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998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满分必刷题06推断20题文档格式.docx

【答案】

(1)催化

(2)H2O2C

(3)C+O2

CO2CO2+H2O=H2CO3

【解析】其中B、E为黑色固体,D、F为常见气体,B反应前后无变化,因此是催化剂.因此可以推断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因D是气体,故D为氧气,C即是水;

E是黑色固体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气体F,因此E是碳,F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H,因此H是碳酸;

因此:

(1)B是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

(2)A是过氧化氢,E是碳,化学式分别为:

H2O2、C;

(3)E+D反应是碳和氧气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

CO2;

F+C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3.已知铜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会生绣,铜锈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化学式[Cu2(OH)2CO3],加热时铜绿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并写出化学式:

B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G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H:

________________。

C→F:

_________________。

(1)CuOO2H2Cu

(2)CO2+Ca(OH)2==CaCO3↓+H2OC+CO2

2CO

【解析】根据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和E,所以A为水,所以D、E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B和E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G,氢气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铜和水,所以G为铜,B为氧化铜,那么E就是氢气,所以D为氧气;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黑色单质X反应生成气体F,气体F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铜和二氧化碳,所以F是一氧化碳,X就是木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推导正确。

(1)B是氧化铜,化学式为:

CuO;

D为氧气,化学式为:

O2;

E为氢气,化学式为:

H2;

G是铜,化学式为:

Cu;

(2)C→H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4.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

F为黑色固体,G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

推断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④。

⑤。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SO2

(2)2C+O2

2COC+CO2

2CO2Cu+O2

2CuO2H2O

2H2↑+O2↑

(3)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

故B为氧气,F为黑色固体氧化物可能为氧化铜;

G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G为二氧化硫。

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A与D、E与C可能为过氧化氢、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故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D为过氧化氢、A为水。

(1)G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2)反应②为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O2

2CO;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C+CO2

反应④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Cu+O2

2CuO;

反应⑤为水电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5.如下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中含有两种元素,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C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F可供给呼吸,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Y为单质。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3)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1)Fe3O4

(2)化合反应

(3)Ca(OH)2+2HCl=CaCl2+2H2O

(4)改良酸性士壤(合理即可)

【解析】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说明A、B是酸和碱,碱中至少有三种元素,A是酸,其中含有两种元素,所以A是盐酸,B可能是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钠。

C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C反应的条件是电解,可知C是水。

F可供给呼吸,F是氧气,E是氢气。

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X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是氢氧化钙。

Y为单质且和盐酸反应生成含亚铁的浅绿色溶液,所以Y是铁,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H是四氧化三铁。

(1)H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2)反应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3)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4)物质B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士壤。

6.常温下,A、B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生活中,F可用作补钙剂。

x是氧化物,y是红色金属,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个别产物略去).

(1)推断:

E(写化学式)

(2)由H和石灰水可配制农业上常用的杀虫剂波尔多液,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的原因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反应④结束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的方法是__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反应方程式:

(1)CuO

(2)CuSO4+Fe=FeSO4+Cu

(3)过滤

(4)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

(1)常温下,A、B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y是红色金属,所以y是铜,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E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H是硫酸铜,x是氧化物,水和x反应生成的D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x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F是碳酸钙,G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I是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故答案为CuO。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波尔多液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FeSO4+Cu。

(3)过滤能将难溶性物质和液体进行分离,反应④结束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的方法是过滤。

(4)反应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7.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红色的固体E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1)CuH2SO4、CuSO4CuOFeSO4

(2)Fe+H2SO4=FeSO4+H2↑

(3)置换反应

【解析】A为黑色固体,A是黑色的氧化物,红色E和氧气反应生成A,故A物质是氧化铜,E是铜;

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制得硫酸铜,B能与X反应生成红色的E单质和浅绿色溶液说明X是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物;

故无色气体G是氢气;

B是铁,浅绿色的是硫酸亚铁溶液;

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D和Y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制得铁,且该反应是炼铁的基本原理,故D是氧化铁,Y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

(1)E的化学式为Cu;

X溶液中的溶质是H2SO4和CuSO4;

F溶液显浅绿色,是因为铁与稀硫酸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4。

(2)反应③是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物质G和A分别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后生成铜和水,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该反应置换反应。

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

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

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

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

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

试回答:

(1)写出A、B、G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G___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H2SO4FeBa(OH)2

(2)配制波尔多液

(3)2NaOH+CO2===Na2CO3+H2O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

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SO4,B是Fe,G是Ba(OH)2。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波尔多液;

(3)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9.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是酸溶液,C为黑色粉末,D为钡盐溶液,E俗称纯碱,F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1)在图中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

(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C和足量的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O2

(2)BaCl2+2AgNO3

2AgCl↓+Ba(NO3)2复分解反应

(3)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解析】A是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故A为二氧化碳;

纯碱是碳酸钠,故E是碳酸钠;

C为黑色粉末,且能与B、F反应,则C是铁粉;

D为钡盐溶液,B为酸溶液,B、D能相互转化,则D是氯化钡,B是稀盐酸;

F为盐溶液,能与盐酸、氯化钡溶液、铁粉、碳酸钠反应,则F是硝酸银。

(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CO2。

(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

2AgCl↓+Ba(NO3)2。

(3)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10.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

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F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E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与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O2(2分)

(2)2H2+O2

2H2O(2分)2C+Fe3O4

3Fe+2CO2↑(2分)

CuO+2HCl

CuCl2+2H2O(2分)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题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固态E可用于人工降雨,可知固态E是干冰,则E为CO2,F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F是Fe3O4,D是CuO,A和CuO能反应,且能生成CO2,所以A是HCl,HCl、Fe3O4能生成B,B能和CO2反应,因此B是H2O。

C能和Fe3O4反应,能生成H2O,因此C是H2。

D、E、F都能和H反应,因此H是C,故G是Fe。

(1)E的化学式为:

CO2。

(2)C转化为B,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B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

F与H是碳将四氧化三铁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C+Fe3O4

3Fe+2CO2↑;

A与D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氯化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2H2O。

11.图中A~I表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S、Ca、Mg、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其中A、C、D、F、G、H都由两种元素组成,E是三种元素组成,且A、C是黑色固体,D、F是白色固体,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

I、B是单质;

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

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F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I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C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aO

(2)MgO+H2SO4=MgSO4+H2O

(3)O2+2Cu

2CuO

(4)Fe3O4+4CO

3Fe+4CO2

(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F为常见食品干燥剂,因此F是氧化钙。

(2)D、F是白色固体,氧化镁、氧化钙是白色固体,因此D是氧化镁,E是硫酸,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O+H2SO4=MgSO4+H2O。

(3)I是单质,A、D为不同的氧化物,故I是氧气;

A、C是黑色固体,分别为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其中氧化铜与氧化镁的相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故A为氧化铜,C为四氧化三铁,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O2+2Cu

2CuO。

(4)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3O4+4CO

3Fe+4CO2。

12.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为常见的液态化合物,K是一种紫红色单质。

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①E溶液的颜色为_____,反应I-Ⅲ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编号),化合物Na2DO4中D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

③写出一个由G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

④D与K的混合物7g与足量的E溶液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0.8g,则该混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①蓝色Ⅲ+6

②Fe2O3+3CO

2Fe+3CO2炼铁

③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

CaO+CO2↑④80%

【解析】A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F是氢氧化钙,H为常见的液态化合物,所以H是水,K是一种紫红色单质,所以K是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和E会生成铜,所以D是铁,E可以是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J是硫酸亚铁,所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G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①E可以是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Ⅰ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不属于反应基本类型,Ⅱ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不属于反应基本类型,Ⅲ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Ⅰ~Ⅲ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Ⅲ,化合物Na2DO4中,钠元素是+1,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D的化合价为+6;

②反应Ⅰ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是炼铁;

③由G制取C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或碳酸钙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

CaO+CO2↑;

④设该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x

x=5.6g

所以该混合物中D的质量分数为

×

100%=80%。

13.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

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溶液呈蓝色,G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D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来堆砌物质。

请选择合适的物质盖完房子:

(1)写出C和G的化学式:

C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

(2)从烟囱中出来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写出F→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盖房子”的物质中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一层的下面再挖出一层做地下停车场,若左边的物质是大理石,则右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OHH2SO4

(2)二氧化碳

(3)Na2CO3+Ca(OH)2

CaCO3↓+2NaOH

(4)2NaOH+H2SO4

Na2SO4+2H2O

(5)水或氧化钙

【解析】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溶液呈蓝色,则B铜的盐溶液;

G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G是稀硫酸;

D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则推D为二氧化碳;

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结合图,可推测A为铁、B为硫酸铜溶液、C为氢氧化钠溶液、D为二氧化碳、E为稀盐酸,F为碳酸钠,G是稀硫酸。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和G的化学式分别为:

NaOH、H2SO4。

(2)从烟囱中出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反应F→C,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

CaCO3↓+2NaOH。

(4)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盖房子”的物质中能发生中和反应的为:

2NaOH+H2SO4

Na2SO4+2H2O。

(5)在第一层的下面再挖出一层做地下停车场,若左边的物质是大理石,则右边的物质可能是水或氧化钙。

14.图中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

3.固态E叫做“干冰”;

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

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l)写出化学式:

G  ,B  。

(2)写小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NaHCO3

(2)Fe2O3

(3)2KClO3

2KCl+3O2↑

(4)K2CO3+H2SO4==K2SO4+H2O+CO2↑

【解析】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

3,B是氧化铁,C是氯化钾;

固态E叫做“干冰”,E是二氧化碳;

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A是硫酸,D是碳酸钾,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H是氯酸钾,I是氧气;

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G是碳酸氢钠,M是水,F既能和B、G反应,还能生成E,说明F为氯化氢。

(l)化学式:

G是NaHCO3,B是Fe2O3。

(2)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