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49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范文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彻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此后地方与中央的隔阂加深,统治阶层的派系分裂愈演愈烈,革新派与革命派的诞生都与这场战争的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此后,西方各国对中国不再心存畏惧,一个东方的蕞尔小国尚且能击败你,大家害怕什么?

中国将面临一个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同时,台湾的割让,不单是让日本控制了50余年,还造成了台湾对大陆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意识,直接还是间接都影响了近百余年的两岸的思想隔阂甲午中日战争意义

(2)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2、通过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学习他顽强抗敌、维护祖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并能对他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3、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知识链接】回顾日本的崛起,善于模仿的民族【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二、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三.小组合作探究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下表:

四.自我小结学生用三.四句话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战争?

装订线

(2)材料中的“公”指何人?

(3)材料中的“海军”指什么?

(4)材料中的“公”在这次战争中指挥的是哪一战役?

结果怎样?

(5)这幅挽联为什么说“有公足壮海军威”【达标测评】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回答:

⑴该对联讽刺的直接对象是谁?

⑵“三军败绩”指何历史事件?

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割地求和”的?

⑶清政府的上述态度对当时列强的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主反思】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拓展延伸】甲午中日战争意义(3)120年前甲午年的一场战争,让中日国力彻底逆转,中日进入长期的战争状态。

而今,中日纷争不断,新的甲午年中日似乎又站到了战争的边缘。

  据报道,2013年最后一天,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文章称,1894年,也就是120年前的甲午年,在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促使东亚秩序发生变化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持续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

两国签订《马关条约》,清朝“赔偿”两亿两白银。

  在日本,甲午战争被称为“日清战争”,是近代日本经历的第一场对外战争。

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战争赔款又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实力,一举成为亚洲强国。

战前战后日本的国民心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前,很多日本民众对这场战争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捷报频传”,日本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帝国万岁”成为流行语,连儿童玩具都充满战争色彩,日本民众的好战情绪被煽动。

  在中国,甲午战争彻底给洋务运动画上失败的句点,给中国带来空前严重的危机,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也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脚步。

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民众心态也受到严重打击。

一般认为,甲午战争前,中国国力强于日本,而甲午战争后,中日国力出现逆转。

  文章称,2014,又一个甲午年,又一次中日国力逆转。

不过,这次是中国超过日本,而且此次超越已经在4年前的2010年实现。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年注定将成为中日关系史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折点。

日本与中国形成明显反差:

经济低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日本人的优越感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心理落差。

  2014,又一个甲午年,又一次国民心态的调整。

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消费,成为日本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游客强大的消费力和购买力,给日本民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高铁速度不断突破,已经远远超过日本。

日本民众对此中日关系显得心情复杂。

今后,无论是“中强日弱”还是“中日双强”,都是不同以往的新座次,双方民众的心理调试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文章最后分析称,令人忧虑的是,2012年9月11日,日本民主党政权的野田佳彦首相通过对钓鱼岛实现所谓的“国有化”,狠狠地伤害了中日关系一把;

2013年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政权的安倍晋三首相通过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再次狠狠地伤害了中日关系一把。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到来的时候,日本是不是准备直接挑起局部军事摩擦,一方面用向美国示“弱”(好似遭到中国的欺负)的方式追求“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目的,另一方面再一次狠狠地伤害中日关系呢?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这些,都不得不给予高度的警惕。

甲午中日战争意义(4)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4.第二阶段:

【知识体系】时间:

(1894年10月——1895年4月)一、战争爆发的背景战场:

地区和半岛1.日本方面:

战役:

战役,战役⑴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渐5.结果:

《》的签订趋增强。

A、时间:

1895年⑵保留大量残余,国内市场,阶B、签字代表:

中方,日方级矛盾尖锐。

C、内容:

⑶统治集团早就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

(1)割、及附属岛屿、的。

澎湖列岛给日本。

2.列强方面:

采取国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际形势对日本侵华极为有利。

(3)开放、、、为商埠,美国: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英国: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产品运法、德:

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俄国:

D、危害:

3.中国方面:

奉行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

4.导火线:

朝鲜起义

(2)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例题:

入的总和,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1.甲午战争前,英国支持纵容日本侵略行径的意图政府大量举借,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是国的命脉。

A.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和的开辟,B.趁机打开朝鲜大门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C.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发展(4)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D.乘机夺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碍了中国的发展。

2.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驻日代理公使向日本照(5)《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会:

“此后中日两国开战是,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分割世界的要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益中心,故欲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其附近为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争的场所。

”这表明英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是大加深。

A.防止事端发生,但不主张日本发动战争B.纵容日本侵略,但不允许损害英国的利益C.害怕事态扩大,但又希望借此瓜分中国D.以欧洲为重点,但又想与日本争夺远东例题: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清政府曾正式宣战B.战争由国外扩展到国内C.清朝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D.战后日本控制中国东北南部4.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客观原因是A.日本海军势力强大B.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不许巡海迎敌C.北洋舰队在威海卫鞭长莫及D.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丧失了战斗力二、经过:

1、时间:

2.爆发的标志:

牙山战役,海战3.第一阶段时间:

(1894年7月——9月)战场:

境内,海域战役:

战役,战役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内河新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6.《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A.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B.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C.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思考:

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三国干涉还辽1、三国:

2、原因:

3、结果:

4、说明:

例题:

7.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不能反映A.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B.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C.清政府外交政策取得成效D.日本无力应对三国的联合威慑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领袖:

2.意义:

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关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原因:

①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势力;

②慈嬉太后的主和态度。

(2)表现:

①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积极备战,使清军处于被动地位;

②平壤战役中,李鸿章奉行贻误战机,导致平壤失陷;

③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不准,使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④威海战役中,李鸿章不准,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影响: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直接原因。

2、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资本输出与瓜分狂潮)③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其一,在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2)对日本:

①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②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强国,成为侵略我国的最主要国家。

(3)对国际局势:

引起三国干涉还辽,德、俄在远东的势力加强,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3、关于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其它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尖锐化的结果。

(2)策划者:

俄国◆日本态度:

对俄法德让步,对中国寸步不让◆俄态度原因:

影响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影响俄国在太平洋的霸权;

乘机讹诈中国◆法国态度原因:

俄在欧洲盟友,趁机增强在中国的地位◆德国态度原因:

离间法俄关系,敲诈清政府(3)实质:

反映出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既相矛盾、又相勾结,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主要是俄日矛盾。

(4)结果: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赎辽费【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属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观因素的是①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不断起义西方列强的支持④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①邓世昌②丁汝昌③林永升④左宝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在于A、日军强大B、英美教习怂恿中国海军投降C、丁汝昌的软弱无能D、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政策4、《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规定是A、赔偿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D、开辟内河航运线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主要是A、外国侵略和清政府矛盾的结果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的结果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的结果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的结果6.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因为A.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B.为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C.为其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D.为其提供保护二、材料解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

鸿章筹海防十余年,练军筒器,外人震其名。

谓非用师逾十万,不能攻旅顺,夺天津、威海。

故俄、法之警,皆知有备而退。

至是,中兴诸臣及湘军名将皆老死,鲜有存者。

鸿章深知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方设谋解纷难,而国人以为北洋军阀信恃,争起言战,廷议虽遂意用兵。

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胜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失。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

——摘自《清史稿李鸿章传》请回答:

(1)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和做法是什么?

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可取?

(2)李鸿章认为“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是否客观?

二者是否是北洋海军“覆丧殆尽”的主要原因?

请结合史实分析之甲午中日战争意义(5)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班级姓名学号课前预习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温故知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点、意义。

自学检测:

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3、“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2009厦门模拟)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案课堂探究:

【重难点突破】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1、材料一在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之际,有人发表言论认为:

“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

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

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

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能否全面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者在看待历史问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痛定思痛后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2009北京模拟)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

俄国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

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

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

……但余对于此事,却认为绝对不能实现。

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至于美国方面,更早已决定,反对一切瓜分之举。

俄国方面若能听其独占满洲,毫不加以阻扰,则该国对于他国之实行瓜分中国,当可袖手旁观,盖彼固深信,各国对于此事,彼此之间必将发生无限纠葛故也。

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瓦德西拳乱笔记》(1901年2月3日条),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请回答:

(1)瓦德西认为当时“瓜分中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的理由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

(2)但他又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

”他的理由又是什么?

(不得摘原文)(3)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瓦德西认为“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为此列强采取什么样方式来统治中国?

2、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升太平。

——义和团前期揭帖材料二: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义和团后期揭贴概括其前后期的斗争主张。

你能看出义和团运动的哪些局限性?

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课堂检测:

1.点燃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是()A.东学党起义B.丰岛之战C.黄海之战D.平壤之战2.“痛哉!

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

„„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A.《马关条约》签订之后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D.《南京条约》签订之后3、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洗劫圆明园C.《辛丑条约》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4、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妒归。

”“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5、《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内容是()A.割地赔款B.开埠通商C.开辟内河新航线D.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6、《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讽刺联:

“台湾岛已割日本,熙和园又搭天棚”,“普照天同庆,万寿无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当时中国有喜也有忧B清统治腐朽不堪C作诗的人无稽之谈D割台港岛与颐和园搭棚没有关系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赞扬其民主精神8.(2009年江苏历史,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9.(2009威海模拟)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D.共同支配中国课后拓展案一、构建本节知识树二、非常学案第36、37页疑难导析高一历史第14课学案答案自测题: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