提供或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如纺织、玩具、食品等)

3、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

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交通、政策等

4、我国工业的发展:

我国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5、能源工业分布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山西、内蒙古、陕西是主要产煤区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与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黑龙江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

*水力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6、钢铁工业分布:

产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7、机械工业分布:

机械工业是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部门之一。

8、纺织工业分布

以棉纺织最为重要(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9、高技术产业

(1)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新技术出口国之列。

②  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等技术领域为主体)。

③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

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

④  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2)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v三大高薪技术产业带: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带。

v四大密集区:

①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②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③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④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3、交通运输业

一、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

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的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交通路线总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均大幅度增长,交通干线和边疆逐渐延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2.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中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

3.发展方向:

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三、铁路运输:

1、特点:

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较大,运价减低,可以把旅客或货物送到全国铁路网中的各个车站,是一种适宜于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2、主要铁路干线(六纵四横)

四、公路运输:

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特点: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

五、水路运输:

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

适合运输量大、距离长、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运

运载量大、投资省、运费最低。

缺点:

速度慢,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六、航空运输:

1.航空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速度快、舒适、安全。

七、管道运输:

管道是适宜于运输液体和气体等物资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它的优点:

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价

运速

运量

货运选择依据

铁路

火车

②较低

②较快

②较大

远程、量大(或急需、量大)

公路

汽车

③较高

③较慢

③较小

鲜货、活物、短程

水运

轮船

①最低

④最慢

①较大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

航空

飞机

④最高

①最快

④最小

贵重、急需、量少

管道

优点:

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液体、气体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