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98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目的论视角下的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策略研究Word下载.docx

景点标识语;

目的论;

翻译策略一、引言

标识语(PublicSigns)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用来向大众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专家学者纷纷撰稿探讨标识语的翻译,以期改善城市标识语的错译、劣译现状,构建文明、洁净、便捷的国际交流平台。

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6年9月,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指出,要加快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事业。

但是,在合肥市各景点的标识语翻译错误却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漏洞百出。

希望通过本项目的调查和研究,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目前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的现状,为美化合肥的“对外名片”、净化外语语言环境以及提升合肥市旅游形象做出贡献。

(一)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质

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

(HansJ.Vermeer)和赖斯(KatharinaReiss)创立。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原文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为适应新交际环境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參照系应是译文在目标与交际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

国内最早的评介文章是1987年桂乾元的《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

进入21世纪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功能派翻译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中。

如张文娟的《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2004)、李玉香的《从功能目的论看商标词的翻译》(2006)、简磊的《翻译报告:

从目的论视角看颐和园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2014)等。

黄有义指出:

“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与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丁衡祁提出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标识语英译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要求

1.目的原则(Skoposrule)

目的论以目的为总原则,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

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不再看它对原文的等值度,而是看它是否在译语情景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译者首先要确定译文的目标受众,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心理特征、文化心理、语言习惯、审美情趣等,掌握他们对译文的期待心理和交际需求。

只有先明确译文目的,译者才能够确定合适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2.连贯原则(Coherencerule)

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篇内连贯的要求,是针对译文语篇内部及其译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言。

目的论强调翻译以目的为总原则,同时译文要让受众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译语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任何一篇文章中的词语或者句子的意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语篇的意义密切相关的,因此,译者应当熟悉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衔接上及其意义连贯上的特点。

3.忠实原则(Fidelityrule)

忠实原则是指译文与原文之间应符合篇际连贯的要求,是针对译文语篇与原文语篇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的原则。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比较。

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到了另一种文化却需要用大量的篇幅加以解释,王佐良先生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视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

如果译者对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不高,可能使译文不符合译语的文化规范,而不被受众接受;

或者不能完整传达原文信息,造成译文信息缺失,最终无法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不到交际目的。

二、合肥市景点标识语翻译存在问题和分析

(一)拼写和语法错误

旅游景点的标识语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具有指向功能和劝导功能,其使用对象是以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旅游、商务、休闲人员等。

标识语的交际目的突出,迎合的是国际公民及国际旅游者对不同民族文化深入体验、学习、接纳和融合的需求。

恰当而得体的标识语翻译就是中外文化衔接的对接点,也是文化交流的交汇点。

然而,在合肥主要景点中,标识语译文的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漏洞百出。

例如,合肥某公园的某标识语将“儿童活动场所”译为“Childrenactirityspace”,属于明显的拼写错误;

而将“樟林雅径”译为“presentZhanglindiameter”,则是拼音与单词混用,选词混乱,毫无意义,更起不到信息传递和指示的作用。

(二)译法不统一

在不同地方甚至同一景点,同一名词译法不同,以方位为例,在方位词“南”的翻译上,有以下几种译法:

Nan,S.,S,(S).,s.,south。

翻译方式不仅写法各异,而且在译名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有的翻译成southofxxx,有的翻译为xxxsouth。

(三)中国式英语表达比较多,翻译表述不清、不易理解

在合肥景点翻译中,中国式英语表达比较多,有些翻译让人很难理解。

如“welcome”的用法,合肥某公园的入口处印有如下翻译:

“XXXparkWELCOMESyou(×

×

公园欢迎您)”,给动词加上了三单形式,还带了宾语,完全误解了译语的使用环境,造成了蹩脚的翻译。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信息,应站在读者的角度,使用符合外国友人文化传统以及认知的方式进行翻译,否则无法被读者理解的译文,就失去了用译文传递信息及沟通的功能。

三、基于目的论的翻译对策

(一)建立市域景点标识翻译标准规范,形成统一翻译标准

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合肥景点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文化定位和发展定位,因此在著名的湖泊、景点、方位等的翻译上要实现翻译的标准化、统一化,建立翻译标准库,着力建立翻译标准规范。

通过建立翻译标准库,在翻译地名等就可以依据标准库实现翻译,避免出现翻译不统一的情况。

同时,统一语法规范,如有的地方采用中文式翻译xxxroad,有的地方翻译为roadofxxx,通过建立统一的语法翻译标准,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二)统一筹划景点标识翻译的空间和方位布局

建立总体规范景点标识翻译的空间和方位布局,通过对合肥市市级的景点标识进行空间上、方位上的统一布局,对穿越多个区的河流、景点、建筑等进行统一规划,从各个方位进行景点标识翻译的布局,可实现区域标识的系统化宣传和介绍。

(三)传达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精神

在目的论的理论指导下,坚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合肥城市景点标识语翻译尤其是在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翻译的成功或失败典型译例,对误译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

同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对比研究、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游客群体对这些标识语翻译所传达的文化内涵的认可度、满意度的原因及启示,以符合游客群体的需要、期盼及目标语市场的文化特征为目标,修改归纳景点标识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景点标识翻译查询和管理系统

建立景点标识翻译查询系统,基于上述的标准库,建立“WEB+知识库+规则库”的景点标识查询系统,实现对已有景点翻译的存储,对于新景点的翻译,系统可基于知识库和规则库给出系统推荐的翻译,并有利于合肥市景点的规范化管理。

四、总结

旅游景点的标识语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具有指向功能和劝导功能。

其使用对象是以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旅游、商务、休闲人员等,迎合不同民族文化深入体验、学习、接纳和融合的需求。

恰当而得体的标识语翻译就是中外文化衔接的对接点,也是文化交流的交汇点。

旅游景点的标识语的翻译不仅仅属于翻译这个学科或译者,也是社会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一隅,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提升景点翻译的规范化,并有利于政府统一管理,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Textbookof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

[2]吴长青.目的论指导下的标识语英译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

113-114.

[3]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13-15.

[4]张丽.德国功能主义及交际翻译关照下的中英公共标识语错误分析及相应策略[D].汕头:

汕头大学,2010.

[5]成天娥.翻译批评视阈的城市标识语英译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2010,40(5):

171-172.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27(6):

42-46.

[7]黄有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25

(6):

27-28.

[8]李增根.二十年来的国内公示语英译研究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2013,19

(2):

237-242.

[9]刘力,刁宗广,张涛.合肥旅游形象分析与评价[J].合肥学院学报,2007,24

(1):

34-38.

[10]梅榕.旅游从业者对合肥旅游形象的认知[D].合肥:

安徽大學,2014.

[11]任静生,王文玲,俞晓平.合肥市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6):

94-97.

[12]盛湘君.旅游景区标识语英译问题的实例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

(1):

104-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