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08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例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C,AB上的点,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EBO=∠DCO;

②∠BEO=∠ODC;

③BE=CD;

④OB=OC.

(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2)选择第

(1)题中的一种情形,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考虑分析各种情形,从中选出适合题意的情形.

解:

  

(1)①③,①④,②③,②④.

  

(2)选择①④来证明结论成立.

  已知:

∠EBO=∠DCO,OB=OC.

  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

∵OB=OC,∴∠OBC=∠OCB.

  又∵∠EBO=∠DCO,∴∠ABC=∠ACB,

  ∴AB=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例2、如图,在△ABC中,AB=AC,O为△ABC内一点,且OB=OC.求证:

AO⊥BC.

证明:

  延长AO交BC于D

  在△ABO与△ACO中,

  ∴△ABO≌△ACO,

  ∴∠BAO=∠CAO,即∠BAD=∠CAD,

  ∴AO⊥BC.

考点二:

利用等腰三角形求度数

例3、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

  本题中没有给出一个角的度数,而要求∠A的度数,必然是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其解题思路是设某一个角的度数为x,其他各角都能用x的代数式表示,列出代数方程求解.

  设∠A=x.∵AD=DE=EB

  ∴∠DEA=∠A=x,∠EBD=∠EDB.

  又∵∠DEA=∠EBD+∠EDB,

  ∴∠EBD=∠EDB=

  ∴BDC=∠A+∠ABD=

x.

  ∵BD=BC,AB=AC,

  ∴∠BDC=∠BCD=∠ABC=

  在△ABC中,∠A+∠ABC+∠ACB=180°

  即x+

x+

x=180

  ∴x=45°

,即∠A=45°

例4、AD和BE是△ABC的高,H是AD与BE或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BH=AC,求∠ABC的度数.

  

(1)当H是AD与BE的交点时,

  ∵BE、AD是△ABC的高,

  ∴∠4=∠3=∠5=90°

  ∴∠1+∠C=∠2+∠C=90°

  ∴∠2=∠1.

  又∵BH=AC,∴△BHD≌△ACD,

  ∴BD=AD,∴∠DBA=∠6.

  又∵∠6+∠DBA=90°

  ∴∠DBA=45°

,即∠ABC=45°

  

(2)当H是AD、EB延长线的交点时,

  ∴∠3=∠2=90°

,∠4=90°

  ∴∠1+∠H=90°

,∴∠CAD+∠H=90°

  ∴∠1=∠CAD.

  又∵BH=AC,

  ∴△DBH≌△DAC,

  ∴DB=DA,

  ∴∠5=∠6.

  又∵∠5+∠6=90°

,∴∠6=45°

  ∴∠ABC=180°

-45°

=135°

  故∠ABC的度数为45°

或135°

考点三:

几种辅助线作法:

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截长”、“补短”等方法.

例5、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B=2∠C,求证:

AC=AB+BD.(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吗)

方法一:

 (截长法)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因为AD平分∠BAC,所以∠2=∠1.

  又因为AD=AD,所以△BAD≌△EAD(SAS).

  所以BD=ED.所以∠3=∠B=2∠C.

  因为∠3=∠C+∠4,

  所以2∠C=∠C+∠4,所以∠C=∠4,

  所以DE=CE.所以CE=BD.

  所以AC=AE+EC=AB+DB.

方法二:

  (补短法)如图,延长AB到E,使BE=BD,连接DE,所以∠E=∠1.

  因为∠2=∠E+∠1=2∠E,

  又因为∠2=2∠C(已知),所以∠C=∠E.

  因为∠4=∠3,AD=AD,所以△ADC≌△ADE(AAS),

  所以AC=AE.

  因为AE=AB+BD,所以AC=AB+BD.

例6、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

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

EF⊥BC.

 

  首先,小明根据等腰三角形这一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想到了过A作AG⊥BC于G这一条辅助线,如图.

证明1:

  过A作AG⊥BC于G.

  ∵AB=AC,∴∠3=∠4.

  又∵AE=AF,∴∠1=∠E.

  又∵∠3+∠4=∠1+∠E,

  ∴∠3=∠E,

  ∴AG//EF,

  ∴EF⊥BC.

接着小亮根据题设AE=AF,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出过A作AH⊥EF于H这条辅助线,如图.

证明2:

  过A作AH⊥EF于H.

  ∵AE=AF,∴∠EAH=∠FAH.

  又∵∠AB=AC,∴∠B=∠C.

  又∵∠EAH+∠FAH=∠B+∠C,

  ∴∠EAH=∠B,

  ∴AH//BC,

方法三:

小彬也作出了一条辅助线,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如图.

证明3:

  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则∠1+∠2=90°

  ∵AE=AF,∴∠AEF=∠AFE,

  ∴∠EAF=180°

-2∠AFE.

  又∵AB=AC,∴∠B=∠1.

  又∵∠EAF=∠B+∠1,∴∠EAF=2∠1,

  ∴2∠1=180°

-2∠AFE,

  ∴∠1+∠AFE=90°

  ∴∠2=∠AFE,

  ∴DE//MC,

方法四:

小颖的作法是:

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如图.

证明4:

  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则∠1+∠2=90°

  ∵AE=AF,

  ∴∠2=∠AFE,∴∠EAF=180°

-2∠2.

  又∵AB=AC,∴∠B=∠C,∴∠EAF=∠B+∠C=2∠B,

  ∴2∠B=180°

-2∠2,∴∠B+∠2=90°

  ∴∠1=∠B,∴EN//BC,

方法五:

小虎的作法是:

过E点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如图.

证明5:

  过E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则∠AFE=∠2,∠3=∠P.

  又∵AE=AF,∴∠1=∠AFE,

  ∴∠1=∠2.

  又∵AB=AC,∴∠B=∠3,

  ∴∠B=∠P,∴EB=EP,

方法六:

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如何作出辅助线时,小红突然站起来说,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你说是吗?

(如图).

证明6:

  ∴∠1=∠E.

  又∵∠2=∠1+∠E,

  ∴∠2=2∠E.

  又∵AB=AC,∴∠B=∠C,

  ∴∠2=180°

-2∠B,

  ∴2∠E=180°

  即∠E+∠B=90°

  ∴∠3=180°

-90°

=90°

∴EF⊥BC.

例7、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AD=BD.求证:

CD⊥AC.

  取AB的中点E,连结DE.

  ∵AD=BD,

  ∴DE⊥AB,

  ∴∠3=90°

  又∵AB=2AC,AB=2AE,

  ∴AE=AC.

  又∵∠1=∠2,AD=AD,

  ∴△AED≌△ACD,

  ∴∠3=∠ACD,∴∠ACD=90°

  ∴CD⊥AC.

例8、△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连结DE交BC于F.求证:

DF=EF.

  过E作EG//AB交BC的延长线于G,则∠G=∠B.

  又∵∠1=∠ECG,

  ∴∠G=∠ECG,∴CE=GE.

  又∵BD=CE,∴BD=GE.

  又∵∠BFD=∠GFE,

  ∴△BDF≌△GEF,

  ∴DF=EF.

知识点二:

直角三角形

30°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将一个有45°

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

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3cmB.6cmC.3

cmD.6

cm

思路分析:

过另一个顶点C作垂线CD如图,可得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有45°

角的三角板的直角直角边,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最大边.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含30°

角的直角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关键是先由求得直角边,再由勾股定理求出最大边.

例2.如图,∠ACB=∠ADB=90°

,AC=AD,E是AB上的一点。

求证:

CE=DE。

这里要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

例3.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是BC、AC的中点,AB=6,求DE的长。

例4.在△ABC中,AB=AC,

于A

(1)求

的度数

(2)

DC=2BD

变式训练

如图4,在△ABC中,BD=DC,若AD⊥AC,∠BAD=30°

.求证:

AC=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例5、如图所示,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CF=DF.

  要证CF=DF,可连接AC、AD后,证△ACF≌△ADF即可.

  连结AC、AD.在△ABC和△AED中,

  

  所以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因为AF⊥CD(已知),所以∠AFC=∠AFD=90°

(垂直定义).

  在Rt△ACF和Rt△ADF中,

  所以Rt△ACF≌Rt△ADF(HL).所以CF=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6、△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垂足为E、F.求证BE=CF.

在△AED和△AFD中,

  ∴△AED≌△AFD(AAS).

  ∴D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在Rt△BDE和Rt△CDF中,

  ∴Rt△BDE≌Rt△CDF(HL).

  ∴BE=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7、已知:

如图所示,AD为△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AC,FD=CD.

(1)求证:

BE⊥AC;

(2)若把条件BF=AC和结论BE⊥AC互换,那么这个命题成立吗?

1)证明:

∵AD⊥BC(已知),∴∠BDA=∠ADC=90°

(垂直定义),

  ∴∠1+∠2=90°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在Rt△BDF和Rt△ADC中,

  ∴Rt△BDF≌Rt△ADC(HL).

  ∴∠2=∠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2=90°

(已证),所以∠1+∠C=90°

  ∵∠1+∠C+∠BEC=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

  ∴∠BEC=90°

  ∴BE⊥AC(垂直定义);

  

(2)命题成立.∵BE⊥AC,AD⊥BC,

  ∴∠BDF=∠ADC=90°

  ∴∠1+∠C=90°

,∠DAC+∠C=90°

  ∴∠1=∠DAC(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BFD与△ACD中,

∴△BFD≌△ACD(AAS).

∴BF=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8、如图所示,已知∠1=∠2,AD=BD=4,CE⊥AD,2CE=AC,那么CD的长是(  )

A.2          B.3C.1          D.1.5

  在Rt△AEC中,由于2CE=AC,可以得到∠1=∠2=30°

.又AD=BD=4,得到∠B=∠2=30°

,从而求出∠ACD=90°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

在Rt△AEC中,∵2CE=AC,

∴∠1=∠2=30°

∵AD=BD=4,

∴∠B=∠2=30°

∴∠ACD=180°

-30°

×

3=90°

∴CD=

AD=2.

故选A.

例9、已知:

如图,在Rt△ABC和Rt△BAD中,AB为斜边,AC=BD,BC,AD相交于点E.

  

(1)求证:

AE=BE;

  

(2)若∠AEC=45°

,AC=1,求CE的长.

  

(1)由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证明Rt△ABC≌Rt△BAD,得∠ABC=∠BAD,∴AE=BE.

(2)△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AC=1.

  

(1)方法1:

在Rt△ACE和Rt△BDE中,

  ∵AB=BA,AC=BD,

  ∴Rt△ACE≌Rt△BDE(HL),

  ∴∠ABC=∠BAD,

  ∴AE=BE.

  方法2:

在Rt△ACE和Rt△BDE中,

  ∵∠AEC与∠BED是对顶角,

  ∴∠AEC=∠BED.

  ∵∠C=∠D=90°

,AC=BD.

  ∴Rt△ACE≌Rt△BDE(AAS),

(2)∵∠AEC=45°

,∠C=90°

∴∠CAE=45°

∴CE=AC=1.

达标测试:

1、如图,△ABC中,AB=AC,∠BAD=30°

,且AD=AE,则∠EDC等于(A )

A.15°

    B.20°

C.25°

       D.30°

2.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C)

A.25B.25或32C.32D.19

3、如图,∠A=15°

,AB=BC=CD=DE=DF,则∠DEF为(D)

A.90°

      B.75°

C.70°

     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8cm,且|AC-BC|=2cm,则腰AC的长为(A )

A.10cm或6cm     B.10cmC.6cm  D.8cm或6cm

5、具有下列条件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能判断它们全等的是( C)

A.顶角,一腰对应相等         B.底边一腰对应相等

C.两腰对应相等            D.一底角,底边对应相等

6、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若AB=AC,AD=AE,则( B)

A.当∠B为定值时,∠CDE为定值B.当∠α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C.当∠β为定值时,∠CDE为定值D.当∠γ为定值时,∠CDE为定值

7.如图1-22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等于(D)

A.30°

B.40°

C.45°

D.36°

8.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2∠ACB,BD平分∠ABC,AD∥BC,

如图1-23所示,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D)

A.1个B.2个C.3个D.4个

9、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C )

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一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10、如图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交于一点P,若∠A=50°

,则∠BPC的度数是( D)

A.150°

       B.130°

C.120°

           D.100°

11、如图,△ABC中,∠ACB=90°

,在AB上截取AE=AC,BD=BC,则∠DCE等于( A)

A.45°

      B.60°

C.50°

            D.65°

12、如图,已知∠ADB=∠ACB=90°

,AC=BD,且AC、BD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 )

①AD=BC     ②∠DBC=∠CAD    ③AO=BO

④AB∥CD     ⑤△DOC为等腰三角形

A.2个        B.3个C.4个            D.5个

13.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15度.

14.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D为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1,连接DE,则DE=

15、如图,△ABC中,∠C=90°

,∠ABC=60°

,BD平分∠ABC,若AD=6,则CD=__________.

∵∠C=90°

∴∠A=30°

∵BD平分∠ABC,

∴∠CBD=∠ABD=∠A=30°

∴BD=AD=6,

BD=

6=3.

16.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

求证:

△DBE是等腰三角形.

17.已知:

如图,

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交BC于F,求证:

BF=CF+CE

18.如图,在△ABC中,AB=AC,∠BAC=90°

,D为AC的中点,AE⊥BD于F交BC于E.求证:

∠ADB=∠CDE.

  过C作CG⊥AC交AE的延长线于G,则∠ACG=∠1+∠2=90°

  又∵∠8=90°

,∴∠7+∠5=90°

  又∵∠6+∠7=90°

,∴∠5=∠6.

  又∵∠BAD=∠ACG=90°

,AB=CA,

  ∴△ABD≌△CAG,∴AD=CG,∠3=∠G.

  又∵AD=DC,∴DC=GC.

  又∵AB=AC,∴∠ABC=∠1.

  又∵∠ABC+∠1=90°

,∴∠1=45°

,∴∠2=45°

,即∠1=∠2.

  又∵CE=CE,∴△CDE≌△CGE,

  ∴∠4=∠G,

  ∴∠3=∠4.

课后作业:

【巩固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那么它的顶角是(C)

A.40°

B.50°

C.80°

D.100°

2.已知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0,则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C)

A.5<a<10,B.2.5<a<5

C.0<a<5,D.0<a<2.5

3.如图1-24,在□ABCD中,已知AD=8cm,AB=6cm,DE平分∠ADC交BC边于点E,则BE等于(A)

A.2cmB.4cmC.6cmD.8cm

4.下面几种三角形:

①有两个角为60°

的三角形;

②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

③一条边上的高也是这条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

④有一个角为60°

的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B)

A.4个B.3个C.2个D.1个

5、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2α+∠A=180°

  B.α+∠A=90°

C.2α+∠A=90°

 D.α+∠A=180°

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D )

C.25°

     D.30°

8、如图,在等腰△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AE是腰BC上的中线,AE交CD于F.现给出三条路线:

 (a)A→F→C→E→B→D→A;

 (b)A→C→E→B→D→F→A;

 (c)A→D→B→E→F→C→A;

设它们的长度分别是l(a)、l(b)、l(c),那么下列三个关系式:

①l(a)<

l(b),②l(a)<

l(c),③l(b)<

l(c)中,一定能够成立的个数是( C)

A.0                 B.1

C.2                 D.3

9、三角形中有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内角是30°

,那么这个三角形(C )

A.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B.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D.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10、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中都有一个锐角为30°

,且较长的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B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1、在Rt△ABC和Rt△A′B′C′,已知∠C=∠C′=90°

,∠A=∠A′,若要判定Rt△ABC≌Rt△A′B′C′,还可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B )

①∠B=∠B′   ②AB=A′B′   ③BC=B′C′   ④AC=A′C′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在△ABC中,∠ACB=90°

,CD是AB上的高,那么下列推理所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C )

A.BD=BC          B.∠1=∠BC.CD=AB       D.CD=AC

13、如图,在Rt△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F分别是CD、AD上的点,且CE=AF.如果∠AED=62°

,那么∠DBF=_________.

∵AB=AC,AD⊥BC,

∴BD=CD.

又∵∠BAC=90°

∴BD=AD=CD.

又∵CE=AF,

∴DF=DE.

∴Rt△BDF≌Rt△ADE(SAS).

∴∠DBF=∠D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