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0066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节约资源已经作为基本国策。

作为国家基础能源的煤炭工业,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的建议指出,能源产业,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鼓励煤电联营。

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

因此,要实现煤炭工业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工业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

  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十一”规划建议的说明》和国家有关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方针和政策,及配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写《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使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立足煤炭行业,充分体现煤炭行业特点,大力推动煤炭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煤炭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煤炭工业信息化现状

  煤炭工业信息化工作,自“七五”起步以来,整整走过了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经历了撤销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局;

关闭非法小煤矿,老企业破产,全行业扭亏为盈的全过程。

在四个电子信息发展五年规划的推动下,在各级领导支持,帮助下,广大煤炭行业信息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在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煤炭工业现状

  煤炭工业在经历了1997年至2000年的特殊困难时期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需求的强劲拉动,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经济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02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煤炭产销两旺,各项经济技术指针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煤炭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9.35亿吨,2005年我国原煤产量首次突破20亿吨,达到21.1亿吨,煤炭市场呈现总体基本平衡。

  随着煤炭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的教育和意识不断提高。

虽有多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总体上与上年相比安全事故起数减少了0.9%,死亡人数逐年减少。

  但是,煤炭工业尚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

(1)煤炭工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全行业虽然实现了整体盈利,但仍未摆脱困境,东北、西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企业还相当困难;

(2)受需求和追求效益的双重驱动,多数煤矿以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方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一些被关闭的煤矿死灰复燃,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

(3)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严重,煤炭外运受到较大影响;

(4)煤炭企业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不多,煤价涨幅大大低于主要外购原材料和电力价格的涨幅;

(5)盲目布局,无序投资。

煤炭需求的增加,引发了部分地区盲投资建矿。

目前全国国有企业的煤炭在建项目近3000个,规模只有4亿吨,平均每个在建项目不到14万吨。

这有悖于建高大基地,形成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

(6)我国煤炭保有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位居世界第二,但煤炭勘探工作滞后,精查储量严重不足;

(7)从生态环境容量看,环境压力日益凸现;

(8)从生产力水平看,近年加快了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矿山,但是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后劲不足;

(9)从体制和制度上看,煤炭行业发展缺乏公平竞争环境,步履艰难;

(10)从行业收益分配来看,煤炭价格不合理,成本不完整,历史欠帐多,职工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煤炭工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工业信息化现状

  在煤炭工业部和国家煤炭工业局先后撤销以后,为了进一步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在200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会分会,它由160多个理事单位组成,涵盖了多数煤炭行业的企事业单位。

信息化分会自成立之后,把会员单位组织起来,进一步推进了煤炭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强国内外,行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提高全行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

  作为中国煤炭工业官方网站,中国煤炭工业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工作,根据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两个服务(服务于煤炭工业协会和服务于煤炭行业)的原则,重置了一级栏目45个,二、三级栏目95个。

  “十五”期间特别是后三年,煤炭工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进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家信息化方针指导下,信息化意识大大增强。

经过多年努力。

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多数单位已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信息技术已经变得无所不在,从战略角度看,已不是装门面的奢侈品,而是重要的支撑工具。

第二方面,在经历了要不要信息化到如何信息化,再到通过信息化进行管理创新并通过信息化进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增加了创新意识,采用适合的信息化技术,完成适合的资本运营,其结果必然是企业的持续创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方面,根据形势的发展,多数煤炭企事业领导逐步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说,实施煤炭行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国内形势来说,实施信息化是促进煤炭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第四方面,一批煤炭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国企业信息化百强中,煤炭行业均有10个左右的企业榜上有名。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进步。

神华集团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数字神华”口号。

已建成包头—神木—朔州—黄骅的全光缆数字通讯信息网,实现了集团总部至矿区、港口、铁路、电厂之间2000公里的SDH155MB光缆数据传输系统,并在矿区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综合信息化,提高工效30%,开滦集团成功研制了“煤炭企业庞杂生产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在所属11个煤矿应用,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

国投新集团公司把信息化建设看成博击市场的法宝,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投入,逐步推进”的原则,建成了主干传输为千兆至桌面百兆的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平台,并规范了统一的ERP系统。

皖北煤电集团倾力打造“数字皖北”,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公司及所属骨干矿井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监测、监控作为系统主体,建立起公司总部与所属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

淮北矿业集团全力打造“数字化矿区”,已建成400公里光纤物理骨干环网,在前两年宽带1000兆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基础上,又将与公网连接的出口由100兆拓宽为200兆,目前,纵横百里的矿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开通使用。

鸡西矿业集团实现信息化管理后使用库存资金的占用由2.6亿元降到1.7亿元,吨煤材料费由47元降到20元,节约资金2亿多元。

煤炭行业尚有一批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千兆网,百兆到桌面的网络系统。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正在掀起新的信息化建设高潮。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逐年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煤炭开采的特殊性,近些年来每年死亡人数平均6000人左右,占全国工业企业死亡人数的60%,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几年来投入约6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作为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随之展开。

  为了对资料实时记录,对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发生的的分析,煤炭行业开发实施了“远程监测网络系统”,以实现对煤矿瓦斯、通风、地下水、顶底板压力等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控。

同时正在建设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

各个企业围绕安全生产逐步展开了信息化建设工作。

黑龙江七台河精煤集团实现了“数字化矿山安全”监控网络系统,现有瓦斯监测点563个,监测率达100%。

在产煤大省的山西实现了“电子警察”,已将700余座煤矿的监控系统接入网络中,强化了安全监管。

黑龙江省把数字化监控看做“一道无形的保护墙”,全省实现了大煤矿的瓦斯监控和小煤矿的风机监测,1月至8月该省有1万多矿次瓦斯超限报警,这充分说明,数字化远程监控这道无形墙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与国内其它行业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表现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极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就行业整体而言,信息化建设搞的好的企业只有15%,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初级应用或单机应用阶段。

  主要表现在

(1)有些领导对于信息化理念认识不足,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可谓第一因素;

(2)信息化孤立发展与企业长远战略和企业文化不符,与企业管理改革,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脱节;

(3)信息化管理规范力度不够,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贯通,纵向穿透;

(4)重复建设,各部门间封闭建设,缺乏统筹和信息共享,形成兼容性不足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浪费;

(5)信息系统应用性水平不高,造成系统与业务脱节;

(6)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仍然落后于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

(7)兼具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复合人才不足;

(8)信息化机构设置不健全。

  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虽有好转,也只是与过去相比,尚未达到根本好转,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上述原因,使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十五”发展规划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基本思路

  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提出“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确立了煤炭是我国能源基石的原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突现煤炭工业的重要地位。

面对国家的要求和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随着国家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制定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必须符合中央的发展战略,监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煤炭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充分发挥信息化这个先进生产力,促进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五次会议原则通过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为指导。

以煤炭科技工作“十一五”发展战略为依托。

紧密结合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和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促进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以为煤炭企事业单位服务为中心,充分重视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突出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着眼于煤炭工业发展的长期需要,体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想。

要配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扩大应用,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服务。

坚持搞好统筹协调,正确处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各种重要关系。

  实事求时、突出重点。

依据实际情况不盲目追求大、洋、全,对于重大信息化工程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建设,逐步到位的方针。

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安全生产、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协会信息化分会的纽带作用,积极组织煤炭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推动信息产品厂商为煤炭用户提供技术和服务。

充分发挥煤炭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深入广泛地开展煤炭行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煤炭的传统产业,促进煤炭工业和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煤炭行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为龙头,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

夯实信息化基础,增强发展能力和服务功能;

注重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民信息能力。

  继续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

在“十一五”期间有条件的企业要实现管理信息化,企业智能化。

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再造。

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市场模式等问题的扩散与创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重组,提升与深化煤炭企业优化升级。

  按照国家要求建设大型煤炭集团和大型产煤基地,加快国有煤炭企业的战略重组,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围绕上述战略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

  依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中国煤炭工业网”为信息化龙头,及时、准确发布权威行业信息,协助政府搞好战略转移,综合信息管理、电子政务和企业电子商务,产销衔接,引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

  根据煤炭工业科技“十一五”发展思路的要求,要发展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开发适应煤矿井下环境的高速、可靠、经济的宽带综合网络系统,推进矿井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煤矿数字信息网络综合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与装备,加快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运销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研究开发矿井数字信息与可视化技术,建设大型矿井“数字矿山”示范工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能力,近年来,经过要不要信息化到如何信息化,再到如何通过信息化进行管理创新,并通过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过程,信息化被普遍认同是一种企业的创新力。

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狠抓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

长期以来,各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资料互相“保密”弊端,而不能实现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

要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通过信息标准化,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系统的集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应用为主导”的方针。

为达到应用效果,要使信息化中的三大要素,即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

  结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网络系统建设,推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的准确、及时信息。

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护,安全管理为主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以推动行业整体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逐步实现“三网融合”,即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通信平台的整合。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科技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

要采取有力措施在稳定原有技术队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在职、转岗的知识更新培训,培养各种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其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进一步加强与科研、设计和院校的合作,逐步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兼职和培训形式,加强不同单位科技人员的交流。

  鼓励广大信息工作者参加有组织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煤炭企业要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注意培养信息化人才,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良好运作机制,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使企业逐步成为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

  煤炭行业信息化“十一五”的战略目标是:

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与设计、生产、管理、安全结合,整合资源,研发煤炭行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培育咨询服务体系,开展煤炭行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以信息技术支撑新兴的煤炭工业。

  五、主要任务

  加大建设、完善中国煤炭工业网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网站作为煤炭行业官方网站的权威作用,以中国煤炭工业网站为龙头,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年和信息化核心平台。

中国煤炭工业网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门户网站,经过2003年和2004年两次改版,已建立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事业单位及其经营者间信息沟通和技术服务平台。

在“十一五”期间要为煤炭行业建立起权威、内容全面、查询快捷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会员制为广大煤炭及煤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范围广、信息全、交易安全、使用方便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推动煤炭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国煤炭工业网的定位是: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门户网站:

基于互联网,面向社会发布煤炭政务信息;

煤炭工业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事业单位及其经营管理者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服务的平台;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为煤炭行业逐步建立权威性、内容全面、快捷的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

  制定煤炭工业企业信息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使信息化标准能够适用于特大型、大型和中小型等不同规模的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信息化标准要突出煤炭行业特点,提炼煤炭行业的基础、核心、通用信息元素,为煤炭企业建设统一的集成信息平台提供支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自成立起十分重视六大体系中的信息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等行政执法的政务系统正在起步建设阶段,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要配合国家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使之能与国家系统相互配合,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

为努力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矿,继续加大对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投入,使煤矿监测监控信息实时传送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真正发挥作用。

  抓好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各种适合煤矿不同方面的信息系统。

其中:

要抓好四个特大型企业、三个大型企业、二个中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示范工程的应用。

信息化示范工程要达到:

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安全监控监测信息的集成与发布;

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

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

综合办公自动化体系;

实现企业党务、政务、物流、安全、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信息管理。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推进信息化工作1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信息化工作开展好的单位或部门,大多是“一把手”亲自抓的工程。

信息化需要投资,需要人才,没有一把手抓很难解决。

在信息化组织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组织结构层次关系、部门功能角色的设置、角色职责的变动,这些往往涉及到权力、利益、价值观的调整,这是传统社会向信息化社会演进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

我国的信息化是在全球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国际交流,多边合作,掌控全球动态。

所以,企业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知识和信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各级领导都要对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2.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各企事业单位要在总结“十五”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参考煤炭工业“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贯彻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切实解决实际需求,同时要认清,信息化的实效只靠花钱是买不来的;

在制定总体规划时,不要搞成计算机选型规划,不要搞成局域网配置与设备的选型规划,不能只依靠Web页面和电子邮件。

要真正实现企业内外信息流动、共享和应用。

制定规划时,必须把总体资料规划作为主要内容,才能建立起结构稳定,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共享数据库。

总体资料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将企业多年来所积累的结构不合理,资料冗余混乱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重组,从而极大地减少资料接口,实现高文件资料环境的系统集成;

要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就是将“需求分析”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减少信息资源浪费。

  3.加大投资力度

  目前,煤炭行业中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没有将信息化建设费用列入自己的预算,而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投入约占营业收入的2%。

这反映出信息化的投入严重不足,这是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主要问题之一。

根据国外和国内其它行业的经验,各企事业单位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应拿出营业收入的0.5-1%作为信息化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

  积极争取国家、地方等部门的支持,当前,国家对煤炭工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视,各级部门都对煤矿的技术改造安排了资金支持,努力从各种渠道申请安全生产信息化资金。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门新近下发的规定中,不同类型的煤矿,根据生产规模和地质灾害情况,在吨煤生产成本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设施的更新改造。

鉴于对煤矿瓦斯、涌水、风量等的监测监控既属于安全生产,也属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可以从提取的安全费用中,将部分资金用于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煤矿基本建设工程或改扩建工程中,应将信息化系统建设列入该工程的预算,并加以实施。

  4.大力培养人才

  稳定队伍,设立机构,抓好培训。

在企业设立信息机构的同时,要保持队伍的稳定,加强人员培养。

各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的培训工作,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使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较好的掌握信息技术。

信息化的人员培训经费应由职工培训费中列支。

由于前些年煤炭行业的困境,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信息人才,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真做好信息人才的培养引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十一五”期间抓好一、二个煤炭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并在本地区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力争在这五年中使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