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950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

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

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

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

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

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

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

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

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

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

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

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1、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

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注重实效。

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

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七、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

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

九、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区)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是什么?

1、统筹管理的责任。

2、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本县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转移支付的50%不被挪用和截留。

4、确保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

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农村中小学校实行“免杂费”后的公用经费缺口。

5、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十、进诚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哪些政策?

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家庭经济办难的,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十一、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拨考试;

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

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

十二、什么是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一是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二是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三是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步增长。

十三、什么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两为主”政策?

两为主政策最早出现于200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简称“两为主”政策)。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两为主”要“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和其他任务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