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15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生产决定分配,实现城乡居

民收入高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故选项①正

确。

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上,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

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故选项

②正确。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主要通过市场形成而不是政府定价政

策,选项③说法错误,排除;

货币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选项④。

答案为A。

 3.(2011年江苏卷)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

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

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1在x1之

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2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3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4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1○2B.○1○4C.○2○3D.○2○4

   【解析】本题曲线为抛物线形状,顶点横坐标为x1。

在顶点左侧(x

<x1),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向变动,故选项①错误。

当收入差距扩大到x1

时(x>x1),效率随着x的扩大而降低,故选项②正确。

收入差距扩大对效

率提高的激励作用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存在,故选项③错误。

而只有当x的

取值在x1附近时,亦即只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时,才有助于保持

较高的效率,故选项④正确。

答案为D。

 4.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

图中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

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有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状态a中,高收入组收入所占比重高达70%,低收入组收入

所占比重只有30%,说明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收入分配格局不

合理。

状态b中,收入分配格局较为合理。

实现由状态a到状态b的转化,

必须增加低收入者的服务,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

选项①②符合题意。

市场

的自发调节只会使收入差距扩大,应排除。

劳动报酬是中、低收入者的主要

经济来源,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必须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选项④错

误。

 5.(2008年江苏卷)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

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解析】在企业分配环节中(初次分配)不能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否则会

影响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这是强调分配公平对效率的影响。

故A项符合题

意。

B、C两项主要强调效率,不符合题意;

题干只涉及初次分配,不涉及再

分配,D项外延过大,也不符合题意。

 知识梳理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③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

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

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

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温馨提示: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

一方面,因为个人劳

动能力和单位时间内劳动质量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因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

只有当企业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时,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才有保障。

这就是目前不同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

的主要原因。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是同个体经济相适应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

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

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个体劳动者

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

制度。

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

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拓展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

是: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最终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性

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图示说明如下: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包括”所有

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3.社会公平的重要

体现

   

(1)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

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

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

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制度保证。

   两个”重要举措”: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更加注重

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

盾。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

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

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温馨提示

   分配中是强调”效率优先”的原则,还是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应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收入分配中

的突出矛盾来确定。

当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劳动者积极性受到挫伤时,应

强调”效率优先”;

当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时,应强

调”更加注重公平”。

 能力提升

 1.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

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

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③④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回答3~4题。

 3.一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投

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怪圈,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居民

消费扩大。

经济学家分析指出,由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政

府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得不扩大投资。

这说明()

 ①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②分配方式制约居民消费

 ③分配方式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④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

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这”两个同步”()

 ①体现了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②有利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

协调发展

 ③都是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实现的④都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实现的

 5.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在下图所示”所得项目”中属于资本

要素分配的是

 A.①⑤B.⑤⑦C.⑦⑧D.①⑧

 6.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

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7.2010年以来,受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加之流动性增大,大量

资金涌入,拉动食品价格上涨,2011年1月,全国CPI上涨达到4.9%,直

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家庭的生活消费。

温总理曾表态:

”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

等大事,是稳定物价。

”为了提高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承受能力,在分配环节

中,应该()

 ①理顺利益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

 ④依法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作为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

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

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国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①可以保证居者有其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②对钢铁、水泥等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生产资料价格

  ③是利用再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措施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既要把”蛋糕”做

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

性。

”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

系    附:

能力提升答案1.B2.B3.D4.A5.C6.C7.A8.D

9.C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2011年浙江卷)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上升5.3%。

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解析】出现通货膨胀,意味着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国家宏

观调控应以抑制需求为主。

为此,财政政策和措施主要是增加税收,减少开

支。

A项符合题意。

B项中”扩建公用设施”会增加财政支出,不符合题意。

C项中”减少国家税收”,D项中”增加财政支出”等,都不利于控制通货膨

胀,应排除。

另,C项中”减持外国国债”是应对相关国家通货膨胀的措施,

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没有直接影响。

 2.(2011年重庆卷)2010年,重庆市政府拿出部分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

公租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60%到70%的人住商品房,

30%到40%的人住公租房”的城市住房模式。

重庆公租房建设是

   ①调控重庆市商品房房价的重要手段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

重要体现

   ③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④完善重庆市社会保险制度的

重要内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政府出资属于财政支出,政府出资建公租房,以保障低收入

家庭住有所居,是财政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的重要表现;

同时也有会减少对

商品房的需求,因而又是调控房价的重要手段。

故选项①③正确。

公租房建

设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社会保险制度无关,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为A。

 3.(2011年浙江卷)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升到3000

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上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解析】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升到3000元后,月收入超过2000元

的居民应缴税额减少,但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不受影响。

A项认为月

收入3000元以下所有居民应缴税额减少,是不准确的。

B项明显错误。

征收

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范畴,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4.(2011年江苏卷)”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

9500亿元。

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

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

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是政府为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是”用

之于民”;

公路建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车辆购置税,这体现了”取之于民”。

选项①符合题意。

公路建设投资向农村、西北、”少边穷”地区倾斜,有利于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故选项③符合题意。

选项②④在材料中缺乏支撑。

答案为B。

 5.(2011年福建卷)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

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

读图10,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的理解与运用。

A点时,CPI上涨1.5%,物价涨幅温和可控,应实施稳健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A项错误;

从B点到C点,物价持续上涨,超过3%的

警戒线,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趋向紧缩,减少流

通中的货币量,以抑制总需求,故B项符合题意(由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增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

量,这将使当前流通中过剩的货币量相对减少,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从C点到D点,物价持续下降,通缩压力较大,适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C项中”扩大

财政盈余”的提法错误;

在E点时,CPI涨幅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压力较

大,不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D项错误。

 6.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

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

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

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

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

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

消费需求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取材于日常生活,十分典型,颇具教育意义。

最容易迷

惑学生的是选项①。

在小明和他爸爸的这次消费中,餐馆应缴纳税额是:

200×

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

税收是缴纳给国家

的,价值4元的饮料是给了个人,不属于缴纳的税款,因此餐馆偷税额仍是

10元,故选项①错误。

餐馆用饮料诱惑不要发票,付出4元成本,偷逃税款

10元,多获得6元的收益,故选项②符合题意。

另外,发票同时也是消费行

为发生的凭证,消费而不开具发票,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所以本题选

B。

 7.(2010年天津卷)图1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

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支出与财政作用的对应关系,较好地考查了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中显示了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

生的支出逐年增加,这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

障,突出体现了选项②④。

选项①所示财政作用对应于行政和国防支出,选

项③所示财政作用对应于经济建设支出,两项均不合题意。

   1.财政及其作用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

分配的两个方面。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

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

算。

   

(2)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

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知识拓展: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区别实施条件

 经济增长迟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基本内容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

增长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联

系都通过控制财政收支,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注:

当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和通缩迹象时,实施稳健的财

政政策,即财政政策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但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调整。

   ◆辨析比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区别含义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

制所采取的政策内容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

发行国库券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则属于

货币政策制定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

调控的重要方式;

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

收入。

根据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

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

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一方面,经济

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

配政策。

   

(2)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

支出。

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

生事业支出,行政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状况。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

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财政状况影响收大于支

 财政节余

 财政资金未得到有效运用,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收小于支

 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靠借债维持,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

 收等于或略大于、略小于支

 收支平衡

 财政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