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84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班幼儿如厕环节中的问题及指导策略Word文件下载.docx

“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园这个生活环境中,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应幼儿的基本卫生习惯。

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与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在活动环节中,幼儿需要的是教师的细心、耐心与爱心。

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身体状态与活动环境等。

(-)研究问题

1.研究小班幼儿如厕习惯的特点及原因。

2.教师对小班幼儿如厕习惯的重视程度及指导策略。

(-)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班幼儿及小班幼儿教师。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访谈幼儿园老师,面对幼儿如厕问题一般如何处理?

采用什么方式?

有哪些应对的策略?

观察法,通过观察来记录小班幼儿的如厕习惯,以及幼儿教师是怎么看待、解决幼儿如厕问题的。

(四) 研究工具

1. 用手机录下视频进行观察或当场记录。

2. 与幼儿园教师面对面的访谈、录音、记录等。

(五) 数据资料的分析收集过程及结果

1.观察法收集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班幼儿如厕习惯的特点,以及教师对待幼儿如厕的态度和指导策略,笔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记录。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笔者发现幼儿如厕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有幼儿自己不会脱裤子、“忘记”上厕所、不喜欢洗手等。

这是大多数的幼儿都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些幼儿会有一些特别的如厕问题,比如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要上厕所的意愿、故意把小便尿在小便池外、别的小朋友在上厕所时把他们推倒等。

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教师是不在现场的,他们都在厕所外面准备接下来的活动课程。

教师在解决幼儿如厕问题时主要做的是在问题发生后对幼儿进行批评,或者在课前课后重复上厕所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访谈法收集与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小班幼儿教师们是如何看待幼儿的如厕习惯的,以及解决策略,笔者设计了这次的访谈提纲通过这次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在小班这个年龄段中,有如厕问题很正常的,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

教师在解决幼儿如厕问题时,首先看中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在幼儿上厕所之前要提醒幼儿上厕所的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幼儿分组去厕所小便,这样能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安全。

在安全的基础上再对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如厕习惯进行指导。

比如,不能把小便故意尿在小便池外、小便后要把小便池冲干净、小便后要洗手等。

对于有一些想上厕所但又不说的小朋友,因为幼儿本身就有点反应迟钝,可能老师说去上厕所但是他们还有反应过来。

需要老师叫他的名字或者走到他面前重复着对他说“xx去上厕所吧!

”,等到幼儿有所回应,他才会起身去上厕所。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来包容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问题,时间久了他就会慢慢适应,甚至可以和其他幼儿一起听一遍就能主动去上厕所。

二、研究发现

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早期对幼儿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从小培养幼儿的如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会脱裤子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缺少耐心。

幼儿在家里如厕时脱裤子有点慢,他们经常直接帮幼儿脱了。

或者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幼儿,他们的自理能力就更差了。

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宠爱,会夸张到包办幼儿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这种教育方式会为幼儿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体现在幼儿园生活中就是孩子每次去上厕所都不会主动去脱裤子,要等着老师帮忙脱。

(-)“忘记”上厕所

很多情况下,每次老师提醒幼儿去小便洗手,小朋友们就会一窝蜂地跑到厕所,但是很多幼儿到了厕所后就东摸摸西摸摸,慢慢地就忘记自己是来干吗的了。

而教师一般都是偶尔过来看一下,不会全程都盯着幼儿上厕所,所以有些幼儿就在厕所逛了一圈就又出去了,完全忘记自己是来上厕所的了。

(三) 不喜欢洗手

笔者实习的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不想洗手。

虽然老师每天都会提醒小便后要洗手,但是小朋友们为了不洗手就会说自己没有小便。

然后就一直憋着,有的会难受得哭,有的会直接尿在裤子上,这不仅将对幼儿的生理产生影响,更会间接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四) 小便完不喜欢冲厕所

在实习期间,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幼儿园每个教室都有五个小便池,但是小朋友们都在两个小便池前排队,笔者上前问他们怎么不去其他三个地方小便呢?

他们说那边脏脏。

一看,还真是。

空着的三个小便池里有没有冲掉的小便,大概是之前有小朋友上过厕所没有冲掉。

对于这个现象笔者在后面有深入观察,才知道原来是有些小朋友不冲小便池就离开了。

导致其他小朋友都堆在一起排队,这样会使有些尿很急的小朋友直接尿在裤子上。

(五) 频繁上厕所

在午睡的时候有些幼儿不想睡觉就会一直吵着要去上厕所,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想小便,就是去厕所玩了。

三、研究分析与讨论

习惯在于养成,幼儿如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幼儿如厕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父母长辈的教育影响

年轻的父母经常会因为工作太忙就失去对孩子的耐心,当孩子在尝试自己去如厕的时候,有些父母就会觉得孩子的动作太慢而马上上前帮他去完成脱裤子,穿裤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这会让幼儿觉得反正有人会帮我做好一切就不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还有些父母会因为工作太忙而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烦躁的心理,经常会对幼儿失去耐心,对着他们大声斥责。

这会对幼儿产生心理阴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幼儿经常尿裤子。

2. 老师教育方式的影响

首先作为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自理能力还不成熟的小朋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包容他们。

不仅要关注幼儿如厕习惯的发展情况,还要注意幼儿在如厕时的安全问题。

很多教师往往很容易忽视安全的问题,在如厕环节中他们把重点都放在幼儿如厕习惯的培养上了。

3. 幼儿园如厕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的好坏对幼儿如厕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厕所里的环境设施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比如说:

冲水的开关太高,幼儿不能及时冲干净小便池;

厕所的洗手池里的水太冷导致幼儿有点排斥上厕所;

厕所地面的水没有拖干,导致幼儿摔倒会使幼儿对厕所产生恐惧。

(二)小班幼儿如厕问题的指导策略

1.幼儿角度

很多幼儿由于各种原因不喜欢上厕所,有些是因为不喜欢洗手、有些是不喜欢自己脱裤子和穿裤子、有些是排斥厕所环境等。

对于幼儿不喜欢洗手这个原因,笔者在实习期间认真观察过,有些是因为不想挽袖子,但大多是的都是因为水太冷了。

有一个孩子跑进厕所,在厕所走了一圈又跑了出去。

老师问他,你去厕所干嘛呀?

他说上厕所。

老师又问,那你怎么又不上了呢?

他说,好冷!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让很多幼儿都不想上厕所了。

因为他们记得老师说过上完厕所就要洗手,所以他们就觉得不上厕所就不用洗手了。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向幼儿园反应一下幼儿的情况,让幼儿园把厕所的水都引用温水,这个问题就马上解决了。

2.教师角度

教师在幼儿园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因为可能你不经意间的一个错误言行,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笔者在实习期间,观察到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说要去上厕所,老师也不加追问就同意幼儿的要求,据笔者观察到的幼儿在十分钟内去了三次厕所,老师在最后就批评幼儿不听话不睡觉一直去厕所,但是幼儿一直说自己真的有小便,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O其实笔者觉得老师大可以在幼儿多次要求小便时跟着幼儿去厕所看一看幼儿是否真的有小便,如果有可以告诉家长幼儿频繁上厕所的症状,如果没有就可以当面和幼儿沟通,这样可能更有效果。

教师对幼儿的安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比如孩子在如厕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老师在场,观察孩子的如厕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很多时候孩子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时候会做出一些打人推人的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幼儿摔倒受伤或者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引起大人之间的矛盾。

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只要有一个老师在场指导就可以把问题减到最小。

3.家园合作

利用多媒体网络将幼儿在幼儿园的如厕情况及时的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现阶段的状态。

不仅可以让家长安心,也可以减少老师的负担,家长如果己经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如厕情况就不会在放学的时候一直围着老师询问了。

可以不定期的召开有关幼儿如厕为主题的家长会,让家长自由的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听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一些存在保留意见的观点进行建议。

通过家园合作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环境,也可以加强对老师的信任。

培养幼儿良好如厕习惯,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幼儿在尝试自己脱裤子进行如厕时,家长要在旁边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就感;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在早期,父母要做好示范,明确区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比如男性幼儿,父亲就要做好示范作用,并且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

家长也可以学习幼儿园,在家中设置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去如厕,不要用强制性的口吻来命令幼儿。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小班幼儿的如厕习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面对小班幼儿的如厕问题时,应该先了解幼儿平时的如厕习惯,分析幼儿出现如厕问题的原因。

从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水平,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小班幼儿的如厕问题。

教师也要积极推进家园合作,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可以让家长放心,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顾英.细谈小班幼儿如厕管理[J].山东教育,2013(12):

51.

[2] 田丽华.家园同步,使幼儿轻松如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144+147.

[3] 刘红.隔代教育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

),2016(04):

220.

[4] 王美菊.“嘘嘘”乐[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01):

56.

[5] 于书艳.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5):

95.

[6] 张超超.运用生活主题绘本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7] 刘美利.鞍山市小班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调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6.

⑻夏琛琛.谈小班幼儿园的用餐、如厕、睡觉[J].早期教育,1998(07):

33.

[9] 夏春红,刘淑艳,孙晓萌.自闭症儿童如厕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

174+187.

[10] 李淑芬.盲生如厕定向行走能力的个案研究[J].学园,2015(01):

163-164.[14]吴丹凤,熊晓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

[J]・山东教育,2000(15)

附录:

幼儿如厕情况的访谈记录

访谈对象:

某幼儿园老师

1.您可以简单说一说本班幼儿在如厕环节中存在哪些问题吗?

教师:

小班幼儿在如厕环节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幼儿自己不会脱裤子、“忘记”上厕所、不喜欢上厕所等等,这是大多数幼儿存在的问题。

也存在个别问题,比如有些幼儿会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要上厕所的意思。

2.对于幼儿如厕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您的指导策略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在幼儿上厕所之前提醒幼儿上厕所的注意事项,组织幼儿分组去厕所小便。

然后在安全的基础上再对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如厕习惯进行指导。

比如,不能把小便故意尿在小便池外、小便后要把小便池冲干净、小便后要洗手等。

在这种时候老师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随便对幼儿发脾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