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896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

划分半球

20°

W~0°

~160°

E为东半球,160°

E~180°

~20°

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0°

和180°

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

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60°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

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

34′是温带、寒带界线

[点睛] ①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即以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从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②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0°

经线除外)。

三、地图的关键要素

1.比例尺

(1)表现形式

典例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

1∶500000

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2)主要作用

①反映图示范围大小:

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反之则越大。

②反映图示内容详略: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则越简略。

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部位

地形

等高线图中的表现特点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注记)

B

山谷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

C

山脊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均用“

”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2.地形剖面图

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

经纬网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用图,对其进行判读应用可抓住“三定”进行突破:

1.定“方位”

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以下定位流程:

具体分析如下: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两点的定位方法

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现为直线形式,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A、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

(2)极地投影图上两点的定位方法

此类图中,纬线表现为圆弧线,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直线,此类图中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如图所示,对A、C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流程如下:

(3)不在同一经纬网上两点的定位方法

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

如下图:

甲地(55°

N,25°

W),乙地(25°

S,65°

E),甲在乙地的西北方。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确定经线长度: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经线弧长度约为111千米。

因此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确定纬线长度: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相差一个经度的纬线弧长度约是111·

cosφ千米。

3.定“范围”

(1)纬度相同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1.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方法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

N,20°

W)与B(40°

S,20°

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同,如A(40°

W)与C(40°

N,160°

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

W)与D(40°

S,160°

E)。

2.球面上任意两点最短航线的判断方法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1)若两点经度差等于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点位于不同半球,需先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

若两点经度差不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如右图所示,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①同在一个半球时(南半球或北半球),先向靠近所在半球极点方向偏,再向远离极点方向偏,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的方向不变。

例如图中由P到Q的最短航线为: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同理由P′到Q′的最短航线为: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②位于不同半球时需判断哪一段为劣弧段。

3.同一经线圈上两点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出两点之间的劣弧段,然后求出两点纬度差,最后根据1个纬度相差111千米计算即可,如右图:

AB两点的最短距离是

,CD两点的最短距离是

,AC两点的最短距离是

,然后再求

=80°

=100°

,最后弧度数乘以111千米,即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

1.若两点之间经度不同、纬度不同,但有的度数相差不大,如何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提示:

计算时需要进行模糊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地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温馨提示:

如果有时间请以2009年宁夏卷第4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2.如何根据两地的经度数确定东西方向?

都是东经度,经度大的在东边;

如果都是西经度,经度大的在西边。

如果分别在东、西经度,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度的在东边;

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度的在西边。

3.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北极星判断两点的纬度范围或南北方向?

看到北极星的地点一定在北半球;

看到北极星高度大的地点纬度大于看到北极星高度小的地点的纬度,位置靠北。

如果有时间请以2013年天津卷第8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1.经纬网中方位、距离的判断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

22′24″N,76°

22′40″E),乙(80°

25′01″N,77°

06′58″E)。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1)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D.1020千米

C.1220千米D.1420千米

(2)甲在乙地的(  )

A.西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东南方

(3)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  )

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

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

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D.都看不到北极星

解析:

(1)题,两地点经度相差很小,可模糊定在同一经线上。

两地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为111km。

(2)题,甲、乙两地同在北纬度,甲纬度小,在乙地南方;

甲、乙两地同在东经度,甲地度数小,在乙地西方。

综合判断甲在乙地的西南方。

第(3)题,经度大致相同,同一时间北极星出现的方位大致相同;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答案:

(1)C 

(2)B (3)C

2.航线最短距离

(2014·

温州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

(1)~

(2)题。

(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S1=0.5S2B.S1=S2

C.S1=1.5S2D.S1=2S2

(2)若一架飞机从B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C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1)从图中可知A、B两点同位于60°

N纬线上,且两地经度相差180°

,位于同一经纬圈上,因此两地最短距离应为经过北极点的大圆,两地相差60个纬度,距离S1为6660km;

A、D两点同位于135°

W经线上,两地跨60个纬度,距离S2应为6660km,由此可知S1=S2,故选B。

(2)从图中可知B、C两点都位于60°

N纬线上,且B、C之间相差90个经度,故两地最短的航线方向应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1)B 

(2)B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高频点)

正确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充分利用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特点提取多种信息,可以有效地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1.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

(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

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

H大+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H顶<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

H底≤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

H底≤100米。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米<

H<

(n+1)d米。

②例证: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400米。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

H相)/100m。

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水库建设

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依据坝高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

②地质条件好;

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a.选线要求:

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地质环境稳定的线路。

b.注意事项:

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

②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它的绘制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点。

(1)定线

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AB线。

(2)找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剖面线与山顶或山谷的交点,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如图所示1~15个点。

(3)取尺

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如图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

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0米、250米、750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MN)引出的垂线。

(5)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如图所示中的点1′~15′。

(6)点点相连

用平滑曲线从点1′一直连到点15′,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7)注意点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等高线地形图中是否通视的判断方法

1.凹形坡可通视,凸形坡不可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2.两点之间有山脊或高地不可通视,两点间是谷地或低地可通视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

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如下面等高线图,AB两点、CD两点之间为山谷,它们可通视;

BC两点之间为山脊,两点不通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若考虑水源条件,居民点应如何选址?

可以选择河谷地带,地势稍高的位置。

既便于取水,又可以避免洪水侵袭。

如果有时间请以2013年天津卷第3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2.如何根据区域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地形类型?

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凸出,表示该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地形为山岭;

反之,为山谷;

如果等温线变化不大或相同,表示地形平坦。

[温馨提示:

如果有时间请以2013年安徽卷第31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3.黄土高原地区林木密集区最可能位于什么位置?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地区,林木生长茂盛,山谷地区水分条件最好,因此应位于山谷地带。

如果有时间请以2013年四川卷第7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梯田应选择在什么部位?

梯田修建有哪些生态效益,如何修建效果最佳?

要选坡度相对较缓(一般应在25度以下)、土质较好、距村庄较近、靠近水源的地方修建梯田。

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治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可以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质量等级,增产增收。

反坡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如下图。

如果有时间请以2013年江苏卷第11~12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3.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读某段高速公路沿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m),回答问题。

(1)图示高速公路段大致呈什么走向?

长度大约是多少?

(2)陈琳站在①处山顶能看到自己家吗?

为什么?

(3)分析图中村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4)图示筑路工程开辟出来的陡崖最高处海拔H大约是多少?

(1)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图中高速公路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

根据比例尺可大致求出其长度约为2100米左右。

(2)从①处山顶到陈琳家之间是凸形坡,故在①处山顶看不到陈琳家。

(3)从水源、地形等条件分析。

(4)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筑路工程开辟出来的陡崖最高处在高速公路的东侧,其最大高度在920~940米之间。

(1)西北—东南走向。

 长度大约2100米。

(2)看不见。

因为①处山顶和陈琳家之间的山坡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为凸形坡,阻挡了①处和陈琳家之间的视野。

(3)村落西侧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可能发育河流,水源较丰富;

该处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开阔。

(4)920m≤H<

940m。

4.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

(2014·

淮阴月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

(2)题。

(1)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m,最小值为100m,等高距为100m,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高度分别为(  )

A.100m、300mB.200m、400m

C.100m、400mD.200m、300m

(2)图中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1条B.2条

C.3条D.4条

(1)题,根据题干,可知②地等高线数值为300米,因为河流所在位置地势较两侧低,则河流两侧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同,可以推断①处等高线数值为100米。

(2)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③⑤处地势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河流画法出现错误。

(1)A 

(2)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判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信息获取]

1.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反映出等高距及图示区域的海拔状况。

图中标明了两条等高线的数值,由此可知等高距为5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为80米,最低的等高线为25米。

2.等高线的分布变化和弯曲可以反映出地势的高低变化,从而确定河流的流向是由①流向④,按照方向的规定,可以确定该河段的流向大约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3.地形起伏对聚落分布影响较大,图中的聚落分布在海拔35米到40米的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区,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地形平坦。

4.等高线分布的疏密可以反映坡度大小及地形的起伏状况。

图示区域的西南部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势起伏和缓;

东北部分布较为密集,地势起伏大,坡度变化大。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河段中,③处的等高线密集,故③处的河流流速快。

5.图中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由此可以通过量算来计算图中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判读方法►————————————————————

1.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数值大,地势高;

数值小,地势低。

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

2.判断河流流向

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3.判读地貌类型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4.判读地形部位

地形特征

等高线图

判断方法

山峰山丘

四周低中部高

数值内高外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

盆地洼地

四周高中部低

数值内低外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值处;

脊线高于两侧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值处;

谷线低于两侧

位于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位于两山峰之间

近于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重合;

根据陡崖符号

5.判断坡度的大小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C>

A>

D>

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坡的类型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

等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