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20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6)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而多,高倍镜下则大而少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

1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撕取小块洋葱外表皮;

2将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效果),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练习:

1.用下表中的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可能是哪一台?

 

2.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上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B.向右上移动C.向左下移动D.向右下移动

3.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A.④和⑤B.③和⑥C.①和③D.②和⑥

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高倍镜下与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数目

A.小、亮、多B.小、暗、少C.大、亮、多D.大、暗、少

5.在载玻片上画一个“

”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

B.

C.

D.

6.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①一②一④B.④一③一②一①

C.③一①一④一②D.③一④一②一①

7.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的细胞,你认为他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组合

A.10X.和10XB.10X和40X

C.5X和10XD.15X和40X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光合作用场所

内含遗传物质

与细胞吸水失水有关

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里都有线立体,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有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全名——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生物体的长大是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的结果,数目增加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植物细胞的分化:

保护组织(如表皮)基本组织(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如导管、筛管)分生组织继续保持分裂能力

人体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如皮肤,胃、肠内表面,有保护、吸收功能)肌肉组织(如各种肌肉,有运动功能)结缔组织(如血液、骨等,保护、营养、支持、连接功能)神经组织(如脑、脊髓,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功能)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纤毛——运动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伸缩泡——排泄废物表膜———呼吸、排泄草履虫也能趋利避害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种子的结构

种皮①:

保护作用胚根③:

发育成根胚轴④:

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⑤:

发育成茎和叶子叶②:

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内在条件:

种子的胚是完整而有生命力的,

外界条件:

要有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花的基本结构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洋葱—食叶(鳞片叶)花椰菜—花土豆、生姜—茎(地下茎)甘薯、萝卜—根

根尖的结构

植物的根主要作用——吸收水和无机盐

成熟区细胞大,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

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大而长分生区细胞分裂生长速度最快使根长长

根冠起保护作用

根的生长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是氮、磷、钾肥

氮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枝繁叶茂

磷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硕果累累,

钾肥——促进运输,茎秆粗壮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树皮外侧——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此处细胞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

向内形成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茎纵切面被红墨水染成

红色线条的是导管髓——贮藏营养物质

树无皮而死是因为韧皮部遭破坏,营养物质无法下运到根,致使根缺养料而死。

节瘤形成的原因是:

剥去一段树皮后,有机养料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缺口上端而形成的。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施肥过多而“烧苗”的原因是:

_________

例题:

1.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是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

2.日常食用的花生米是由花中的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子房B、胚珠C、柱头D、花柱

3.下列属于果实的是()

A、大豆B、芝麻C、西瓜子D、玉米粒

4.下列属于种子的是()

A、葡萄B、黄瓜C、杏仁D、小麦的子粒

5.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___,种子由___发育来,整个子房发育为__。

果实主要由____和___组成。

6、观察并比较植物细胞、人及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我们会发现其共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液泡、细胞核

C.细胞壁、液泡、叶绿体D.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7.佳佳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组织切片,他判断该生物是动物。

他判断的理由是

A.该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B.该组织细胞没有细胞壁

C.该组织细胞没有线粒体D.该组织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8.下列结构中,不是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胚.B.胚乳C.子叶D.种皮

9.一般来说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可以排出细胞外,这是受细胞的哪一结构控制的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

10.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1、水稻生长的后期,为防止灌溉后倒伏,应多施:

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

12.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B、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C、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D、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

13.下列食物中,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A、葡萄B、葵花子C、大豆D、板栗

14.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

A、韧皮部B、木质部C、筛管D、导管

15.对于绿色开花植物繁殖后代来说,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A.花托和萼片B.花瓣和花托C.雌蕊和雄蕊D.萼片和花瓣

16.下列绿色植物中,食用部分属于根的是:

A、莲藕B、胡萝卜C、马铃薯D、姜

17.“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是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

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看,分别发育成“麻屋子”“红帐子”的是()

A.子房壁和珠被B.珠被和受精卵C.子房壁和胚珠D.胚珠和受精卵

18、南瓜的花有两种,一种能结果实,另一种不能结果实,其原因可能是

A.不能结实的花,是因为花发育不全B.同一朵花中的雌蕊和雄蕊不能授粉

C.不结实的花,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D.雌花和雄花只有经过传粉、受精才能结实

19、玉米种子中胚乳的作用是:

A、保护胚  B、贮存营养 

C、发育成幼苗D、转运营养物质

20、秋收后,农民常将玉米棒子吊在房檐下面,这样做的意义是:

A、防止种子受潮霉烂  B、保持种子内水

C、防止种皮脱落          D、避免日晒种子

21.银杏是我市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它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

A.芽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根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下列哪种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3.如图所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取自小麦种子的

A.胚乳  B.子叶  

C.胚轴 D.胚

2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A.筛管B.导管C.保护组织D.形成层

26、木本植物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

27、大豆种子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简答题:

(每空1分,共20分)

28.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

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的原因。

2.右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

在A、B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完整的大豆种子,并分别编号。

将A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恒温箱中,B烧杯放人4℃的冰箱中,数天后观察。

(1)2号种子与1号种子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2号种子与3号种子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号种子与5号种子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在6颗种子中,你认为____________号种子能够萌发。

如果该种子也没有萌发,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光合作用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叶中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是叶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韭黄的生产原理是什么?

得不到光照,叶绿素无法形成)

叶片的结构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

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的变化。

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的变化。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物的类型

进行的细胞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进行的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进行的条件

有光

有光无光均可

反应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

反应的产物

物质的变化

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将有机无分解成无机物

公式

能量的变化

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生命活动能

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1)选一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不透光的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A、B、C三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

2)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经热水浴脱色。

3)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4)将漂洗过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某溶液是____________。

(2)在B、C三个圆片中,变蓝的是_________,不变蓝的是_____。

(5)C叶圆片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温度、氧气浓度、水分。

人们通过调节温室中的_温度_、_光照_、水分和_二氧化碳_的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提高。

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供给和降低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新疆哈密瓜甜及北方地区的苹果甜是因为白天光照强,温度高有机物积累多,晚上温度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如何贮存种子?

晒干,降温,减氧

1.“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实验前,要先将实验用植物---天竺葵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昼夜,目的是()

A.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B.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

C.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D.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贮存到叶肉细胞中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只在种子里B.只在叶片内C.只在根系中D.在植物体的各个活细胞中

4.植物体在白天()

A.只进行光合作用B.只进行呼吸作用

C.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5.取甲、乙两个瓶子,甲瓶中装有绿色植物和点燃的蜡烛;

乙瓶中只有燃烧的蜡烛,密闭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A.甲瓶中的蜡烛熄灭B.甲、乙两瓶中的蜡烛都熄灭

C.乙瓶中的蜡烛熄灭D.甲、乙两瓶中的蜡烛都不熄灭

6.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A.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营养和食物来源B.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二氧化碳来源

C.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来源D.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来源

7、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其目的是利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9、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中,漏斗上方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

10.下列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图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③中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盖住,使之与未遮盖的部分形成实验,由此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

⑵滴加碘液后,图①中的A处将会变成色。

⑶由该实验可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11、分别把一段绿色枝条按下图装置放在甲、乙两个玻璃罩内。

在甲玻璃罩内放清水,乙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

把它们在黑暗处放一天,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

分别剪下一片绿叶,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

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滴上碘液。

 

(1)叶片_____经过酒精溶解叶绿素、冲洗、碘液显色,能够变成蓝色的是,这说明该叶片中含有物质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