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47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429025Word下载.docx

本专业研究生主要在本学院和高级中学进行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或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学中从事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有关主讲教师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指导,最后由指导教师做出考核评价。

教学实践2学分。

五、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和文献调查为主,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为调查课题,撰写调研报告;

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读研期间须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研究论文。

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的实绩,逐年记入学籍档案。

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任务,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论文的选题工作要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在期末向导师组做开题报告。

经导师组共同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写作工作。

对于不合格者,须重新开题,最迟在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须获得35学分之后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答辩。

学位课程要求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外语在全省通考时达到或超过75分。

学位课程中经补考及格达二门次及其以上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

凡入学前非历史专业和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须补修大学本科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门课程。

补修课程不作为学位课程,但要进行成绩考核。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出本专业两门课程:

一门必修课程,一门选修课程。

每位导师必须在牵头导师的组织下,开列研究生必读书目,所列书目必须是本专业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要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前沿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准备条件。

导师每学期都要检查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

2、培养方法: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要严格要求研究生,拓宽其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树立治学宗旨,打破学术门户,真正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人才。

九、考核

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五、六月份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000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000003

英语

216

5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学科基础课

110104

史学理论与方法

54

3

至少

修6

学分

110101

中国历史通论

110102

世界历史通论

110103

中国历史文献学史

专业主干课

110105

文字训诂学

54

3

110106

版本目录学

110111

校勘学

110108

数字化时代古籍整理的理论与方法

 

110114

中国学术史

110113

中国史学名著选读

110107

经书习读

110109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110110

历史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

12

11011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110117

明代文献研究

110118

乾嘉考据学研究

110112

中原文化概论

110119

宋代文献学研究

110115

中国目录学史

110120

中国典章制度文献研究

教学

实践

说明:

1、专业必修课须有教学大纲,明确其学习要求和必读书目;

2、研究生须获得35学分之后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答辩;

3、凡入学前非历史专业和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须补修大学本科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门课程,考核成绩但不计学分。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11101总课时:

课程名称:

文字训诂学学分:

开课单位:

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教学要求:

熟悉文字学的基本典籍,掌握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熟悉训诂学的基本典籍,掌握训诂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

文字学:

一、许慎与《说文解字》,二、《说文解字》以前的字书,三、《说文解字》的版本,四、《说文解字叙》,五、《说文解字》的注本,六、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六书,七、《说文解字》的体例,八、《说文解字》的部首,九、《说文解字》的贡献与不足,十、《说文解字》习读。

训诂学:

一、绪论,二、训诂的内容,三、训诂的体裁,四、训诂常用术语,五、形训,六、省训,七、义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3、扬雄撰、戴震疏:

《方言疏证》,中华书局1998年版。

4、王念孙:

《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1102

第二学期

本课程为历史文献学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文献版本目录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历史文献研究和史学研究打好基础。

古书版本的源流与类别;

古书的版式、标志与装订形式;

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目录的分类;

史部目录学。

1、李致忠:

《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年版。

2、毛春翔:

《古书版本常谈》,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版。

3、钱基博:

《版本通义》,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4、孙毓修:

《中国雕版源流考》,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

5、魏隐儒等: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6、姚名达:

《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7、郑鹤声:

《中国史部目录学》,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8、来新夏:

《古典目录学浅谈》,中华书局1981年版。

9、陈秉才等: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10、袁庆述:

《版本目录学研究》,湖南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11、周少川:

《古籍目录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1103

总课时:

学分:

本课程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进一步了解和使用中国历史文献的能力,为从事历史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打下基础。

一、文献基本概念:

1、文献、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

2、历史文献与中国传统文化。

3、时代发展与历史文献。

4、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

二、历史文献学史:

1、先秦两汉: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

2、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

3、两宋元明: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

4、清: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

5、近现代: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

6、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现状与前景。

三、历史文献学专题研究:

1、目录学。

2、传注学。

3、校勘学。

4、版本学。

5、辨伪学。

6、辑佚学。

7、史源学。

8、编纂学。

9、藏书史。

10、相关学科与相关文献。

1、杨燕起、高国抗:

《中国历史文献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2、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3、吴枫:

《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出版。

4、王欣夫:

《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孙钦善:

《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6、洪湛侯:

《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曾贻芬、崔文印:

《中国历史文献学》,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11104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有关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介入若干重要史学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提升其科研能力。

一、20世纪中西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比较;

二、史学理论及方法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三、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探讨;

四、有关史学理论若干重要范畴的讨论;

五、当前史学理论主要研究课题及走向分析。

1、李振宏: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2、姜义华:

《史学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3、(美)伊格尔斯:

《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华夏出版社1989年译本。

4、(英)巴勒克拉夫: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译本。

5、陈启能: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出版。

6、侯且岸:

《当代中国的“显学”:

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7、何兆武: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1105

系统把握中国学术史的基本脉络,较全面地掌握各个时代的学术特点,较深刻地理解不同学术流派的特征,形成对中国学术发展的通盘把握能力。

一、诸子学的兴起及影响;

二、经学影响下的两汉学术的特点;

三、学术多元互动的时代;

四、儒佛道三教合流下的隋唐学术;

五、以理学为核心的宋元学术;

六、心学与明代学术;

七、清代学术的发展。

1、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

文集之六》。

2、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章太炎:

《訄书·

原学》,《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汉书·

艺文志》。

4、《隋书·

经籍志》。

5、《四库全书总目》。

11106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选读

第三学期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代史学著作的能力。

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史学名著中的篇章。

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史通》、《文史通义》等。

11107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儒家基本经典的能力。

阅读《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篇章。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11108

文献整理的理论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古籍整理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学习和了解两千多年来我国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工作以及求实精神,总结前人在文献整理方面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文献整理的相关学科,二、古籍校勘的方法,三、古籍的标点,四、古籍的注释,五、古籍今译,六、古籍的辑佚,七、古籍的抄纂,八、古籍整理手段的现代化。

1、刘琳、吴洪泽:

《古籍整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吴孟复:

《国学典籍阅读要义》(含《古书读校法》、《训诂通论》、《古籍研究整理通论》),中国书店2008年版。

3、曹之:

《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冯浩菲:

《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109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为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一、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方面,介绍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过程、分布地区、社会生活、历史贡献以及迁徙流动等情况。

二、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介绍农业生产、纺织工艺、建筑艺术和交通工具等。

三、在古代典籍和思想方面,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籍制度和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儒学。

四、在古代制度方面,介绍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丧葬制度、官制、选举及科举制度、礼仪制度、货币制度等。

五、在古代器物方面,介绍礼器、兵器和日用器物等。

六、在古代礼俗方面,介绍礼仪制度、宗教、民间神道、民间禁忌、民间节日等。

七、在古代地理学方面,介绍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历代行政区划沿革。

八、在古代艺术方面,介绍陶瓷、髹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

九、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介绍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天文历法及度量衡制度等。

1、阴法鲁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柳诒徵:

《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3、陈登原:

《中国文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5、许结:

《中国文化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111

本课程为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文献校勘的基本知识,为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及史学研究打好基础。

文献校勘的起源及发展;

校勘的内容;

校勘的条件和态度;

校勘的方法与步骤等。

1、陈垣:

《校雠学释例》,中华书局1959年版。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1962年版。

3、戴南海:

《校勘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程千帆:

《校雠广义·

校勘编》,齐鲁书社1998年版。

5、蒋元卿:

《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版。

6、倪其心:

《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胡朴安:

《古书校读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