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919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BD

【例题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2000年)

A、不满十周岁的丫丫自己决定将压岁钱5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

B、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为其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

C、甲公司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款1000元而代理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了10吨劣质煤

D、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

【答案】ACD

(1)选项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情况下无效,本题不属于“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或者“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

(2)选项B:

李某只有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才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3)选项C: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4)选项D:

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1)选项AD:

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选项C:

所附条件尚未成就,民事行为尚未生效,谈不上无效。

【例题6】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

B、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C、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D、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答案】BCD

【解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例题7】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

A、因乘人之危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B、因乘人之危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C、因胁迫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答案】CD

(1)选项AB:

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3)选项D: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不论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合同。

【例题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关于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联系和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3年)

A、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B、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都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C、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效力与无效民事行为一样,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D、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法律后果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由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属于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时无效;

如果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则具有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的法律后果。

【例题9】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

B、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

C、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

D、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没有时间限制

【答案】ABC

【例题10】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依撤销权人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无须相对人同意

B、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

C、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D、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得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答案】ABCD

 

【例题11】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代理的是()。

A、行纪行为

B、居间行为

C、代人保管物品

D、寄售

由于“行纪”、“寄售”并非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不属于代理;

由于“居间行为”不能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不属于代理;

由于“代人保管物品”不涉及第三人,因此不属于代理。

【例题1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应当由()。

A、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负责任

B、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不负责任

C、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先由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无法承担责任的,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答案】C

【例题13】下列代理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

A、超越代理权进行代理

B、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C、没有代理权而进行代理

D、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行为

【解析】选项AC属于无权代理。

【例题14】2009年7月5日,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价格不得低于8000元。

乙的好友丙欲以6000元的价格购买。

乙遂对丙说:

“大家都是好朋友,甲说最低要8000元,但我想6000元卖给你,他肯定也会同意的。

”乙遂以甲的名义以6000元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买卖行为无效

B、乙是无权代理行为

C、乙可以撤销该行为

D、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1)选项ABD:

在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情况下,该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在本题中,丙属于恶意相对人,丙不能撤销该合同。

【例题15】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

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有追认权

B、丙有催告权

C、乙有撤销权

D、构成表见代理

【答案】AB

行为人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表示同意的,由被代理人承担合同责任;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丙而非乙)有撤销的权利;

丙不是在“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不构成表见代理。

【例题16】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

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账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

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

A、甲公司应当付款

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答案】A

【解析】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例题17】甲公司委托业务员张某到某地采购一批等离子电视机,张某到该地后意外发现当地乙公司的液晶电视机很畅销,就用盖有甲公司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与乙公司签订了购买200台液晶电视机的合同,并约定货到付款。

货到后,甲公司拒绝付款。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8年)

A、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B、甲公司应接受货物并向乙公司付款

C、张某无权代理签订购买液晶电视机合同

D、若甲公司因该液晶电视机买卖合同受到损失,有权向张某追偿

【解析】本题考点为表见代理。

根据规定,无权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在本题中,被代理人甲公司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交给张某,张某以该文件使第三人乙公司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签订买卖合同,构成表见代理,被代理人甲公司应接受货物并向乙公司付款。

【例题18】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争议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是()。

A、国际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B、贷款担保合同争议

C、因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引起的争议

D、因运输的商品丢失或损毁引起的争议

适用4年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寄存的”商品丢失为1年,“运输的”商品丢失为2年。

【例题19】甲于2007年3月20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处保管。

3月22日,该包裹被盗。

3月27日,甲取包裹时得知包裹被盗。

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

A、2009年3月27日B、2009年3月22日

C、2008年3月27日D、2008年3月22日

【解析】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本题中,诉讼时效期间为2007年3月28日-2008年3月27日。

【例题20】1988年2月8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

经过长时间的访查,赵某于2007年10月31日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钱某。

赵某要求钱某赔偿的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

A、1990年2月8日

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

D、2009年10月31日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如果当事人在2007年2月8日之前知道的,应当自“知道”之日起1年内提起诉讼;

(2)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在本题中,当事人自权利侵害“发生”之日起20年的最后几个月才知道,因此,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2008年2月8日。

【例题21】200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1年8月,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2002年)

A、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5日

B、自2001年5月5日至2002年5月25日

C、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5日

D、自2001年5月5日至2003年5月25日

(1)拒付租金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01年5月5日-2002年5月5日);

(2)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2001年11月5日-2002年5月5日)发生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出差遇险),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已消失,则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因此,乙2001年8月出差遇险耽误的20天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

【例题22】公民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乙于2006年1月1日知道甲的权利受到侵害,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对侵权人丙提起诉讼。

2006年5月20日,乙因车祸死亡,直到2006年9月1日才由有关机关为甲指定新的代理人丁。

已知该项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丁应当在()之前对丙提起诉讼。

A、2007年1月1日

B、2007年5月20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7年3月1日

【答案】D

(1)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6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因此,诉讼时效期间于7月1日中止;

(2)9月1日障碍消除,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暂停了2个月,因此诉讼时效期间由原来的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向后顺延2个月,至2007年3月1日。

【例题23】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

【例题24】根据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A、当事人申请仲裁

B、当事人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C、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的承诺

D、双方当事人就债务履行达成和解

(1)选项C: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等承诺或者行为,均属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2)选项D:

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债务履行达成和解,不应看作诉讼时效的中断,而应视为新的法律关系成立,该法律关系受法律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和解协议时,才开始诉讼时效的起算。

第一节

【例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山东省注册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例题】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阳光

  B.房屋

  C.经济决策行为

  D.专利技术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

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

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

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问题]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的窗户,攀摘树木花草等。

一日,当小强在马路边玩耍时,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着镜子。

邻居萧某见状说:

“你有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

”小强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

事后,镜予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某支付了相当的价款。

但随即得知小强乃萧某唆使,便要萧某赔偿。

萧某说,自家小孩调皮惹祸当然由自己负责,以此拒绝赔偿。

•【问题】

•1.小强平时砸坏的东西应由谁赔偿?

为什么?

2.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

第二节

•【例题·

单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的附条件民事行为

•D、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多选题】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

•B、因欺诈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C、因胁迫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D、因乘人之危实施的民事行为

甲、乙企业于2009年4月1日签订一个买卖合同,甲企业4月10日发现自己对合同的标的有重大误解,

4月20日甲企业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4月30日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合同。

根据《民法通则》:

(1)该合同在4月30日被撤销前为___合同

(2)该合同在4月30日被撤销后,自____起无效

(3)如果自____时起超过一年,才请求变更或撤销,

法院不予保护

【判断】甲向乙借钱,乙说:

哪天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给你。

乙表示的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

【判断】可撤销民事行为被依法撤销后,其效力与无效民事行为一样,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第四节

单选题】甲将行李寄存于火车站寄存处,提取时被告知该行李丢失。

甲要求寄存处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为()。

•A、1年B、2年C、3年D、4年

单选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争议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是()。

•A、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B、贷款担保合同争议

•C、因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引起的争议

•D、因运输的商品丢失或损毁引起的争议

•【例题】甲于2007年3月20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处保管。

•A、2009年3月27日B、2009年3月22日

•C、2008年3月27日D、2008年3月22日

【例题·

单选题】2008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8年8月,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

  A自2008年5月5日至2009年5月5日

  B.自2008年5月5日至2009年5月25日

  C.自2008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5日

  D.自2008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25日

单选题】2008年1月1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8年6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A.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

  B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0日

  C.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

  D.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0日

•1988年2月8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

•A、1990年2月8日

•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

•D、2009年10月31日

单选题】2010年4月30日,甲到某商店买衣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件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衣服卖给了甲,甲仔细检查后未发现。

5月6日甲穿该服装上班,单位同事发现该服装存在质量问题。

甲找商店退货,被拒绝。

于是甲于6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

根据《民法通则》,正确的是( )。

• A.甲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B.诉讼时效期间自2010年4月30日开始计算

  C.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止

  D.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断

单选题】2008年4月10日,公民甲因煤气灶爆炸受伤住院,于4月20日出院。

甲在4月21日找到煤气灶厂家索赔,遭到拒绝。

甲若要提起诉讼,应在:

A.2009年4月10日之前

B.2009年4月21日之前

C.2010年4月20日之前

D.2010年4月10日之前

多选题】2008年4月1日,A企业与B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期限为1年。

如A企业在2009年4月1日借款期限届满时不能偿还借款本息,下列情形中,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

A、2009年6月1日B银行对A企业提起诉讼

B、2009年5月10日B银行向A企业提出偿还贷款本息的要求

C、2009年5月16日A企业同意偿还借款

D、2009年6月5日发生重大水灾

•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村民甲、乙二人一向不睦。

2005年3月7日,二人因为琐事发生扭打,乙被打成轻伤花去医药费1227元。

几天后乙去找甲索要医药费,遭到甲的拒绝,甲兄弟众多,乙因惧怕就未再坚持。

不料此后甲经常找碴欺负乙,2005年12月30日,两人再次产生扭打,致使乙右腿骨折,花去医药费2万余元,并卧床3个多月,造成误工损失两千多元。

2006年4月3日,乙向法院起诉,一并要求乙赔偿前次轻伤所花医药费1227元。

请问:

1、乙就2005年12月30日骨折向法院起诉,该请求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限制?

2、甲一并要求乙赔偿前次轻伤所花医药费1227元,该请求权是否超过诉讼时效限制?

第五节

【例题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2、当事人对一审判决在上诉期内未提起上诉,丧失了申请二审的权利,也无权申请再审。

3、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的,都可以在法定的期间内提起上诉。

()

4、下列判决书、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有:

A.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

B.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上诉的。

C.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书

D.一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