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3070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B.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8.如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华约成立

9.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当今德国小伙子威廉的生活片断。

图片反映了

A.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B.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

C.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D.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

10.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说中强调要“积板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并将其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

这反映了日本试图

A.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D.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11.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意图主要是

A.铲除军国主义

B.稳定日本政局

C.巩固两极格局

D.遏制共产主义

12.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

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

13.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

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万隆会议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纳米比亚独立⑤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14.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原因是()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成立欧洲联盟

C.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15.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16.“英国政府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求得平等,牺牲了一些效率。

一些人由于享受保险和救助而达到相当生活水平后,不愿意再勤奋工作。

”由这段材料可知,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B.暴露出许多的弊端

C.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D.消除了贫富差距

17.“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18.右图是某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

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苏联B.对付日本

C.控制西欧D.对付中国

19.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

“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

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20.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

21.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孩子空投糖果,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柏林危机”爆发B.柏林墙正式形成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2.以为当代西方史学家说: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这个“经济共同体”是()

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

23.尤金·

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此“行动”是成立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24.如图是世界现代化秩序变迁示意图。

直接导致①所示的世界秩序出现的史实是

A.二战后美、苏实力大增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25.如图是一幅学生所做的历史漫画《大胃王》,画风稚嫩但其中可以反映出

A.16世纪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历史状况

B.20世纪初英德争夺殖民地的历史情形

C.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陆的大国关系

D.20世纪中后期美苏争霸世界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图片中的旗帜,可知是欧盟的旗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主的斗争,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共同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

1993年11月,欧盟诞生。

因此这漫画的寓意是西欧走向联合。

选项A符合题意;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与漫画内容不符,B排除;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组织,C排除;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加拿大与欧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D排除;

故选A。

2.A

根据题干“他潜心研究《圣经》,把基督教教义中关于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教义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得出了“非暴力”的结论。

”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来源于基督教和印度教的教义结合,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3.B

B

根据材料“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

社会扶贫计划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A排除;

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C排除;

计划经济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4.D

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力推行国有化,称为西方国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为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缓和经济矛盾,这是法国出现的新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历史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

推动欧洲走向联合和材料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属于新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固定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经济权利的高度集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C

C

依据“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召唤西欧国家发展自立的地区经济通过不断联合抗衡美国的经济渗透和竞争”可知,此类表述的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欧洲“自我认同”观念。

二战后欧洲开始走向联合,199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A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内容“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强烈的心理意识”体现的是欧洲人的自我认同感,其他选项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

7.C

根据“在短短的45年间,如此众多的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A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D排除。

故选择C。

8.C

依据题干关键词“1949年欧洲、美国纳税人、自立”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

1933年罗斯福新政,与题干无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1946年铁幕演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1955年华约成立,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图片反映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涉及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直接原因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A符合题意;

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

图片没有体现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C排除;

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

故选择A。

10.C

从材料中“积板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想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结合课本所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C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1.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

20世纪40年代末,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美苏矛盾急剧恶化,冷战开启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遏制苏、中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的重要前沿,因此其大力扶植日本,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D项符合题意。

美国扶植日本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是想利用日本,主要意图不可能是维护日本政局,AB两项不合题意;

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2.D

【分析】

本题考查亚非民族独立解放相关知识,非洲被帝国主义占领500多年,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即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结束的标志,190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占领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选项符合题意;

AC两项都在D项之前,应该排除;

B项在D之后,也应该排除。

故答案为D。

13.D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

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因此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②④⑤,D项符合题意;

而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③埃及华夫脱运动发生在二战前,排除。

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C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经济发展,故C符合题意;

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故A不符合题意;

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故B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德、日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

15.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为了控制西欧,美国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所以,题干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才出现题干中的现象。

而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项不属于“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ABC三项都属于“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16.B

由“英国政府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求得平等,牺牲了一些效率。

”这段材料可知,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暴露出许多的弊端,导致了一些工人不愿意勤奋工作,消极怠工,坐享其成。

综上所述,B不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B。

17.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发表讲话,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18.C

漫画中“章鱼”是指美国,触角上抓的是西欧各国,这反映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欧,C正确;

遏制苏联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直接目的,A排除;

马歇尔计划是通过经济援助西欧,帮助西欧渡过经济困难,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同时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与日本、中国并无直接关系,BD排除。

19.D

根据“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第一,为了称霸世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冷战”,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了应对美国的“遏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0.A

依据题干信息“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

”结合所学知识: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著名建筑,1991年底,发生在前苏联大地上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1.A

1947年前后,美、英、法三国合并在德国的占领区,随后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

1948年6月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故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的背景是“柏林危机”爆发,A项正确;

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柏林墙”,B项错误;

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成立,C项错误;

1955年,华约组织形成,标志两极格局形成,D项错误。

22.C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23.D

依据题干信息:

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的内容体现了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建立欧洲联盟。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故D符合题意;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在苏联解体之前成立,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4.A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二战后,由于美、苏实力大增,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A符合题意,BCD排除。

25.D

漫画中画的是苏联与美国冷战,争夺世界霸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D符合题意;

ABC项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