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868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这一层是写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入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品析:

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踌躇满志的形象。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这几句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

指银河。

这四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这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直抒胸臆之笔,意思是“庆幸得很啊,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能远征到此,“临”碣石山,且有闲情逸致“以观沧海”,非胜利者莫能为之也。

5.本诗小结。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渺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四、拓展延伸

(1)曹操的历史评价

◆陈寿: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钟嵘: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许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对比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沧海桑田,当时光进入20世纪50年代,又一位雄才大略的伟人想起了始皇帝的碑碣。

毛泽东领导他的队伍刚刚推翻了旧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红色政权,又把美帝国主义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自然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于是始皇帝碣石畔的北戴河之滨响起了壮怀激烈的吟诵。

始皇帝的碑碣所承载的滔天气概激发了诗人内心里澎湃着的壮志激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朗读节奏。

2.解题,弄明白题目的意思。

3.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

【明确】

1.本诗的朗读节奏如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

听到,听说。

左迁:

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

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题目意思: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3.本诗共四句,每句意思大致如下: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小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

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

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

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

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

痛苦,痛惜,悲痛。

3.第二句叙述了什么事?

“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穷山恶水,道路险阻。

直叙被贬之事。

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

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4.第三、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助想象,将月人格化,抒发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同情。

5.概括全诗的主旨。

作者以想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之情。

三、研读诗歌——品味赏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闻道龙标过五溪”,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瑟,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彰显出李白丰富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诗人把自己的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托它向老朋友遥致思念、担忧之情。

四、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请说出有关月的诗句。

【明确】示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次北固山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本诗共四联,每联意思大致如下:

旅途通向青山之外,船行在绿水之间。

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风,一桅白帆高悬。

残夜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已露出一丝春暖。

思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洛阳?

只有寄希望于北归的大雁。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旅途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仍在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替他传递家书。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工丽跳脱,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青山”即题中的北固山。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寓情于景。

写在“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宏阔大。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即景生情,对仗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生活的哲理。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为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见雁思亲,以怀乡之情结束全诗,与首联呼应。

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示例:

“海日”一联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面前。

2.比较赏析:

下面的两句古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区别?

为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第一句是低沉、缠绵的,而第二句并不低沉。

因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

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不正是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天净沙·

秋思》

一、初读诗歌——梳理词意

1.明确体裁。

2.有感情地朗读本小令,注意对语气、语速、语调及节奏的把握。

3.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小令。

1.关于“曲”:

曲是继诗、词后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2.本小令的朗读节奏如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本小令意思大致如下: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1.小令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用词上有何特点?

小令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三句诗用了九个名词,两字一词,一词一景。

各个事物名词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事物又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还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深秋的暮色中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深秋晚景图,在简约中更见深细。

2.这首小令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②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写作手法。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漂泊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③运用了大量的名词。

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1.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是一个沧桑悲凉的画面,大有人生迟暮之感。

一枯藤一老树一昏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黯然伤怀的心境。

一枯,暗射人生的干枯;

一老,暗射人生之沧桑;

一昏,暗射仕途之昏昏然,郁郁不得志。

2.小桥流水人家。

次句“小桥流水人家”表面看似在行进中换了一个场景,实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小桥一流水一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此句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终此一生而不可得。

3.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渺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地行走。

“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

“古道”“西风”两词更暗合一“瘦”字。

古道,路途之悲凉;

西风,路途之孤单。

此句是写路途,更是写人生。

写出了作者思归之心,但一“瘦”字却也写出了不知人生之路在何方的愁苦。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地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这首小令由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地拼合连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悲秋画面,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

表面看本小令并无华丽美妙之处,然而,正是作者看似不经意地整合名词,写出了这千古名篇。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

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

【示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