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3073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山西饮食文化本科学位论文文档格式.docx

3.2.2传统制作工艺14

3.2.3乡土特色15

3.2.4宗教信仰17

4.山西饮食文化存在问题以及开发与保护措施19

4.1山西饮食文化开发现状及优势19

4.2山西饮食文化存在问题20

4.2.1饮食文化意识淡薄20

4.2.2盲目跟风,产品主题不强20

4.2.3商品没有地方特色21

4.2.4品尝旅游为主,文化体验不足21

4.3山西饮食文开发与保护措施:

21

4.3.1政府重视和扶持21

4.3.2加强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22

4.3.3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规划22

4.3.6明确产品主题性,营造文化体验氛围23

4.3.8增加挑战性体验23

5.案例分析---山西面食的现状、发展与创新26

5.1现状与发展26

5.2创新26

总结28

参考文献29

致谢30

摘要

五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便发轫凝聚、休养生息在中原——山陕两河,孕育聚敛了人杰地灵之气,再从腹地走向西部,走向海洋……,黄河中游的内陆区域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集散地。

如果把文明比作水,那山西,就像是一个文化湖泊,湖中有清泉溢出,流出的水,带着融合的文化流向全国各地,把文明传播四方,山西饮食也就像那水上的清莲,承载着典雅与清香享誉千家万户。

山西的饮食文化是汉族饮食文化的典型,其面食、陈醋、汾酒等都是中国一绝。

本文拟从山西饮食文化的概述、山西饮食文化形成原因、山西饮食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保护几个方面对山西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山西饮食文化开发缺乏深入挖掘,山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与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有统一的政策。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的规划,建设绿色消费环境、加强营销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弘扬山西饮食文化。

关键词:

西饮食形成原因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Abstract

Beforefivemillenniums,ourancientsthencommencedaventurethecondensation,rest

andbuildupstrengthintheareasouthofYellowRiver--mountainShanshantworivers,

breedinghaveamassedwealthbyheavytaxationgasofthehumanoutstandingearth

deitieswest,againmovedtowardsfromthecenter,movedtowardsthesea......TheYellow

Rivermiddlereachesinteriorregionbecomesthehumancultureandtheprogress

collectionanddistributioncenter.Ifcompareswiththecivilizationthewater,thatShanxi,

likelyisaculturallake,inthelakehasthespringoverflow,flowsoutthewater,hasthe

fusionculturetoflowtoeachplace,thecivilizeddisseminationfourdirections,theShanxi

dietonlikelythataquaticclearlotus,theloadbearingelegantlyisalsoenjoyingagood

reputationwiththedelicatefragranceeveryone.Shanxi'

sdietcultureistheHanNationality

dietculturemodel,itswheatenfood,theagedvinegar,theFenliquorandsoonallare

Chinaonecertainly.ThisarticledrawsupfromtheShanxidietcultureoutline,theShanxi

dietcultureformsthereason,theShanxidietcultureexistencequestionaswellasthe

developmentprotectsseveralaspectstocarryonthediscussiontotheShanxidiet

culture.TheShanxidietculturedevelopmentlacksthethoroughexcavation,theShanxidiet

culturetravelingdevelopmentalsoneedsalllevelsofgovernmentsthesupportand

society'

svigorouslysupport,needstohavetheunificationpolicy.Thetravelingenterprise

needstostrengthenthedietculturetravelingdevelopmenttheplanaswellasthepersonnel

trainingplan,theconstructiongreenexpenseenvironment,theenhancementmarketing

propaganda,thesettingupenterpriseimage,bringshonortotheShanxidietculture.

Keyword:

ShanxidietoutlineFormsthereason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ExistencequestionProtectivemeasures

1.山西饮食文化概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烟酱醋茶”,全是有关吃喝的,雅些称“饮食”。

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不可须臾离也。

不独凡人,圣人也是如此,有言为证:

“食、色,性也。

”不独国人,老外也如此,费尔巴哈说:

“心中有情,脑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

”位于黄河怀抱里的山西,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历史因素,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饮食文化也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

下面就以晋西北、晋中、晋东南为例来了解一下山西的主要饮食特色:

1.1晋西北地区饮食特色

晋西北地区大致包括大同市、雁北地区、吕梁地区、忻州地区的部分县市。

俗有“雁北三大宝,莜麦、山药、大皮袄”之说。

莜麦是晋西北人民的绝佳美食,营养价值很高。

吃法一般分为蒸、煮、炒、烙四种。

蒸:

蒸莜面食品有角角(用开水和面,包山药丝或杂以苦菜、白菜、肉馅等做成)、蒸鱼鱼(用手将面团搓成条儿做成)。

若用手推,使小面块卷曲,则做成猫耳朵窝窝和栲栳栳。

将莜面与熟山药泥混合做成的饼叫“山药饼饼”或“饽饽”,用莜面与生山药丝做成的叫“生山药丝饼饼”,蒸熟后食用。

食用时均调以酸菜汤、辣椒或肉汤,是当地群众最普遍的日常食物。

还有一种莜面食品称“拌烂子”,是用莜面与熟山药泥拌成粒状。

煮:

煮制的有莜面鱼鱼(用凉水和面,搓成1—3厘米长的小鱼鱼,与米粥、山药蛋汤一块煮着吃)。

在小米粥内煮入小鱼鱼,叫“鱼儿钻沙”;

将山药蛋磨成糊状,和上莜面,再搓成面鱼,称“山药蛋丝疙瘩子”;

小米粥内拌入少量莜面煮熟,称“和子饭”;

山药蛋切块与豆角、西葫芦、白菜等共炒,加汤后再煮入小鱼鱼,称“蒸疙瘩子”或“焖锅疙瘩子”;

将莜面调成糊状煮熟,称“糊糊”;

将莜面拌成小块煮熟称“拌汤”。

炒:

炒制的莜面食品主要有炒面,即将莜麦炒成红黄色,杂以油瓶瓶、黑豆、炒胡麻或臭兰香等共磨成面即成。

将炒面拌入熟山药或水,成粒状,名曰“炒不烂子”或“哭泪”。

谚语云:

“十拿(拿糕)九生,哭泪一辈子也不中”。

(“中”即熟的意思),意为莜麦不易熟,也不易消化。

烙:

烙制的主要有旋饼(山药旋饼),将熟山药捣成泥状和上莜面,制成圆形大片,在火盖上烙熟或烙干即成。

椽头饼饼,做法是将凉水和的莜面团搓成直径约10厘米粗细的圆柱,用线切割成小饼,在火盖上烙熟即成。

另外,这一带居民还喜食一种酸捞饭。

做法较特殊:

选用上好糜米,用陶罐加适量开水泡起,用勺子搅散热气后,放在炕头热处或阳光下晒,使其发酵。

待有酸味后即可煮制,熟后捞出食用。

此饭去暑耐饥,别有风味。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让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

“做在人前、吃在人后”。

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

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蹲、站在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

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

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1.2晋中地区饮食特色

晋中包括太原、忻定两大盆地及周围山区。

农家的午餐几乎都以面条、面片等面食为主,或剔或揪,或擀或压,或拨或擦,造型各有特色。

面条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粗有细;

揪片有厚有薄,有大有小,有软有硬,看了真使人眼花缭乱,仿佛到了面食的王国。

各种各样的面食,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佐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吃风味别具,使人感到吃山西面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生活条件好的人家,吃面食讲究一个月内不重样;

普通农家吃杂面(高粱面掺和白面、豆面、玉米面,或高粱面掺和榆皮面都称“杂面”)每天也要变个花样。

太原以北地区,早餐多是糜米面窝窝、玉面、茭子面窝窝及蒸山药蛋,辅以豆面拌汤或小米米汤;

午饭多为捞饭或杂面面条、高粱面鱼鱼儿;

晚餐多为和子饭,辅以高粱面、玉米面窝窝。

近年来,人民生活改善,白面成为主食,辅以大米、莜面。

咸菜已不是主要的佐餐菜,肉、蛋和各种新鲜蔬菜己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组成部分。

区,早餐多是糜米面窝窝、玉面、茭子面窝窝及蒸山药蛋,辅以豆面拌汤或小米米汤;

太原以南地区,早餐通常是小米稀粥、拌汤、汤面之类,辅以蒸馍、包子、饼子、不烂只、玉面窝窝,佐以咸菜、酸菜等,也有常年吃三米面煮尜尜的。

午餐,多数家庭以面食为主,如擀面、抻面、揪片只、擦尖尖等,或以包子、蒸馍、烙饼等调剂,面食的调味以醋、盐为主,兼用酱油、葱花、姜末、辣椒。

菜肴只有一两个小菜。

晚饭多吃稀食,少数辅以干粮。

太原一带农村,俗有“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之说。

1.3晋东南地区饮食特色

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晋城两个省辖市与19个县区。

日常饮食具有粗粮细作、花样繁多的特点,常用的材料是玉米面(玉面)、小米、玉米疙剩(玉米加工时筛剩的米粒状碎瓣)、米面(小米磨成的面粉)、豆面(用黄豆、黑豆磨成的面粉)、小粉(用玉米面和高粱面制成的面粉)、黍米、黍米面、白面。

其中玉米面占绝对优势,小米次之。

小粉不能单独制饭,常与其他面粉掺合起来食用。

黍米是杂粮中最好吃的粮食,由于产量低,不易消化,平时很少食用,只在年节改善饭食用。

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

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

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

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山西人喜喝汤饭的习惯由来已久。

长治一带居民,至今邻里相见,开口先问“喝了没有?

”在山西居民的日常食谱中,汤饭的种类最多,吃法也最为讲究。

低档的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中档的可款待普通宾客,高档的则为高级筵席中的佳汤美羹。

山西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

“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

”吃干饭前先喝点汤饭,是许多居民家的“饮食规范”。

这从卫生角度讲,这是很有道理的。

吃馍、饼之类的干食,大多要熬些米汤,或做点汤面,有条件的家庭还要熬些油茶之类的汤食。

吃干面条后喝点面汤则是山西居民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

许多农家代代相传,至今仍保持这种习俗。

如果你有机会来山西民间作客,酒足饭饱之后,家庭主妇定会给你盛来一碗面汤,请你也来用“原汤化原食”。

这并非陋习,倒是很有科学道理。

2.山西饮食名品

2.1面食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且在中国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集其大成,南北贯通。

山西人爱吃醋,国外闻名;

山西人爱吃面,举世人皆知。

自古以来,晋人主食乃面食,以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而颇为出名,日本友人明星食品株式会社长卜厚昌元先生考察山西面食后说: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

”确实,山西作为面食的集大成者,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

魏晋则名为“汤饼”;

南北朝谓“水引”;

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面食花样之多,实为外地人称奇,有“一面百样吃”和“七十二样家常便饭”的说法。

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风味情趣各不相同,让人目不暇接。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可分为以下几类:

蒸制面食:

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

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

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栲栳栳;

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煮制面食:

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流传甚广。

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包皮皮等。

山西老百姓哪一天没吃顿面,似乎这一天就没吃饱。

在煮制面食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

棱锋分明,形似柳叶;

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

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

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

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

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

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

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

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

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

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

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

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

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

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

一般的配料标准是:

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

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

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

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梁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

切成小方块,用姆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烹制食品中,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

除此之外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等。

山西以谷类粮食品种制成的面食之多、用料之广、花样之繁、制法之巧、食法之殊,即使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也是独树一帜的;

粗粮细作,细粮精作:

山西百姓制作饭菜较为讲究,花样多,品种全,饮食丰富多样。

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做,细粮精做。

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令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杂粮面食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

2.2汾酒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已有一千多年的酿造历史。

汾酒,又名乾和酒,主要产于汾州,在唐朝以前叫黄酒,南北朝北齐时,汾酒就算名酒了。

在唐朝,汾酒有一个飞跃——“由黄酒发展成为白酒,它以纯净、雅郁的清香为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

因其易燃的特点,民间称之为烧酒。

其酿酒技术的提升在于,以熟料拌曲,乾和入瓮发酵,采用蒸馏法,使酒精纯度增高。

据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记载的酒名,山西被列入的有河东之干和、葡萄。

杏花村人生产的白酒叫杏花白。

以晶莹透明之色、纯正绵长之香、美味生津之味三绝,被誉为“仙酒”、“玉液”、“琼浆”,成为山西人之骄傲。

还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竹叶青;

“醉落秋雁下汾滩”的汾雁香酒,多的数不胜数。

2.3醋

“久在山西住,哪有不吃醋”。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

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

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

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一。

清徐的老陈醋以优质高粱为料,采用红心大曲,低温浓醪发酵,高温快速醋化,温水熏烤醋醅,优晒抽水陈酿的五绝技巧,制成色泽黑紫、味清香,食之绵酸,回味悠长的佳酿,曾在全国调味品鉴定会上荣登榜首。

古代,醋并不叫醋,而称为“醯”,醯与西同音,老西儿,便可以称为“老醯儿”了。

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

“老西儿”对醋的贡献确实应大书特书,因为醋的作用真是太多了。

醋内除含有大量醋酸外,并含有钙、铁、乳酸、甘油等。

几千年来,人们发现醋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确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然而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

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

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

大臣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

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

山西老乡爱吃醋,吃遍天下无敌手。

传说晋人从军,腰里都掖着一把锡制醋壶子。

厮杀中抿一口家乡醋,山西兵愈战愈勇。

若是把仗打赢了,举壶痛饮,醋香飘出五里之外。

若是运气不好打输了,要命可以,缴枪也行,就是不缴醋壶子。

还说山西人生来古怪,一不吃鸡二不吃鱼,只要守着一壶老醋,便是粗粮野菜,竟也吃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

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

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阳)走。

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

确实山西是制醋的大本营,现在全省有100多家醋厂,著名的除清徐老陈醋之外,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

3.山西饮食文化形成原因

居住在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这一方士地上的人民,虽然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

这方以“三晋”为古称的地域,地广物博,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且具特色。

3.1地理环境

3.1.1地形水文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全省大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

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

东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吕梁山,北部有恒山、五台山,南部有中条山,中都有太岳山。

山脉延绵起伏,纵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